第422章 毛遂自薦
試題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比賽規則了。
“.賽制三局兩勝,男女雙方每局可各派十人應戰.參賽人員,男方爲太學學子,女方爲四大私塾”
“等等,敢問官家,可否把各家貴女也納入參賽範圍?”李夫子問道。
太學學子有三千者衆,雖然現場沒有這麼多,但比賽規則也沒有規定只有現場的才能參加,而四大私塾滿打滿算加起來也不過七八百人。
爲了增加勝算率,李夫子覺得很有必要把京城貴女們拉進來。
這事,方纔她已經同貴女們商量過了,她們都很想參與進來。畢竟這是爲整個大宋女子爭取權益,她們也很樂於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內侍轉頭詢問官家。
趙端頷首:“準了。”
既是男女之爭,自然不設範圍。
“官家同意貴女們參賽,並言現場有其它女子願意參賽的也准許,試題由你們自己出,以難倒對方者爲勝。”
“自己出題?”
底下又是一陣議論。
貴女們想道:“倒也公平,就是此來,那參賽人選就得好好考慮考慮了。”最好每個人擅長的點都不一樣,如此纔有可能接住對方所有的招。
太學那邊,太學學子們也緊急集合商議對策和人選,這可是關乎男女之爭的大事,萬一輸了他們可丟不起這個人。
不僅丟了太學的臉,還丟了天下男子的臉,恐怕要被人唾棄譏笑許久。
那邊,四位私塾的夫子湊在一起商議了許久,最後決定第一局,每位私塾派兩名見識最廣博的學生,剩下兩位名額則從貴女們中出。
這麼決定是有原由的。
雖說貴女們都是書香傳家、底蘊深厚,但因爲是貴族女子,自小到大待在深閨中的時間反而比外面的多,而四大私塾的學生,多是小官家庭甚至是商戶人家出身。
這些孩子也許家中藏書不多,底蘊不夠,但正因爲沒那麼多束縛,反而在外跑動的時間比較多。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因此在見識廣博這一局,她們認爲私塾學生更有優勢。
至於第二局,詩書通義,她們則把更多的名額給了世家貴女們。
誠如先前所說,貴女們家底深厚,家中藏書頗多,又久在深閨不出,其看書的時間更多一些,涉獵的書籍面也會更廣些,於第二局更爲有利。
所以四大私塾每家只派一名學生,剩下的六個名額都給貴女們。
至於第三局,策略急智,這個就得全方面考量了。
既要聰明靈巧反應快,還要底蘊充足有大局觀,否則難擔大任。
文舒在旁看了半天,見夫子都沒有選她的意思,只能走上前去毛遂自薦。
雖說她學習時日尚短,詩書通義方面可能不及各位同窗以及貴女們,但在見聞廣博方面,有系統給她做後盾,她覺得應該能博一博。
甚至詩書通義以及策略方面,說不定也能有奇招。
畢竟系統收錄了上下八千年的文獻古籍,有它做後盾,她也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雖然此舉有作弊的嫌疑,但事關他爹的生死以及大宋女子的權益,她只能爭一爭了。
李靜貞有些爲難,雖然她很看好文舒,知道這孩子聰慧機靈,但此次比賽事關全體女子的權益,名額有限,文舒學習時日尚短.
知道她擔憂所在,文舒鄭重道:“我知夫子擔心什麼,但我有信心,此次比試事關我爹的生死,我不會胡來的,還請夫子信我。”
看着她眼神裡的篤定,李靜貞深吸一口氣,道:“好,第三局我們書塾的名額就給你了。”
“謝夫子。”
李靜貞的這一舉措令在場的其它夫子很是不解,紛紛詢問這是何人啊?有何長處?能勝任嗎?
“是在下的學生,爲人機敏,記性好,我想讓她試試。”
雖然心裡也沒底,但外人面前,李靜貞還是給了文舒十足的信任。
聞言,其它夫子也不好說啥了,靜貞私塾的名額已經給出去了,她們的名額還需商定呢。
又過了半晌,四大私塾才終於確定好了人選,同時貴女們也推選出來了兩個合適的人。
雙方人選確定,立時便有士兵上前維護秩序,將比試人員引至宣德門城樓下,好方便樓上的官家與百官見證。
城樓下,士兵們手持長槍隔離出一塊空地。
空地正中擺放着一張桌子,桌上放着一個香爐,爐中插着三柱香,用來計時。
空地東西兩邊則一次排開四張桌案,桌案上放了文房四寶,桌案後面則站着此次的比試人員,男子居東,女子居西。
除參賽人員外,其餘人皆被士兵們攔在空地外。
兩方人員站定後,被官家派來主持的禮部官員王大人,開始複述比賽規則。
“第一局,比見聞,雙方可自行商定考題,商議時間半柱香爲限,答題時間也是半柱香,超出時間未答出者,爲出題方勝。”
“每局最多可出三題,每題最多可答三次,答題多者爲勝。”
接下來,便是讓男女雙方代表抽籤,結果女方這邊抽中先出題。
“比賽開始,燃香!”
隨着話音落下,第一排的女子們立馬圍成一個圈,開始商議選題。
文舒作爲第三局的參與者站在最後一排,不過她耳朵靈敏,能清楚的聽見第一排的人在商量什麼。
“我小時侯看過一個.”
衆人小聲的商議了一陣,在半柱香時限到來之際,猶猶豫豫的敲定了三道試題。
“時限到,請女方出題。”
小娘子們對視一眼,一人在書案的紙上寫答案,呈交給禮部王大人,另一人則作爲代表,向男方出題。
這是比賽規則,以防對方答出來了,出題方不認賬。
“諸位郎君聽了,請問麒麟鹿(長頸鹿)用什麼打架?”
太學學子先是一楞,旋即左右交流一番,麒麟鹿用什麼打架?這個問題有點超出他們的意料啊。
“脖頸”片刻後,一太學學子站出來道。
王大人看了一眼答案,宣佈:“答對。”
太學學子立馬歡呼起來。
有人恭維答題者,這麼偏的題,趙兄都知道,厲害啊!
答題者靦腆一笑,“入太學前,有幸在玉津園附近住過了一段時間,偶然得見過。”
“這可真是巧了。”
不管巧不巧的,對方總歸是答出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