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千古一帝,絕對不是隻有軍事上成就的莽夫。
漢武帝,能夠被稱作是千古一帝,自有其優越性。
哪怕一部分政策並不是那麼的利國利民。
漢武帝建元元年,劉徹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獨尊儒術,也就是政治上的思想統一。
【此前百家爭鳴,思想不統一,於行動上就會有所阻礙。孔孟提出的以‘忠君’爲核心的儒家思想與法家思想糅合成爲了‘新儒家’,於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思想延續到後世兩千多年。】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是口頭說說而已的。
由董仲舒負責,大力推行儒學教育,設置官學、太學,培養作爲後備官僚,重用儒生。
同時,他進行官制改革,增加監察官職,且要求地方官員每年推薦人才,增加人才上升空間,即舉孝廉。
不僅如此,他對違反律法的皇親國戚也不姑息,下令處死,堅決維護漢法的法制。
於外交上,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絡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國,求得奇珍異寶無數,後又開闢海上的|絲綢之路,大大促進了貿易流通。
將國內不值錢的東西運往其他地方,然後賺取珍貴的財寶,不論是大秦臣子還是平民,皆目露寶光,恨不得自己來走這個絲綢之路。
“嘖嘖嘖,漢武帝果真雄才偉略,爲中華之富強而奮鬥!”淳于越更是連聲讚歎。
沒有直說,但是在場的也沒幾個一根筋的大老粗,誰不知道他是在暗示嬴政學習劉徹。
學習什麼?
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哪怕是與法家一部分思想融合的新儒家,但是隻要儒家能夠稱尊,就足夠了!
畢竟這一代的儒家,可是備受諸子百家排擠,他淳于越已經是當代儒家官職身份最高的人了。
嬴政冷冷地瞟了他一眼,嚇得他一個哆嗦。
“嗤!”
“稟陛下,臣以爲絲綢之路可行,只是人選不好確定,恐怕有失……”李斯完美忽視了儒家意願,擡手舉向嬴政提議道。
“人選這不是有現成的?”
“現成的?”李斯疑惑,沿着嬴政的目光看過去。
——淳于越。
“我?”淳于越指着自己,滿臉驚嚇,“臣不行的啊陛下!”
不是在說獨尊儒術的事情嗎?怎麼突然跑題了?!淳于越一臉懵逼,二臉驚嚇,給他嚇得猛搖頭。
周邊的臣子們不動聲色地遠離他。
“西域……西域人茹毛飲血,不可相交,這……怎麼能讓臣去走絲綢之路。”
別人不懂他可是懂的,第一位走絲綢之路雖然意味着可名留千史,但也意味着極大的危險,一不小心遇到了個攻擊性強的國家,就是身首異處!
更何況這一走,就不知道要走多少年!
張騫年輕時出使西域,回來是鬢邊皆白,他若是去了,更是難說,一旦他多年不在大秦,儒家由誰來管制?誰來發揚?
等他回來,這大秦都要變天了!
他是一萬個不願意!
只是,他願不願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嬴政怎麼想。
本來吧,嬴政就是開個玩笑。
後來卻越想越覺得可行。
你不是非要分封嗎?
你不是非要同法家爭嗎?
我讓你走了,看你怎麼辦!
今天,你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淳于僕射不願意爲大秦貢獻?”
“不不不是,臣……”
“不是就好,事情就這麼決定了!”嬴政拍板同意。
隨後,像是想起了什麼,又問道,“頓弱,你一起嗎?”
顯然,單獨一個淳于越嬴政是不放心的。
明白這點,淳于越臉色漲紅,手臂上的肌肉上下鼓動,筋脈虯曲,卻不敢不聽。
“……必不負陛下所託!”頓弱依言,眼裡閃着些光彩。
還以爲統一後他就不再受重用了,如今給了這個差事,那可太美了!
值得提的是,身爲秦臣,頓弱確實有才,但是同李斯、王翦那樣的有很大差距,偏偏有一點勝過他倆,那就是——
做間諜!
統一前,頓弱遊說六國,使各諸侯國內亂外患不斷,搞了不少小動作。
當嬴政喊他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
讓一個擅長間諜活動的去外交?
哈哈哈哈,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你們頓弱爺爺來了!
頓弱心中歡喜,李斯見此心中一動,陛下這是要將劉徹做的事情都搶過來,還要勝過劉徹啊!
