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案 死寂聖誕

1

轉眼就到了我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個聖誕節。街上到處都是聖誕樹和彩燈,最開心的是我把女朋友鈴鐺接到了省城。

鈴鐺這個姑娘,性子有點兒倔,和我一樣也是法醫專業畢業。我好說歹說才勸她放棄了法醫的工作,轉行當了醫生——這當然有點兒私心,我自己整天在現場忙碌奔波也就夠了,真是不忍心讓鈴鐺也這麼折騰。

晚上,我開開心心地帶着鈴鐺去韓式燒烤店吃晚飯,沒想到第一鍋肉剛烤熟,手機猛然響了起來。我皺了皺眉頭,一邊暗想可千萬別是什麼案件,一邊忐忑地從口袋裡掏出手機。真是怕什麼來什麼,手機屏幕赫然顯示“師父”兩個字。

“在哪兒?”一聽到師父習慣性的開場白,我隱約感到這頓浪漫晚餐算是泡湯了。

“在……在吃飯呢,師父。”

“給你20分鐘時間,大廳門口集合。”

“又有案件?”

“清夏縣燒死3個。”

“燒死?非正常死亡啊,我們也要去?”跑了半年的命案,非正常死亡事件對我來說已經是小菜一碟了,我祈望着不是什麼必須去的大事兒。

“死亡3人,我們必須到場,不管什麼性質。再說了,你敢保證不是死後焚屍?”師父說,“別廢話了,按時到。”

以前聽見有案件,我會滿心欣喜,可是這次掛完電話,我卻充滿了內疚。

“去吧,一會兒我自己打車回家。”剛剛還笑嘻嘻的鈴鐺姐姐,這會兒眼眶已經有些發紅。我們在一起的這些日子,一直都是離多聚少。可她畢竟也是法醫系畢業的,政治素質必須是很高的,所以她一抹臉,反倒壞笑着安慰起我來,“去吧,去吧,下次我再宰你一頓大的!”

20分鐘後,我和師父已經坐在了前往200多公里外的清夏縣的車上,鄉村小路上夜色正濃,除了車燈照射出的那一片光亮,幾乎一無所見。四下裡靜悄悄的,城市裡熱鬧的聖誕氣氛早已被拋在幾百裡外。

突然一個剎車,車子顛簸了一下,駕駛員阮師傅叫了一聲:“哎喲,對不起!”我嚇了一跳,看了看黑咕隆咚的窗外,問:“怎麼了?”

“一隻小貓橫穿馬路,來不及剎車,好像給軋了。”阮師傅說道。我的心裡揪了一下,暗暗爲這倒黴的小貓默哀,一條小生命就這麼隕滅了,不知道今晚我們要去的現場,又會是什麼樣的慘狀呢。

“平安夜不平安啊。”一直沉默的師父嘆息了一句。

晚上10點,我們終於趕到了狼狽不堪的現場。

這是一個獨門的小院,方圓幾裡都沒有住戶。院內有兩間磚房,都已經沒了屋頂,其中一間已經坍塌了一大半。院子裡到處都是積水,看來門外的兩輛消防車費了不少力氣才把大火撲滅,這會兒房子還在騰騰地冒着黑煙。

門口已經拉上了警戒線,刑事現場勘查車車頂上的大燈把現場照得雪亮。幾名穿便服的刑警正在分頭詢問參與滅火的消防隊員和村民。

“先簡單瞭解一下情況吧。”師父皺着眉頭看了看糟糕的現場,說,“這樣的現場比較難勘查,一片狼藉,消防過程也破壞了一些痕跡。”

師父簡單地沿警戒線外圍走了一圈,揹着手,一邊蹭掉鞋子上的泥,一邊走到報案人身邊詢問情況。

“我住在離這兒3裡遠的那邊。”報案人很熱心地指着遠處,說,“晚上5點的時候,天開始黑了,我就看到這邊有煙,隨後就看到有火光。開始以爲是在燒什麼東西,後來發現不對勁兒,火很大,就趕緊打了119。打完報警電話我就跑到這邊來,看房子燒着了,我也進不去,就喊‘老夏、老夏’,一點兒動靜沒有。後來聽消防隊員說老夏被燒死了。”報案人是個50多歲的老頭,他的眼睛紅腫,像是哭了很久。

看來老夏是這座小院的主人,而且報案人顯然和老夏的關係非同一般。

“老夏家幾口人啊?”師父隨口問道。

“老夏的兒子兒媳都出去打工了,老伴去世了,他一個人帶着兩個小孫子,一個6歲,一個4歲,聽說都被燒死了。”

“看來他家條件還不錯吧?”

