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

根據一些府縣的公文所奏稱,那些前來投奔的人中,有一些還是單獨的女子,這就很是難辦。

往常的流民當中,都是以單獨男子或拖家帶口爲衆,鮮少有如此多無親無故的女子前來,她們大部分是寡婦和死了爹孃的女兒,安置非常困難。

永平知府唐世熊奏請,在灤州附近增設幾堡,將這些女子安置在新建的堡內,並且由灤州出兵負責保護。

九邊分民屯堡這個制度早就存在,時下來看,用於暫時安置這些女子,委實算是不錯的選擇。

崇禎皇帝當即首肯,批准在灤州附近建立屯堡,用於單獨安置那些無親無故的女子,避免她們受到外界滋擾。

不過崇禎皇帝並沒有讓灤州守備負責這些新建屯堡的事宜,誰知道這些地方上的官兵,會做出什麼讓人後悔的事來。

崇禎叫了一名京師的禁軍千總,將他外放爲撫寧衛千戶,率領一千多名禁軍兵士,負責這些屯堡的防務,再由張鼐從撫寧衛調兵到周圍統一佈防。

相較於原本各地的官軍,崇禎還是對自己一手調教出來的禁軍更放心。

安排好了這些女子,正在大營內與衆將領進軍商議的崇禎,卻見到前方山東軍的大營內跑來一騎,說是又有一批流民前來投靠。

......

吳三桂在西羅城被破大約五日後收到消息,看着眼前這個從西羅城逃回來的把總,他卻深深皺起了眉頭。

這個把總說,朝廷至少有二十萬人馬,但是在戰時卻根本不講什麼章法,各部往往各自爲戰,就像薩爾滸之戰那樣,進軍快慢速度全然不同。

吳三桂又問起朝廷有沒有什麼厲害的留着,那把總回答也很乾脆,說朝廷有了一種新式的鳥槍。

這東西發射起來比火繩槍還快,威力巨大,而且不受天氣影響,除此之外,還搬來了一大批火炮。

但是他說沒見到紅夷炮,大多數都是各處調來的城防銅鐵炮,不過他見到了十幾門身爲將軍炮,那些紅夷炮估計是留着守北京城去了。

沒等吳三桂說什麼,外頭又跑回來一個把總,他帶來了剛從臨榆城傳回來的另一個消息。

朝廷軍隊在臨榆一帶被擊潰,作爲前鋒的五千山東兵居然被自己全殲,而且那個叫牟文舉的參將也戰死了。

這把總話說的很激動,這些朝廷兵馬的刀槍全都是嶄新的,就算先被僞裝成難民給突破了陣線,也硬生生砍倒了自己不少弟兄。

尤其是那個叫牟文舉的參將,尤其頑強,一個人殺了二十幾個,最後才被自己這邊一擁而上砍成肉泥。

並且這把總還說了,朝廷盔甲也是新式剛發下去沒幾年的,後頭據說還拉着不少紅夷炮和新式火炮。

聽到這個消息,本該高興的吳三桂卻異常沉默。

胡國柱站在一旁不吭聲,就算是他腦筋這麼簡單的粗漢,也聽出了些貓膩,這兩個來一個腳前一個腳後來報信的,前後說法截然相反,那肯定是有問題。

一個說朝廷兵馬鬆懈,各自爲戰,一個說朝廷兵馬戰鬥力超強,建制完備,進退有序,上下都是嶄新一體。

前者的說法,符合吳三桂對朝廷的一向瞭解,再者說了,紅夷炮是重炮,守城拉上去都費勁,怎麼可能拿出來野戰。

況且朝廷禁軍分發了新的鳥槍,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實際情況,可後面臨榆那個說的,就有點誇張了。

照這麼說來,朝廷兵馬戰鬥力噌的一下上漲了一大截?

