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視頻投影出現後,嬴政學習到了很多。
這段時間,他雖忙,但也十分感激。
在他前面的君主有很多,但能夠管理如他一般廣大的土地的君主很少。
更別說這些視頻的皇帝都是在他之後的,不管是經驗教訓,亦或者是治世民生,各方面都能夠給他提供很多的參考。
比如不能讓外戚專權,不能重用宦官,不能做事世家大族的發展等,嬴政一一謹記,並且取其精華,寫入族譜祖訓中,告誡未來的子孫。
更有無數先進技術,比如造紙、印刷等技術的使用。
着實是讓他眼前一亮。
他忙一點累一點都沒關係,只要大秦強盛,他做的都是值得的!
時間一晃。
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當上皇帝,坐穩了皇位,頗有一種傲視天下的感覺。
但緊接着新的問題出現了。
他既然能夠黃袍加身,那他的那些下屬是不是也能如此操作?
那他的皇位還坐得穩嗎?
“唉,我要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爲此我心裡一直念及你們的功德。”
趙匡胤大宴功臣,又屏退左右侍從,向他們嘆息。
“但是,我覺得當天子太難了,不如當初做節度使的時候快樂,我整夜整夜不敢安睡啊!”
羣臣連忙問原因。
趙匡胤順勢而道:“我這個皇帝的位子,有誰不想要呢?”
“你們雖無異心,但是你們的部下如果想要富貴,使黃袍加在你們身上,恐怕你們也就身不由己了。”
衆臣大驚,連忙表忠心。
隨後,他們聽從趙匡胤的話,自我解除兵權,回家養老。
這就是所謂的杯酒釋軍權!
“唉,同樣是加強皇權,怎麼兩個人差的那麼大呢!”
有人忍不住感嘆。
這兩個人,一個指的是趙匡胤,另一個人顯然就是劉邦了。
同樣是開國皇帝,同樣要鞏固皇權,看看趙匡胤做的是什麼。
溫和地讓功臣‘自願’解除兵權,態度好的還要嫁妹妹,嫁女兒,基本保證了功臣善終。
同時,推出各種政治軍事改革措施,加強皇權,是國家長治久安。
宋朝,也確如趙匡胤的想法,傳世三百多年。
再看看劉邦。
手底下善終的人極少。
連從小到大的好友盧綰,妹夫兼好友樊噲這些跟他比親兄弟還親近的人都要處死。
蕭何也是從沛縣開始跟着他的人,爲他奪天下打下基礎,可以說,沒有蕭何,他可能做不了最後的贏家,更是不曾表現出反心,卻仍然要靠自黑自污來保住自己的性命。
實慘!
說到底還是劉邦能力不足,有事各種求人,等到自己發達了,就要對幫助過自己的人下手。
就好像一個盲人,重獲光明後第一個拋棄的就是柺杖。
哪怕柺杖再好,曾經對他多有價值。
他只會擔心柺杖的存在會讓人誤以爲他不善於行,以爲他依舊眼盲。
反觀趙匡胤。
他不僅不殺功臣,還頗善待他們。
他傳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律法上嚴格規定:
不得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準辱罵公卿,臣下除謀反、叛逆以外不得殺戮……
各種律法讓整個大宋朝的皇帝,都難得地‘仁慈’。
當然,仁慈並不完全是好的。
也許會助長惡人的囂張氣焰,催生了後來宋王朝的悲劇。
但是,人們卻不能因此去否認‘仁慈’。
趙匡胤的杯酒釋軍權,誰見了都說好!
嬴政也是一樣。
不同的皇帝掌握的權利不同,個人的能力也不同。
相比起那些費盡心思鞏固皇權地位的皇帝,嬴政顯然是擁有權利最大的一位。
如尉繚,當初被他封爲國尉,基本可以說是大秦軍事上的一把手,如今大秦盡滅六國之後,尉繚就乖乖讓出軍權,當他的治粟內史去了。
雖說這其中包括很多因素,但不可否認嬴政的權利之大,想讓尉繚‘辭職’,他就得辭職!
再比如李信,因爲年輕驕傲害得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轉過頭來嬴政讓他繼續帶兵就繼續帶兵,一點不含糊的。
自從消滅呂不韋餘黨後,這麼多年來,嬴政說一不二,少有人敢說‘不’字。
便是有,也只是勸諫,但到了嬴政真正下定決心要做的時候,有誰敢攔?
因此,對嬴政來說,杯酒釋軍權其實壓根沒用。
他想釋軍權,還需要杯酒商量?
但是,他卻不會因此而看不到‘杯酒釋軍權’的價值。
嗯,值得學習。
心中點點頭,嬴政轉頭就把這件事壓在記憶的角落裡積灰。
——他根本不需要!
始皇帝就是這麼牛批!
他不需要,有的是人需要。
至少在他身後就有不少人點頭記下,雖然他們不是皇帝,但他們手底下的人可不少,用‘溫和’的辦法讓他們服從是很不錯的手段。
當然,‘溫和’點的手段不聽,那就別怪他們粗|暴了。
大秦的朝臣,從來都不是什麼溫和儒雅的人,他們是虎狼。
只有虎狼,才能帶出虎狼一樣的軍隊,才能一口吞下六國,助嬴政打造不世之基!
……
……
只可惜,這樣一位看起來還算是明君的趙匡胤很快就落幕了。
一夜,大雪飛揚。
趙匡胤大病,召其弟趙光義議事,屏退左右。
席間,有人遙望燭光下趙光義離席作退避之狀,又聽到趙匡胤執起斧子戳地,大聲說:“好爲之!”
次日,趙匡胤薨逝,趙光義即位。
屏幕前的觀衆一愣。
還帶讓弟弟即位的嗎?
這樣無私的皇帝少有……
不對,一看就是弟弟殺兄篡位了吧!
他們雖不聰明,但也不蠢好吧!
不過,很快他們又迷惑了。
只見屏幕變得灰暗,時間跳躍到回憶之章。
那是趙匡胤還年輕的時候,他的母親杜太后問他:“你知道你是怎麼得到天下的嗎?”
“是祖先和太后爲我積累的功德。”趙匡胤答道。
他心裡當然覺得是靠自己的能力,但不妨礙他說祖宗積德,福澤子孫。
但是杜太后不以爲然,“是因爲周世宗去世的早,只讓年幼的兒子統治天下,你才成功的。假如周氏有年長的繼承者,你怎麼能擁有天下?”
杜太后直言他獲得皇位的原因,終於露出了真正目的:“所以,你要在死後傳位給你弟弟,國家有了年長的君主才能防止被人奪得江山。”
簡單來說,就是:因爲這樣那樣的理由,你得把家產全部留給弟弟。
此時,杜太后已病重,時日無多。
趙匡胤流着淚應下她的臨終請求,並把她的請求寫成誓書鎖在金櫃中。
這便是著名的金匱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