“一般吧,但他節儉得很。”

“領導好,”這個時候,當地的刑警大隊長走出了現場,“你們來得好快啊。初步看了,一老兩小,3條命。起火原因消防部門正在看。還不清楚是生前燒死還是死後焚屍。屍體被燒得挺厲害。技術人員正在看現場,目前還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誰發現屍體的?”師父和刑警隊長握了手,問道。

“火撲滅了以後,一個消防戰士進來清理現場,發現3個人在各自的牀上躺着,都燒得不成樣子了。他就聯繫了我們,我們也第一時間上報到了省廳。只是沒想到你們到得這麼快,呵呵。”

“在各自的牀上躺着?”師父摸了摸下巴,“5點就睡覺?而且睡熟到連着火了都不知道?”

“嗯,我們也覺得可疑,但還是要屍檢了才能明確性質。”

師父沒答話,掀起警戒帶走進了現場。

我跟着師父進去,這裡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迎面而來一股濃濃的焦煳味,分辨不清燒的是木頭還是人肉。

“師父小心,”坍塌了大半的屋頂看起來空蕩蕩的,時不時有泥沙往下掉落,我走得膽戰心驚,“這屋子隨時可能會倒塌啊。”

“我們看現場的,各種危險都會遇到,有充滿毒氣的現場、有隨時可能爆炸的現場,當然也包括這樣可能會倒塌的屋子。”師父點點頭說,“你有保護自己的意識非常好,不過不能因爲現場有危險就不看現場啊,職責所在,義不容辭。”師父拿過技術員遞過來的安全帽戴上,走進了現場。

我們走進第一間尚未倒塌卻沒了屋頂的屋子,發現這裡是這戶人家的廚房和倉庫。竈臺上放着四個空碗,鍋裡有一鍋麪條。廚房內被薰得漆黑的牆壁全部溼透了,地面上也全是積水。沒有什麼可以勘查的,我和師父又走進另一間坍塌了一半的房間。

這裡應該是臥室,擺放着兩張牀,坍塌的磚瓦下壓着的是類似桌子、衣櫃之類的傢俱。剛走進屋內,突然,迎面塌下兩塊磚,着實嚇了我一跳。還好3具屍體都躺在自己的牀上,沒有被塌下的磚瓦壓壞。走近屍體,一股濃重的肉煳味撲面而來。

我下意識地揉了揉鼻子。幹法醫這麼久,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碰見有明顯異味的現場和屍體,我都會使勁兒地揉幾下鼻子。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有效果,揉過了鼻子,通常我就不會覺得異味難以忍受了。

師父當然知道我的這個習慣,笑着問我:“不會吧,腐敗的屍體說難聞可以,火燒的屍體可不難聞,肉燒熟了都是香的。”

不知怎麼的,師父的這句話反而引得我想吐,我突然想起了今晚狼吞虎嚥下去的那頓烤肉。

屍體身上的衣物基本已經被燒乾淨,皮膚都已經炭化,3具屍體的姿勢都是拳擊的姿勢。

“屍體呈鬥拳狀。”我說,“書上說,鬥拳狀是生前燒死的屍體的徵象啊。”

“盡信書不如無書。”師父說,“死後焚屍的屍體很多時候也是鬥拳狀。只要火勢兇猛,軟組織迅速受熱收縮就會呈鬥拳狀。”

我點了點頭,戴上手套捏了一下老年屍體的胳膊。胳膊上“咔”一聲響,掉下來一塊燒焦的皮膚。

“燒得很嚴重啊。”我說。

“屋頂都燒塌了,當然厲害了。”師父一邊觀察地面,一邊用腳尖蹭了蹭硬土質的地面,說,“這裡炭化最嚴重,這裡應該是起火點,而且有助燃物,提取了快送市局理化檢驗,看看是什麼助燃劑。”

師父不僅是刑偵專家,也是火災事故現場的鑑定專家,對火災現場的勘查也非常有經驗。

技術員按照師父的指示在地上刮蹭着灰燼。師父左右看了看,又看了看溼透的牆壁,說:“把屍體拉去殯儀館屍檢吧。”

“都快12點了,您的血壓有些高,不如回賓館休息,明天再看屍體吧?”刑警隊長關心地對師父說。

“破案,能等嗎?”師父摘下安全帽,率先坐進車裡,“去殯儀館。”

2

到了殯儀館,我們都傻了眼。那一年的清夏縣還沒有建成屍體解剖室,殯儀館到處都是黑咕隆咚、靜悄悄的,只有當我們走進停屍房時,才終於聽見了凡間的聲音,那是冰凍屍櫃壓縮機發出的轟鳴聲。停屍房也沒亮燈,月光從窗外照進來,沒有一絲月下的浪漫,反倒多了些陰森的感覺。

“能想辦法照明嗎?”師父問道。畢竟屍體解剖必需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充足的光線。

“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用勘查車車頂的大燈,很亮,不過一箱油只能照7個小時,現在咱們只剩下半箱油了。”清夏縣的邵法醫說道,“還有就是用接線板接一個燈泡到外面,不過亮度有限。”

