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陸非點點頭,陷入了長久的沉思。

我遙望一望無際的蘭婆江,突然笑了,我喃喃的說道:“清林秀風,恐怕你做夢也沒有想到,我居然可以打到蘭婆江!”

連續十五天的輪番追擊,我絲毫沒有給陸卓遠半點喘息的機會,大軍狂襲八百里,平原上更是血流成河,到處都是散落的殘缺屍體,更有不少傷兵在哀嚎,這裡時候,我的命令是連續追擊,不收留俘虜,所以只要看到還活着的傷兵,立刻就地斬殺!十萬大軍分爲四組,輪番的對陸卓遠進行攻擊。我不知道陸卓遠還剩下了多少士兵,但是我知道,經此一戰,拜神威再無半點的力量北進,因爲九月即將到來,墨菲帝國的秋季攻勢即將展開……

炎黃曆一四六五年八月三十日,我率領已經疲憊不堪的八萬大軍將陸卓遠趕回江南,陳兵蘭婆江北岸。十天後樑興派遣十萬大軍增援蘭婆江,自開元更是陸續向蘭婆江集結。天門關戰役結束,拜神威六十萬大軍盡數喪命平原。平安撤回蘭婆江南岸的士兵不足三萬,拜神威朝廷震怒,哲爾頓手書陸卓遠,對陸卓遠大加責罵,措詞極爲嚴厲。兩人之間的關係惡化。

炎黃曆一四六五年九月七日,墨菲帝國依約出兵,帝國統帥阿魯臺親率二十萬大軍東出死亡天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擊至大宛氏王都,大宛氏國君柘林拓死命抵抗,同時向安南和拜神威請援。十月三日,大宛氏王都被阿魯臺攻佔,柘林拓率領禁軍血戰皇城,最後戰死金殿之上。

大宛氏王子柘林傑在父親死命掩護之下,逃出王都。前往定天府,向哲爾頓哭訴。哲爾頓三思之下,致書安南,糾集三十萬大軍於定天府西南一線,借險要地勢,阻阿魯臺前進步伐,兩軍陷入鏖戰之態。雙方不斷的集結兵力,於十一月七日,雙方共集結百萬大軍於定天府西南,陸卓遠奉召回京,十一月二十日,受命統領聯軍抵禦墨菲帝國……

十一月二十五日,拜神威派遣使者前往東京,嚮明月稱臣。蘭婆江南岸由哲爾頓的弟弟,消遙王哲博殳防守,不過此時拜神威再無太多的兵力駐紮。

鍾祥,蘭婆江北岸最大的一座城市,這裡南靠蘭婆江浩瀚江水,北邊這是沃土千里的平原。以鍾祥爲中心,向東西兩側散開,是復興、廬越兩鎮,三鎮相互拱衛,成爲蘭婆江邊最爲璀璨的一顆明珠。長年的兵馬駐紮,需要有大量的物資供應,商人們蜂擁而至,於是這裡形成了一個以軍事爲主體,五花八門的輔助行業隨之興起。最爲興盛的,還是那林立的鶯鶯翠翠……

我坐在鍾祥帥府的大廳中,愜意的端着一杯香茗,輕輕的品着。陸非站在我的身後,輕輕的替我捏拿疲憊肩膀。高秋雨和鍾離華則是坐在大廳之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天,而憐兒則是站在她們的身後,橫眉立目的看着陸非。因爲在今早的練習中,憐兒頃盡全力,卻沒有在陸非手下走出六十招!

天氣已經十分的寒冷,自我在兩個多月前將拜神威大軍擊潰,迫使陸卓遠等人退回了蘭婆江南岸以後,無數的將領都在急急的要求打過蘭婆江去。但是我知道,現在還沒有到時候,因爲我們的力量根本無法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即使打過了蘭婆江又能怎樣?難道真的可以和拜神威決一死戰?不可能的!我心裡十分明白!

而且如果我們過早的渡江而戰,反應最大的可能就是墨菲帝國,他們也許會撤回死亡天塹,坐觀我和拜神威鬥個你死我活,然後盡收漁人之利。那時我將面臨的是拜神威和安南的聯合軍瘋狂的反擊,嘿嘿,那樣不是平白便宜了清林秀風!

我在等待,我知道拜神威的使者已經向東京求和,估計在這些日子就會向我來談判。我在等待着。我已經爲他們安排了兩個人,鍾離師和張燕對付他們已經綽綽有餘了。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全力的整備,加緊修養,否則我怎麼來進行我第二步的擴張?

自開春以來用兵,整整歷時一年,從新年的準備到整個戰役的結束,一共用了十個多月的時間。我麾下的將士們已經是疲憊不堪了。而且由於在新春發兵,飛天今年顆粒無收,如今這裡的民心尚不穩定。雖然從開元源源不斷的送出了糧草食物,在飛天的各地開倉賑災,但是這顯然還遠遠不夠,我始終感覺到有一股暗流在私下中涌動,那暗流來自於大林寺!

大林寺是飛天的一個精神象徵,畢竟他成立千年來,創造了無數的神話,更培養出了無數名震天下的高手,甚至連飛天軍中的很多將領都是出自於大林寺。由於大林寺曾經和我有些恩怨,在我初定飛天的時候,大林寺冷眼旁觀,他們在看局勢如何的發展。而後在我和拜神威鏖戰天門關的一個月中,也是大林寺活動最爲頻繁的時間,他們不斷的聯合一些小地方的諸侯,企圖趁機對我進行夾攻。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我會如此乾淨利索的將拜神威數十萬大軍打的潰不成軍,和他們結盟的小諸侯一看情況不妙,立刻退出盟約,老老實實的呆在他們的領地中,做一個乖乖的臣子。

樑興曾經多次想要動手將大林寺剷除,但是開始時是因爲天門關戰事吃緊,天京也沒有完全被控制,無力對付大林寺。待我發動了平原追擊戰以後,樑興更是將剛剛整編出來的飛天降卒混合在軍團內,在我身後發出援兵,也無暇理會。後來陸卓遠退回蘭婆江,我陳兵蘭婆江一線,樑興一面加快對部隊的整編,一邊接收從開元開駐而來的新兵,這樣一拖又是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正當樑興騰出手準備對付大林寺的時候,向寧一封書信發到,再次向樑興請求饒恕大林寺一脈。無奈下,樑興也無法再對大林寺動手,而大林寺也在陸卓遠兵敗之後,變得十分的老實,這件事情只好無休止的耽擱下來。

其實我對向寧的這種做法理解,但是卻不能夠同意。他出身大林寺,對大林寺有深厚的感情,這一點我明白。但是現在我們與大林寺之間,並不是什麼個人間的私怨,而是牽扯到了國家的命脈。向寧這樣做,實在有些兒戲了!不過誰讓他是我的叔父,我怎麼也不能削了他的面子,所以還是在看看吧,如果大林寺還是不能夠老實,那麼我就有理由將大林寺抹爲一片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