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儷皮

朱嫂子吃得醉醺醺地回去,雲娘與湯巡檢的親事就算定了下來。第二天朱嫂子便親自押了船來送聘禮——兩張束着紅綢的鹿皮,兩擔酒果。

杜家再次備了豐盛的酒菜,朱嫂子並不推讓,直接坐到席上向杜老孃笑道:“媒成吃百餐,這樣一門好親,杜老太太的酒我是怎麼也不能拒的。”

杜老孃因着與湯巡檢結了親,便榮升爲杜老太太,也笑得合不攏嘴,只道:“虧朱嫂子往返牽線,謝媒酒是少不了的!”

杜老爹不好陪着女人們吃酒,便親自與兒子們把聘禮送到女兒房中,雲娘便道:“爹,這鹿皮我自己收着,酒果便放在廚房中大家吃用吧。”

大哥二哥擔了酒果送到了廚房裡,三弟抱着兩張鹿皮,三人方進門,二哥也從廚房轉了回來撇嘴道:“都說湯巡檢家裡原本是侯府,怎地聘禮如此寒酸?”

“昨天談聘禮時,是爹說只要有個心意就成,倒不拘多少銀子,”杜老爹向女兒笑道:“我估計着湯巡檢沒有下重聘,也是想到我們家陪不出太厚的嫁妝,倒是爲我們着想。”

雲娘卻道:“聘禮不就是個禮節,多少又有什麼?只是我還沒見過用鹿皮做聘禮的呢,看着倒是有趣。”

她年少議親時最爲好強,當時一定要杜家村最高的聘禮,十六兩銀子,八樣首飾、八匹綢緞,還要看到男家不還口地答應,才覺滿意,現在回頭再看,還真是識人不明。

自己要的聘禮,鄭家之所以趕緊答應,還不是看中自己能幹?後來自己果真也爲他家賺了上千倍的聘禮回來,所以只看聘禮並不能真正看出人的心意。

眼下這兩張鹿皮雖然不甚貴重,但一定是湯巡檢親手獵的,現在送到自己的手中,含着的正是情誼,着實喜愛,便接在手中輕輕地摩挲着。

三弟見大家並不懂,只得道:“你們恐怕都不知道吧,一對鹿皮叫儷皮,《古考史》中說,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爲禮,後世方易以玉帛,眼下湯巡檢送了儷皮,正是遵守古禮。”

雲娘一聽,笑意更盛,他那樣不凡的人,做事自然都是有道理的。儷皮,聽着就十分地好聽,又是上古聖人制定的規矩,自然是不錯的。

轉眼她卻見三弟微微蹙了蹙眉,略一思忖,便問:“三郎,難道儷皮給二嫁的女子做聘禮並不合適?”

杜三郎便漲紅了臉,擺手道:“不,不是。”但言語間卻依舊不以爲然。

就像自己小時候是姐姐帶大的一般,三郎小時候便是跟着雲孃的,是以雲娘在孃家最疼的便是這個小弟弟。去年她與**和離時,三弟和三弟婦卻沒幫她說一句話,反似鄭家的人一般,只勸自己忍讓。就連二哥二嫂這樣的混人,都知道幫着自己去打**和採玉,可三弟卻一味地講些大道理,卻不顧她的傷心,彷彿自己這個姐姐過得好不好都沒有道理重要似的。

也許二哥二嫂那樣對自己,雲娘還不會如此傷心,可是三郎的一舉一動卻讓她耿耿於懷了好久。只是她畢竟是姐姐,且家裡一向和睦,是以事情過去了便也過去了,雲娘也就忘記了。

眼下三弟不快的表情,不但令她想起了先前的事,又想將這兩日三弟和三弟婦的冷淡一同問個明白,她自問自己並無錯處,又對三弟夫妻並不薄。便直問道:“那三弟蹙眉又是爲了哪般?難道三弟覺得姐姐不該再嫁?”

杜老爹心裡一直壓着火呢,先前未來得及說,現在正撞到眼前,便也忍不住了,只是鑑於朱嫂子還在正屋,便叫二郎,“你把門關緊了,我有話說!”

見二郎將門關好,便壓低了聲音呵斥兒子,“我帶着一家人種田養蠶供你讀書,是想讓你光大家門,提攜家人的,並不是讓你學了東西來瞧不起大家。自雲娘出了事,你便總是這副不高興的樣子,讓誰看了心裡舒服!就是朝廷還下了詔書讓寡婦再嫁呢,二嫁又有什麼,難道能阻了你的前程!”

二哥也陰陽怪氣地道:“我們家所有人省吃儉用地供着你一人讀書,買書買筆買墨,學堂裡的束脩,科考的費用,一年到頭幾十兩銀子打了水漂。秀才還沒考上呢,現在倒是瞧不起我們莊戶人家了。”

“我哪裡瞧不起莊戶人家了?”三郎便也急了,“我是隻覺得姐姐和離本就是錯的,何苦一錯再錯二嫁呢?”

二哥便冷笑道:“按你這樣說,雲娘就應該留在鄭家織錦,再織上一年兩年累死了纔好?”

“我哪裡這樣說了?”

“你沒這樣說,卻也是這樣的心思!”二哥氣道:“你卻不知道雲娘是我們的親姐妹,我們不能由着別人糟蹋她!”