“3個小時我們肯定忙不完,接燈泡吧,最好能找到瓦數大的,然後再用手提勘查燈輔助照明。”師父一邊說,一邊在停屍房後面的空地上尋找一塊能放下3張停屍牀還能方便解剖的地方。

“3個小時肯定忙不完。”邵法醫嚥了一口口水。師父的言下之意是,今晚別睡了。

很快,簡易燈被當地的法醫和痕檢員架了起來,用的是工地上的照明燈,很亮,但同時也很燙。與此同時,屍體也被殯儀館的師傅開車拉了回來。

“沒事了吧?沒事我走了。”殯儀館的師傅打着哈欠說。

“給我們找3張運屍牀吧,這樣就不用蹲在地上解剖了。”師父說。

“哦,等着吧。”殯儀館的師傅顯得很不耐煩,“明天再解剖不行嗎?這麼急,都12點多了。”

“死者的家屬肯定覺得不行。”師父幽幽地說道。

屍體很快被擺放在一字排開的3張運屍牀上。屍袋一拉開,一股焦煳味迅速瀰漫在空地的上空。雖然我的胃早已排空,但是想到晚上吃的烤肉,依舊酸水翻涌。

“第一步要確定是生前燒死還是死後焚屍,這對案件的定性有關鍵作用。”師父顯然是想考察一下我的理論功底,“生前燒死和死後焚屍有什麼區別?”

“看皮膚燒傷,有無生活反應,有無紅斑、水皰。”我心想這種小問題也想難倒我?雖然我反應很快,但捱罵也很快。

“傻!炭化了還看什麼生活反應?”師父說道。

“我還沒說完呢。”我很不服氣,“關鍵是看死者的呼吸道有沒有菸灰炭末。”

“嗯,還要看呼吸道和肺臟有沒有熱灼傷。同時,要看有沒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徵象。”師父強調說,“很多人在火場中還沒有吸入菸灰炭末,就已經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了,這樣的屍體因爲沒有吸入菸灰,會被誤認爲是死後焚屍。”

我點點頭,伸手碰了一下屍體,“咔”一下又掉下一塊燒焦的皮膚,露出了猩紅的皮下組織,在強光燈的照射下分外陰森恐怖。

“先看小孩的吧,先易後難。”師父說着,走到兩具小孩的屍體旁,開始檢驗屍表。雖然屍表已經全部炭化,但是屍表檢驗一樣不能少。屍表檢驗和屍體解剖都沒有發現明顯的外傷。我用止血鉗夾住屍體氣管的一旁,用洗淨的手術刀輕輕切開小孩非常稚嫩的氣管,氣管壁很薄,意外的是,整個氣管內全部都是菸灰,熱灼傷也非常明顯。

“居然是生前燒死!”我訝異地說道。

師父在一旁皺着眉頭不說話。很快,他突然間像想到了什麼,用手術刀麻利地切開小孩的頭皮。小孩的

頭皮已經燒得不完整了,而且非常脆。頭皮下到底有沒有血腫已經無法分辨,但是切開頭皮後我們發現孩子的顱骨已經碎裂,有幾塊顱骨黏附在頭皮上,在師父剝開頭皮的時候掉落下來,露出紅白相間的腦組織。

“頭部有外傷!”邵法醫說道。

“不是吧。”我雖然沒有見過燒成這樣的屍體,但是理論功底還是不錯,“書上說了,燒死的屍體經常會出現顱骨迸裂的現象,是燃燒後顱骨脆化、腦組織膨脹等原因造成的。”

“是的,燒成這種程度的屍體,尤其是幼兒屍體,通常會有顱骨骨縫分離,甚至顱骨迸裂的現象出現。”師父認可了我的觀點,“但是,從腦組織的顏色來看,應該是有外傷的。”

師父對照着腦組織有些偏紅的部位,仔細觀察着顱骨迸裂的痕跡。突然,師父眼睛一亮:“我就說嘛,這根本就不可能是意外失火的事件。”

聽師父這麼一說,我們都湊過頭去看。

師父用止血鉗指着顱骨迸裂的許多骨折線中的一條,說:“你們看,這條骨折線邊緣的顱骨是往內凹陷的。我們知道,燒死的屍體中顱骨迸裂的骨折線是因爲脆化、膨脹而形成的,骨折線都是線形的,絕對不可能往內凹陷,對吧?”

