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否認

湯玉瀚從外面回來,聽了小姐弟兩個的對話,便笑,“崑兒,你見父親練武打仗要你們母親陪着了嗎?男子和女子是不同的,你姐姐跟你母親學做針線也沒有要你陪。所以一定要勇敢,父親陪你一起練!”

崑兒聽了,便點了點頭,“我不要姐姐陪了。”

不想嵐兒卻懂事地道:“我還是陪弟弟一起去吧,這會兒我也沒事,針線可以等下午做。”

湯玉瀚便拍了拍女兒,“那今天嵐兒便同父親陪着崑兒。”

儘管玉瀚不令雲娘過去,只是她又如何捨得,拉了崑兒的小手隨在父女二人之後一同去了練武場,玉瀚便站在一旁瞧着武學師傅指點崑兒站樁,嵐兒也擺出姿勢站在一旁。雲娘不好進去,便回了房,悄悄關了門按他們的樣子也試了起來。

不到一刻鐘,她覺得雙腿早抖得不成了,腰也酸背也痛,兩隻胳膊也舉不動了,開了門便跑回了練武場,卻見崑兒還在場中間站着,白嫩嫩的一張小臉上,汗水和淚水一同向下流着,一時什麼也顧不上,幾步衝了過去。

雲娘先前還只當崑兒嬌氣,現在才知道看着簡簡單單的站樁並不容易,幾歲的孩子竟要受大人尚且承受不住的苦呢,恨不得跑過去將一把崑兒抱在懷裡,再不讓他練了!

只是她方進了練武場,卻一下子撞到了玉瀚的懷裡,又被他一拉一帶停了下來,想說什麼,正迎上他那雙黑黝黝的眼睛,,突然她便明白了,玉瀚心裡的疼並不遜於自己,甚至比自己還疼,因爲他是親身經歷過又完全明白的。

男子漢就是這樣長成的。無論有多少的苦,有多少的痛,玉瀚從來都是一人扛在肩上,卻將自己護在安穩寧靜的家中。

現在他要將兒子也培養成這樣的男子漢。

雲娘知道自己再不能攔的。

轉身回房,卻見嵐兒正在屋子裡吃桃子,“母親,父親陪着崑弟呢,還給我摘了桃子讓我回來和母親一起吃,可母親卻沒在屋子裡——母親,你去哪裡了?咦,母親你怎麼哭了?”

“母親沒哭,”雲娘趕緊擦了淚,“剛剛有風,吹了塵土進眼睛裡面。”

嵐兒早放下桃子過來給雲娘吹眼睛,“好了嗎?”

雲娘便道:“好了。”叫人打了水重新淨了面,卻問嵐兒,“你怎麼不練了?”

“好累呀,而且還沒意思。”嵐兒拿了桃子給雲娘,“母親嚐嚐,是外面新送來的。”

雲娘接了桃子,卻向嵐兒道:“記着,以後就再不許笑弟弟了。”

嵐兒眨了眨眼睛,似乎也懂了,“我練了一會兒就不練了,弟弟也不想練了,可是父親不許,他一定好累好累的吧。”又道:“他比我還小兩歲呢。”說着又擔心起弟弟,扔下桃子起身跑了,“我去看看弟弟。”

雲娘沒有再過去,只是聽了他們練罷了武,小姐弟又去讀書,下午玉瀚帶他們出城騎馬,到了晚上,將崑兒抱在懷裡,不住地撫着他。崑兒便也抱了母親不鬆手,仰起頭來,一雙又黑又亮地大眼睛眨着,“我想要母親陪着我睡。”

雲娘瞧着兒子,溫和地笑道:“崑兒既然答應要單獨住東廂房了,那麼說話就一定算數啊。”又拍了拍他的頭道:“不過母親親自送你回房,還陪你到睡着了再走,明天一早就來叫你起牀。”

崑兒想想便點了點頭,又向父親和姐姐懂事地道:“崑兒只今天讓母親送我回房,明天就自己回去了,也不要母親陪着。”

待雲娘回去時,玉瀚已經躺下,見她過來便抱在懷裡道:“要哭就哭吧。”

可是雲娘卻不哭了,她咬脣道:“我既然生了兒子,就要教養好兒子,爲什麼要爲他受了一點苦就哭呢。”

湯玉瀚想到一早見她鬢髮散亂地跑來,滿臉焦灼的樣子,再看如今在自己懷裡平靜得像一滴水一般的女子,心裡卻知道她一早回來後肯定是哭了的,只是現在不說。便加了點力氣將她按在懷中,輕輕地喚了一聲“雲娘,”又道:“崑兒最難的就是眼下這一段,等過去了便再不覺得苦了,你千萬放寬心思。”

