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藥方

“如今冀州牧韓馥、青州牧袁紹、幽州牧公孫瓚,已成三分之勢,雖然目前還無甚異動,但明年開春後,這三人間必然有一場大戰。”

早朝已經結束,將一些雜事處理完畢之後,劉軒將幾個親近之人留下,其中有呂布、曹操、荀彧、荀攸、郭嘉、劉曄以及身體漸漸康復了的劉備。

張遼親自在門外坐鎮,不叫外人闖入,可以說如今這溫室殿偏殿中的,都是劉軒的心腹,對比起朝堂上的那些,這些人才是真正可以用、可以一起商量大事的人。

衆人落座,劉曄直接將自己的推測給說了出來,關於這件事衆人早就心中有譜,所以也沒有什麼意外。

“幷州與司州北部那裡一直也不怎麼太平,河內太守王匡爲了征討白波賊,在當地大肆收刮錢糧以充軍用,雖然暫時還沒引起什麼民變,但久之必成禍患。河南太守孔融上表進言,希望朝廷對王匡進行一些約束。”

曹操坐鎮黃河西面,倒是遙望河東諸郡,所以對於那一帶的情況頗有了解。被劉軒徵召回京師後,也特意去看了看那邊的奏表,結果知道了這麼一個情況。

但對於孔融的進言,他只是不屑的一笑:這孔文舉當真讀書讀傻了,王匡現今兵馬在手,而且不在朝廷控制地區之內,憑什麼要受你朝廷約束?

若是對朝廷有幾分敬意還能應付應付,若早就存了不臣之心,估計連理會都懶得理會,自顧自做自己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王匡收刮錢糧也是不得已爲之,自黃巾之亂爆發之前,各地天災不斷,糧食收成就很差,十來年過去,各處都沒有太多餘糧。王匡身旁就有白波賊肆虐,他要不收刮以充軍用,恐怕他那河內立刻就會被白波賊打下。

因爲劉軒重新劃分了州郡,所以北方的州郡劃分有了很多變化,比如原本應該歸屬幷州的河內以及河東現在就被劃到了司州轄下。

除此之外對於東面的調整倒是不大,另外這些調整已經下詔書宣告天下知曉,如今各地長官都要重新確定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也是故意讓他們起衝突的舉動,若他們覺得自己的領地被別人佔據了,衝突自然不可避免。

只有東面那羣傢伙打的昏天黑地,劉軒纔有精力在這邊慢慢種田。否則天下諸侯聯合起來和朝廷過不去,那最後不就成了朝廷獨立對抗天下羣雄了嗎?這可不怎麼讓人舒坦。

“同時,張揚私據上黨,擁兵上萬,虎視整個幷州……”

幷州現在頗爲混亂,基本上沒有個最高長官,一半在官員掌控下,一半在賊軍控制中,還有一部分因爲前些年混亂被匈奴趁機佔領,還沒時間奪回來。

而幷州又是朝廷北面門戶,若幷州失,朝廷將直面北方匈奴,這對於劉軒來說自然是大大不利的。

“豫州、徐州等地呢?”

河北的情況已經清晰明瞭,幷州亂成一團,幽州、青州、冀州自有一番死戰,最後是否還會是袁紹佔據河北,這還要再看看。

也不知道是不是談到了河北諸郡的事情,劉備的臉色略有點難看,劉軒轉頭見了,知道劉備是在擔憂自己那個師兄公孫瓚的安危。但是這事情他也不好說什麼,劉備如今上了他這條船,自然就不能再去從公孫瓚的角度考慮了。

眼下他已經知道皇帝是巴不得關東羣雄打成一團,而且關東羣雄現在的表現也絲毫沒有做臣子的模樣,劉備也曉得公孫瓚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已經被朝廷所忌,即便今次與袁紹爭雄中能夠取勝,以後也一樣會被朝廷征討。