我們紛紛點頭。師父接着說:“這個骨折線應該是一條凹陷性骨折線,凹陷性骨折,腦組織內又有出血,又沒有對衝傷,那麼就只能是外力直接作用所致了。”

“您的意思是說小孩是被打暈以後,活活燒死的?”邵法醫問道。

“是的,沒有猜錯的話,另一個小孩的情況和這個一樣。”師父說。

很快,我們解剖完畢另一具小孩的屍體,和師父猜想的一樣,氣管內充滿菸灰,全身沒有其他外傷,但顱骨崩裂的痕跡當中有幾條骨折線是往內凹陷的。

“看來兇手很有信心。”師父說,“他先讓小孩失去抵抗,然後把他們燒死,並不擔心小孩會活過來。所以我認爲,他所用的助燃物應該是汽油之類極易燃燒的東西,他把汽油直接澆在死者身上。”

“您先前不是說起火點是屋子中央嗎?”邵法醫問。

“是的,那裡應該是裝助燃劑的容器,也是起火點,火勢很快就蔓延到了屍體上。”師父說,“回頭我們再去現場看看那一片灰燼。”

師父擡頭看看我,我正愣在一旁沉思。師父立即明白了我的心思:“怎麼,還不相信是殺人案件?那我們就看看大人的屍體,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老夏的屍體,我們檢驗得更加仔細。打開胸腔以後,我隱隱地發現他的肺臟不像兩個小孩的肺臟,竟然沒有一點兒燒灼傷。我拿起手術刀準備切開氣管。師父攔住我說:“這個慎重一些,掏舌頭吧。”

掏舌頭是我們常用的簡稱,意思就是從頸部把口腔內的舌頭掏出來,然後可以把整套內臟全部和身體分離。這種辦法通常運用在需要法醫組織病理學檢驗的時候,要取所有的內臟切片,在顯微鏡下診斷。

我明白師父的意思,他是想更仔細地觀察死者喉頭的情況。我用手術刀沿着屍體的下頜緣把肌肉全部切斷,然後從頸部伸進幾個手指到屍體的口腔,掏出舌頭,接着將咽後壁的軟組織切斷,很順利地將舌頭掏了出來。

師父微笑着點了點頭,對我熟練的手法表示認可。

我將屍體的上呼吸道和肺臟全部和胸腔分離以後,驚訝地發現,死者的喉頭居然沒有一點兒菸灰或者燒灼的痕跡。

“看,這是死後焚屍。氣管內也應該是乾淨的。”師父說。

畢竟是師父經驗豐富。打開氣管,果然,整個氣管壁都很乾淨,沒有異常。

我擡起手臂用上臂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舒了一口氣,說:“被師父言中了,真的是殺人案件。”

老夏的頭皮雖然也被燒焦,但是顱骨並沒有燒得很嚴重,更沒有迸裂。切開頭皮後,我們發現老夏的顱骨左枕部、左頂部有好幾處凹陷,顱內更是損傷嚴重。

“和小孩的損傷形態是一致的。”師父說,“用鈍器打頭。”

爲了發現更多的痕跡,我用紗布仔細地擦拭屍體的顱骨,想把骨膜擦乾淨,以便更好地觀察凹陷性骨折的形態,心想或許可以更細緻地推斷出致傷工具的形態。

師父卻已經胸有成竹,他沉思了一會兒,對身邊的法醫說:“顱腦損傷導致人的死亡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樣看,應該是兇手先打擊老夏的頭部,導致他倒地昏迷,然後將他拖進燃燒現場,放在牀上。發現兩名小孩以後,又用鈍器打擊導致小孩昏迷。在這個過程中,老夏因爲顱腦損傷嚴重而死亡,但小孩只是昏迷。等火燒起來,死了的老夏和活着但在昏迷中的小孩都被燒死了。”

大家紛紛點頭。這樣就可以解釋老人小孩爲什麼在同一燃燒現場,卻分別是死後焚屍和生前燒死的問題了。

在師父對案情進行分析的時候,我隱約有了新的發現。我招呼身邊負責照明的痕檢員過來,用強光手電照射老夏顱骨凹陷性骨折的中央。這時候死者的顱骨骨膜已經被我擦乾淨了,露出白森森的骨頭和清晰的凹陷骨折線。

突然,我眼睛一亮,說:“師父,你看,這是什麼!”

3

師父湊過頭來。強光手電把剝離了骨膜的顱骨照得雪白,同時,也把屍體顱骨骨折凹陷的中央一處隱約的藍色痕跡照得清清楚楚。

“這是什麼?”我用止血鉗指着那一處藍色痕跡,“怎麼會有藍色的東西?衣物都被燒焦了,不可能是衣物的殘渣。”

“會不會是你剝離骨膜的時候污染了?”師父拿過顱蓋骨,仔細地看着,又查看死者的衣物有沒有藍色的東西。

“不會。”我拿止血鉗指了指其他幾處骨折凹陷的地方,“一共有7處凹陷性骨折,5處都有藍色的痕跡。”

師父又仔細看了看其他幾處凹陷性骨折的地方,皺起了眉頭。

“而且,我剛纔試了一下。”我用止血鉗的尖端輕輕地擦蹭着骨折中心點的藍色痕跡,“輕擦是擦不掉的。應該是壓嵌到了骨質裡。”

“嗯。”師父點了點頭,說,“這裡出現藍色的痕跡確實比較奇怪,你有什麼看法?”

