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

儘管多國聯軍在朵顏一帶潰敗,但依舊有相當的軍事力量得以保全。

藺養成所部本地留守的明軍仍舊於各城鎮中龜縮不出,還有爲數不少的善戰之士。

聯軍此次最大的功勞,便是讓多鐸所部的三旗清兵遭受些許損失,不能再得心應手的對朵顏地區繼續大舉進攻。

實際上,聽聞多鐸大敗聯軍一路的消息,多爾袞很是歡喜,孫之獬甚至說這將是第二次薩爾滸之戰。

明廷的四路大軍,不出半月,就被多鐸接連擊潰兩路,可見都是些烏合之衆,也可見如今清軍的戰鬥力之強。

同多爾袞相比,崇禎皇帝的表現正如孫之獬等漢臣所料,真是又哭又嚎。

實際上,在這傷心的表象之下,崇禎皇帝卻是給多鐸默默點了個贊,高興的簡直不得了。

聯軍主力的潰散,讓其它國家軍隊第一次聽說了這支北方蠻夷的強大實力。

但是這場勝利不僅讓清軍一路遭受不小的傷亡,最主要是爲這一戰日後大明在亞洲的霸權埋下了伏筆。

沒錯,崇禎皇帝在這場明清決戰還沒開打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戰後幾十年之內在亞洲地區的擴張問題了。

崇禎二十二年九月,是如今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號稱東亞大陸上最強的明清兩方,在寧遠一帶不期而遇。

他們之間的戰鬥結果,也直接決定了日後至少數百年間的東亞乃至世界歷史的格局。

以多爾袞爲主的滿清勢力,實際上正處於一個非常爲難的境地。

雖然在前幾十年的時間內,他們已經摧古拉朽般的橫掃了大半個遼東,然而相比已經立國近三百年的華夏正統朝廷而言,這個新生勢力的擴張來的太過突然。

在遼東被武力佔領的地區範圍下,依然是盤根錯節的問題。

由於八旗子弟缺乏對傳統漢家士大夫的認同和尊重,也缺乏既有的行政管理班底,在實際管理上,多爾袞不得不採取讓步。

他一方面利用漢人官僚,在對大明的戰爭上取得更大優勢,一方面又要在保持對八旗子弟的特權,讓他們繼續爲自己出生入死。

現在的滿清早已不是多年前的後金,在崇禎皇帝重新統一內地各省之後,留給多爾袞一夥人的時間並不充裕。

一方面,他需要維持住歸國心切的遼東地區百姓,着手恢復秩序。

同時,他也要儘可能的將地盤上可用的資源全盤榨出,用來和地大物博的明朝繼續維持戰爭。

另一方面,他要考慮如何對付明朝在關外的廠衛眼線,各地大大小小的漢人義軍,還有國內仍舊忠於豪格及黃臺吉的保守派。

直到行進到寧遠遭遇崇禎皇帝御駕親征的明軍主力時,多爾袞都在絞盡腦汁的想要入主中原。

對於曾經吳三桂送來的聯合計劃,多爾袞不置可否,又按照計劃一步步的他傳達善意,引誘關寧軍投降清朝。

但是這一切,都隨着崇禎皇帝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一紙東征山海關詔書,毀於一旦。

大明重新把山海雄關握在手裡,並且重新將長城防線建立得固若金湯,這是多爾袞最不想看到的。

早先他也在觀望,期許着明朝能和從前一樣自毀長城,派一個既無能力也無威望的人來駐守山海關。

但多爾袞再次失望了,被崇禎調來守衛山海關的,是出身勇衛營的黃得功。

黃得功對明廷異常忠心,其部下號稱虎山營,更是曾經大明日暮窮途時威名赫赫的部隊。

黃得功這個人,多爾袞不僅招降不動,而且在戰鬥經驗方面也極其豐富,深受崇禎信任。

虎山營在山海關一帶佈置的防禦體系,後依託永平府及薊鎮、天津的陸海支援,側翼也有藺養成遙相呼應,讓多爾袞頭疼不已。

不僅如此,崇禎皇帝還在“京畿—山海關”一帶調集重兵,徹底捏碎了滿清的入關夢。

黃得功守山海關、藺養成任寬河總兵、張鼐爲永平府屯駐總兵,楊御藩則入駐薊鎮。

海上,張名振率組建多年的天津水師蠢蠢欲動,黃蜚也配合朝鮮軍,帶領重建多年的東江鎮時不時在金、復一帶搞出點大動靜。

京畿西北,密雲總兵馬進忠、宣鎮總兵高傑等部也都隨時可以奉詔北上南下。

這些將領形成的防禦體系,比初年大明所設置的九邊重鎮更爲完善,即便是在崇禎調集京軍南下剿匪時,他們也根本無機可乘。

順治不過小屁孩一個,主政的多爾袞在山海關之戰失敗以後,心中儘管清醒許多,但依舊有些迷茫。

他必須帶領擴張中的大清前進,但明國已今非昔比,如果不慎失敗,也將被內部的政敵們乘機清算

崇禎皇帝統一內地,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徹底失敗的消息傳到關外,使得多爾袞明白,他必須立刻決戰,否則可能再無機會。

明清雙方都對自己十分自信,都有志在必取的意思。

明軍剛剛統一國內,連戰連捷,各將領爲朝廷爭相效命,而清軍也才剿滅豪格之亂,志得意滿。

儘管多爾袞對自己的政治生存地位和大清的前途仍有擔憂,但他對自己親手重建起來的八旗,還是信心十足。

尤其當多鐸以少勝多,擊潰多國聯軍的消息傳來,更令清軍上下踊躍請戰。

現在清軍眼裡,如今明軍不過是在重蹈薩爾滸之戰的覆轍罷了,大清入主天下,乃是大勢所趨。

話說回來,明軍上下並不知道聯軍潰散是他們效忠的皇帝所一手導演,總還是有些擔憂。

不過也就僅限於此。

自崇禎十七年以來,各地明軍常年跟隨崇禎皇帝親征,鎮壓流寇,平定多王之亂,軍改之後,戰鬥力早已不同以往。

尤其是其中禁軍,更是崇禎皇帝以原來九邊各鎮邊軍及遼東釘子戶親手打造的當代新軍。

這支軍隊,在第一次親征中嶄露頭角,隨後一發不可收拾,戰功顯赫,直蓋過了宣大兩部。

他們不僅得到了崇禎最好的銀糧供給,在裝備軍械方面,也是緊隨如今世界的頂尖水平。

禁軍從上到下幾乎全部都是由已經在大明內定居的普通百姓家庭組成,這樣的出身,更令他們對崇禎皇帝感恩戴德。

作戰起來,只要皇帝在場,這支禁軍又都會換成另外一幅樣子,個個狂呼酣戰,比之八旗蠻夷也根本差不到哪裡去。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這場雲集重兵的寧遠決戰,也就此拉開帷幕。

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十八章:錦衣衛辦事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八十章:收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