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

“朕前日接到愛卿密奏,說是山東曲阜的孔府賬金有些出入,錦衣衛覈查後已確係屬實,而山東總兵劉澤清去年上報,說是山東的巡按御史去年被賊人所屠。”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笑了笑,看向黨崇雅,繼續道:

“朕已經看出來愛卿對大明忠心耿耿,如此,便任命你爲新的巡按御史,替朕監察山東,看管劉澤清,卿等可有異議?”

崇禎皇帝這一手,不僅讓自以爲摸清皇帝套路的馮銓面色震驚,更是讓東林黨們又驚又嚇,有些人聽到開頭那句話,更是對黨崇雅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態度尤其憎惡。

驚的是崇禎皇帝沒有直接了當的黨崇雅給抄家滅門,反而將他從此打發出朝堂班子,扔到山東那種窮兇極惡之地去了,嚇的則是崇禎皇帝居然對曲阜的孔聖人府如此關心。

黨崇雅張大了嘴一時說不出話來,說道:

“臣...這...不是臣上的摺子啊!臣...”

黨崇雅沒說完,馮銓便是跳出來打斷,笑着說道:

“哎,恭喜黨御史,賀喜黨大人了,沒想到黨大人如此愛國,真是令下官汗顏哪!”

魏藻德笑了笑,也是裝腔作勢的拱手道:

“黨大人此番代天子監察山東,若是飛黃騰達,回來可不要忘了我這個糟老頭子纔是。”

東林黨已經被殺怕,無論心底驚嚇成什麼樣,也是一句話都不敢多說,只是在心底不斷猜測。

崇禎這昏君妄殺忠臣,此番黨崇雅把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屁事兒沒有卻還混成監察御史出京享福去了,看來定是先前昏君口中那個摺子的原因。

黨崇雅背棄東林聲譽,和那昏君有約在先,實在可恨!

看着臣子們的反應,崇禎皇帝無聲的笑了笑,顯得非常滿意。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朝堂上東林黨的勢力需要彈壓,閹黨、勳戚和保皇黨的勢力也需要培植,但卻也不能讓他們對自己套路摸的太清楚。

不然像馮銓這等自以爲熟知天子的人,很容易蹬鼻子上臉,這次也算是給所有人一個警告。

崇禎皇帝以準備動身爲由把黨崇雅支出殿外,沒事人一樣的繼續說道:

“這下一件事嘛,是朕讀了《天工開物》一書,再三思慮之後,決定裁撤兵仗局與軍器司的無用官員。”

“裁撤官員以後,軍器司更名爲軍器局,在東直門外新設一個工仗局,此工仗局暫時隸於工部,與兵仗局和軍器局一齊負責今後的將士們的兵器、盔甲、過冬衣襖以及宮中御用儀仗等物。”

看崇禎皇帝這意思,在東直門外新增設的這個工仗局似乎是要專門負責民間各種器械、農具與民房的籌建事宜,看來油水很多啊。

工仗局隸於工部,兵仗局隸與內監,而軍器局整改後卻自成一派,今日商議過後,在京便是要形成三局分別管理各種興建工作的系統。

“對了,李若鏈,速派緹騎出京前往奉新,召宋應星進京,就說朕拜他爲工仗局局長。”說到這裡,崇禎皇帝不等李若鏈道是,卻忽然擺擺手,頗爲慎重的補充道:

“不,你派一個得力的千戶親自出京,告誡隨行的緹騎們,一定要恭恭敬敬的請宋老先生進京,有如對待藩王貴戚,不許有絲毫的怠慢。”

“若是宋老先生進京少了一根頭髮,朕誅了他們的九族!”

李若鏈趕緊躬身說是接旨,崇禎皇帝無論啓用馮銓入閣,還是啓用王紹微爲吏部尚書,都沒有達到如今這樣極爲重視的地步。

“難道這宋應星是什麼神人不成,居然能讓皇上重視到如此地步。”帶着這樣的疑問,李若鏈也是不敢怠慢,歸列之後便是在心中細細思索出京的合適人選。

正待此時,上任不久的內閣次輔範德璟忽然出班,躬身道:

“啓奏陛下,陛下已足半月未朝,通政司文武官員奏章堆砌小山一座,臣請陳事上意。”

崇禎皇帝看了一眼範德璟,覺得現在東林黨總算沒有自己剛穿越過來時候那麼囂張了,決定改日復朝,點頭示意繼續。

“立秋之後,天氣轉涼,如今陛下廣施仁政,取消遼餉,免一年天下賦,誠然,宣、大軍餉皆已補足,三軍慶功,爲陛下所賀,然形勢依然危急,不可大意。”

“遼左吳三桂所呈奏摺昨日已抵通政司,其言遼東軍民急需過冬之物,請陛下撥銀八十萬兩,以解燃眉之急。並且吳三桂在奏章中說,遼左軍民爲朝廷兢兢業業御邊數十載,若想補足軍餉...至少需三百萬兩!”

“什麼?這吳三桂竟敢獅子大開口,索要三百八十餘萬兩餉銀,真乃賊子!”

“陛下,吳三桂要挾朝廷,此乃大逆不道!”

範德璟這話說完,冬暖閣裡面當時就炸開了鍋,崇禎皇帝也是將臉色沉了下去,冷哼着自語道:

“果然,無論朕死與不死,大明亡與不亡,這吳三桂終究還是一個只爲自己利益着想的軍閥而已!”

“陛下?”一旁的直殿監掌印李春明顯是沒聽明白,頓時詫異的詢問過來。

三百八十萬兩,現如今的國庫倒是能輕而易舉的拿出來,但是這樣巨量的白銀,就因爲吳三桂這一紙奏章便是拱手相讓?

而且這賊子在摺子裡也寫的明明白白,八十萬兩隻能解燃眉之急,三百萬兩軍餉則只是個開始。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甚至能看見此刻在山海關之中吳三桂那狗漢奸險惡的嘴臉,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好個賊廝,真當我大明無人,吃定了朕!”

新上任的內閣首輔範德璟論才學、論能力,都是遠遠超出當今的內閣首輔魏藻德,對於這些,崇禎皇帝心中明白。

崇禎皇帝有心直接處理掉吳三桂,但是奈何時勢不許,如同吳三桂的遼東軍一樣,現在中原各地實際上全都是這樣的軍閥。

真正聽自己調派的,只有高傑、白廣恩、周遇吉、黃得功等區區幾鎮而已,況且新軍剛剛編練,有些營還在招募兵士,未曾操練。

現在看來,千萬不能和吳三桂撕破臉皮,一邊穩定內部的同時,一邊要將吳三桂這賊子穩住。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從前是八大蝗商們有錢有勢,東林黨有名有權,但卻比不上手握刀把子砍人的崇禎皇帝,現在情況反着來了。

崇禎皇帝手中的力量遠遠不如吳三桂,而遼東軍手中又握着山海關這個命脈,倉促開戰,只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轍。

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二章沒了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兒來換!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三章:親巡京營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章沒了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二百二十章:烏齊葉特最後的榮光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營之戰(中)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七百八十七章:廠衛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