“藍色的物質,片狀,附着力強,我認爲這應該是油漆類的物質。”我重新仔細看了看,繼續說,“能夠被壓嵌到骨質裡,應該是用鈍器將油漆壓嵌進去的。結合幾名死者都是被鈍物打擊頭部導致死亡的,所以根據這個藍色的物質,我認爲最大的可能是兇器外表塗有藍色油漆,兇器打擊顱骨,將兇器上的藍色油漆壓嵌到了顱骨骨質裡。”

師父沉思了一會兒,點了點頭:“你的這個發現應該是我們今晚最大的收穫了。”看到師父的眉宇間洋溢着喜悅,我知道他的這句話是對我今晚工作的最大肯定。

又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屍體身上的切口、裂口全部縫合,我們才脫了解剖服、洗了手,結束了晚上的工作。我擡腕看了看錶,居然已經5點鐘了,寒風中的我們雙腳都已經凍得麻木。我搓着手,拼命地跺着腳,希望能夠促進手足部的末梢血液循環。

站在一旁的痕檢員麻利地收起錄像機,顯然是對我們的磨磨蹭蹭有些不滿,他聳着肩膀、跺着腳、打着哈欠,說:“省廳領導就是敬業,屍體都燒成了這個樣子,你們還這麼認真地縫合,有意義嗎?又開不了追悼會。”

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強烈反感,我皺起眉頭,說:“死者也有尊嚴。”這次,我搶在師父的前面說出了這句話。

師父微笑着點點頭,算是對我這句話以及這一夜的出色表現和重大發現表示認可。

“現在怎麼辦?”痕檢員撓了撓頭問。他顯然被我的一句話說得很不好意思。

“還能怎麼辦?睡覺去。”師父打了個哈欠,笑着說,“法醫是人不是神啊,得睡覺的。你們回去休息吧,參加9點的專案會。”

法醫是人不是神,卻幹神才幹的事情,我心裡不太高興地想着。睡三四個小時,還不如不睡呢。想歸想,但是我知道師父的脾氣,對於案件,他絕對是一絲不苟的。專案會對法醫也一樣很重要,只有通過專案會上的交流,才能讓法醫瞭解刑警們偵查到的情況,讓偵查員們瞭解法醫的推斷,只有充分地溝通,才能保證快速準確地破案。所以我也沒說話,默默地坐上車。一上車,睏意就瀰漫了整輛車,師父在我之前響起了鼾聲。我回到賓館簡單衝了個澡,就沉沉地睡去。

疲勞工作後不到4個小時的短暫睡眠是最讓人難受的,尤其是被門鈴喚醒的那一刻,我感覺有千百隻大手把我摁在牀上。我沒有睡好,因爲夢裡全都是那藍色的鈍器像放電影一樣飄過。可惜夢就是夢,醒來想想,我還是不知道那應該是件什麼樣的工具,既能揮舞用力,又能一招致命,關鍵是這麼順手的工具很少有藍色的。

“走吧,去參加專案會。”師父看我洗漱完畢,催促道。

專案會上煙霧繚繞,刑警們顯然連4個小時的睡眠都沒有,一個個眼圈發黑、眼睛發腫。刑警們就是這樣,知道吸菸不好,但是經常熬夜,只能通過香菸來提神、支撐。他們都是這樣,消磨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來打擊犯罪、保護人民,有時還要遭受各種非議。

雖然還沒有確定是否是一起命案,但畢竟是3條人命,整整一夜,偵查員們都是按照命案來進行偵查的。因爲老夏家是獨門獨戶,家裡所有人都被滅口了,所以經過一夜的偵查,並沒發現什麼有價值的線索。目擊者也僅僅知道,起火時間是下午5點多鐘。對於老夏家的矛盾、情仇的調查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村民們都反映老夏爲人忠厚,兒女又在外打工,並沒有查出明顯的矛盾關係。所以,調查工作目前已經陷入了僵局。

當師父說已經通過屍檢確定是一起命案的時候,偵查員們並沒有太多的訝異,顯然他們都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3名死者都被鈍器打擊頭部。老夏是被打擊頭部致死,小孩是被打擊頭部致暈以後燒死的。助燃物是汽油。”師父說道,顯然,今天一早他就接到了理化實驗室的電話,通過檢驗,確定了兇手攜帶了汽油用於助燃,“所以,兇手應該是可以輕而易舉獲取汽油的人。”

這個分析顯然沒有引起專案組的興趣,縣局局長說:“有沒有其他什麼指導思想?”

