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午的朝政,確定了漢王朝接下來不知道多少年的奮鬥計劃:八十萬禁軍計劃!
雖然衆大臣都不覺得這個計劃有實現的可能,但是皇帝有此雄心終歸是一件好事情,而且從皇帝的諸多話語中也可以得知,天子想要重現王朝盛世,有了這麼一個目標,大家也有了努力的方向,總比原本那樣迷迷糊糊的走一步看一步來的好。
所以總的來說,這一日下來,整個朝廷的精神頭都爲之一變,散朝後三公湊在一起聊天時也都說:“今新君雖然年紀尚輕,卻有極大志向,兼之勤於政事……漢室中興有望啊!”
當然,期間也少不得說上一些:“又有諸公共相輔佐。”云云,稱頌了同僚的同時也變向的稱讚了自己,只不過這個時候誰也不會去提這事。
在這期間也一樣少不了有些人私下裡拿‘天子年歲尚輕,卻沉溺女色,恐非漢室之福!’來說事,但談論這個話題的卻多是朝廷中的中低級官員,例如三公九卿以及新近被提拔起來的六部官員,是不會參合的。
而就在滿朝文武各自聚在一起談天說地,間或聊些風月以及皇上的八卦的這個時候,劉軒則在自己的書房裡與劉曄談話。
劉曄的宗親身份已經得到宗正寺的認可,宗正劉艾對於這個年輕的漢室宗親也很是看重——漢室衰微,又接連出了好多個把持朝政的權臣,身份漢室宗親的劉艾現在對大部分‘外人’都信不太過了。
反倒是劉曄這樣有才學的宗親,更讓他看重——這也不算什麼稀奇,任誰碰上這種事情之後,估計也再難以相信別人,相比下劉曄也算是自家人,更容易值得信賴一點。
這也是這個時節一直存在的‘家族’情節作祟,若是劉軒的話就絕對不會這麼想,恐怕在他心中,這同宗之人更叫他忌憚。不過眼前的這位似乎沒有太大的野心,加上才學的確不俗,劉軒也是極爲看重。
此時劉曄坐在下面,宗正劉艾則在旁作陪,相互間問了幾句話之後,劉軒就直接切入了正題:“子揚對本次出使西涼,可有什麼看法?”
劉曄如今也不過二十多歲,還很是年輕,不過已經蓄了一把漂亮的鬍鬚,相貌氣質也都是不俗,任憑誰見了這等樣人都會心生好感,劉軒也在心中暗讚了一聲:“不愧是能夠成爲曹魏重要謀士的人物,的確不俗。”
要曉得曹操雖然一輩子都是漢臣,但是所作所爲可一點都不像是臣子,這種情況下他本身對於劉氏子孫是非常忌憚的——而劉曄卻是光武帝嫡孫,這個身份在曹操帳下效力非常的敏感,但卻一直受到曹魏勢力的重視,可見其人之不俗。
劉曄見劉軒詢問,拱手道:“微臣定不負陛下所託,定然說得馬刺史進京面見陛下。”
這番話說出來,劉軒和劉艾都是微笑點頭,知道劉曄完全明白了皇帝這次派他出使西涼的用意究竟是什麼了。
那馬騰目前任西涼刺史,基本掌控了涼州全境,無論是軍事還是內政都可一言而決,當真是西北土皇帝一般的人物。
這樣的人,若是進京面聖,無疑是將自己的權利全部都交還給朝廷了,這也算是一種表忠心的手段。劉曄若能說服馬騰進京,那麼就等於完美的完成了皇帝所交派的任務了。
至於具體如何去做,劉軒沒有詢問,畢竟那說客的手段,除了要提前在胸中有個大概外,大多都是要看當時情況而臨場發揮,你眼下問的太詳細也是無用,所以還不如不問,好表達出自己對劉曄的信任。
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劉軒問的都是劉曄以前都做過些什麼,在老家學習的時候有交了什麼好友,同時又問了問東南之地的一些風土人情,隨後又問了問那地方的政令施行的怎麼樣,當地人的生活情況又是怎麼一個樣?
一番胡天海地的閒扯之後,劉軒這才叫劉艾領劉曄下去,他自然不曉得,一離開宮門,劉曄就回頭瞧了瞧那高大的皇城宮門,輕輕感嘆了聲:“漢室中興有望。”
他這句話本來聲音極小,離得三步遠怕是就聽不到他有說話,但是劉艾就在身旁,加上劉艾這人旁的優點沒有,這耳朵卻是極爲好使,聞言不免轉頭瞧來,暗自奇怪劉曄爲何會有這般判斷?
