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長安學院

“王允?”

一聽這個名字,劉軒就知道來找自己大致是什麼事情了,對呂布做了個虛按的手勢讓他不用避開,並且吩咐侍衛讓王允進來。

沒多久,王允就出現在了劉軒的面前。

王允如今身爲太傅,當朝文武之中地位沒有比他更高的了,依照禮法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坐在那裡等候,見到王允進來劉軒就起了身,然後等互相施禮完畢,才先後落座。

“王太傅前來,是有何事?”

王允是真真正正的‘無事不登三寶殿’,平日裡幾乎不會主動來找劉軒,只要來就是有正事,或者是舉薦誰誰誰,或者是對某條政令有不同的看法來和陛下說道說道。

那些時候,劉軒有的會駁斥掉,有的會採用,由這點來看,劉軒雖然不怎麼喜歡王允,但也不排斥他的一些好的建議。

也因此,王允也明白自己在天子心中是個什麼位置了,越發的不會沒事就跑來,有的時候就算有事也是拉上一羣大臣一起來與皇帝商議。

今天竟然獨自前來……倒是滿稀奇的。

“陛下,孔文舉之事,陛下準備如何處置?”

“處置?”

劉軒看了看王允,這老頭精神不大好,有非常明顯的黑眼圈——話說王允歲數雖然不小了,但平時精神極佳,走起路來也是矯健如飛,據說前陣子又買了幾個年幼的歌伎回府中,可見這老頭精力多麼旺盛了。今天這模樣,倒好像是操勞了好幾天沒有好生休息似地。

“孔融既然已經死了,還有什麼事情要解決?至於孔融的家人,依舊在京師安頓,朝廷繼續供養着……反正也不差他們這一家人的用度,不過那些旁親之類的就不用照顧了!”

雖然朝廷糧食夠多,但也不是什麼人都白養着的。孔融的家人照顧也就照顧了,好歹孔融也是給大漢朝做了那麼久的官,多多少少也有些政績。而那些孔融平時照顧着的跑來攀附的遠親……劉軒沒有照顧的義務,而且只要自己稍微說要好好清算孔融的罪狀,估計這些傢伙自己就跑光了。

這麼想來,好像沒什麼值得頭疼的吧?

王允顯得很是無奈,還當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殺了孔融後會造成什麼影響。

“陛下……孔融是當今儒士中極有名望的人,結果卻被陛下隨口一句就殺了,這天下儒生的心……”

“一羣儒生罷了,理會作甚?”劉軒對這羣只會亂喊什麼都不會做的儒生不敢興趣。

說實話,漢末這個亂世雖然遺留了許多的問題,但卻也將一些真正沒有能耐的人給淘汰了個乾淨。

而但凡有點真材實料的,基本都被挖掘了出來,劉軒又剛好知道這些人的名號,只要有了這些人他就不怕無人可用,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

至於在儒生心中的形象?他纔不怕!因爲當今天下能用的文士又不只儒門一家。

其中諸葛亮和曹操偏重法家,郭嘉也是法家的人才,可以說這是個百家齊鳴的時代,要想真正的恢復百家爭鳴的盛況,這個時代是最合適的時代。

同時,劉軒自己本人也傾向依法治國——甚至可以說,曹操願意在劉軒手下做事,除了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之外,理念上的接近也是一個原因。

當然,劉軒也不是真的放任不管,他打壓儒家,但不會讓儒家集體投靠到對手那裡去。畢竟劉軒對儒家中的一些思想是抱着肯定的態度,所以他還會拉攏一些大儒。

其實,即便王允今天不來找自己,他也有了解決的手段。

這個辦法,還是荀彧提出來的,重點就在荀彧的從兄荀悅身上——這是此時知名的大儒,名望極高,漢靈帝在位之時就徵辟其入朝爲官,但他看出漢靈帝非是明君,而且朝綱敗壞,宦官當權,所以隱居不出。

荀彧給出的主意就是由天子下詔請荀悅出山,同時他自己再給自己的從兄去一封信,將其勸出來,等荀悅進京入朝,天下儒生們就該頭疼了:就近是反還是不反?

不過不管怎麼樣,荀悅一入朝,儒生們就有個類似主心骨一樣的存在,只要荀悅在朝中漸漸受到器重,孔融被殺的風波就會被平息下去不少。即便還會有人不爽,但劉軒只要他們無法齊心和自己做對就可以了,剩下那一小部分人,慢慢收拾也來得及。

在王允來之前,劉軒已經擬好了詔令,就等過兩日大朝與羣臣一說,然後順勢將詔令發下去就好了。

荀悅這種大儒,朝堂上估計沒有什麼人會反對,何況潁川荀氏名望極重,光當今朝堂上就有荀攸、荀彧兩位尚書,還有前司空荀爽雖然身體不佳但還在長安住着,他們要反對荀悅入朝,荀家人得怎麼看自己?

正因爲有了這諸多應對,劉軒纔不急不忙的和呂布在這討論他女兒的問題,王允初時不知道,還招集了一幫人在自家中商議,沒想到天子不聲不響的這都安排好了後招。

一邊感嘆自己終究不爲天子重用,同時也感嘆天子身邊能人的確無數,自己已經漸漸老了,跟不上他們的思維了。

所以在接下來,王允雖然沒有離去,但是聽到天子和呂布在談論讓其女兒入太學的事情時,還是皺了一下眉頭。

說實話,王允是看不上呂布這個武夫的,哪怕他有大功,並且還是朝廷目前最爲倚重的兩員大將之一。

但呂布這個人在他眼中太過粗鄙而且無腦,他自信自己略施手段就可以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

聽到呂布想送女兒入太學,心中頗不以爲然,同時也擔心天子因爲親近呂布而答應了下來,若那樣的話,這號稱天下精英才能進入的太學成了什麼了?

