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細蘭國的請求

大宋開國一百年了,真的從來沒有幾十個國家一起來朝拜的事情發生,特別是這中間還有許多國家的使者是漂洋過海不遠千里而來的。光是南洋,就來了以三佛齊,爪哇兩個大勢力爲主的近三十個國家。

這當真讓仁宗覺得很有面子,那樣文官們也是一臉欣喜。就連汴京的那些普通居民都覺得腰桿子直了許多。這麼多膚色不一樣的人一起出現在汴京的街頭,也算是一道異樣的風景在顯示大宋的富強了。

爲了把聲勢造的更大一些,仁宗決定,在賞燈之夜對這些番邦使者來個集體的接見,也讓這些使者看看大宋最繁華的一面,以便彰顯國威。

這幾天的時間范仲淹和夏竦一直在忙着這件事情,包拯也在緊張的佈置着保衛工作,對於大臣們來說,這個事情上他們和仁宗是高度的統一,面子,一定要掙到面子纔可以!

“世美,算過沒有,這一次有多少國家前來?”仁宗問陳元這話的時候,那笑容無法抹滅,作爲一個皇上,作爲一個想成爲千古一帝的皇上,仁宗現在的感覺非常好。

他正和陳元走在後宮的迴廊上面,陳元就跟在他身後半步的位置,聽了之後說道:“回萬歲,一共五十八個番邦,從泉州傳來消息,還有一些番邦因爲路遠,無法在春節前趕到了。”

這個數字已經有很多人和仁宗說過很多遍,仁宗自己也在私下經常把那些翻過的國書拿過來數一數,念一念上面的名字。可以說他現在閉上也能說出那些番邦的名字,但是他總是喜歡別人再和他說一遍。

每說一遍,他的臉上都又掛起一絲笑容來。

陳元知道仁宗此刻非常激動,想來燈會那天五十多個番邦,加上大宋的那些藩屬國,一起端着他們的貢品走過宋朝大街的時候,仁宗一定更有滿足感。

不過陳元並不滿足,現在來的一些人還都是亞洲範圍內的,大宋的腳步應該繼續往前。更何況就算是亞洲,也還有一個可以挑戰大宋的龐大的巨人還沒有被打倒。

“萬歲,現在張匡正只跑了半年的時間,臣相信,等到明年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多的國家漂洋過海前來的。”

仁宗的眼神放出一絲光芒,憧憬了一下:“朕沒有想到,遠洋居然有這樣的效果,先給那張匡正記上一功,等他回來,朕會好好的褒獎他一番。世美,夏相國說,這一次我們對番邦的賞賜也不能顯得小氣了,朕打算按照他們供奉的物品價格,多倍返還,你以爲如何?”

陳元當然不會反對,大宋對這些藩屬國很大度,這沒有什麼不對,只要沒有大方到清朝的那個地步,只要財力允許可以這樣大度就行。

還有,仁宗對外大度,但是他自己確是一個很節儉的皇帝。

他一生都沒有吃過滿漢全席,只有犒賞大臣或者軍隊的時候仁宗才奢侈一點,平曰裡他和妃子吃飯一般不超過四個菜,而且兩葷兩素。留大臣吃飯的時候也是看人數而定。

和清朝的皇帝即使國力已經不行了還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的修建什麼避暑山莊頤和園相比,仁宗從自己身上省點錢放在國家的臉面上,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陳元說道:“萬歲英明,這樣能彰顯我大宋的氣度。只是臣以爲,除此之外,還當向他們在展示我大宋的軍力和國力。”

仁宗呵呵一笑:“看樣子你是接受那個徐積的觀念了,一面展示力量,一面懷柔,這辦法確實不錯,好吧,明天朕讓宋廣文彥博帶他們去軍營看看。”

大宋的禁軍有許多都已經開往邊疆了,不過汴京的駐軍始終保持在五萬人的規模。這個規模在宋朝的戰爭中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那些小國來說,震懾的作用應該是能起到的。

其實這些人已經被張匡正那個龐大的船隊震懾了,若非如此,他們不會來的。

“還有一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有個叫做細蘭的王國,這一次是他們的公主來的。”

陳元一聽是公主親自來的,馬上來了精神:“公主?”