因爲自打劉曄進境,劉艾就對這個年輕人頗多關注,經常邀他過府飲宴,期間也談論了不少天下大事以及對政事的見解,當然劉艾也承認這種做法多少也是想要考校一下這個年輕人的才學。
最後的結論讓他很是開心,覺得這年輕人絕對是難得一見的人才,尤其還是劉氏中人,光武嫡派子孫,甚至劉艾覺得劉曄可以成爲中興漢室的一代名臣。
同時,這般懷有大才之人,一般眼光也是頗高,雖然劉曄沒有直接評論過朝中諸公,但是劉艾還是能夠感覺到這個年輕人心中,無論是對於當朝三公還是對於目前手握實權的一些諸侯,評價都不是很高。
卻沒料到今日不過才與皇上聊了沒多久,就有了這麼高的評價,心中好奇下不免就追問了一番。
劉曄的回答倒也簡單:“陛下雄圖大志,而且又很是實際,適才所問雖然不甚起眼,所於治國有大用。”
畢竟你得先知道那地方的情況,究竟出了些什麼問題,才知道應該如何去處理。
而且劉軒問他老家那邊,自然就是想要將朝廷的勢力擴展到那個地方——而在那之前,西北之地就不談了,關東諸侯也不可能輕易的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利,要對付的人可並不少。
劉軒會問那些,自然是對自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有着充足的信心。
當然若只是如此,他也不會覺得劉軒就是一個明君了,真正起決定因素的還是這段時間裡他親眼所見的一切。
劉曄來的這段時間裡,恰好趕上六部改革,人口清查以及大肆鼓勵耕種和開墾,在這麼一個混亂的時期和目前這種尷尬的環境,皇帝沒有一味的加強軍力,而是從民生着手,可見這位新君並非是個什麼都不懂的衝動之人。
而六部改革,也可以瞧出新君要收攏朝廷大權的意思——而只欽點了戶部侍郎一個職位,其它位置則讓朝中老臣選出,也看出來新君並不是那種急於求成,沉不住氣的人。他懂得適當的放手,爲自己爭取更多的迴旋餘地,從這一點來看,這名年輕的天子已經是個合格的皇帝了。
但若只是如此,至多也就給漢王朝續上幾年命,苟延殘喘個十幾二十年罷了,接下來依舊免不了陷入大亂。
真正能讓劉軒得到劉曄看重的,還是劉軒對兵事的看重以及對現有不合理的軍備制度進行的改革——而且雷厲風行,絲毫不拖泥帶水。
這些事情綜合起來,劉曄纔會給出這麼一個評價。
如果說一開始進京是因爲朝廷徵辟,不好拒絕的話,此時他才真正的有要在朝廷中一展才學,匡扶漢室使得漢王朝重新崛起的想法。
這些話,他都沒有與劉艾說,畢竟這些話要是說出來,恐怕會惹得這位漢室宗親大大的不滿,可能還會惹來這位宗正的厭惡,劉曄雖然年輕但卻並非不通世故的人,這些話還是爛在肚子裡比較合適。
只是劉曄怕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這邊心中評價了劉軒一番,那邊劉軒也在評價劉曄。
“的確是人傑,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這等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劉軒笑了笑,對着旁邊的荀彧又說了句:“抽個時間與那劉子揚多聊聊,問問他識得不識得什麼有才學之人。”
荀彧聽到皇上這麼說,不免好笑道:“有才之人,哪裡這麼容易就遇到的?”
劉軒卻揮了揮手:“不然,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有才學之人自身也是頗有傲氣,非同樣有才學之人不能與之爲友,所以但凡大才之人的親近好友也多是賢才,可莫要一不注意錯過了去。”
何況,劉軒可知道從這一年開始接近一百年的時間裡,這片土地上好像不要錢一樣的往出蹦了多少人才,簡直就是這個民族最繁榮的人才井噴期,自己不奢望一網打盡,起碼也得將大半劃拉進自己手下來吧?
“若不是當皇帝不能到處亂竄,我早就去把什麼趙雲、典韋通通給拉來了,哪裡還要這麼麻煩,招個人才還得兜上幾個圈子?”
不過就目前來說,倒是也夠用了,誰讓他這個天子真正擁有的勢力就只控制了長安這麼一小片土地呢?
“這個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了……”心中暗暗估摸了一下:那禁軍改編完畢,虎豹騎也開始真正的進行整編和訓練,又有虎賁軍以及羽林軍在側,長安已經不似前兩個月的時候那麼脆弱了。
而且,盧植估摸着只要再給他一年時間,他可以將禁軍人數擴充到三萬人,那時候朝廷不但有了自保之力,同時也有了可以收復西北的實力了。
而就在劉軒準備裝死低調求發展的時候,東面傳來了一個讓他意外的消息:董卓死了,死在了突然造反的將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