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上書房考課

皇帝上早朝,那可是件苦差事,四更就得起身,卯時就得開朝,就那會兒天都還沒大亮呢。歷朝歷代多少皇帝,能做到天天早朝的只有一人,那就是下一個皇帝雍正,康熙雖也算是個勤勉帝王,這會兒也只能做到三日一朝,晚年更只剩下五日一朝了。今兒個正是康熙老爺子早朝的日子,胤祚正是瞅着這個空子,一下學就溜出了宮,沒曾想就這麼一來二去小半天的工夫竟然被傳喚了兩次,這回麻煩可就大了。

得,老爺子有召,這可不是好玩的事,趕緊去。胤祚顧不得許多,立馬向上書房飛奔而去。沒曾想半路上迎面遇見司禮太監高英年領着幾個小太監正急急忙忙地趕着路,高公公一見胤祚,頓時長出了口氣:“六爺,您可算是來了,您要是再不來,聖上那兒可就不好交待了。”

“有勞高公公了。”胤祚手一抹,一張百兩的銀票悄悄地塞入高公公的手心,小意地道:“高公公,皇阿瑪找兒臣可有急事?”

有清一代,鑑於前朝宦官之亂,對太監可是打壓得緊,凡有太監亂議國事者,殺無赦,故此直到清朝滅亡,從未出現過宦官把持朝政的事兒,這也算是歷朝歷代中難得的了。雖說清朝的太監沒什麼權勢,不過作爲皇帝身邊之人,消息還是較靈通的,因此有不少官員還是會給這些子閹人塞銀子,求個消息啥的。眼前這高公公顯然收銀票都已經習慣了,一百兩銀票下去,臉色都沒任何變化,只是淡淡地道:“聖上現下正考較五阿哥的功課呢,六爺,這就請吧。”

哦,考較功課,敢情老爺子是查作業來了,沒啥大不了的,咱進度快,《論語》都背了半部了,經得起考驗。胤祚一抹頭上的虛汗,手一擺,示意高公公頭前領路,向着上書房匆匆而去。

剛到門口,就看見老五胤祺正滿腦門子汗水,跪倒在地,口中結結巴巴地說着些啥,看樣子是被考糊了,這小子一斜眼看見胤祚,頓時鬆了下來——頂缸的來了。果不其然,高坐上首的康熙一看見胤祚,臉頓時板了起來:“胤祚,你可知罪?”

知罪?我靠,不是知錯,這帽子可大了去了,戴不得。胤祚慌忙一頭跪倒在地,開口道:“皇阿瑪息怒,兒臣知錯了。”

“嗯?”康熙的鼻孔裡發出一聲輕哼。

“兒臣不該不請旨私自出宮,不過兒臣此舉是原因的。”

“哦?知錯犯錯,還事出有因,那就說說吧。”阿哥們不請旨私自出宮,這早就成慣例了,別說阿哥們,就連康熙老爺子自己也沒少玩微服私訪的遊戲,只不過沒人把這事兒挑明罷了,今兒個胤祚被抓了個典型,康熙還真想聽聽這六兒有些啥好藉口。

“回皇阿瑪的話,眼瞅着這春節就要到了,今兒個春節正好是太皇太后的壽誕,雙喜臨門,兒臣就琢磨着該給太皇太后備些新奇的賀禮,祝她老人家壽與天齊,這才私自出宮準備,不曾想誤了皇阿瑪的宣召,兒臣知錯了。”

孝莊太皇太后,小名大月兒,一生輔佐三帝,可謂是有清一代最爲傑出的女性,康熙只所以能上位,乃至擒鰲拜、親政都離不開這位孝莊太皇太后的幫助,康熙對這位皇祖母一向是尊敬有加,孝順得很。此刻一聽胤祚出外爲孝莊太皇太后準備壽禮,十分的怒氣便消了八、九分,同時也有些好奇,想搞明白這六兒究竟準備了些啥東西,微微一笑道:“難得六兒有如此孝心,朕心甚慰。六兒究竟準備了些啥稀罕物,能告知皇阿瑪嗎?”

“皇阿瑪恕罪,兒臣只能說賀禮是這世上原本沒有的東西,其它的到時自然見分曉。”胤祚暗地裡吁了口氣——好歹是先把老爺子注意點給轉移了。

“啊哈。”康熙老爺子的好奇心還真給調動起來了“好你個小崽子,跟皇阿瑪也打起埋伏來了。”

“嘿嘿,孩兒這也是想讓太皇太后高興一回不是,皇阿瑪就放過兒臣一遭吧。”胤祚腆着臉笑道。

“好,這事兒就先放在一邊,若是賀禮不能讓太皇太后滿意,小心你的皮子。”康熙笑罵了聲,算是饒過了胤祚私自出宮的錯處,但緊接着臉一板,開口問起了功課:“六兒,進學小半年了,都學到哪了?”

