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決戰官渡(1)

孫策去逝的消息傳到官渡,曹操聽聞後十分欣喜,孫策一死,可以說是除去了曹操的一個心頭之患,他可全心全力地在官渡與袁紹決戰了,雖是如此,曹操仍對後方還有些顧慮,那就是在汝南的劉備。劉備的兵力雖不及孫策,但劉備一向好戰,是一個不怕打光老本的主,曹操還是對他不放心,於是便親自跑回許都去安排許都的防務。

安排好許都的防務,曹操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官渡,此時袁紹在堆築的土山上加緊了用弓箭攻擊曹操營壘的攻勢。

此時又有細作向曹操報告,言道袁紹秘密派人去策反許都外圍的郡縣,多有私通袁紹者,據傳自己手下將領們也有私通袁紹者,這讓曹操感到不安,但令曹操感到更加恐慌的是,糧食告急,已不足支撐十天,並且兵士多有疲憊,曹操便想退守許都,於是,他便寫了封信給許都的荀彧,幾天後,荀彧回信。

荀彧在信上說:主公,糧草我在許都正籌備之中。現我軍糧食雖然短缺,可與袁紹已相持半年有餘,我想袁紹那邊糧草也富足不了多少,如果此時我們撤軍,袁紹必然乘勢追殺,敵強我十倍的兵力,一旦他們追上後果不堪設想。明公您以敵十分之一的兵力抗拒袁紹不得前進一步,袁紹的底細已經清楚,銳氣也已經枯竭,局勢即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機不可失啊!

曹操看罷信心倍增,忙召荀攸、郭嘉、劉曄及曹仁等幾位親信大將前來議事。

曹操道,“近聞袁紹秘密派人去策反許都周圍郡縣,多有私通者,而我們的將士也有私通袁紹的人,現袁紹憑藉土山圍困我們,使我們出不得營壘,如果這樣下,我軍糧草用盡那可危險了,衆位可有何良策?”

曹仁道,“我們可在各營暗插細作,一旦發現有通敵者,即刻以軍法處置!”

郭嘉道,“主公,此法使不得。”

曹操看着郭嘉,“哦,怎麼講?”

郭嘉道,“現在正值人心惶惶,將心不穩,如果往各營安插細作,這會使那些有與袁紹有私通的將士感到自危從而挺而走險投奔袁紹,當前之策應穩定軍心爲要。”

曹操點頭,“奉孝所言極是。可袁紹堆土如山憑高射擊我們,我們當如何破之?”

劉曄道,“主公,當年漢高祖劉邦在於項羽決戰烏江之時,漢高祖曾打造拋石機飛石過江擊潰項羽的軍隊,這種拋石機記錄在了東漢名士賈逵所注的《春秋左氏解詁》之中,據說,拋石機能擲石數百米,主公,我們何不打造拋石機,來回擊袁紹土丘上的弓箭兵?”

曹操目光一亮,“真有此兵器?”

荀攸道,“我也聽說過,但不知如何建造。”

曹操道,“子楊可知如何造法?”

劉曄道,“知也。”

曹操喜道,“好,那就由你來監督打造拋石機,拋石機若造成,破袁紹有望矣。”

劉曄拱手道,“遵命!”

曹操之所以今天把劉曄也召來議事,那是因爲曹操看劉曄也是個人才,曹操也知道劉曄在孫策計取皖城時準確地預見了皖城的形勢,只是劉勳沒有聽進而殘遭大敗,就這一事件,曹操十分欣賞他。而且,劉曄是光武帝劉秀之子漢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也是位漢室宗親,這相比劉備來說,家史還要顯赫一些。

正商議間,有侍衛來報,“報,將軍,京師荀彧派人前來送信。”

“傳。”

有一信使進來,拿着一封書信,拱手道,“曹公,江東孫策遭遇刺客刺傷而亡,尚書令荀彧有書信呈於曹公。”

曹操不由驚喜,忙道,“快快呈上來。”

曹操接過書信看罷大喜,將書信遞於身邊的荀攸,道,“孫策已死,除了我一心頭之患也,真是蒼天有眼啊,哈哈。”

衆將齊道,“恭喜主公可放心全力以對袁紹了!”