“還有嵐兒,她若喜歡,跟着學上一招半式的,你也不必攔她,技不壓身,女孩子會些功夫也不是壞事,只是我再捨不得像崑兒一般板下臉管她,好在將來就算我們老了,也有崑兒保護她。”

雲娘便低聲道:“我一直知道,你比我還疼他們呢。”

“這哪裡能比得出誰更疼孩子呢,只不過父親和母親的疼愛是不一樣的。”湯玉瀚又道:“當然,與我對你的疼愛也是不一樣的。”

雲娘既然想通了,每日裡便想出許多辦法講故事鼓勵崑兒,好在她如今時常讀書,也頗知道些典故、傳奇的,又經歷了許多,再與家裡的事情捏到一處,哄幾歲的小兒還不錯,聽得崑兒十分入神,雖然身上疼得還是哭,但也一直忍着練了下去。

不想嵐兒與崑兒一處聽了雲孃的故事,也要日日與崑兒一處習武。

雲娘並不反對,只覺得玉瀚說得對,因此又告訴女兒,“習武是好事,最能強身健體,也能使人堅定勇敢。但我們女子天生力氣便比不了男子,因此在習武等上面便略遜一籌。可是女子也不是沒有長處,比如靈巧細緻的事情,就比男子做得好。”

“男子和女子的差別是上天註定的,便是想改也改不了。因此母親覺得身爲女兒家,學些女兒擅長的紡織、刺繡也很好,並不比那習武要低上一頭,且也是一技傍身,縱使什麼時候,都有立身之本。”

嵐兒聽了,卻板着小小的手指頭一一算道:“母親,我既喜歡習武,也喜歡做針線,還喜歡彈琴、讀書、習字、踢鍵子……可好?”

雲娘總覺得似乎一個人不能學這麼多的本事,就說她自己吧,當初她繡花也很出衆,可自開始織錦,便不再用心琢磨刺繡了。

可是嵐兒還小,若是願意多學些,倒也不好反對,因此她便點頭笑道:“你若喜歡就都學吧,只是別累着。”

與玉瀚說起此事時,倒覺得有些好笑,“這孩子人不大,心卻不小,什麼都想學呢。”

湯玉瀚倒覺得沒什麼,“嵐兒喜歡就由着她,女孩不比男孩,又不必襲爵做官什麼的,讓她自由自在的纔好。”

雲娘和玉瀚兩個,原本都經歷了不少的波折,纔在二十幾歲上得了嵐兒,比尋常人家都要晚了好幾年,果真愛如珍寶,就是接着又生了崑兒,也沒能分去對嵐兒的愛。因此湯玉瀚這個偏心的父親竟又覺得自己的女兒不同凡響,“小時候我就說嵐兒聰明異常,如今可見一點也沒錯吧。”

因此嵐兒竟然忙了起來,崑兒習武讀書練馬術,也不過幾門功課,而嵐兒在此之上又加了好幾項,繪畫、女紅、彈琴等等,就是雲娘有時下廚,她亦喜歡跟着打個下手,弄兩樣別出心裁的小菜。

嵐兒的菜天馬行空,有時是絕世佳餚,有時卻無法下口,好在不管怎麼樣都有她的父親大人捧場,沒有一次不吃空了盤子。

而且侯府裡請來的先生,學問自然是好的,可卻不是皓首窮經之輩,蓋因侯府教養孩子,並不是爲了讓他們讀書科考,倒是人情練達,又兼多才多藝的,得知嵐兒想學彈琴繪畫,便也一併教了,倒也不需另請人。

至於而習女紅,雲娘自己的針線便極出色,便親自來教。描了幾張最簡單的纏枝紋花樣,先叫她繡個帕子,幾針下去便看出嵐兒不愧是自己的女兒,心思巧,手也巧,第一次做,針線一絲不亂,待繡成了更覺得扎出的那花頗能看得過去了。

可是嵐兒畢竟是生於侯府的千金小姐,再不能如雲娘小時總有許多活計要做,每日也不過繡上半個時辰一個時辰的就放下了,她事情太多,不可能專注於一項上。

只這繡花,練得少了,手就不夠熟,到底於針線承轉之處便顯出些生硬來。雲娘想了,便要她做一件蟲草的牀帳,先用淺綠的輕紗縫了帳子,再於上面繡了各式的蟲草,正是江南女兒家夏日裡最喜歡用的樣子,當年自己在孃家時牀上便掛了一件,雖然料子不如眼下的好,可那花樣卻被多少人贊過。