暗自嘆了口氣,只能祈禱公孫瓚在與袁紹爭雄中敗下陣來,然後逃得性命,那樣的話他劉備自覺還能保住這個同學,否則的話誰也救不得其性命。

周圍幾個人卻沒精力去關注劉備,聞皇帝垂詢,立刻便道:“豫州部分郡縣被袁術佔據,徐州則被陶謙陶恭祖治理的不錯,隨着各處戰亂,不少流民都涌入徐州,倒是目下最番話的州郡了。”

對於陶謙,這幾人也是頗爲佩服,因爲自先帝在位起,天下災難不斷,隨後又是兵禍,折騰了這麼久下來,各個州縣大多民生凋零,無家可歸、無田可耕者不計其數,但徐州在其治理下卻一直都很繁榮。

而且幾次兵禍下來,徐州卻沒有受到絲毫損傷,可見這陶謙在軍事上也有點手腕。

劉軒倒是也曉得這陶謙的確有能耐,可惜就是年歲太大了,就算他現在把陶謙招進朝廷,然後好好培養,估計也用不長久,所以他壓根就沒打過這老頭的主意。

按照原本的進程,徐州雖然這幾年很是繁榮,但是在隨後的十年裡卻成了災禍不斷之地,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曹操征伐徐州,然後來了幾次大屠殺,隨後劉備領徐州牧、呂布入徐州、曹操數次征伐徐州,十年間徐州之主換了數次,將一繁華州郡徹底毀去。

不過如今最要緊的三個人都在自己帳下,也不知道那徐州還會變成那樣嗎?

與衆人又說了說事情,同時囑咐荀攸將長安施行的耕作方式往雍州普及開來,等到雍州普及完了再往涼州普及。

不過荀攸也提出一點:“雍州尚有許多良田,可西涼苦寒之地卻難以施行,陛下那諸般手段雖然神妙,但也非一朝一夕間就能將整個涼州情況改變的。涼州不若另作安排?”

這也比較符合現狀,比如在涼州發展畜牧業,但是劉軒覺得即便西涼本身地方不好,但也不應該放棄,能夠種多少糧就種多少糧,反正隨着雍州一地的糧食生長成熟,藉着劉軒佈置的陣法之力,新的糧種慢慢都會變成高產糧種,就算扔到涼州也能種出許多糧食來,只有糧食足夠了,才能夠讓老百姓放心的生孩子啊!

否則普通百姓連自己都吃不飽如何敢要孩子?即便不小心生出來一個,怕是也要立刻掐死——更加糟糕的地方還要易子而食。

漢末亂戰之後,人口銳減除卻那百年的戰爭之外,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劉軒現在保障了這一點,老百姓自然再無顧及,這才能讓人口基數大量的增長——無論兵源還是勞動力,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普通人口上的,所以由不得劉軒不重視。

與荀攸又交代了一番,對於西涼建立畜牧業的事情也贊同,不過這時候多是小範圍養殖,劉軒倒是考慮過建立一個大型農場搞大型養殖業,但是要解決的問題那麼多,就算他現在有這個謀劃,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成功的。

捏了捏鼻樑,發現就算是目前這兩件事,真要做起來,沒個十年光景連個基礎都搭建不好,可見這個時代想要成就大事是多麼的困難。

而說完了這些事情後,劉軒開始將注意力轉到了軍事上。

這些事情就要和曹操、劉備、呂布來商議了,剛纔只談民生,這幾人雖然有自己的見解,但都忍住沒說,等聽了劉軒的安排後,覺得自己那些想法倒是沒必要說了。

至於軍事上,曹操率先稟報了起來:“虎豹騎如今五千人編制已經滿員,經過這一年整訓已經初步具備了戰鬥力。最重要的是陛下收復了西涼,虎豹騎的戰馬有了供應渠道,如今虎豹騎已經形成戰力,隨時可以爲陛下征討四方。”

劉軒點了點頭,這個回答讓他很滿意。

整編後的虎豹騎,除去曹操自領一千近衛重騎外,分爲虎騎和豹騎兩部,各設校尉一人統領,是完全的騎兵部隊,在北方這大片大片平原的地區上,其威力可想而知。

但是劉軒並不滿意僅此而已,隨即他又取出一個藥方,讓曹苞送到了曹操手上,曹操見了一臉疑惑,擡頭看了看劉軒:“這是……?”