師父搖了搖頭。我很詫異爲什麼師父沒有把我們的重大發現公佈於衆。

局長的眼神裡充滿了失望,看來他原本對省廳的刑偵專家抱有很大的期望:“那……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他仍然希望師父能夠給專案組指點迷津。

“下一步,讓你的兵多休息。”師父笑着說,“讓大家休息吧,看一個個累得,身體是自己的,要以人爲本啊。”

師父這個工作狂還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連我都非常詫異。師父接着說:“休息一下,下午我們再碰頭,我還沒有想好,我要去看看現場。”

還看現場?我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此刻,我很困,我只想念我的枕頭。

專案會散會了,偵查員們都回去睡覺了。我則很不情願地和師父來到現場。現場仍被警戒帶圍着,爲了防止萬一,縣局還派出了民警在警戒帶外看守。看着被凍得發抖的值班民警,我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心想一定要早點兒破案,給老百姓一個交代,也讓民警們少受一點兒苦。

“你在外圍看看,我進去看看起火點。”師父揉了揉通紅的眼睛,轉身對身旁的痕檢員說,“給我準備一個篩子。”

我明白師父的意思是讓我去尋找藍色的鈍

器,而他要去清理起火點的灰燼,看有沒有更深一步的發現。

按照師父的安排,我一個人圍着現場周邊搜索,腦子裡只有藍色的鈍器。走了個把小時,突然,我的眼睛被遠處草叢中的一片反光刺了一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面閃閃地亮着藍光。我的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兒,發了瘋似的向藍光處跑去,邊跑邊戴上紗布手套。

當我氣喘吁吁地跑到反光的地方時,突然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原來那是一個藍色的打氣筒。

這片草叢離現場大概有兩公里,旁邊是一條村民平時拉板車走的小路,路比較窄,汽車肯定開不進來,但自行車、摩托車肯定沒有問題。打氣筒看上去有八成新,還不到報廢的程度。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找到這麼一個打氣筒,我暗暗高興,這是兇器的可能性已經很大了。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打氣筒看,這個打氣筒比我們常見的型號要粗大一些,一般是用來給摩托車打氣的,它的外表已經被露水打溼,底座塗了藍色的油漆,有幾處油漆已經龜裂、脫落,露出了黑灰色的底色。底座的周圍可以清晰地看到幾處紅黃色的附着物,我知道,那一定是血跡。

雖然我一開始就抱着發現兇器的心理準備來的,但沒有想到會是一個這麼大的打氣筒。隨身攜帶的物證袋的尺寸顯然不夠,我只好用兩個較小的物證袋分別套住打氣筒的兩頭,保護上面的原始痕跡。因爲一頭是着力點,可以判定這是否真的就是兇器;另一頭是抓握點,可能會找到認定兇手的證據。我就這麼拿着打氣筒,一路向現場小跑而去,心裡充滿了欣喜:我真的發現了兇器!

一跑到現場外面,我就大聲地喊起了師父。一會兒,師父戴着頭套和口罩走了出來,滿臉笑意:“讓我猜猜,你找到了兇器!”

我使勁兒地點了點頭,滿臉的興奮。

師父神秘兮兮地舉起戴着手套的右手,說:“師徒同心,其利斷金。你看看,我也有發現。”

4

師父的手心裡攥着幾個塑料片,看起來已經被燒得不完整了。

“這是什麼?”我走近仔細地看了看這幾片不起眼的碎塑料片,“師父的發現可不如我這個啊,哈哈。”

師父看着我得意揚揚的樣子,說:“別太自負,你仔細看看這幾片塑料片,是我從起火點的灰燼裡篩出來的。”原來師父真的用了幾乎一上午的時間,把現場中心的灰燼慢慢地篩了一遍,從中發現了這幾片讓師父欣喜的塑料片。

這是幾片紅色的硬質塑料片,我翻來覆去地看了半天,沒發現什麼特別有用的線索,擡起頭看了眼師父。師父正微笑着看着我:“怎麼?沒有發現這其中的奧妙嗎?”我又低頭看了看,茫然地搖了搖頭。

“哈哈,小時候沒有玩過拼圖遊戲嗎?”師父說道。

我依舊十分迷茫,就算能把這些碎片拼在一起,又能說明什麼呢?雖然心裡這樣想,但是嘴上不服輸:“我可是拼圖高手。”

不一會兒,我把燒碎的塑料片拼了一個大概,鬆散散地擺在地上。這時候,師父遞給我一個放大鏡,我接過來仔細觀察地上的塑料碎片,發現上面隱隱約約有幾個凸起的漢字,可是大部分已經被燒燬,很難辨認。我擡頭看了眼師父,說:“沒覺得有什麼好線索啊?”

師父蹲了下來,用放大鏡照着其中幾塊碎片的拼接處,說:“別的字可能認不出來了,這兩個字應該看得出來吧。”

我低頭仔細地觀察師父放大鏡中央的位置,果然有兩個小字依稀可辨:盆業。

“嗯,是某某盆業。”我撓了撓腦袋,說,“我早就想到了,既然是起火點,那最大的可能是裝汽油的容器啊,這不算什麼好的發現吧?”

“我也知道那是裝汽油的容器的灰燼。”師父神秘地笑了一笑,“但你見過拿盆裝汽油焚屍的嗎?”

原來師父的發現是這個,這是一個不正常的裝盛助燃劑的工具。我陷入了沉思:這能說明什麼呢?