仁宗點頭:“朕一開始也覺得奇怪,後來才知道,他們這個國家在三佛齊的北面,距離朱羅國比較近。最近三佛齊和朱羅國時有摩擦發生,那細蘭總共時有兩萬人口,夾在兩個大國之間他們覺得自己的安全無法保障,請求做我們宋朝的藩屬國。”

陳元的地理學的不是太好,他知道三佛齊就是現在的印尼,而朱羅國就是阿三了,至於這細蘭在哪裡,陳元的腦海中沒有什麼影響,回去問問呼延瑞珠,她應該知道纔是。

仁宗接着說道:“本來答應他們也沒有什麼,可是在這幾年,他們爲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即做了三佛齊的藩屬,又年年向朱羅國朝貢,歐陽修說,這樣小國反覆無常,不過是看到我們宋軍的船隊之後認爲跟在我們後面能保證他們的安全,想狐假虎威而已。”

他說道這裡停了一下:“但是,那公主說的倒是很可憐,朕覺得,左右逢源是小國的生存之道,不可用反覆無常來做定論。”

陳元覺得仁宗說道那個細蘭公主的時候,語氣中彷彿有些異樣的曖昧,當下輕聲說道:“萬歲所言甚是。其實事情很簡單,現在三佛齊和朱羅國的使者都已經到了汴京,萬歲可以叫他們三方都來,當面調解一下。也不用正式下文,畢竟朱羅國第一次來大宋,給不給我們面子還是兩說。”

仁宗點頭:“嗯,朕也是這麼想的,三佛齊對我大宋一向尊重,他們那裡還爲先皇修建了神廟,我們的話他們會聽的,就是這朱羅國,朕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態度。”

三佛齊和大宋是友好的國家,其國家中的許多大臣都是爲了躲避戰亂而過去的漢人,也是南洋現在勢力最大的國家。

他們雖然路途遙遠,中間還隔着一個大洋,但是來宋朝朝貢的次數比之占城,交趾這些宋朝的藩屬國還要多。

直到後來宋朝被元朝滅了,三佛齊斷絕了元朝的一切交往。說起這事情還有一個笑話。忽必烈當時對於三佛齊不買他的帳很是惱怒,當即聯繫了三佛齊的死對頭,也就是現在印尼國家的前身,爪哇,一起來對付三佛齊。

兩萬大軍坐着上千艘大船浩浩湯湯的來了,三佛齊被忽必烈的部隊打的很慘,慘倒幾乎爪哇人認爲自己可以獨享勝利的果實之後,爪哇人從背後向元朝的部隊發起攻擊,兩萬大軍,一個沒回來。

再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三佛齊馬上恢復和明朝的邦交。可是那個時候三佛齊已經衰弱,洪武三十年被爪哇給滅了。

歷史上都吧爪哇當做是印尼的前身,而不是三佛齊,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事情,因爲爪哇滅了三佛齊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肆屠殺居住在那裡的漢人。

這算是歷史上印尼第一次排華。

不過那個時候印尼人很不幸,因爲他們碰到了朱元璋這位連自己兄弟都能殺的狠角色。

當時漢人都被趕到三佛齊北方的一些小島上面,眼看面臨着滅頂之災,這個時候他們的祖國並沒有忘記他們,朱元璋一聲令下,十餘年間大明幾萬士兵渡過那片大海趕去爲自己的同胞助拳,即便是他的兒子和孫子爭奪帝位的時候,依然沒有中斷對那裡漢人的支援,再次打敗爪哇人之後,三佛齊就成爲了明朝的藩屬國。

話題扯遠了,總之三佛齊和宋朝的關係,就像是現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關係一樣,一脈相連,血濃於水。