曹操忽然想起一個人來,便對衆人道,“諸位,可曾聽說華歆及管寧割席之事?”

衆將搖了搖頭。

荀攸笑道,“華歆此前是豫章太守,同我是好友,何進任大將軍時同時召我和華歆還有河南鄭泰入京師任職,華歆素以清政廉潔、秉公辦事著稱。至於管寧割席之事是一段佳話,當年管寧和華歆都是以不慕榮華、不貪金錢而著稱,因此,兩人也成爲了好朋友,有一天,華歆和管寧在菜地裡鋤草,華歆忽然鋤出一塊金子來,管寧視而不見繼續鋤草,而華歆拾起來看了下見管寧正看着自己便又扔下。

還有一次,華歆與管寧在樹蔭下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此時路上過來一輛馬車,馬車上坐着一個身着華麗的貴族人,華歆便放下書去觀看,管寧則抽出寶劍將席一割爲二,華歆不解便問,管寧道,貪戀富貴,以後你就不是我的朋友了。從這兩個典故上,就說明華歆與管寧是多麼注重清廉。”

“對對對,”曹操笑道,“我早就想召華歆入京,可恐孫策不應,現孫策已死,我可召華歆入京矣。”

於是,曹操便讓荀彧面見獻帝,以朝庭的旨意召華歆入京。

聖旨到達丹陽,孫權猶豫不決。孫權也不想放華歆走,雖然現在華歆身無一職是一個遊閒之人,但孫權也知道華歆有才能。可是皇上要召華歆入京,孫權也不好違抗,只得將華歆召來,問詢他的意向。

孫權對華歆道,“皇上要召你進京,可我捨不得你呀,雖然現在還沒委任你官職,但我想委任一個重要的職位讓他來坐。”

其實華歆早在江東呆煩了,自己任豫章太守時把豫章治理得井井有條,可孫策進攻豫章,自己委屈歸降,孫策將他帶回丹陽,本來孫策想委任華歆重要職務,卻不想孫策遭遇不測,孫權剛剛接手江東,對一些事還不熟悉,華歆也就在江東閒住起來。

今聽到朝庭要召自己進京,華歆暗喜,便對孫權道,“將軍,您因爲能遵奉朝庭的旨意,這才與曹公結下友誼,但這份友誼還不牢固,讓我去許都給您加深,這豈不更好?”

孫權聽了很高興,便答應送華歆入京。

華歆的朋友聽說華歆被召即將入京,便都來送行,每人都給華歆留下一些金錢,華歆來者不拒,讓僕人在金子上都寫上他們的名字,幾天的工夫,他客房內書案上便堆滿了金子。

臨行之日,他將衆好友請來,對他們深施一禮,道,“諸位,我這次被召入京,是因爲朝庭看中了我爲官清廉,可現在如果我帶這麼多金子進京,朝庭必認爲我是個貪婪之人而將我斬首,如果各位爲我好的話,請各將所贈金銀取回,在下感激不盡。”

衆人一聽,便只好收回各自所贈的金銀,無不佩服華歆品質端正。

華歆到達許都後,被朝庭封爲議郎,兼司空軍事。

曹操按照劉曄的計策令人抓緊打造擲石機,工匠不夠,曹操又從許都調來了不少,曹操每天都要親自去督查打造擲石機的進展情況。

擲石機的原理就是利用扛杆的原理來拋發石塊的,它是由一個高四五米的木架,然後最上面是一個能轉動的圓軸,在圓軸上固定一根長約五米的松木,固定在圓軸上的松木爲翹杆,上長下短,下面綁有幾根長繩,發射石塊時衆人齊力往後拉翹杆,這樣,放在翹杆頂頭的石塊便被向前拋出去。

石塊大小不一,小的十多斤,重的有四五十斤,曹操見已打造好幾十個,便令人推到營壘牆前,發石試驗,果然石塊被騰空拋出,紛紛砸在袁軍的土山上面。

袁軍開始看到曹操營壘內忽然多了幾十個大木架子,不知是何物,都感到好奇,爭相觀看,有的還以爲是曹操的觀哨臺、或者是供弓箭手站在上面放箭的,七嘴八舌地嘲笑曹操,這種東西能與我們的土山相比?看來曹操真是急暈頭了。

正譏笑着,忽見幾十個石頭騰空飛起,袁軍們還在納悶呢,這是啥東西?石頭嘛,石頭怎麼還會飛啊,看看,都飛到我們頭上來了……不好!

