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切實減輕企業額外負擔

過了幾天,東華市工商聯通知一些知名企業老闆參加一個賑災方面的會議。

會上,市領導通報了災區情況,說道:“目前面臨的困難比較多,既差錢又差物資”。

東華市工商聯主席情緒激昂地鼓動道:“面對百年難遇的大災難,作爲有良知和責任的企業家,在危難關頭,要挺身而出。我提議,你們每家企業再來個100萬,爲我市受災羣衆獻愛心!”

馬副市長接着說道:“希望在座的企業家能再次伸出援助之手,我代表災民和市裡衷心地感謝大家!”

聽着二人一唱一和,在座的許多人面面相覷,會場陷入寂靜之中。

不是企業家和老闆們不願意捐,實在是太頻繁了、名目太多了,就算贏利厲害的企業也招架不住。

看到長時間冷場,東華市工商聯主席沒有了笑容,繃着臉說:“我們只是倡議,請大家發表意見。”

此時,東華市經緯房地產公司的潘總先開了口。他原先是北方人,過去從政,後來下海經商到了南方,目前在東華市從事房地產開發。

他性情耿直,此時站起來說道:“作爲企業,回報社會是應該的,但你們要弄明白,作爲企業,按時納稅、安排就業人員,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你們每次有困難,都叫企業支援和捐助,可企業有困難了去找誰?你們給企業找過市場嗎?開過綠燈嗎?”潘總越說越激動,聲音也越來越大,並列舉了很多企業面臨的困難。

眼見偏離了捐款主題,馬副市長急忙打斷了他的話:“這些問題向主管副市長或市長反映過沒有?你的意見我會彙報給市長的。”

潘總的一番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有個建築企業老闆說道:“民營企業如果掙了一元利潤,最多自己只能用五毛,剩餘的五毛要用來紅色支出(慈善)、灰色支出(請客送禮)、以期望企業能有更大的發展。”

說着說着,眼看快到中午了,除了個別企業當場進行認捐外,許多企業都以回去商量商量爲由離開了。

二天後,東華市府辦公室通知了50多家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開會,說是“縣市長、常務副市長、分管副市長等市級領導將廣泛聽取企業老闆的意見。”

王子健也參加了這個會議,會後他覺得企業說的是實事,領導講的是政策,各持已見,最終並沒有多大效果。

後來,迫於壓力,有些企業還是進行了二次捐款,其中有些還是組織員工捐的。

王子健所在的公司,有人也勸他組織一次員工捐贈,他進行反對:“算了,現在公司經濟效益不是很好,人心本就不穩,免得員工思想又起波動。”

張峰如果沒有聽到王子健的反映,根本不知道東華市民營企業居然要經受這麼多額外費用的支出。

當然,他不能直接進行插手干預,考慮一番後,便決定召開一次東華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會議。目的是高標準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更有效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要求各地“放”出新活力、“管”出好秩序、“服”出高效能。要拉高標杆、對標一流,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更大力度推動“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實,確保營商環境上新水平、企業活力得到新提升。

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東華市的環境污染相對嚴重。隨着人們意識的提升,同時國家對環保工作越來越重視,於是東華市也開始了環保整治工作。

張峰和施東城相繼在動員治理會議上提出要求後,爲防止出現停產迎檢、虛假整改等現象,張峰要求環保整治督查採用無縫銜接的工作方式,所有節假日及雙休日均要進行檢查。

同時爲保證檢查的臨時性和隨機性,東華市督查組需減少與各區縣市環保部門接觸,儘量獨自走訪各企業、手工作坊和施工地,現場調查生產環節治污措施是否合規、是否達標排放,不與企業扯皮,直接將情況記錄、總結、反饋至市督查辦公室,進行覈實後,具體問題再交辦給各區縣市進行整改和處罰。

爲了表示重視和支持,張峰也參與了其中一個督查組。

這種督查根本不可能做到前呼後擁的視察與指導,其實就是微服私訪,進行暗訪和突擊檢查。

督查組到達企業後,各組員分頭行動,直接前往各產污、排污點拍照,然後與之前已經取出的企業相關手續對照,判斷手續和現場是否相符,將情況填寫進相關表格裡,直接上傳到東華市環保整治督查辦公室。