五千人在被偷襲破陣的情況下,又是人數劣勢,竟然能旗鼓相當的和自己關寧軍殺個兩敗俱傷,怎麼想都根本不可能。

在他的印象中,朝廷其餘兵馬全都是土包,也就九邊的還有些戰鬥力,這次高傑和白廣恩的宣大軍還在山西和闖賊打,根本沒來。

京軍一向吃乾飯不做事的,前些時日自己老爹還來信,說京軍雖然改組成了禁軍,但依舊還是被勳戚佔了名額,戰鬥力高不到哪裡去。

吳三桂雖然也想到自己老爹是被迫寫的這封信,但畢竟如今掌管禁軍的正是勳戚大頭頭英國公張世澤,這話倒是有幾分可信度。

朝廷兵馬怎麼可能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完全換了一副樣子,吳三桂打心底也不肯相信這個結果。

不過吳三桂轉念一想,其實臨榆來這個說的也沒大毛病,畢竟臨榆自己確確實實打贏了。

可臨榆一帶多是臨時招募的本地兵馬,只有一少部分是舊部,這些人就連吳三桂都不當回事,覺得也就拖延一下朝廷大軍的腳步。

誰成想他們一不小心打贏了,而且還是大勝,說實話,吳三桂連自己怎麼贏的,怎麼會贏,完全都不知道。

這會不會是朝廷故意演出來的,爲了讓自己鬆懈好偷襲。

吳三桂這是越想越亂,看着眼前吵吵嚷嚷,完全臉紅脖子粗的兩個舊部,那模樣是誰都不服誰,然而他卻是哪個都不願意相信。

不過無論他們如何爭吵,內容卻也根本對不上號,那就只有一個可能,這兩人,其中有一個在說謊,可能就是投靠了朝廷的奸細。

結合之前的消息來看,西羅城失陷不見得是壞消息,而臨榆獲捷,倒又不像是好消息。

對於原本關外撤回來的舊部,他一向是深信不疑。

但是這個時候朝廷軍隊竟然按兵不動,探子來報說是在搞什麼難民營,五天的時間,就連臨榆城都沒有推進過去。

這到底是另有所圖,還是什麼別的原因。

臨榆城的防備不是很嚴密,朝廷要是連這個小縣城都打不下來,那是怎麼在野戰擊潰清軍的。

吳三桂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朝廷大軍不可能有那麼強的戰鬥力,要是戰鬥力這麼強,爲什麼還不直接把臨榆拿下。

思慮再三,他還是說道:“傳我的令,臨榆發生的事情先封鎖起來,把他們兩個關押上,不許消息走漏了半點風聲。”

胡國柱點點頭,招手示意帶人下去。

史保先是開始大喊大叫,一臉不服的指着臨榆來的那個把總說自己不是奸細,他纔是奸細。

那個臨榆的把總聽了以後一臉懵逼,自己特麼是來報捷的,怎麼平白就要被抓起來了,還成了奸細。

這廝很顯然是奸細,一頓胡說,全特麼是編的,爵爺怎麼就信了他的邪?

想到這裡,他趕緊指了回去,還說這是打勝的好事,自己是回來報捷,又沒犯什麼過錯,怎麼把自己也關起來了。

這些話聽到吳三桂耳中,愈發的像狡辯,不過此時其實這兩個人都有嫌疑,他倒是也沒多說,只是不斷催促將他們兩個帶下去。

這個時候夏國相出去檢驗軍備,只有一個糙漢胡國柱在,這小子也是完全被史保帶着節奏,覺得朝廷兵馬不可能像他說的這麼邪乎,那臨榆來的那個就是奸細。

見吳三桂這樣決定,胡國柱也沒多說什麼,把兩個人都抓起來,顯然是最明智的選擇。

史保坐在牢房裡,心底冷笑不已。

這吳三桂果真是看不清形勢,這種情況下竟然招呼都不打一聲就要帶着弟兄們投清,這也怪不得會被自己給騙了。

這樣一來,自己也算是完成任務,要是自己能再裝的像點,死的就不是自己了,倒是能回京和家人團聚。

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