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一心

雲娘聽得太子竟沒有回宮,正在城門前等自己,急忙下馬,欲帶兩個孩子上前行禮。

太子舍人李通便趕緊攔住道:“太子有命,武定侯夫人乃長輩,原不必行禮,且城門之前臨時相見,請武定侯府的公子和小姐也都不必多禮。”

雲娘雖然感謝太子的厚意,可是國禮一定要守的,依舊帶了嵐兒和崑兒上前見禮,只是被太子令幾位太監一定攔住,定不要他們跪下去,最後只福了幾福。

雲娘便將嵐兒和崑兒指給太子,“這就是臣妾家的一兒一女,只是他們畢竟是在遼東長大的,並不大懂禮數,還請太子包涵。”

太子今年也是十歲,小嵐兒幾個月,大崑兒兩歲,可是一張端正的小臉卻看起來明顯要比嵐兒和崑兒成熟得多了,舉止十分地穩重,言談亦文雅。現在聽了武定侯夫人的話便笑道:“夫人過謙了,武定侯府教養子女一向極嚴格的,整個京城都有名氣。更何況吾聽母后說吾小時候便與姐姐和弟弟在一處玩耍,正情同親姐弟。”

雲娘也想起臨行前自己帶着兩個孩子去宮裡的情形了,便也笑了,“那時候你們三個,再加上壽安公主在一處玩,臣妾與皇后在一處說話。”壽安正是皇后所出幼女的封號,現在也應該與崑兒差不多大小。

想到這裡,雲孃的神情也慢慢緩和下來,果真有幾分把太子當成小輩的感覺,重新再細看太子,“太子很像皇后,有林下之風,眼睛卻似你皇祖父和父皇,龍睛鳳目,貴氣天成。”語氣裡不知不覺帶了些慈愛。

太子立即便感覺到了,他如今還比雲娘矮了半頭,因此仰了臉向她充滿孺慕之情地道:“母后一直告訴吾,夫人最真心對我們母子。”

雲娘哪裡敢當,“臣妾與皇后識於微時,竟能得皇后青眼,往來頗密,一向得皇后教導甚多。今番回京,近日定然要到宮裡覲見皇后娘娘。”

太子便笑,“母后一直盼着與夫人見面呢。”

畢竟在城門之外,也不方便說得太多,雲娘便請太子起駕回宮,太子謙讓了一回,見雲娘終是不肯先走,只得上了馬,又在馬上拱手道:“夫人來見母后,一定將姐姐和弟弟帶來,母后都想得緊。”

雲娘應了,待太子一行人走了,方纔重新上馬,回了侯府。

若是先前,以雲孃的性子,定然不肯公然在京城騎馬,以免引起物議。但是,經過在遼東的這幾年,她卻不大在意了,而且今日的情況也算是事出有因,他們已經到了京城,更不必一定要重新在城外等到大隊車輛到來時再乘車入城,未免過於堆砌了。

是以,武定侯府衆人得知夫人帶着公子和小姐回來,都大吃了一驚。小姑姑最先過來的,便笑道:“從昨日起便派了人去北門候着了,怎麼竟沒遇到?”

雲娘笑道:“家裡派人應該在正北門的吧,而我們是送了玉瀚一程後自德勝門進來的,這纔沒有遇到。”

又說了幾句問候的話,已經到了祖父的聽雪軒,遂帶了嵐兒和崑兒進去拜見。

老侯爺剛送走了孫子,不想便見到重孫子和重孫女兒,縱是冷情的人,如今也笑了,“你們倒是回來得巧。”卻也明白過來,“在德勝門前送了浩哥兒?”

雲娘笑道:“我們的馬好,人也得力,雖帶着行李東西,竟只比玉瀚晚了幾天就到了,我算着時間,便帶孩子們一早到了德勝門,恰好遇到了。”

老侯爺自然是欣喜的,“浩哥兒小時候最淘氣,卻不想能有如此的出息,我就是現在閉了眼睛也知足了。”

卻不想崑兒在一旁立即插話問:“我父親小時候最淘氣?”他竟有些不敢相信,父親明明那樣威嚴穩重。

祖父與雲娘便都笑了,再看嵐兒也將烏溜溜的眼睛看着他們,顯然也十分地好奇。

祖父便道:“雖是淘氣,可是你們父親從小就聰明,說要考秀才,讀了一年的書就考上了,那時才十四歲。後來又改考武舉,樣樣出色,被先皇欽點爲武探花。”縱是當年有不滿意孫子的地方,如今卻都變了,再沒有一句不好聽的話。

崑兒便不服氣地道:“既然回了京,我也去考科舉!”