說實話,張峰發現這些督查人員展示出來的迅疾步伐和無孔不入的拍攝手法令人驚歎,彷彿不是在做環保督查,更像是在犯罪現場取證。

張峰看到這些組員不僅拍了照片,甚至還有人負責全程錄像,便表示疑惑。

督查組長解釋道:“張書記,全程錄視頻是我們執法的標準程序,不僅能自證清白,同時在反申訴的時候,也會是有力的證明材料。”停了停,繼續說道:“不僅是反申訴,後邊還需要我們如何反追蹤。”

第一天, 督查組前往一家印刷廠。

這家廠子位置十分隱蔽,位於一家大型建材市場的側邊,門牌被摘了下來,側靠在牆邊,不起眼,很容易被忽略掉。

廠內綠化做得很好,油菜花和櫻花開得正盛,從門外乍一看,就像是一個大型倉庫。

就在大家猶豫是否要進去查看的時候,眼尖組員賈明一下就看到了廠房背後伸出的煙囪——比房頂只高出一點。張峰當即決定進場,看看情況。

下了車,督查組長向門衛出示了證明函表明來意後,就像被什麼攆着似的,腳步飛快地前往各個工序,生怕動作慢了證據就被抹消乾淨。

組員們二人一組,目標明確,去查看各處情況時,猛地聽到一聲如同汽車爆胎的巨響,原先充斥着機器運行嗡嗡聲的廠區頓時安靜了下來,只間或傳出幾聲模糊的呼喊。

正當大家想要探頭看看廠內情況的時候,身後傳來一個聲音:“真是不好意思,印刷機器剛纔運行過載,整個廠區都跳閘了。”

第642章城投公司老總第98章結果有些意外第395章省總社的副總第245章路遇警察查崗第313章各方態度第658章穆寒煙的新職務第448章二項公益活動第275章林升的老辣第342章奢侈享受第376章意外的下毒人第688章多得拆遷面積的門道第427章物色合適人選第375章演一場戲第571章進行分工調整第5章與報社合作第637章開展調研活動第165章學校宴請第663章進行警示教育第593章資金籌集問題第292章嚴總親自找上門第570章開會時間之爭第499章有人故意製造車禍第695章專業包裝一家公司第299章大佬題詞第418章恩怨情仇第623章營銷套路第654章意想不到的效果第297章狠打出頭鳥第491章工業園區開園典禮第152章下鄉調研第134章兩難境地第62章收禮的原則第148章有人上門來求助第356章鄉鎮企業改制第486章安保培訓學校第170章竟然不願意全力幫忙第430章會員資格問題第519章實地考察天雲山第91章盛大的簽約儀式第417章惡性競爭第292章嚴總親自找上門第392章籌資新思路第524章有人想體驗相親第743章攤主的原先身份第3章初展實力第568章開會討論第17章張峰被提名第636章施東城的示好第556章囂張的富家公子第166章酒桌上的任命第566章提名人選第135章變通的方法第398章三個條件第150章策劃聯誼大會第744章茶葉那點事第609章來到拆遷現場第628章要加重處分第218章書記的主動邀請第649章炒房新方式第363章有大佬要來視察第361章秦豐出手第346章高利資本第36章基於利益的聯姻第184章特殊服務第647章重新啓用王通第323章有人明確反對第26章冒名相親第219章省城私聊第552章匿名舉報信第93章胡亂指示第74章催促工程進度第648章辭職的真實原因第644章第一次試探第524章有人想體驗相親第118章路遇不平事第420章秦豐來救場第285章查封養豬場第556章囂張的富家公子第75章工地出了安全事故第767章全部嚴懲第360章李海要找碴第47章適應秘書角色第415章動員令第736章環保整治的難題第513章擺酒調解第322章熟人再相逢第441章年輕漂亮的助理第549章新的謀劃第743章攤主的原先身份第684章產業配套宿舍第770章巨大的人情包袱第517章天價賠償額第747章被逼出來的辦法第768章選舉事件第11章籌資新思路第552章匿名舉報信第81章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84章傳說中的炒房客第288章出售股份第362章物流基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