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人選

呂布出巡西北,派使者前往匈奴那裡遊說匈奴左賢王,說動匈奴對羌人用兵。

當然,若用說的不行的話,也可以使點手段——比如招募大漢西北境內的羌民,冒充羌人部落對匈奴發動攻擊。

這事情,別人做不來,但是馬超肯定沒問題,同時涼州境內有許多羌民,這麼多年下來也漸漸適應了大漢百姓的身份,起碼在大漢的統治下他們不需要爲自己的生活發愁,只要他們遵守大漢的律法,那麼有的是工作可以讓他們養活自己。

就算涼州如今糧食產量不如臨近的雍州等地,更是比不上中原地區尤其是淮南有糧倉之稱的地帶,但保證涼州本地百姓的需求卻已經足夠了,甚至還有盈餘。

除此之外,涼州最發達的要數畜牧業,其中以戰馬養殖行業最爲興盛——畢竟屬於爲朝廷服務,他們培養出來的戰馬根本就不用擔心賣不出去,而手裡有錢了之後他們還可以從內部地區採買一些西北沒有的東西帶過去,轉手又是一大筆。

可以說西北的農場主們個個都是腰纏萬貫的主(雖然這個時候沒有貫這個貨幣單位了),而這些農場主中又以羌人居多——就算是漢人農場主,也會聘用大量羌人做勞工,誰讓羌人對於養馬頗有一套呢,就算是用新的養殖法,可最基本的與馬親近,熟悉馬的習性這一點,羌人的確有優勢。

這麼一來,西北地區起碼可以拉出十萬羌人扮演西邊那些羌人部落的傢伙對匈奴發動攻擊,不過劉軒用不到那麼多,他只需要從馬騰歸順朝廷時候帶來的兩萬羌兵的後裔中選擇個三五千人就足夠了。

或者……乾脆就讓馬超帶着羽林騎去!

羽林騎隨着發展,不僅僅實力提升的極快,而且掌握的東西也越來越多。考慮到羽林騎的特殊性,這兩年劉軒又給羽林騎增加了一項訓練——僞裝!

儘可能的僞裝成他們需要僞裝的對象,用處自然就是如今次這般要引起兩方火拼的行動當中。

不過劉軒覺得這個法子怕是用不了多久,等打到了中東那邊,基本上東亞黃種人都是劉軒的子民了,他冒充自己人也沒什麼意義了。

此時的中東那邊充斥着大量的白種人,甚至大漢北面的鮮卑中就有許多金髮碧眼的白種人存在,他們也都是鮮卑,就算是南亞那邊與東亞這裡的人相貌膚色上也有明顯的差異。

因此,這個戰法也就是順帶練練,當初還真沒想到真派上了用場。

“有了呂布和馬超,西北的問題就不用擔心了!”

不過讓馬超出陣,倒是還有一個麻煩。

捏了捏鼻樑,劉軒估摸着自己那個妹妹也會隨馬超一起跑到西北去,雖然不會上前線並且上陣廝殺,但終究會讓人頭疼——他倒是不怕劉姿去西北,他怕劉姿跑來和自己唸叨,畢竟兩人此時正是最膩歪的時候。

話說自打劉姿和馬超看對了眼之後,朝廷這邊的動作還是很迅速的。宗正卿劉備代表皇室與馬超的父親馬騰談論起了婚事,而全部定下來到最後大婚完畢,直接忙了半年還多。

成婚後這兩人感情倒還不錯,成天膩歪在一起,讓馬騰滿心歡喜的以爲自己很快就可以抱孫子了——結果乾等也沒動靜,這時候纔想起來自己也練了那功法,其中是有化一身精華(就是所謂煉精化氣,這個精指的是身體裡的能量,自然包括億萬子孫種子)爲自身功力的口訣的,只是他沒想到馬超居然還真用上了。

好像馬騰還因此教訓了馬超一頓,不過看劉姿的肚子依舊沒動靜,估計馬超是沒把自己老爹的教訓往心裡面去。

另外,這出使匈奴的使臣也需要考量一番。

“伯苗可有合適的人選舉薦?”