雲娘一時氣惱,是想對三郎將話說明,可是沒想到卻引起二哥和三弟的爭吵,雖然知道他們先前就有心結,但畢竟是因爲她才真正鬧了出來,又見爹氣得臉色鐵青,又後悔一時沒有忍住氣,便趕緊站起來攔在他們中間,“說話便好好說話,吵什麼吵!”

說着扶着爹坐下,又軟言道:“爹,你不要這樣氣,都是我說話一時不防頭才引得他們兄弟吵嘴。不過二哥說話一向不過心,三弟也還小呢。”

“你不消說,這事其實與你無關,”杜老爹搖頭道:“你們都當我是瞎子?什麼也看不出?”

雲娘趕緊倒了茶來,“爹,你喝茶吧。”

杜老爹接了茶,卻放在一旁,倒講起了舊事,“我們杜家自我爺爺的爺爺帶着幾個兄弟族人逃難到了這裡,從赤手空拳到現在已經好幾代了,一代過得比一代好。”

“祖先前剛到這裡連飯都吃不飽,直到我爺爺給我爹留下一間茅草屋,十畝地,到我爹死時就變成了三間土坯屋,三十畝地,我又苦幹了半輩子加蓋了東西廂房,且又多了十幾畝地、八十株桑樹,養下你們這些兒女。”

“按說我也對得起杜家的祖先們,也可以歇下來養養老了。可是我卻想着我們家的日子雖然過得去,可若這般小富即安總脫不了鄉下人的身份,遇事依舊受人欺負。我們家就是苦一點也應該供一個讀書人,一朝中舉,門庭都改換了。”

又指着二哥道:“你心裡大約總是不服,家裡的錢都用來給三郎讀書,你們的日子便緊了,眼光怎地就這般短淺!三郎若是中了舉,你還不是一樣跟着受宜?且不說面子上好看,就說家裡的稅便全不用交了,一年又能省下多少?”

再指着三郎道:“你大哥小時候家裡窮,整日跟着我幹活,識得字還不如我多,你二哥也一直爲家裡做事,你的兩個姐姐哪一個不是自己攢了嫁妝纔出嫁的?總算盛世太平,家境也好了起來,只你打小便沒做過一天農活,整日穿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地讀書。只盼着你能有出息,將來拉扯一大家子,現在還沒中秀才呢,卻已經不顧自己的姐姐在鄭家過得半死不活,也不願她再嫁到好人家去享福,整日講究那些沒用的大道理,難道聖人便是這樣對家裡人的嗎?”

“如果聖人便是這樣說的,那從今日起,你也不必再讀書了,回家跟着我做農活吧,我再把做人的道理重新教你!”

一席話將兩個兒子都說得低了頭,三郎便跪下哭道:“爹,我錯了,聖人也曾經說過‘父爲子隱,子爲父隱’,我不管怎麼樣都要幫親姐姐纔對,何況二姐從小帶我長大。”

雲娘聽了心酸,便道:“爹,我也錯了,三弟還小,我不該與他吵的。”

爹便又向雲娘道:“你再嫁湯家,表面看着風光,其實高嫁並不易。將來再有什麼事情,比不得先前在鄭家時,我和你兄弟們還能幫得上你。將來,你只能靠自己了。是以嫁過去一定要先立住足,待將來有力量時,如果能幫也要幫着些你兄弟們。”

“我曉得的。”雲娘趕緊應了,“若是沒有爹和兄弟們,鄭家哪裡能輕易放我出來,我心裡自然知道家裡人對我的好。就是三弟,也不過隨口說的,並沒有惡毒心思。”

三郎這時已經擦了淚,趕緊道:“姐姐,我其實願意你以後過得好的。”

雲娘便笑道:“你不必多說,我豈不知道?”又向二哥道:“我知道二哥也願意我好。”

二哥瞧瞧大家,亦不好再說什麼,便指了三郎道:“你日後再少管別的事,只專心用功些,早日考上個秀才,也不枉爹帶着我們辛苦一場。”

三弟畢竟是個老實的孩子,因此也趕緊答應,“是,二哥。”

杜老爹便笑了,“這纔是一家人!”

雲娘見大家都笑了,便抱起一張鹿皮道:“我倒沒見過鹿皮是什麼樣的,正要好好看看呢。”

說着便放在桌上打開繫着的紅綢,不意卻從紅綢裡掉出一個紅紙封。她立即想到這是湯巡檢給自己寫的詩,後悔不該當着大家的面打開,只是現在想藏起來已經來不及了,二哥眼最尖,馬上湊過來看,“這是什麼?會不是一封銀子?”

杜老爹一巴掌將他拍到一旁,“你腦子裡只有銀子!卻不知銀子有多沉,豈能封到紙中?”但也好奇,“雲娘,打開看看是什麼?”

雲娘十分不欲打開,但是爹和兄弟們都看到了,也無可推脫,只得磨磨蹭蹭地拆開紅封,卻先只抽出來一個角,心想如果是一篇詩,便重新放回去,不給大家看。

結果卻露出一個大紅印章,雲娘不識是什麼東西,卻知不是詩,便全抽了出來展開,見是一張極好的桑皮紙,上面寫了許多字,還印着許多花紋。

杜家父子幾人也沒見過,傳看了一回,還是杜老爹見識最多,猛然驚醒道:“這恐怕就是銀票!”

“爹說的不錯,上面寫着一千兩紋銀呢?”杜三郎也明白過來,“我還想着爲什麼要寫這麼多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