師父知道我還是沒有頭緒,指了指我手上拿着的打氣筒,提示我說:“對你發現的這個兇器,有什麼想法嗎?”

師父的話把我從沉思中拉了回來,我說:“哦,我是這樣想的。這不同於一般的打氣筒,應該是給摩托車打氣的那種。而且我發現打氣筒的地方是一條小路,旁邊是山路,騎自行車經過的可能性不大,只可能是徒步或者是騎摩托車。”

“對,很好。難道兇手徒步端着一盆汽油來焚屍?”師父用調侃的語氣說道。

“會不會是死者家裡的汽油呢?”我問道。

“這種可能性我也想過。我查看過,死者家裡沒有用得着汽油的工具,沒有常備汽油的必要。”

“我知道了,您是說兇手是駕駛摩托車來到現場的。”

“對,這是其一,其二是這起案件應該是一起激情殺人事件。”師父說,“你想想,如果是預謀殺人,可以用桶帶來汽油,方便攜帶、方便潑灑。而該案是用盆裝的汽油,那麼最大的可能是兇手殺人後,就地取材拿了個盆,用盆接了摩托車內的汽油,然後焚屍的。”

我點點頭,覺得師父分析得很有道理。師父接着說:“小孩的頭部損傷,雖然能夠致昏,但是沒有致死,更印證了兇手是倉促殺人、焚屍。”

我回頭想了想,突然不太理解師父的意思:“咱繞了一大圈,敢情就分析出一個激情殺人?”

師父笑了笑,說:“是的。但是我覺得這很重要。在死者的家中激情殺人,說明了什麼?”

我突然茅塞頓開:“熟人作案!”

師父點點頭,說:“對了。這就是我想說的。激情殺人不見得是熟人作案,但是在死者家中激情殺人,通常就是熟人作案。”

“可是,僅僅根據一個盆就判斷是熟人作案,總感覺依據不是很充分啊。”雖然法醫工作很多時候需要推理,有時我們戲稱自己的工作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但是我們每次推理都有充分的依據,如果沒有依據地瞎猜,失敗率當然會很高。對於師父的這個推斷,我還是心存顧慮。

“當然不可能僅僅根據這一點。”師父一邊說,一邊招呼我向現場走去,“我還有兩個依據。”

走到了現場的廚房,師父指着竈臺說:“鍋裡有一鍋麪條,桌上有4個碗,這是反常現象。家裡就3人,按道理說拿出3個碗就夠用了,因此多出的這個碗肯定是用來招待熟人的。”

“如果僅僅是認識呢?關係不熟的人,或者路過的人,不可以嗎?”我問。

“調查情況很清楚,老夏是一個非常好客的人,如果不熟悉,晚餐不會這麼簡單。所以我認爲,兇手是經常來老夏家吃飯的人。”師父說。

我點點頭表示認可,問道:“那第二個依據呢?”

師父接着說:“另外,你還記不記得,3具屍體的身上都沒有抵抗傷。尤其是小孩的損傷,是被人從面前一擊致暈的,如果不是熟人,這麼大的小孩應該會知道遮擋、抵抗。正因爲是熟人,所以小孩對他拎着打氣筒走進臥室並沒有多少防範。”

下午的專案會,小小的會議室內擠滿了人,刑警們都已經養足了精神,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在偵查工作陷入僵局的時候,專案組對刑事技術工作,尤其是法醫工作更加充滿期待。

“通過一個上午的現場勘查,結合昨天的屍體檢驗,我們有了新的發現。”師父開門見山。話音剛落,整個專案組都精神振奮。

“我們目前有充分的依據推斷此案是一起激情殺人案件,而且是熟人作案。”師父接着說,“兇手應該經常在死者家中逗留,並且有駕駛摩托車的習慣。”在偵查員們神采奕奕的目光中,師父簡短地介紹了我們做出如此推斷的依據,說得全場紛紛點頭。

“偵查範圍很小了,我們很有信心。”局長說道,“不過,我們怎麼甄別犯罪嫌疑人呢?”

“這次小秦的表現很出色。”師父從桌下拿出我找到的兇器,“我們現在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個打氣筒就是作案兇器,而且我們在打氣筒上找到了可疑的指紋。”

專案會場開始有些嘈雜,大家興奮地交頭接耳。

“那您看,作案動機是什麼呢?”局長依舊不依不饒,希望能夠儘可能縮小偵查範圍。

“既然是激情殺人,動機就不好說了。”師父皺了皺眉頭,“但是,憑感覺,裡面可能有財物糾紛。”

“哦?有依據嗎?”局長頓時來了興趣。

“有。”師父說,“我在篩現場灰燼的時候,除了發現盆的碎片,也發現了很多不同季節衣物的碎片。”

師父打開現場概貌的幻燈片,說:“大家可以看到,臥室現場雖然房屋基本塌了,但是屋內的衣櫃並沒有塌。雖然衣櫃也被燒燬大部分,裡面的衣物也基本燒盡,但是衣物碎片不應該散落得整個現場都是。那麼,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兇手用衣物當助燃物,二是兇手翻動了現場尋找財物。”

師父喝了口茶,接着說,“既然兇手費了那麼大勁兒去摩托車內取油,我覺得就沒有必要再搬動衣物做助燃物了,因爲現場有很多木頭傢俱和被褥,何必再花時間搬衣服呢?如果是爲了在現場尋找財物,那就有可能把衣櫃中的衣服弄得滿現場都是了。”

局長點點頭,問:“既然您說是激情殺人,怎麼又會是搶劫殺人呢?”