祖父哈哈笑了起來,“你是不能考的,再過兩年,就該爲你請封世子了,到那時,你便有一品的爵位在身,哪裡能再與平民百姓們去爭。”本朝律令,公侯伯爵家嫡長子年滿十歲請封,玉瀚和雲娘也皆想循律令而行,只是倒沒對崑兒說起,而遼東那邊,有爵位的也不過他們一家,平日也沒有人提起。

因此眼下崑兒並沒有想到,聽了□□父的話,眨着眼睛似懂非懂。

大家又笑,祖父便又指了嵐兒道:“你可知道?你竟是在這裡生的。”說着讓她進側室看,“當時京城裡亂成一團,我們府上首當其衝,外面歹人攻聽雪軒,你卻急着要出來……”嵐兒也是第一次聽了這話,遂與崑兒一樣出神地聽□□父講當年的事。

雲娘也不由得感慨地看着聽雪軒,雖然現在早重新修繕好了,可是當日她生子的屋子還在,再看嵐兒,也有由抱在懷裡的小小嬰兒長到了這麼大,也無怪祖父見了他們竟如此高興。

老侯爺着實喜歡這一對重孫子重孫女,有爵位人家都重嫡系,更兼這兩個孩子長得好,又活潑可愛,竟一時不肯放手,只與他們在一處說話。

方纔出去的小姑姑又急忙走進來,“皇后娘娘令人來了,浩哥媳婦趕緊出來接諭旨呢。”

雲娘聞言趕緊帶了孩子到了堂前,原來皇后賞了些筆墨紙硯並宮緞首飾等物給嵐兒和崑兒,又傳旨令她明日帶兒女入宮。

接了諭旨,小姑姑打點送了傳旨的太監,向雲娘笑道:“你們回來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只這一會兒功夫家裡就接了十幾張帖子,估計還有不少的正往這裡送呢。本想你們正說着話,我先壓在手裡,不想皇后娘娘的帖子也來了,再不敢不傳的。”

這幾年武定侯一家雖然沒在京城,但是宮裡的恩賞卻從沒有斷過,因此,小姑姑也早歷練出來了,十分地得體。

雲娘趕緊謝過,“這些年多虧了小姑姑,替我們將府裡這麼多的事情都擔了下來,玉瀚和我在邊塞時也時常感念的。”

小姑姑便笑道:“我們一家人豈不是應該的!只是我們家的老大如今也娶了親,能立得起門戶了,先前我們想搬出去,只是想到這府里老父親、寡嫂、還有大郎媳婦一干的人老的老弱的弱,倒不好搬的。如今浩哥兒媳婦回來了,我便要走了。”

雲娘聽到這話,也知是實情,又深覺小姑姑做事合宜,便笑道:“還請小姑姑看我們至親骨肉的面子上再多留幾日,待我將外面的事情一一料理了,再好好給小姑姑設宴送行,再去新家恭賀搬遷之喜。”

小姑姑自然是要在大家面前將場面話交待了,其實她又哪裡急着要走呢,在侯府裡這幾年,不說得了多少實惠,就是一家人的體面也是別處萬萬比不了的。眼下趕緊笑道:“浩哥媳婦,你只管放心,小姑姑定然要幫到底的,等給你們一家接了風,再吃了你辦的送行宴再走呢!”

夫人才回府,皇后便招見,可以想像從此武定侯府定然更加煊赫,一時裡府人人歡聲笑語,花團錦簇一般。

再回聽雪軒回稟,祖父聽了,又問:“聽說你們進城時還見到了太子。”

雲娘笑答:“方纔還沒來得及說,我們正要進城,不想太子知道了,便請我們過去見了一面。”又讚道:“不想太子年紀不大,可人卻老成,十分地謙恭禮下。”

祖父看看嵐兒,再看看崑兒,“如今太子,還有幾個皇子,都與他們倆兒差不多大呢。”

雲娘聽出了話裡的意思,點頭道:“祖父提醒得對。”

若是以前,老侯爺定然教導幾句,可是如今他已經年過八十,心裡清楚自己老了,看得也未必準了,且孫輩已經立了起來,且比他年青時還要有爲,竟再不多說,只笑着向兩個最喜歡的重孫子重孫女說:“今日就留在聽雪軒裡用飯。”

雲娘自在一旁聽着了,便笑道:“我們先回去略洗漱一番再來領。”他們打馬跑了幾個時辰,風塵僕僕的不算,就是穿的衣裳在侯府裡也不大合時宜,總要換下來的。

老侯爺瞧瞧他們的衣裝,對人滿意,再看什麼都是滿意的,又讚了一聲,“如此纔是我們以武功立身的勳貴人家作派!”揮手道:“快去吧,再趕緊回來。”

到了午飯時候,老侯爺便讓兩個孩子與他坐在一處,親自揀了幾樣菜餚給他們,還打破了食不言的規矩笑着問他們,“喜歡吃什麼只管說,□□父這裡不必拘緊。”

雲娘也不由得在心裡慨嘆一聲,祖父果真老了,她萬萬沒有想到過去那位冷硬至極的祖父竟能如此和藹,特別是看着崑兒的目光,無限的慈愛。縱然他的這慈愛裡有許多是爲了侯府的傳承,但是亦不少真情。

又想起了崢哥兒及他的妻兒,湯崢上一次回京城時便將李氏扶了正,因此在府裡過了明路,祖父亦曾過見的。這一次湯崢隨着玉瀚南下,卻沒讓妻兒隨着自己回府,可祖父竟一聲也不問,畢竟是嫡親的重孫子,雲娘免不了要主動說上幾句。

“李氏倒是好生養的,如今有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了,我本邀她一同回京的,她卻在遼東住慣了,崢哥也道不用,說等西南的戰爭事了了,他再帶李氏和兒女們再來給祖父行禮呢。”

祖父便點了點頭,“我知道了。”又向嵐兒和崑兒笑道:“聽說你們都習武了,一會兒演給□□父看看。”

雲娘便收回了看着嵐兒和崑兒的目光,就算他們姐弟再有什麼不妥之處,祖父也唯一心向着他們,自己真不必掛心了,因一大早起來只墊了兩塊點心,如今十分餓了,便只低頭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