袁軍們躲閃不急,頓時被砸中,有的腦漿逆裂,有的斷腰斷腿,袁軍四處躲避,亂作一團。

曹操在營壘上哈哈大笑,指揮兵士繼續以石攻擊。

拋石機即將造好,意味着與袁紹的決戰也馬上來臨了,曹操連續幾夜都難以入睡。他回想着自討董卓起兵而來,大小戰爭不下百次,各路英雄相互攻伐、吞併,弱肉強食,但戰爭的結果也往往出人意外,有時兵力強盛的一方反而被兵力薄弱的一方擊敗,這除了戰法計謀外,更兼備勇猛,這其中公孫瓚最爲突出,公孫瓚曾以幾百鐵騎兵(白馬義從)擊敗過烏桓一萬大軍,可見鐵騎兵的戰鬥力是多麼強悍。

與袁紹的大戰在即,曹操也打算組建一支鐵騎兵隊伍,連想了幾個晚上,曹操便把衆將召來商議。

曹操道,“與袁紹的大戰在即,大家也都知道,戰爭的勝利,往往是捕捉戰機,可戰機又往往稍縱即逝,所以我決定,從各軍抽調精壯之士,組建一支一千名的鐵騎兵隊伍,稱號爲虎豹騎,由曹純來統領,以在戰爭之中出其不意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曹純、曹休、曹真聽令!”

“末將在。”

“虎豹騎隊伍組建成之後就由你們來指揮,曹純爲正將,曹休、曹真爲副將。”

“是!”

“不幾天我們就要與袁紹作戰了,希望衆將要齊心合力、勇猛作戰,將袁紹消滅在官渡!”

“是!”衆將齊聲回道。

又過了數天,曹操的拋石機打造了近百臺,荀攸又建議打造雷石,雷石裡盡填硫磺煙硝之物,點燃火芯,向袁紹土山拋去,頓時爆炸,煙火四散,整個土山便成了火山,袁軍被燒死砸死者無數。

袁紹驚駭!曹操的這拋石機已無法再讓兵士們上土山射擊曹軍,上去也是死,袁紹不知道曹操用的是什麼先進武器,只得讓兵士們都撤退到營寨,召集衆將商議。

袁紹看了看手下衆文臣武將,他們之前傲慢的氣勢都消失的無蹤無影,個個低垂個頭,毫無生氣。

袁紹拍了拍桌案,道,“這是都怎麼了?這麼點失利就頹廢了?都打起精神來!”

見衆人不語,袁紹又道,“說說,有誰知道曹操用的是什麼武器?我們該如此破之!許攸,你說說。”

許攸道,“主公,此兵器好象是拋石機,劉邦與項羽在烏江作戰時用過。”

“奧,那你知道如何做嗎?”

“回主公,我只是聽說過,並不知該怎麼做。”

袁紹有些喪氣,“你們有誰知道?”

衆人不語。許攸又道,“主公,即是我們沒有此利器,我們也不必憂慮,當前最不利於曹操的是糧食供應問題,曹操有可能正在四處徵集糧食,主公可遣一上將繞道官渡西側,去襲擾曹軍,使曹軍疲於防備,爾後我們可多囤糧草,與曹操相持,天長日久,曹操若糧草耗盡,到那時他會不戰自敗。”

“好,”袁紹看了下衆將,道,“張郃聽令!”

“在!”