“此藥方混入戰馬飼料當中,可讓戰馬更加強壯。若長久食用這藥方泡出來的草料,戰馬即便是批上重甲,依舊可以奔走如飛,行動自如,而且耐力也會增強,不用擔心戰馬行走良久後過於疲乏無力衝鋒。”

衆人聽了大驚,若是劉軒說的沒有半點誇張的話,那麼虎豹騎無疑會成爲所有敵人的噩夢——試想一下,一羣騎手和戰馬都披着重甲,不懼尋常弓矢並且可以直接對戰陣發動衝擊的騎兵,還有着輕騎兵的速度以及長途奔跑能力,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簡直就是無敵的存在啊。

曹操本來就因爲戰馬腳力和負重原因,並沒有將虎豹騎全軍編爲重騎兵,如今看來,這個問題根本就不需要頭疼啊。

在場中人,要說最眼紅的絕對是呂布,不過他現在也曉得不能貪多,何況劉軒也不是沒給他好東西,就那培養赤兔的方法,若是成功了,自己在戰場上的戰力還要提升幾個檔次,也沒必要去貪圖這樣一個藥方。

何況,呂布相信,皇帝既然當着衆人面拿出了此物,那麼就代表他不會將這東西只給曹操一個人。

果然,劉軒隨後就說:“眼下只有孟德的虎豹騎急需此物,故而先給孟德。諸位若誰有用,來與我直說便是。”

忙完了這些,劉軒直接讓衆人散去,不過末了又喚了一聲:“孟德且留下。”

第141章 華麗麗的紙面陣容第139章 防禦法陣第79章 岳丈蔡邕第109章 黃月英第167章 逃往海外第79章 全民修真第88章 長安學院第99章 斬顏良第101章 平北將軍第58章 人才第54章 管亥第83章 劉備的龍氣第161章 斷了他這份念想第56章 新的戰爭模式?第94章 黃龍天翔第54章 先取何處?第65章 改良戰甲第123章 班門弄斧?第25章 陵寢之中第26章 此時遍地是人才第64章 北魏是新的試驗場第150章 變天第110章 運氣第23章 入口第26章 硬闖第58章 左慈第65章 將對將第71章 南華的圖謀第7章 民生第36章 去其一臂第25章 零零碎碎第35章 司馬懿第18章 微服私訪?第108章 阿醜第36章 去其一臂第34章 煉器司第28章 遊戲?第122章 破邪第15章 攔路第40章 不必急於一時第76章 見識見識第64章 北魏是新的試驗場第88章 長安學院第7章 邪馬臺使者第89章 教育雛形第79章 岳丈蔡邕第25章 陵寢之中第167章 逃往海外第58章 人才第78章 燃燒第78章 呂布的畫戟第75章 劉備的請求第37章 好處多多第74章 日耳曼軍團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7章 民生第166章 陰影第146章 南下第23章 入口第60章 漢朝修士們第13章 戰爭不等於單挑第69章 荀彧的能力第3章 天子龍氣第62章 萬年公主第48章 大戰南華第92章 一統第75章 臣服或者死亡第72章 “年輕”將領們第49章 先發制人第48章 大戰南華第14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7章 精銳騎兵第124章 工具第69章 呂布戰南華第71章 遠征軍第125章 河北的文武第20章 兩家火併第104章 醫院第60章 漢朝修士們第35章 司馬懿第11章 當殺人立威第72章 “年輕”將領們第11章 遼州第56章 新的戰爭模式?第30章 討賊檄文第150章 變天第103章 甄美人第1章 變天第82章 龐統出巡第15章 攔路第68章 新的法門第122章 破邪第12章 再見第27章 果然好大機緣第59章 井底之蛙第13章 改編與裁撤第20章 兩家火併第136章 戰船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