龐統離開後,身邊最近的就是擔任黃門侍郎的鄧芝以及費詩,兩人都是劉璋歸順後進入了劉軒視線,並且最終徵辟入朝的官員。

也許從這一點來看,兩個人都算是川派的官吏,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費詩倒是西川人,可鄧芝卻是荊州人,老家在新野!劉璋是繼承了其父親劉焉的位置,而劉焉本身就不是蜀人,所以他在擔任益州牧的時候大肆提拔外地人,以便制衡當地勢力,鄧芝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提拔起來的。

所以,鄧芝嚴格算起來應該是荊州派中人!而在這個時期,荊州那地方可是出了許多人才的。

比如馬良、馬謖這兩人,目前還在荊州任職,其中馬良已經做到了長沙太守,而馬謖則在馬良身邊輔佐,將長沙郡治理的井井有條。

劉軒早就考慮要不要將這兩人順勢調進朝廷,若是鄧芝開口舉薦的話,也就有了理由。

卻沒想到,鄧芝居然直接自薦。

“臣願爲陛下解憂!”

這個回答莫說劉軒沒想到了,費詩也嚇了一跳。

雖然出使匈奴是一個立功的機會,做好了肯定會有所賞賜甚至提拔,可關鍵是如今的局勢是大漢強盛,卻已經成爲了衆矢之的,匈奴雖然不敢得罪大漢,但真不見得會同意出兵對付羌人。

因此,失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除非對自己口才極有自信之人,否則這活真不敢接。

費詩本來對自己的才學還算有自信,自覺口才也很了得,可心中也有琢磨一下,甚至醞釀下應該怎麼說才能說服匈奴出兵,可沒料到自己還尋思呢,那邊鄧芝已經自薦出使匈奴了。

劉軒愣了下後才笑了起來,這鄧芝脾氣還真是夠直的。

這些年鄧芝擔任黃門侍郎,他也漸漸摸清楚了這人的性格。性格很直,而且不收任何禮物,若不是劉軒時不時賞賜些財帛糧米酒肉,幫着鄧芝改善改善,恐怕這家子過的比一些百姓還不如。

據說鄧芝家裡那位,因爲他做了黃門侍郎結果家中始終無有改善,沒少抱怨,結果鄧芝直接給訓斥了回去。

另外,鄧家在荊州新野也是大族,族中親戚一大堆,自打做了黃門侍郎後也有不少族人想要藉着鄧芝的幫襯然後高升,可惜這羣人無一不被鄧芝罵了回去,這就導致鄧芝的人際關係很差:幾乎沒有朋友。

不過才學卻是實打實的,否則劉軒也不會重用,不過一直擔任黃門侍郎,加上平時也不與人走動,也就不會得到別人的舉薦,所以鄧芝做了幾年始終沒動過地方,這次倒也是個機會,若鄧芝真辦成了,回來也好藉着由頭提拔一下。

“既然伯苗有此信心,這出使之事就交給你了!”

本來出使外國之類的事情,應該由禮部負責,不過劉軒雖然漸漸明確了各部職責,可想要各管一攤就目前來說,還不是那麼合適,否則也就不需要他這皇帝來回調整了。

得到了天子承諾,鄧芝也沒表現的特別高興,而是恭敬領命,然後繼續做着自己的事情,至於有沒有在心理面尋思出使的事情,別人就不得而知了。

但他這樣不着急,別人卻不能也這樣,出使匈奴可不是小事,尤其自大漢衰弱以後,與匈奴的關係也比不上當年強盛之時。

如今天子賢明,使得大漢重新恢復強盛,那麼這次出使也可以看做是對匈奴的一次示威,再次確立大漢宗主國身份的一次出行。

所以,雖然是天子確定了的主使,但副使以及一應隨軍人員都需要好好的謀劃,同時還要考慮到護送的問題——禁軍好說,關鍵還是在領兵的將校。

“將領就不用了,這次派幾個校尉去就是!”

與劉備商議此事的時候,劉備也稍微詢問了一下陛下在將領上有什麼推薦沒有?畢竟按照此時的規矩,沒有天子詔令,大將是不可以隨意帶兵出行的。就算兵部下來指令,也得皇帝點頭纔可以施行。

沒想到的是,天子並不準備調動大將,而是讓校尉負責這次的護送。

“以校尉領兵,也是爲了保證鄧伯苗在使團中的地位!”

劉軒這一說,劉備就明白了。

鄧芝也是文武全才的人才,劉備當然知道這人的才華,一直覺得讓其擔任黃門侍郎有點屈才,就算不入六部九寺任職,也可以去禁軍中當個將軍嘛!

只是終究和鄧芝沒有交情,而且鄧芝這貨太會得罪人,關羽、張飛都不怎麼喜歡他,所以劉備也沒必要爲其出頭。

不過這次聽天子的意思,估計是要提拔此人了!

“對了,張郃那裡,也該調回來了,皇叔覺得讓誰去鎮守建寧合適?”