“回皇阿瑪的話,兒臣已習到《論語》了。”

“哦?能背幾段給皇阿瑪聽聽嗎?”

“是,皇阿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胤祚開口就來,一直從《學而篇》背到了《先進篇》,共千餘字,中間不帶任何停頓。

康熙自己就是個博學多才的主兒,對於飽學之士向來看重,原也知道此子記憶力絕佳,天賦過人,對於胤祚能背出這麼大段文字,倒也不覺得意外,相對於能背誦,他更關心的是能不能知其所以然:“‘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何解?‘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又何解?”

前一句出自《學而篇》,曾子所說,大意是: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後一句是《先進篇》中孔夫子所云,大意是:先學習禮樂而後再做官的人,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當了官然後再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這些古文對於現在的胤祚來說並不難,開口就有,潺潺而談,時不時地還加上些前朝大儒們的評註,外帶自己的一些看法,別說下面的阿哥聽得眼睛發直,就連康熙也聽得津津有味。

“好,六兒這書讀得用功,不錯,該賞,小六兒,要皇阿瑪賞你些什麼?”康熙這賞賜可就大了——這時節皇上就是天,說出來的話那叫金口玉言,賞給你啥,你還都得接着,哪怕是賞你自殺,你也得磕頭謝主龍恩,這賞賜任人挑還真是頭一回,下面幾個阿哥那臉色可就難看到了極點。

胤祚心裡那可是樂壞了:哈,總算逮到這個機會了!一開口卻讓滿屋子的阿哥們心裡頭不是滋味兒……

第404章 風捲殘雲(四)第255章 霧鎖京師第225章 請君入甕第430章 宦海起波瀾(上)第411章 輸贏之間(一)第156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上)第78章 挖了老四的牆角第66章 夜襲(二)第327章 倒礽行動(二)第103章 朝堂論戰(下)第300章 誘捕(下)第234章 戰長崎(一)第87章 ,幾家歡樂幾家愁第166章 再戰朝堂(上)第25章 仗你們打,錢咱自個兒賺(下)第302章 釘子(中)第404章 風捲殘雲(四)第254章 胤祚的底牌第378章 強國先強軍(上)第272章 撥雲見月(二)第497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204章 打劫(中)第282章 上書房菜鳥第282章 上書房菜鳥第201章 世子之爭(下)第138章 王爺微服私訪記(四)第180章 驚天霹靂(下)第460章 戰士的心(下)第40章 圖拉定策第175章 陰風陣陣第295章 陰謀終須陽謀破(下)第37章 只審不判第503章 拍賣風波(下)第238章 長崎攻防戰(一)第81章 各個擊破第327章 倒礽行動(二)第225章 請君入甕第107章 隆中對第437章 仗勢欺人(上)第406章 風捲殘雲(六)第344章 老爺子的決斷(上)第145章 木蘭圍獵(上)第239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305章 佈局(上)第280章 衆生相第238章 長崎攻防戰(一)第190章 年關第424章 勝利(四)第346章 徵西糧道第450章 風雲之舞臺(四)第125章 海運第一案(下)第123章 海運第一案(上)第130章 滅門血案(三)第456章 燃燒的大洋(上)第94章 風雲初動第510章 京畿亂,風雲起(一)第149章 老八的反擊(上)第46章 幸福的煩惱(上)第395章 同類項第280章 衆生相第156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上)第三百八十二陸 軍陸軍第65章 夜襲(一)第465章 盛氣凌人(二)第482章 喋血之戰(四)第496章 弘揚的決定第102章 朝堂論戰(中)第169章 劫婚第186章 暗箭出擊(下)第441章 萬言書事件(二)第41章 西路軍副帥第64章 衙門失火案(四)第483章 命運的枷鎖第250章 老爺子的疑心第201章 世子之爭(下)第34章 望月樓風波(三)第508章 官場地震(下)第333章 東陵起風波(一)第2章 混個貝子噹噹第434章 蝴蝶的翅膀(二)第123章 海運第一案(上)第一百八十五 暗箭出擊中第496章 弘揚的決定第282章 上書房菜鳥第222章 給老四一悶棍(三)第446章 大清郵局(下)第474章 誰與爭鋒(三)第493章 落日(下)第25章 仗你們打,錢咱自個兒賺(下)第335章 東陵起風波(三)第133章 春江花月夜(上)第194章 雷霆計劃之魅影行動(一)第473章 誰與爭鋒(二)第216章 案子好破結案難第288章 紫荊關第65章 夜襲(一)第188章 立威第279章 賞罰莫辨(下)第104章 各念各的經第45章 遭遇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