那甄宓雖然是一女子,但好歹真材實料是有的,畢竟劉軒下詔招甄宓入太學,卻也明說太學中博士是可以考校此女的,而甄宓給出的結果也頗爲讓他們驚歎,這才能夠順利入學。

王允當時也在場旁觀,自然曉得甄家小女的才學,的確不俗,天子徵其入太學倒也不算是太過荒唐。

可呂布的女兒……

好在天子接下來一句:“入太學倒也不是不行,不過須得過了博士們那一關才行!”

聽到這一句話,王允暗中鬆一口氣,他曉得陛下這意思是呂布先送女兒入太學是可以的,但是得考試,能讓博士們認可纔可以進太學。

若呂布的女兒能夠考過去,才學自然不差,那麼入太學精研學問自然沒什麼問題,反正太學中已經有了一個女學子,多一個也不算什麼。但要沒足夠的學問,那自然不好意思了,還是另尋他處吧。

從這點來看,當今天子雖然有時候做事情有點莫名其妙,但終究不是荒唐透頂,可見其心中有自己的想法。

正思量着,只見天子摸了摸自己下巴,似乎因爲呂布的這個請求想起了什麼。

“說到此事,當初朝廷曾特意建立羽林孤兒由朝廷供養教導,這種事情似乎可以擴大開來去做!何必非得戰死的孤兒們?尋常文武的孩子不也一樣需要教育嗎?”

這件事以前的確忽略了,劉軒只尋思要普及教育,想要一步到位,卻忘了自己這羣手下的子女們本身就有良好的基礎,想要教育培養也更加容易一些。

同時,從小培養的這羣孩子也能保證忠誠度,以後用起來也更方便!

王允聽了,在旁說了一句:“陛下不知,其實以前一直有類似的書院、學堂的,只是近些年局勢紛亂,這些書院以及學堂大多關閉了,所以滿朝文武大多是自己請老師在家裡教導子女!”

“原來如此!”劉軒點了點頭:“如今天下雖然還沒完全平靖,但京師地方已經穩定了下來,這學堂須得儘快恢復過來!”

對於這件事,王允自然是極爲贊成,呂布自然沒什麼反對的意見。而劉軒認爲,這書院除了教導文武大臣們的子孫外,也可以大肆招收長安周圍的適齡孩童。

“教育……可以一點點做起,先從長安開始吧!”

而且以目前朝廷的財力,即便學堂中所有的學子都是免費教育,甚至提供住宿和伙食,也完全負擔的起。

既然如此,劉軒就更沒有什麼好躊躇的,直接和王允商量起開辦一個大書院的構思。

一開始倒是把名字定下了:長安學院。

並且在這一次談話中,基本確定了幾件事。

長安學院採取全免費制度,招生對象爲長安以及周邊縣的所有適齡孩童,不論出身一概都可入學。

長安學院提供住宿和伙食。

長安學院是一所綜合學院,除了教導文韜,還會教導武略!

當然,這個武略,除了個人搏擊能力,也包括了統兵打仗以及初期的修煉功法,只是這些話劉軒還沒對王允說罷了。

隨即劉軒又說了什麼開放式教育、學分制度,說了一大堆,莫說呂布聽的是頭昏腦脹,就連王允都有點迷迷糊糊,不過他倒是明白了一點,就是這長安學院要是建成,那麼對整個漢朝的影響都將是非常巨大的。

第40章 不必急於一時第99章 斬顏良第56章 神明的怒火第115章 官渡之戰?第16章 華雄第5章 吾若爲皇,如何?第11章 天師道反第123章 班門弄斧?第66章 新鎧甲第93章 劃分雍涼第80章 女博士?第30章 討賊檄文第39章 西北糧倉第69章 尉遲與呼延第24章 潁川太守第137章 送上門第40章 不必急於一時第158章 攻陷襄陽第55章 再次親征第64章 北魏是新的試驗場第50章 戰報第25章 陵寢之中第53章 大戰之前第109章 黃月英第3章 目光要廣闊長遠第92章 一統第82章 龐統出巡第19章 三家人質第87章 西北第55章 大漢的將軍第63章 如狼似虎第32章 人選第35章 司馬懿第68章 新的法門第20章 小傢伙第100章 趙雲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19章 拐帶第30章 討賊檄文第30章 討賊檄文第92章 西北平定第45章 照辦就是第18章 京師諸軍第74章 日耳曼軍團第88章 長安學院第38章 搶奪第49章 煉器司的新任務第143章 金牌保鏢第31章 計劃變更第97章 伏擊第54章 不能以‘常識’來判斷第4章 柳雲第44章 調兵遣將第19章 羽林中郎將第40章 不必急於一時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15章 糧食最大第14章 巡視?第16章 華雄第64章 許褚的衣服第15章 攔路第28章 順帶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13章 包庇?第59章 如何封賞?第3章 目光要廣闊長遠第12章 再見第79章 岳丈蔡邕第22章 目標秦皇陵第107章 將領選擇第62章 又是一冬第14章 巡視?第76章 調動和升遷第93章 劉玄德第10章 揚州牧第63章 如狼似虎第147章 劉備出兵第54章 管亥第9章 鎖定目標第121章 龍吟第151章 臥底?第34章 煉器司第150章 變天第54章 不能以‘常識’來判斷第27章 南蠻第一美女第20章 機緣第29章 出欄?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21章 嬪妃制度第136章 戰船的建造第118章 古怪的兵馬第23章 選妃立後第16章 左慈與曹操第39章 西北糧倉第30章 九卿的調整第40章 心柔第67章 魔鬼的爪牙第22章 撮合?第155章 爭功第22章 真正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