這事情早就說過,不過那時候張郃正在分化收拾南蠻各個部落,所以沒有直接調回來,此時南蠻那裡已經被分化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死硬份子也都被打死打殘,剩餘的都逃到了更南的地方。

張郃也算是立下了大功,朝堂方面早就開始討論如何封賞的問題了,而調回雒陽也是必然的事情,就是這繼任者還沒定下。

“張任、徐榮!”

“兩個人?”

徐榮也算名將,早先在董卓麾下對抗關東聯軍時也頗有戰績,後來逃亡荊州,再往後就是與張繡一起歸順了朝廷。

歸順朝廷後倒也參與了幾次大戰,不過因爲對於朝廷的變化不是很適應,所以沒什麼出彩的表現,這官職就一直沒動過。

張任的情況又不同。張任出身蜀地寒門,後來憑藉勤學上進成了劉焉帳下武將,並在劉璋時期受到重用,對抗天師道的時候也屢有戰功,劉璋歸順後就有人將張任推薦給了劉軒,劉軒直接放到了禁軍當中。

張任倒不是不適應朝廷兵馬這邊的情況,而是他歸順的太晚了,等到他修煉到符合朝廷需求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大戰要打了,所以就一直空閒着。

這兩人,一個算是名聲在外,另外一個又是益州本地人,去駐防建寧的確是合適。只是兩人目前的將軍位一般無二,怕是得先分個主次出來。

“以徐榮爲主將,張任輔佐之,然後明年也可將廖化調回雒陽!”

原來劉備考慮到了廖化也得回來,所以一次到位,將兩人都派了過去,一起熟悉西南的情況。

“如此也好!”

點頭同意了劉備的提議,順便取出印璽下了詔令,這調動的指令下達到執行估計沒有一兩個月忙不完,所以就算張郃的封賞還沒確定,提前下調動詔令也沒什麼不妥。

何況就算張郃接到了詔令,也得等這兩位到建寧接過所有工作,然後張郃再開始返回雒陽——這一去一來不定又要浪費多少時間,加上幾人都會帶上家眷,那速度就更慢了,就算有懸浮車,也只是保證路上不會遭太多罪。

因此不耽誤什麼!

“那麼……隨使團出行的有哪些?”

話題回到出使的事情上去,劉軒皺着眉頭思索起應該讓誰護送鄧芝同行。

這個人,必須擅長這些工作,劉軒最先想起來的就是典韋和趙雲,這兩位保鏢的形象深入人心,想不想起他們倆都難。

不過典韋目前在虎衛軍中任職,並且專門負責保護自己,不可能派去保護一個使者——這劉軒不當回事,朝堂諸公也不能答應,這裡面說頭太多,劉軒也懶得去招惹。

趙雲目前擔任羽林校尉,羽林軍很可能隨呂布一同前往西北,所以趙雲這邊也指望不上了。

“唉?差點忘了此人!”

劉軒想起一個人,雖然不是趙雲,但實際上也沒差了。

陳到陳叔至,因爲得到舉薦並且在地方上頗有功績,調入禁軍擔任校尉,目前在禁軍中表現的也不錯,而且爲人穩重,最適合做這種工作了。

在歷史上,陳到也是擔任蜀漢精銳近衛兵馬的主將(一開始是趙雲爲主將,陳到爲副),所以保鏢這種工作,他肯定能做的好。

“陳到陳叔至!”

劉備一愣,隨即笑了起來:“陛下也覺得此人合適?”

“哦?”劉軒一聽,就知道劉備也想到了這人:“莫非皇叔也看重此人?”

這一問,得到劉備回答的劉軒也是哈哈一笑:“既然如此,就用陳到好了!”

同時劉備又提了一個人:“對了,臣結義二弟關雲長有一義子,喚作關平,臣那二弟想要讓這義子出去見識見識,順便鍛鍊一番,不知……”

“一併隨使團出行就是!”

陳到加關平,兩個人的話碰到什麼事情也能週轉的開,劉軒自然沒有什麼不同意的,加上這關平也是一個人才,別看不聲不響的不起眼,而且一開始表現出來的資質也不算上等,可勤勤懇懇的一直埋頭學習提升自己,結果實力雖然提升的不是很明顯,但卻一直在進步。

這樣的人才,當然要好好的培養一番!