“令你引軍五千,繞到官渡西側,沿途去襲掠曹軍。”

“是!”張郃領令而去。

“韓猛聽令。”

“令你去鄴城押運糧草到官渡,不得有誤!”

“遵命!”韓猛也領令而去。

且說張郃,帶五千精兵繞官渡西側而去,早有探報報於曹操,曹操命曹仁丶徐晃率兵前去截擊。

張郃率軍挺進到雞洛山,正往前走着,忽探馬來報前面發現曹軍的運糧車隊,張郃大喜,急令兵馬速進,行不多時,果然見有一運糧車隊正往東行進,張郃大喊一聲,衆軍齊上,殺散運糧兵。

張郃見糧食極多,便令人押糧食返回,正走着,突然左右兩側殺來兩支兵馬,一路曹仁,一路徐晃,張郃令丟下糧食倉促應戰,徐晃、曹仁二人雙戰張郃,張郃敵擋不住,撥馬敗走。

曹仁、徐晃引軍追殺,直殺到官渡營壘,這才收軍

張郃引敗軍返回,袁紹責怪道,“深入敵人境內,你如何能將敵糧食運回?不就地焚燬,實屬一大錯誤!”

審配勸道,“張將軍深入敵腹地孤軍作戰也是不易,請主公諒解。”

袁紹道,“只此一回,下不爲例,下去吧!”

曹仁、徐晃在追殺張郃的途中俘虜了部分袁兵,帶回營壘審問,得知韓猛去鄴城運糧,不日便可返回,荀攸道,“可派一員大將率一千輕騎於半道上截擊,盡行燒燬。”

“誰可前往?”曹操問。

“徐晃願往!”

曹操喜道,“好,公明,你與史渙帶上一名袁軍俘虜,率兵兩千,和曹純的虎豹騎兵前去截擊韓猛,我再派曹仁與夏侯淵隨後接應。”

徐晃領令而去。

在敵降兵的帶領下,徐晃與曹純率輕騎兵深入袁紹大寨後方,在原武以南與韓猛的運糧軍隊相遇。

韓猛還以爲是自己的兵馬前來接應,根本就沒做防備,等到了跟前了,才發現是曹兵,韓猛大驚,來不急多想便上前迎戰。

徐晃直取韓猛,史渙則率一千騎兵殺散押糧兵,放火焚燒糧車,一時間糧車盡着,火焰沖天。

韓猛大驚,無心戀戰,撥馬敗走。

徐晃令兵士將袁紹糧車全部燒燬,率騎兵飛馬趕回。

至官渡袁紹大營附近,忽遇張郃、高覽巡營,兩人便截住徐晃撕殺,徐晃、史渙眼看着就要被袁軍包圍,曹仁、夏侯淵突然殺到,徐晃、史渙乘機突出重圍,回到官渡營壘。張郃、高覽懼怕曹操的拋石機,不敢再追。

韓猛引敗軍回到營寨,袁紹大怒,令人推出斬首。審配忙勸阻道,“事發突然,誰也不會料到曹軍竟敢深入我境來燒糧,韓將軍雖有過,但現在正用人之際不宜斬之。”

袁紹恨恨地道,“且饒過你,下不爲例!”

韓猛拜謝而退。

曹軍深入袁軍後方劫糧,這讓審配深感不安,他知道,現烏巢是袁軍的屯糧所在,烏巢雖然深居袁紹大營後方,但從今天曹軍繞道袁軍後方劫糧之事看,曹軍也極有可能冒險去燒烏巢糧倉。

審配便對袁紹道,“主公,行軍作戰以糧食爲重,不可不用心提防啊,曹軍能大膽地深入我軍後方作戰,那烏巢乃我軍屯糧之地,一定要加強防守,以防曹軍故技重演偷襲我糧倉。”

“正南言之有理,我當派重兵保護。”於是袁紹便派大將淳于瓊率部將眭元進、呂威璜、韓莒子、趙睿等,引兵二萬,前去鎮守烏巢。

淳于瓊走後,袁紹又令審配回鄴城督辦糧草,審配領令而去。

兩軍相持又過了月餘,這一天,袁紹正與袁尚、許攸、郭圖等將領在大帳內商議軍事,張郃押着一名曹軍走了進來。

“主公,我軍探哨摸進曹營後方,捉到一名信使,從他身上搜出來一封信,請主公過目。”

