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

安排了真定、保定府的事以後,崇禎皇帝說不得多放心,但總歸要比什麼也不做要好上很多,總歸就四個字,心裡踏實。

時間來到十一月十九,進入真定府的境內,這裡無論官府還是地方豪族的勢力在去年都已經被李自成打倒,除卻地方上的窮苦百姓以外,根本談不上還剩下什麼勢力。

若非要說還有甚麼勢力,那就只剩下崇禎剛任命屯駐在真定府城的總兵侯天錫那屬下的五千多人了。

禁軍兵士看到的都是一副凋敝景象,再想想京城附近的繁華,都是嗤之以鼻,十分瞧不起,用崇禎的話說,就是:“好端端的中原,還是關外蠻夷嚮往之地,誰成想被禍禍成這副鬼樣子。”

這麼一看,也怪不得韃清入關之後北方几乎沒怎麼抵抗,都被流賊和官軍禍禍的差不多,能跑的都跑了,敢留下來死戰的都死了,剩下的自然都是想要投降的軟骨頭。

禁軍畢竟是新軍,招募的都是已經定居在京畿一帶,並且有家人的男丁,在京城的時候除卻操訓以外,多半也就是去城內維持一下治安,都是自家的子弟兵,所以從沒見過百姓如此害怕過。

自從來到地方上,其餘官軍身上穿的,手上拿的,還有那種精氣神,就跟禁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百姓卻都是一個樣,對打着朝廷旗號的官軍避之唯恐不及。

禁軍兵士們想不通,自己是官軍啊,又不是賊。

按照張世澤事先撒出去的哨騎探聽,前方平時明明有不少人煙,可一等崇禎帶着大軍經過的時候,卻又變得荒無人煙,見不到一個人影。

崇禎也不是很明白,真定、保定雖說是剛從賊人手中收回來的土地,但也不至於成這個樣子吧,這兩個府境其實位置還算不錯,田地肥沃,若好好京營,甚至能成爲京師重鎮藩屏之一。

可眼前的場景實在是太慘了,崇禎皇帝在後世的時候,每每在網絡上查,看見明末如何如何慘,可那還只是停留在書面的印象上。

想想自己被那小黃毛撞得穿越到這邊兒也有兩年了,除卻上次御駕親征和另外玩了幾次微服私訪以外,壓根也是沒怎麼出過皇宮。

這個時候官軍的情況,自保尚且不足,禍禍百姓已經不可能是他們乾的了,侯氏兵馬素來精強,更從沒有禍害百姓之事。

據廠衛稟報,本地的官員都老實巴交的,各處也不剩下甚麼賊匪,再加上地方豪族基本都被李自成分着吃了,民生凋敝的原因究竟在哪兒?

事實上,朝廷官軍的旗號在這個時候是最可怕的。

原來那些平民百姓,一聽見朝廷大軍前來的第一個念想就是趕緊收拾細軟跑路,不然等他們過來又要搶上一遍,尤其是那些有漂亮婆娘或女兒的,甚至都是連夜逃亡。

崇禎皇帝是哭笑不得,想想當年大明朝皇帝御駕親征那前呼後擁的樣子,再看看自己現在,簡直是太寒酸了窘迫了。

雖然京師儀式甚麼做得挺足,可出來以後卻壓根沒碰見幾個百姓,堪稱史上最慘親征。

WWW▪ttκǎ n▪¢ ○

無論如何,禁軍還是浩浩蕩蕩從真定府範圍中緩緩行進,很快就來到井陘一帶,知府衙門的人和各處廠衛暗探番子都是開始不斷忙活往來,給大軍通報各處最新消息。

無數次的教訓告訴崇禎皇帝,這個時候其餘的軍隊鮮少有甚麼能靠得住的,就算是高傑和白廣恩,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同樣也是如此。

崇禎皇帝對自己手底下這支新軍報以很高的希望,這支軍隊就是用全部資源打造出來最附和心中理念的一支軍隊,目前欠缺的只是血與肉的鍛鍊。

換句話說,以目前大明的國力而言,除了已經戰敗的西北大營之外,這支新軍便是傾盡國力最後的底牌。

眼前就到了固關,既然是大戰將至,固關內各路官軍又是情形不明,崇禎皇帝自然不可能傻不拉幾的直接跑進去說自己到了,起碼也要探聽清楚關內情形,在後頭搞出個城池作爲退路的依託之地才能安心。

就如同土門關,有明一代,一向都是關內外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更是從固關前往真定府城的必經之路,後世所稱的明代著名二十四關之一。

根據當地縣誌記載,土門關有記載的最後一次城防大規模修繕,是在天啓七年,年代不算太久,一些軍械物件不算很老舊,並且關城依舊堅固。

進入關內之後,不僅關城垛口上擺放着整齊的火炮,關城內的建築工事和營房都是涇渭分明,在崇禎看來,這地方上的關隘,實際上就是一座正兒八經的軍事堡壘。

崇禎率領禁軍進入土門關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命人將關內現有的糧械統計出來。

能吃的糧食統一歸類到輜重營中,關城的火炮雖然還能發射,但多半都是老舊,威力不強,崇禎則是把從京城帶來的重械替換過去。

除此之外,崇禎也不相信原本關城內的守備部隊。

若是想處理的話,其實那也簡單的很,身爲皇帝最方便的便是如此,直接下一道命令,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直接把本地官軍換個同等地位的職務,打發到真定府城去投奔侯天錫就行了。

甚至於,可以讓廠衛將本地軍將的破事抖漏出來,拿着雞毛當令箭,直接給撤職、降職也不是不可能。

後一種可能讓地方軍將心存怨恨,在這種危急存亡的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第一種,順便還能起到掣肘和監視侯天錫的作用,畢竟不能讓侯氏在真、保一帶一家獨大。

經過接近十天的急行軍,禁軍兵士都是勞累異常,按說接下來就該立馬進入固關與李自成決戰,可十分詭異的,崇禎皇帝大手一揮,讓大軍就在土門關修整,不再繼續前進了。

禁軍兵士以及被歸爲輜重營的隨行民壯遠遠的看向固關方向,聽見皇帝旨意,上下都是鬆了一口氣,其實他們怕的就是這種狀態直接入關。

自己累的要死,要是就這麼直接進去投入戰鬥,那基本也和自取滅亡沒什麼兩樣了,當初孫傳庭的秦軍是怎麼敗的,其中也有倉促出關這個原因。

在土門關修整之後,崇禎皇帝依然沒有按套路出牌,直接把議事和指揮的權利轉移給張世澤,自己則是帶着一批親衛開始到處優哉遊哉的溜達去了。

其實說溜達也不盡然,崇禎皇帝是在觀察地形,並且親自派出哨騎探聽一些特定地點的地勢回來口頭報告給自己。

既然是御駕親征,今後這種與將士肩並肩的定然不少,那就不能有什麼架子,得培養將士之間的感情才行,畢竟這可是後世真理。

固關就在眼前,若是真趕路的話,半天就能趕到,衆人也都是輕鬆不少。

張世澤卻不盡然,衆人表現的越輕鬆,他就越變得緊張兮兮,畢竟這次作戰真正統籌諸將的人還是他自己。

崇禎皇帝出去觀察地形以後,張世澤直接把一衆勳戚和禁軍將領召集起來,開始將手頭現有的情報整合起來,商討一個進退的策略。

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餘賊反攻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