除了關平,劉軒又想了想目前朝堂中還有哪些適合培養的俊傑,想了想還真不多,想來想去也就關興、張苞、曹真等人,倒是黃忠家的那個丫頭也要學呂玲綺一起從軍,好像黃忠目前在爲這事情頭疼。

類似的還有馬超的妹妹,自打呂玲綺以女子之身做了將領之後,這些個飛揚跳脫性子頗野的丫頭就開始有了念想,而黃月英成了九卿之一更是刺激了他們,所以這眼瞅着大過年的,卻將各自家中鬧的雞飛狗跳。

馬騰和黃忠現在是頭疼的不得了,正想方設法的想要把這事情解決呢。

劉軒倒是樂的一旁看熱鬧,而除了這幾人,還有劉備的兒子劉禪……與一般人不同,劉軒可不認爲這爲阿斗是個扶不起的,甚至他覺得阿斗是很聰明的,亡國之君能過的他這般逍遙快活的可不多,就算加上未來一千八百年也是如此。

聽到談論自己兒子,劉備也不曉得怎麼評價。

“聰明倒是聰明,就是貪玩了些!”

“小孩子嘛,終歸會貪玩的!”

談論了一陣正事,慢慢的就談論到了這‘家事’上面去,劉備終究也是皇室中人,所以這皇室的話題和其一齊談論也比較合適。

只是沒想到,說着說着就又扯到了子嗣的問題上。

“陛下爲何不要孩子?”

與朝中一些大臣不同,劉備是知道皇帝始終沒有子嗣並非是天子或者皇后以及諸位嬪妃有那方面的問題,而是單純的皇帝不想要孩子。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許多人,連帶着劉備也受了許多影響,難得今天皇帝和自己談論起了家事,就尋思着趁這個機會勸上一勸。

而天子始終不肯要孩子的緣由,劉備大致也猜的出來。無非就是劉軒有仙法依仗,很有可能長生不死,自然沒必要靠後代來延續自己的血脈。

同時,皇室在這方面上的確很讓人頭疼,若生個兒子想來爭位置那可怎麼辦?

可明白是一回事,但天子始終不要孩子,最煩躁的不是皇帝,反而是他們這些宗親——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一些人擡了出來,若是天子什麼時候氣的極了,把他們這羣宗親都收拾了怎麼辦?

那可真真是無妄之災了!加上自打當了宗正卿,宗室中也時不時來人要自己和天子談論過繼一個皇子的事情,簡直煩死個人,所以,若能勸天子要個孩子,他這個宗親也能清淨一點。

第23章 選妃立後第84章 大漢準備行動起來第2章 藥方第47章 南華第137章 送上門第87章 呂布的請求第100章 趙雲第69章 尉遲與呼延第49章 新式戰甲第19章 羽林中郎將第11章 天師道反第8章 帝國的情況第92章 救出公孫瓚第41章 七彩第54章 管亥第53章 變通?第13章 鮮卑部落第32章 箭囊第8章 大漢的軍力第26章 硬闖第50章 初戰第26章 此時遍地是人才第27章 果然好大機緣第68章 馬超首戰第40章 曹子孝第16章 華雄第17章 以我爲本第19章 拐帶第50章 戰報第71章 南華的圖謀第28章 遊戲?第16章 左慈與曹操第76章 見識見識第65章 將對將第74章 虎衛第63章 如狼似虎第54章 不能以‘常識’來判斷第53章 長城北第83章 劉備的龍氣第43章 根基第18章 無後不算啥第109章 黃月英第66章 中護軍第13章 鮮卑部落第89章 教育雛形第108章 阿醜第121章 龍吟第100章 趙雲第50章 白虎第48章 一盤菜第93章 我回來了!第142章 煉器司新主官第4章 柳雲第34章 呂布的志向?第45章 幾處調整第35章 何太后與弘農王第6章 擒第52章 羅馬人到來第168章 清洗江東第49章 先發制人第166章 陰影第37章 驚變第120章 酒第146章 南下第58章 天災第18章 微服私訪?第9章 黃巾復起第12章 兵權第79章 岳丈蔡邕第133章 龍宮第29章 出欄?第155章 爭功第80章 想學功法得先立功第85章 又一分龍氣第11章 當殺人立威第161章 斷了他這份念想第87章 呂布的請求第132章 提拔升遷和新皇宮的名字。第36章 吳國第149章 新野第46章 平西第91章 涼州都督第90章 馬超第82章 龐統出巡第37章 驚變第93章 劉玄德第2章 藥方第93章 劉玄德第138章 天仙地仙和散仙第134章 漢歷第59章 如何封賞?第155章 爭功第73章 些許變化第47章 人口掠奪第108章 阿醜第7章 邪馬臺使者第65章 改良戰甲第3章 爲了情報第49章 新式戰甲第34章 呂布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