袁紹打開一看,原來是曹操的親筆信,信上曹操說糧食已快用完,讓許都的荀彧抓緊籌糧運往官渡。

袁紹看罷將書信傳給衆人相看,許攸諫道,“主公,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啊,曹軍糧食告罄,此時我們若派一精騎兵奔襲許都,曹軍必然回撤,然後我軍全軍出擊,曹軍在斷糧的情況下必須無力反抗,必將被我軍全殲,主公,下令去奔襲許都吧!”

袁紹猶豫着看了看郭圖,問郭圖道,“公則,你有何看法?”

郭圖回道,“恐怕這是敵人的一條計策啊,曹操以官渡沒糧誘我們出兵,然後再對我們實施圍殲。主公您想,曹操何許人也?曹操久經戰場,他怎麼會在糧食即將斷絕的情況下還無動於衷呢?寫信讓許都籌糧?如果換作我,現在糧食早在運往官渡的途中了。曹操奸詐多端,主公不可不防。”

許攸反駁道,“今年許都周圍各郡縣天氣大旱,糧食有的絕收,許都沒有豐富的存糧,曹軍糧食短缺這不爲奇怪,主公,您就下令奇襲許都吧!”

袁紹道,“公則所言也不無道理,我大軍與曹操對壘,我就是正面作戰也能將曹操捉住,何必用偷襲的辦法。”

“唉!”許攸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就在此時,一名侍衛走進,向袁紹拱手道,“大將軍,審統軍有信使從鄴城而來。”

“叫他進來。”

信使走進,拱手道,“大將軍,審統軍有信相呈。”

有侍衛將信呈給袁紹,袁紹打開一看,臉色頓變,冷冷的目光投向許攸,“許攸,你侄子乾的好事,你看看吧!”

許攸接過一看,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原來審配在信中說許攸的侄子貪污受賄有幾萬兩白銀,已被審統下獄,這貪污幾萬兩白銀那是要殺頭的!

這突而來的消息讓許攸不知所措。

袁紹冷冷地道,“許攸,你家教無方,縱使侄子貪贓枉法你竟還有臉在我面前獻計謀,你與那曹操是舊交,你是不是也受了曹操的賄賂想讓我出兵謀算我?”

許攸大驚,忙道,“主公何出此言,我對主公忠心天地爲證啊!”

“哼!”袁紹怒道,“縱使侄子貪污這就是你對我的忠心嗎?我不想再見到你,下去吧!”

許攸被斥,出了大帳仰天長嘆了一聲,徑直向自己的營帳而去。

第24章,張繡首秀第134章,曹操平定冀州(4)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27章,西涼兵變(1)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8章,張飛賣肉第82章,孫策稱霸(1)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182章,魏王冕第42章,英雄的初鳴(1)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09章,收張繡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87章,孫策稱霸(6)第144章,銅雀臺(6)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22章,破劉勳(2)第147章,長阪坡(1)第3章,宮庭事變(1)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87章,孫策稱霸(6)第82章,孫策稱霸(1)第70章,劉備救徐州第18章,張飛賣肉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62章,匡亭之戰(1)第144章,銅雀臺(6)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48章,趙子龍(1)第55章,長安事變(4)第81章,張濟敗亡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48章,長阪坡(2)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28章,西涼兵變(2)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18章,張飛賣肉第52章,長安事變(1)第108章,定河內(2)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139章,銅雀臺(1)第32章,國舅之難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35章,董卓入京(3)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04章,白門樓(2)第35章,董卓入京(3)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18章,官渡之戰(3)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56章,長安事變(5)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63章,匡亭之戰(2)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82章,孫策稱霸(1)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03章,白門樓(1)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3章,宮庭事變(1)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22章,破劉勳(2)第139章,銅雀臺(1)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108章,定河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