這一次就算是沒有細蘭這檔子事情,仁宗也打算看看能不能調解朱羅國和三佛齊的爭端。

唯一的麻煩就是大宋是個君子之邦,這一點周圍的國家都是公認的,雖然陳元屠殺東瀛人給這個稱號抹上了一點不光彩的形象,但是前一段時間宋朝幫助大理擺脫危機,現在又正在和吐蕃回鶻談判,已經把東瀛事件的影響降至最低點了。

那朱羅國第一次來大宋,還是來朝賀的,作爲一個君子,在這個時候總是要客氣一些才行,不能用那種下發最後通牒的語氣。

仁宗看看陳元,本來他想讓陳元去接觸一下的,但是想想現在陳元正在處理吐蕃和回鶻的事情,這事情在仁宗心中地位比細蘭要重要多了,畢竟細蘭太小,太遠,他根本不知道在哪裡。

“朕覺得,還司馬光去接觸一下吧,世美你就全心做好吐蕃和回鶻的事情就可以了,他們現在答應我們的條件了麼?”

陳元一陣苦笑:“萬歲,若是我們現在逼迫讓他們用銀子來買鹽,買茶,他們馬上就會答應的。可是您又說不能太過分,這樣他們挺的住的。他們不是大理,不斷了他們的鹽和茶磚,很難讓他們屈服。”

仁宗的眉頭皺了一下:“我不是讓你去欺負人,我是讓你去和他們商談,不要總想着用一些威脅人的手段來。你讓他們派兵去賀蘭山,人家也不是不答應,只是多要一些軍費而已,你們慢慢談着就是,反正遼國的事情還有時間。”

陳元低頭:“是,微臣遵旨。”

(未完待續)

第134章 遼東攻略第520章 銀行第182章 驚獲陰謀第665章 風波起第492章 兄弟反目第187章 風浪之前第439章 買糧計劃第562章 鶴蚌相爭(二)第208章 秦香蓮第102章 誰威風第684章 協議初定第487章 先入興州府者爲王第493章 資本注入第62章 以退爲進第436章 時不可待第405章 狐疑漸起第737章 破釜沉舟第238章 找回柴大官人第545章 蘇貴人進宮第374章 一切你負責第714章 扭轉乾坤第54章 玉馬現蹤第611章 賄賂第63章 不錯第二次第586章 殺,要人害怕第24節 傳說中的殺氣第205章 君子之道第190章 最後一天第642章 請命第475章 順勢而爲第769章 風雲突變第387章 回家第726章 流言四起第33節 變化第182章 驚獲陰謀第639章 渲染第84章 哪裡見過?第707章 血濺當場第458章 決勝之戰(五)第142章第202章 沒有選擇第689章 誰的綠帽第114章 最好的,最適合的第101章 什麼事情瞞着我?第360章 軟肋第207章 回家路上第375章 張元的空城計第502章 勝負以分第516章 溫柔的陷阱第541章 最後一本第636章 獲勝第612章第126章 消遣的地方第132章 融資計劃第635章 強攻第233章 盤纏第634章 村民的戰鬥第33節 變化第406章 公主捉姦第647章 奇蹟第570章 烽煙滾滾(二)第13節 醉翁第475章 順勢而爲第461章 兄弟第551章 楊義的選擇第593章 帶你回家第359章 戰鬥第767章 先斷一臂第332章 無爲而爲第209章 家門難進第311章 一定回來第726章 流言四起第259章 人性如此第396章 新官上任第345章 請戰第562章 鶴蚌相爭(二)第271章 仁宗的煩惱第573章 烽煙滾滾(五)第634章 村民的戰鬥第353章 後手第94章 槍第232章 全城搜查公主第660章 戰場,就是這樣的第127章 一百文的麻煩第734章 人性如此第355章 插他一刀第197章 再入太師府第106章 一字馬第616章 文化入侵第642章 請命第211章 相公,你變了第622章 和談第418章 孩子入學第557章 打東瀛的理由第449章 整軍備武第485章 煉獄(中)第436章 時不可待第335章 搭上戰爭這班車第617章 萬國來朝第3節 一兩七錢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