師父說:“我這裡說的激情殺人,是指臨時起意的殺人。如果在交談中,兇手得知老夏有錢,臨時動了殺機,也是可能的嘛。”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交給我吧。”局長信心滿滿,轉頭對摩拳擦掌的偵查員們說,“不用多說了吧,行動吧!”

縣局局長、師父和我留在了專案指揮部。師父和局長輕鬆聊着家常,等待偵查員們的消息。我實在太困了,斜靠在椅子上,不知不覺就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我揉了揉僵硬的脖子,坐直了身體,看見師父也趴在桌上睡着了。局長拿起電話,問:“怎麼樣?”

聽不清電話的那頭說些什麼,只看到局長的表情充滿喜悅。不一會兒,局長掛斷了電話,說:“有了你們的推斷,我們省大事兒了。”

師父問:“有線索嗎?”

局長說:“不是線索的問題,案子破了。”我們頓時興奮起來,局長接着說,“經過調查,老夏確實是在案發前兩天去銀行取出了他的全部積蓄3萬多塊錢。這些錢是準備給他兒子的。他兒子在外做些小生意,有幾萬塊錢的資金缺口,就找老夏借,準備元旦回來拿的。老夏前兩天去鎮裡買東西,順便取出了錢,藏在家裡的衣櫃裡。”

師父問:“人抓到了嗎?”

局長說:“是的。你分析完了以後,目標就基本鎖定了,是老夏的親侄子。這個人天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經常去老夏家蹭吃蹭喝。你們說是經常去老夏家吃飯平時還騎摩托車的人作案,我們第一個就想到了他。幸好有這個打氣筒以及打氣筒上的指紋,讓這起案件證據確鑿。真的謝謝你們!”

師父繼續問道:“過程交代了嗎?”每破一個案件,師父都會詳細地詢問作案過程,然後和我們推斷的過程相比對,這樣不斷地總結,就會不斷地提高。

“基本交代了。是老夏無意中說漏了嘴,說自己取了3萬塊錢,然後那小子就動了殺機。用打氣筒打頭,再從摩托車內取油焚屍。”又破一起命案,局長很是興奮。

“都是錢惹的禍。”師父感慨道,“防人之心不可無。親侄子也會下手滅門啊!”

(本章完)

第四案 滴血屋頂第五案 自殺少女第八案 融化的人第六案 半掌血印第二案 沉睡之妻第九案 公路遊魂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十案 死寂聖誕第十案 死寂聖誕第十五案 天外飛屍第四案 滴血屋頂第七案 大眼男孩第二案 沉睡之妻第六案 半掌血印第八案 融化的人第一案 初次解剖第十案 死寂聖誕第十二案 荒山殘屍第十五案 天外飛屍第七案 大眼男孩第十七案 腐臭古井第十八案 狂亂之刃第十九案 校園禁地第十四案 死亡騎士第九案 公路遊魂第十六案 枕邊魔影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九案 公路遊魂第七案 大眼男孩第十四案 死亡騎士第十案 死寂聖誕第十七案 腐臭古井第四案 滴血屋頂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三案 水上浮骸第十二案 荒山殘屍第七案 大眼男孩第九案 公路遊魂第四案 滴血屋頂第八案 融化的人第十八案 狂亂之刃第十九案 校園禁地第三案 水上浮骸第十九案 校園禁地第七案 大眼男孩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五案 自殺少女第十四案 死亡騎士第六案 半掌血印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一案 初次解剖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十八案 狂亂之刃第十五案 天外飛屍第十七案 腐臭古井第二案 沉睡之妻第三案 水上浮骸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五案 自殺少女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七案 大眼男孩第四案 滴血屋頂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六案 半掌血印第十案 死寂聖誕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二案 沉睡之妻第三案 水上浮骸第四案 滴血屋頂第十二案 荒山殘屍第三案 水上浮骸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九案 公路遊魂第六案 半掌血印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十二案 荒山殘屍第六案 半掌血印第一案 初次解剖第八案 融化的人第十七案 腐臭古井第九案 公路遊魂第八案 融化的人第十六案 枕邊魔影第七案 大眼男孩第十七案 腐臭古井第十案 死寂聖誕第十一案 夜半敲門第三案 水上浮骸第十六案 枕邊魔影第十三案 清明花祭第七案 大眼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