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

崇禎二十一年初,經內閣議定,朝廷擬收回京畿、山西、山東、宣府、大同幾處的總兵關防、督撫印信。

這份命令將在今年的頭一個月全部完成,會由兵部、吏部協同印製,下發給各地文官武將新的關防、印信等身份證明物件。

這種舉措,旨在統合自萬曆年便已繁多不可盡述的各地文官武將,之前的撤銷繁多督撫一旨,便是崇禎皇帝爲這項旨意的先行基策。

可以預料,新的關防、印信下發之後,原本許多實無權柄,但卻佔據督撫、總兵之名的軍將、文臣,都會被革職。

留下的那些,要麼是崇禎朝以來建立軍功的武將,要麼就是在京師六部中行走歷練之後,外放爲官的才能之士。

絕不會再出現總兵、督撫之間轄區重疊,無法分清主次,導致讓地方小賊做大,遇事無法及時向朝廷上報或鎮壓的情況出現。

張名振如今是天津水師總兵,這個名稱其實是不正確的,屬於本朝崇禎皇帝穿越過來之後的首創(胡編亂創),不過他在今年正月也得到了正式的稱呼。

原本並沒有天津水師總兵、提督、總督這些稱謂,全都是崇禎皇帝爲建立水師隨口冊封的,既然山西、京畿皆已收復,也就不能再如此隨便行事,需要改成更爲正規的官名。

萬曆二十一年,明廷曾專設保定副總兵負責天津海防,添爲天津海防副總兵,初駐保定,後移鎮天津、旅順,還鑄有關防。

就此看來,“保定副總兵兼天津海防副總兵”算是此前比較正式的稱呼。

建奴趁大明內亂興起之後,天津成爲集兵供餉的橋頭堡,萬曆四十七年前後,萬曆皇帝命周於德充任“提督天津、登萊、旅順等處防海御倭總兵官”,駐於旅順。

自此之後,天津海防正式提上日程。

由於旅順已經陷落,朝廷上對此事避重就輕選擇性失明,導致天津直到崇禎十八年穿越而來的崇禎皇帝以張名振爲海防遊擊開始,才又有了新的海防將領。

如今,張名振和曹友義都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新關防、印信。

正如前者爲黃蜚出示的新鑄關防上所書,如今他的正式稱呼,是“天津海防總兵官”,率水師屯駐天津,已經不再是之前那聞所未聞的水師總兵了。

至於曹友義,關防上刻印的自然還是“天津總兵官”這一亙古不變的稱呼。

張名振作爲海防總兵,職責上自然是協助天津總兵曹友義統領武將,防備海患。

除此之外,他又要負責水師水兵的訓練,與撫選官兵增援薊遼、護衛漕運、鎮壓起義或兵變及鞏固海防等事。

原本這類職務都是駐在旅順,如今不得已才又移回天津,實際上,張名振負責的許多事情,曹友義同樣負責。

兩者的職務上已有重疊,這導致曹友義和張名振久有衝突,新的關防、印信下來之後,倒是從根本上避免了這種衝突。

朝廷讓東江鎮牽制遼東的消息傳到這一帶,便讓許多高官們頭疼不已,首當其衝的是黃蜚,張名振和曹友義自然也不排除在外。

甚至,就連如今剛到萊州就任文登營坐營官不過半月的劉體純,也被這件事呈上了桌案,文登營負責的其實也有撫兵往援遼東一事。

相比前三者,劉體純實際上可以算是中層軍將,但即便是他,也已經被這件事煩得不輕,更別提黃蜚等人了。

曹友義聽聞黃蜚來到天津,原本正要去會會,聽後者徑直前往海防總兵張名振府中的消息以後,正考慮要不要再去,卻又見到張部的水師水兵來請他前去商議。

朝廷牽制建奴的政策,整個遼左附近的文官武將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更何況還關係到能否收復全遼的大業。

別無他法,歷史上血戰而死的曹友義,只好拍拍衣甲上的灰塵,帶着幾個家丁前往張名振的府中會面。

“東江鎮孤懸於外,許多事情就連朝廷都是不知道,黃總兵這些年海貿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是向上報了沒有?”

曹友義有備而來,第一句話便是令黃蜚不寒而慄,他不動聲色的笑了笑,“這點小動作,朝廷怎麼會不知道,只不過是不想管罷了,曹大帥說的太過嚴重了。”

“更何況,我東江鎮復立,並未倚靠朝廷一銀一錢,下官若不在外牟利,又要拿什麼養兵去和建奴鬥?”

“呵,算你牙尖嘴利。”曹友義知這話是他有理,冷哼一聲沒有再接。

“二位,這種時候就不必再互揭老底了。”張名振替自己倒了一杯茶,笑笑說道:“任誰都知道,這些年曹總兵漕運上所得不小,黃總兵想要端掉曹三喜,也絕非是想要爲朝廷立功,大家都是明白人,又何必說得太多?”

“黃將軍更多的想法,只怕還是曹家關內被朝廷斷了財路而後走海運,擋住了東江鎮的財路,依我看來,黃總兵麾下的東江軍絕對是富得流油。”

聽到這些,曹友義向面不改色的張名振看了看,桌子底下的手在發抖,他是怎麼知道自己在漕運上動了手腳的事?

坐在另一側的黃蜚城府較輕,被這麼一嚇,更是頭冒冷汗,心道若是張名振將東江軍自籌軍餉的事上報給朝廷,只怕大事不妙。

雖說自己絕無端掉曹家使東江軍獲利這等想法,但經張名振這麼一說,自己去打曹三喜又顯得如此巧合,只怕到時候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既然如此,請恕在下唐突了,道不同不相爲謀,告辭!”

看着黃蜚一言不合便要離開,曹友義仍舊一動沒動,張名振卻示意要上前攔住他的護衛不必如此,微笑道:

“黃總兵還是太過年輕氣盛,經此一激,只怕他回去就會自領兵馬去剿曹家,曹總兵,您說咱們該怎麼做?”

曹友義這次換了個態度,有些示弱的意思,低聲道:“這等事畢竟是於國朝有利,若咱們不幫,於理不通。”

張名振暗中點點頭,面不改色道,“東江軍會同時進攻復州、金州和覺華島,這可是一盤大棋,既然黃蜚要下,乾脆咱們就一齊陪他來上一手。”

“我去派人通知山海關的靖南候和喜峰口的藺總兵,咱們在多處同時出擊,加上東江鎮在後面鬧出的動靜,曹總兵猜多爾袞會怎麼想?”

曹友義阿哈一聲,一拍桌子,“那奴酋定會認爲我大明大舉反攻遼東,如此一來,既能拖延建奴,又能給黃蜚機會孤軍深入。”

“只是可惜,這等好功勞,卻不是我的。”

張名振喝口茶,微眯起眼睛,“曹總兵放心,現如今這個年頭,到處都在亂,還怕沒有功勞?”

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間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條大魚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尾聲了,說點吧,順便聊聊新書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