且縫紗帳亦需要耐心,而那些細草小蟲最是練繡工的,若是做成了,嵐兒的女紅也就成了八分。

不想嵐兒見到娘備下幾丈的輕紗,趕緊搖頭,“我沒閒工夫做這個,娘幫我找些好緞子,我要做幾個荷包。”

雲娘再三勸了不聽,嵐兒早將雲娘平時留下的布角都翻了出來,自己在裡面挑,挑了半晌依舊不滿意,索性翻出整匹的好料子,下了剪子便裁了,卻只裁成幾個荷包。

雲娘還未及說她糜費,她自己便已經找了理由,“東西還不是給人用的?只要用了便是正道,哪裡糜費?”活脫脫地與她父親一個口吻,倒噎得雲娘再管不了。

翻過了布料又翻花樣子,挑好了卻藏起來不叫雲娘看,等過了些日子給家裡每個人送了個荷包。

盡是一色寶藍的緞子,花紋也都一樣,喜上梅梢的圖案讓嵐兒改了改,變成了四隻喜鵲,兩隻大的,兩隻小的,兩隻大的立在梅梢,兩隻小的正在飛,真好似自家的四個人!

四隻荷包大小還不一,玉瀚的最大,雲孃的其次,接着的是嵐兒,最小的是崑兒的。

論起來針線也只一般,花樣也沒有什麼稀奇的,只是這樣四隻荷包,雲娘也第一次見,不由得笑,“虧了你怎麼想出來!”

玉瀚寶貝得緊,趕緊繫在身上,因換了荷包,倒引發了另一起公案,當天晚上遼東總兵回房時發現房門早在裡面閂上了,竟不得而入。好在他跳窗子是有經驗的,終還是進去了,卻直接笑倒,“你如今幾歲了,還同嵐兒吃醋?偏平日裡又寵女兒寵得緊,剛剛還那樣贊她。”

雲娘纔不認,“誰吃醋了?我自己的女兒,我爲什麼要醋!我不過是困了,便早些歇着而已。”

“那門爲什麼閂了?”

“我就是隨手閂了,還值得你來問?”雲娘將自己裹得緊緊的,彷彿一個小蠶繭,冷笑道:“門閂了,你便在外面歇了,有什麼不好?”

湯玉瀚悔得什麼似的,再三賠禮,“我見你將自己的荷包摘了換上新的,便也換了……”

雲娘卻不依,“你這話說得有趣,你換了荷包又與我何干?爲什麼要賠禮?”

玉瀚見怎麼也說不通,又去拉她身上的夾被,“這天氣已經慢慢熱了,不需將被子蓋這麼嚴。”

“我偏喜歡熱一點!”

“我身上熱,來我抱着你就不冷了。”

“不稀罕!而且你再熱還有湯婆子熱?”

“那我竟一無是處了?”

“果真一無是處,再不如我的嵐兒和崑兒帖心。”

湯玉瀚得了如此考語,竟是第一次,也十分委屈,明明雲娘寵着嵐兒和崑兒,可是爲什麼又會因爲嵐兒的荷包與自己生氣?卻忘記了他自己有時也因雲娘將心思放在兒女身上太多而醋的時候了。

軟磨硬泡都不中用,深有韜略的總兵大人腦中靈光一動,“哎呦”一聲,滾到一旁,卻再不言語。

雲娘卻趕緊掀了被子過來,“怎麼了?”

“我沒有被子,太冷了。”

“胡說!”明明炕上擺了許多的被子,怎麼會沒有。但見玉瀚早脫得只剩了中衣,抱着胸縮成一團,卻又趕緊將自己的被子幫他蓋上,“要麼我再取一個厚被子。”

“不用了,有你就好了。”

雲娘觸了他火熱的身子也知道受騙了,平日裡他身上便比自己熱許多,自己抱着再舒服不過的,今日怎麼就忘記了。只是現在想撇清哪裡還來得及?

此後湯玉瀚常在雲娘面前道:“原來我常道嵐兒是我們家最聰明的,不料就是崑兒也極不凡,我竟差得遠了!”

當日得了姐姐的荷包,崑兒也喜歡,但是卻不把母親做的摘下,而是同時戴了兩個荷包!變份心思,遼東總兵也歎爲觀止,但自此後湯氏父子平日裡都是掛着兩個荷包的。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