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

歷史上,多爾袞是在四月十三日率清軍主力前往山海關,然而實際上,多爾袞一直都沒想過要直攻山海關。

素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山海關,不僅有吳三桂的幾萬關寧軍鎮守,山海關總兵高第的幾萬明軍也在此協同。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萬從寧遠一帶內遷的遼東百姓,這些人同仇敵愾,再加上山海關絕佳的地利優勢,想要直面攻下山海關?談何容易。

歷史上的多爾袞就是聽說了中原混戰,纔想藉此機會直接入關爭奪北京,繞過山海關從喜峰口一帶直接入關,很明顯纔是最得當的決定。

但進關都走了一半,卻忽然聽說李自成已經拿下了北京,多爾袞這纔是大舉進逼山海關,想以高官厚祿逼迫吳三桂投降。

現在李自成並沒能攻下北京城,反而和官軍主力在寧武一帶打的不可開交,這對多爾袞來說,自然是先發制人,奪下京師的天賜良機。

所以,多爾袞自打從盛京出發之後,便是偃旗息鼓直接從崇禎二年入寇的原路進關。

沿途明軍各城堡其實真不少,人數全家在一起也夠多爾袞喝一壺,但明軍聽說清軍大舉寇關都是怕的要命,看見建奴大軍從城下經過壓根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還不止於此,這些地方的軍將和文官異常默契,爲了逃避朝廷的追責,甚至根本都不會上報,全當沒看見眼皮子低下騰騰經過的建奴大軍。

除了山海關以外,京畿、薊鎮一帶的城堡早就是形同虛設,多爾袞長途跋涉千里,但直到大軍兵臨北京郊外崇禎皇帝尚還不得而知,這就是關鍵鎖在。

多爾袞進來之後也根本沒急着暴露自己,四出哨騎之後,便一直帶着滿洲八旗、蒙古八旗還有朝鮮六旗兵力總計二十餘萬人蹲在平谷一帶等待機會。

吳三桂這邊做等有等,一直沒見多爾袞叩關,實際上心裡也明白是怎麼回事兒,多爾袞這廝肯定是繞過山海關直接奔着京師去了。

不過崇禎皇帝是怎麼想的吳三桂也搞不明白,年初下達了勤王旨意,還沒等吳三桂收拾好行禮就又把旨意給撤了,緊跟着又用英國公張世澤代替他老爹做了京營提督。

本來對這件事吳三桂是當個笑話看的,京營什麼鬼樣子他還不知道麼,不過這幾個月下來,據說京營現在被那張世澤搞的還不錯。

張世澤起碼是英國公,開國名將後裔,京城勳戚的第一人,他老爹也是少見以敢戰聞名,對於這個人,吳三桂實際上有些忌憚。

至於現在的甲子營提督董琦,那都是吳三桂平日正眼都不會看的小角色,現在崇禎皇帝可真是無人可用了,就這麼個角色都能做提督。

吳三桂每天翻看着京城傳來的大事小情,雖然臉上冷笑連連,但心中卻更加捉摸不透這位皇上到底是怎麼想的。

難道這天底下還有比自己關寧軍戰鬥力更強的兵馬不成,不用自己,他還能用誰?

吳三桂明知北京城危在旦夕,可還是帶着關寧軍待在海關不挪窩,實際上也是打着在亂世中保存實力的小算盤。

在清軍大營之中,多爾袞和衆王公貝勒大臣正在議事,卻忽然間聽帳外傳來馬蹄聲,緊跟着一陣腳步聲過後,渾身血跡斑斑的阿巴泰走了進來。

阿巴泰本來憋了一肚子氣,接到撤軍命令後是馬不停蹄的跑了回來,看見面色深沉的多爾袞之後這氣也不敢往外撒,只得跪下來悶聲道:

“攝政王,我回來了。”

“回來了?軍情刺探的如何?”多爾袞抽了口大煙,先是吞雲吐霧一番,這才淡淡的出聲詢問。

不過滿帳的王公大臣都知道,多爾袞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在藉機向阿巴泰興師問罪。

阿巴泰在戰場上勇悍,可到了這裡卻像個犯錯的孩子,擡起頭看一眼多爾袞,竟然直接主動承認錯誤。

多爾袞臉上表情緩了緩,很顯然是對阿巴泰老實巴交的態度十分滿意。

無論他此前多麼想把阿巴泰這沒腦子的莽夫給弄死,然後自己掌管正藍旗,但是關鍵的用人之際,滿清內部可不能再有什麼動盪,而且這種莽夫留着還是有用處的。

多爾袞立即放下手中大煙袋,起身說道:

“七哥說的哪裡話,大家都是八旗的王公貴胄,都是爲皇太后和皇上辦事,要什麼上下之分?”說到這裡,多爾袞臉色一變,沉聲道:

“下次若是再不服從本王的調令,擅作主張,可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阿巴泰前面正在誠惶誠恐的慶幸,聽到最後又是嚇了一挑,趕緊低頭認罪伏法,周圍的貝勒們也是出來打圓場,說了幾句有的沒的。

過不久,阿巴泰這纔是說起正事:

“攝政王,我帶人去黃村看了看,滿地都是紮營的痕跡,但卻沒見到一個南蠻子,會不會是阿哈們的消息有誤?”

多爾袞聞言沉思起來,抽了口大煙,問道:

“消息確切,不會有誤。本王想知道的是什麼兵馬你打了半個晚上,竟然傷亡了兩百多個勇士?”

聽見這話,阿巴泰有些不好意思,說道:

“應當...是流賊的人馬!”

“哈哈哈,阿巴泰,難不成你是打完才知道的?”忽然間,一旁穿着黃色全身鎧的豪格聽出了什麼,當即諷刺起來。

阿巴泰支支吾吾不出聲,但多爾袞此時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這上面,聽到阿巴泰的話,他又是陷入沉思。

本來多爾袞就對流賊忌憚不已,畢竟這闖軍多年以來也是席捲中原,戰鬥力怎麼會弱了。

此次入關之所以搞出一次千里奔襲,爲的就是想避過這足有百萬之數的李自成大軍,沒成想明軍沒遇上,卻陰差陽錯先和大順兵交了手。

據阿巴泰所說,這支忽然冒出來的大順軍只有一萬多人,但衣甲兵器都十分整齊,居然在夜裡和正藍旗的騎兵打了個不可開交。

一個不知名的大順將軍,居然在和韃清的饒餘郡王阿巴泰過幾手之後活了下來,這更是讓多爾袞覺得吃驚。

阿巴泰的悍勇在清軍之中有目共睹,從來沒有任何明軍將領能和他過招之後活下來,這所謂的大順,到底還有多少這種將領?

清軍有二十多萬,這已經是全國之力,就連朝鮮的強徵軍都算上了,但其中稱得上精銳的只有十萬左右的滿洲八旗兵。

然而大順軍可是號稱百萬,就算洪承疇和范文程說的不錯,李自成這是在誇大其詞,大順軍人數上沒有這麼誇張,但多爾袞自己估計,五六十萬應該還是有的。

想到這裡,多爾袞眉頭皺得更深,如果幾十萬大順軍都是這種戰鬥力,那到底打不打北京城,還是要從長計議了。

“速叫範先生來帳內商議!”

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七百二十七章:明國真蠢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