認爲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的陛下面對天道都讚賞的劉徹,心中攀比心可是一點不少。
抓住這些,李斯覺得自己能夠做到讓嬴政不再計較‘矯詔’一事。
王翦附和地笑笑,‘我和我兒已封侯,該教訓教訓那臭小子,拿個當之無愧的徹侯回來,纔不墮我王氏一族的威名!’
顯然,老狐狸王翦並不滿意孫子王離在視頻中的表現,接下來,這位退休的老人將要好好操|練王離。
。。。。。。。
“諸位愛卿,我欲削藩,你們有何計策?”漢宮之中,劉徹詢問下方的幾位獨臣、重臣。
之所以說下面的都是獨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都出生貧寒,跟貴族和諸侯王們沒有太多牽扯。
“文帝時,晁錯欲削藩,採用的是減少諸侯王封地一策,然,諸侯王反應甚大,劉濞更是自立爲‘東帝’,可見削藩不可直接損傷諸侯王的利益,否則易遭反彈。”東方朔率先提出建議,但當劉徹進一步詢問時,他搖了搖頭。
削藩符合皇帝的利益,卻不符合諸侯王的利益,提出政策的人必定會遭受反噬,即便東方朔知道,也不能說,否則他就是下一個被處死的晁錯。
一邊的主父偃卻不含糊:“臣有一計。”
“愛卿請講。”
“我曾多次研究賈生的《治安策》,得一計。陛下或可下令,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子弟也可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封侯管治。”
“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爲止,如此一來,各諸侯王必心中歡喜,也能將各諸侯勢力分散削弱,數代之後,各諸侯勢力不會再對朝廷產生任何威脅。”
“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爲止,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劉徹唸唸有詞,眼睛愈發明亮。
“好!愛卿的計策甚好!”
“甚好!”不僅劉徹覺得好,嬴政也覺得很好!
“主父偃才智過人,可擔大任!”
見到好的嬴政都巴不得是自己的,像這位主父偃,嬴政更是看到了另一個李斯一樣。
還有東方朔。嬴政看了眼東方朔,雖然他沒有提出推恩令,但看起來遊刃有餘的樣子,一看就是能人才子,嬴政也不想放過。
“可惜,這些人還有幾十年才能出生。”嬴政不禁感到遺憾。
推恩令……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渾身發寒。
若是分封諸侯王后再推出推恩令,那他們的孩子豈不是都要拼個你死我活?
殺人誅心!實在是殺人誅心!
太狠了!
如此一來,倒不如只封侯,不封王。
眼看嬴政支持郡縣,不贊成分封,即使他們拼命阻止也不能,如今又有了推恩令。
若嬴政分封諸侯,在執行推恩令,那效果……不就還跟郡縣差不了多少?
一些人斟酌了下,心想:沒必要,真沒必要。
別說嬴政不是好拿捏的,更不需要諸侯爲他管轄各地,就是後果,也不盡人意。
因而,這些大臣們心中都開始偏向了嬴政。
反正最後利益都會虧損,倒不如在嬴政面前賣個好。他們想。
‘完了……’淳于越跌倒在地,掃視一圈那些曾經支持他的人。
他知道,這下徹底完了。
爲何要支持分封制?
遵照周禮其實就是屁話!
他有些迂腐,但也知道很多事情並不一定要遵循古制,而是爲了長盛不衰。
家族、學派的長盛不衰。
淳于家和儒家要想昌盛,討好皇帝是必須的,始皇帝沒了還有扶蘇,扶蘇之後還有許多皇帝,而爲了兼顧家族和儒家,最好的辦法就是——
如果下一任皇帝不支持儒家、不寵信淳于家,他們家族可‘自擇明主’,扶持明主,重新獲得恩寵,如此一來,代代昌盛。
更有甚者,他若能封得諸侯,數十年後子孫自然可取嬴姓趙氏而代之!
咳咳,以上都是隱藏在心底的小心思。
總而言之,爲了後代繁榮,推行分封制對大家更有好處。
然而,遇上一個獨斷的皇帝嬴政就算了,還讓他知道了推恩令?
那還玩個屁啊!
推不推都一樣!
此時此刻,半仰躺在地上,淳于越有種堪破生死的滄桑感。
【推恩令的退出,加強了皇權,使得國力整整上漲了不止一個層次,促進國家統一。】
飄來一句話,再次補刀,狠狠打擊了淳于越,這大漢子聽了,竟然暈倒了!
“將淳于僕射帶下去,勿惹惱了天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