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混個貝子噹噹

康熙今兒個心情着實不好,匆匆結束了早朝,領着一幫子內大臣準備到上書房密議,剛到門口,就聽見阿哥們吵吵嚷嚷的聲音,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鐵青着臉哼了一聲,頓時嚇得所有的阿哥各自跪倒在地。

康熙沒理會這幫子跪倒在地的阿哥,徑直走到上首坐好,開口道:“今兒這事大夥議議吧。”

“臣以爲雅克薩地處邊遠,我大清鞭長莫及,老毛子去而復來正是看準了此點,若是我軍年年出征,實是不勝其擾,若是在雅各布駐軍,少了不堪其用,多了則糧餉籌措困難,若是與之議和,一來失了我上朝天國的體面;二來,以老毛子的貪婪心性,這和約就算簽訂了只怕也沒什麼約束力。”一個面相清逸、三綹長鬚身穿仙鶴補服、頭頂雙眼花羽的中年官員首先站了出來,潺潺而談。

“那依愛卿之見又該如何處置?”康熙明顯皺了下眉毛。

“是戰是和,恭請聖裁,臣並無異議。”

滑頭,真是個滑頭,敢情這哥們說了半天全是廢話。胤祚跪倒在阿哥羣中聽到這裡已經知道康熙老爺子遇到啥麻煩事了——俄國人乘大清忙於平定三藩之亂時入侵東北,在雅克薩建立了軍事據點,康熙二十四年四月,清黑龍江將軍薩布爾奉旨帥3000餘衆大敗俄軍,迫使其退出雅克薩。不料,清大軍剛一撤離,老毛子卻又在是年七月重回雅克薩,再次築城,讓剛下令全國祝賀雅克薩大捷的康熙老爺子覺得大跌面子。

前後兩次雅克薩之戰算是大清朝對外作戰中不多的幾次勝利,對此,胤祚倒也明白其前因後果,不過此時卻不是他胤祚能出頭的時候,他也沒打算就此一鳴驚人,只是對剛纔發言的那位大臣滿是好奇:此人圓滑無比,慷慨激昂說了半天,其實沒有一句有用的話,實在是深得爲官三味,卻不知這位一品大員究竟是哪個。正猜疑間,一個體型壯碩的大臣站了出來,高聲道:“臣不同意納蘭大人的看法,臣以爲羅剎族(俄羅斯人的清朝叫法)乃化外野人,根本不識教化,唯有對之迎頭痛擊,不存在議和之說。”

這哥們胤祚倒是識得,正是索額圖,此人身爲國丈爺,又是領侍衛內大臣,常在宮中行走,胤祚倒也見過幾次。納蘭大人就必定是納蘭明珠了,哈,早聽說這哥倆尿不到一個壺裡,一個說黑,另一個就一定說白,看來還真是那麼回事,有意思。

上書房內,大臣們各抒己見,說得滿頭是汗,胤祚倒好,全當看大戲,悠哉遊哉地,若不是膝蓋骨跪得發疼,卻也有趣得很。好容易到大臣們議事完畢,這羣阿哥們早已跪得腿腳發麻,臉色都有些發青了。

雅克薩一事議而未決,康熙的心情着實不算太好,看着跪在一旁的這羣阿哥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冷着聲道:“說吧,剛纔折騰些什麼?”

這起子阿哥都知道康熙生平最恨兄弟之間鬧生分、搞內鬥,這哥幾個沒想到今兒個早朝結束得早,正鬧騰得高興,被抓了個現場,這下子都不知道該說啥子好,可皇阿瑪開了口,不回答卻又不行,沒奈何,大夥都拿眼看着二阿哥胤礽,誰讓他是半君、是太子來着。

兄弟們能不吭氣,胤礽卻沒這個福分,面對着康熙的冷眼,只好嘶嘶艾艾地道:“皇阿瑪息怒,是孩兒們不好,不該嘲笑自家兄弟,孩兒知錯了。”

“知錯就好,今兒個皇阿瑪也不罰你。雅克薩一事你也旁聽了,就寫個條陳上來吧。”

啊?胤礽臉色青了一下,卻又不敢頂嘴,沒奈何只能低聲應諾,那心裡卻把小六給恨上了:雅克薩一事就連那幫子大臣都沒個準主意,讓自個兒上個條陳,豈不是難爲人嗎?這該死的小六,早晚給他上上眼藥!

胤祚跪在一旁,一看見二阿哥那臉色,就知道這哥們恨上了自己,心中暗道不妙:雖說這主兒根本上不了位,早晚被廢,可那也是二十年後的事情,若是得罪這主兒,那小鞋還不得穿多了去。正尋思個法子緩和一下,冷不丁康熙老爺子發話了:“胤祚,你今兒個初次入學,都學了些什麼?”

“回皇阿瑪的話,孩兒今兒習了《三字經》。”胤祚見老爺子發話了,慌忙收回瞎想的心思,小意地回答。

“哦?能背幾句讓皇阿瑪聽聽嗎?”

這個……,胤祚頗有些躊躇,拿不定究竟該不該表現一把,一斜眼看見那幫子兄弟個個臉上現出幸災樂禍的神色,頓時心頭火起,將心一橫,經文滔滔不絕而出:“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全文1491個字,胤祚一口氣背完,哥幾個的嘴早已驚得合不攏,眼珠子都險些掉到地上,就連康熙也滿臉子的訝色——小六兒一向身子骨弱,壓根兒就沒進過學,這會兒竟然能背出這麼大段文字?

不好!要壞菜!偷眼看見滿屋子驚訝,胤祚這才驚覺自己玩大了:一鳴驚人看起來是件得意的事,不過一來與胤祚想要混個太平王爺的初衷相違背,二來要想說明白自己究竟是如何識字的就是件麻煩事兒,再說這幫子阿哥都不是啥好鳥,這一出頭,不就成了靶子了?麻煩大了!

“六兒,你都背下來了?”一陣沉默之後,康熙還是有些忍不住要確認一下。

“是,皇阿瑪”這會兒抵賴也來不及了,胤祚只好硬着頭皮回答。

“字都認得?懂得其中的意思嗎?”

開玩笑,這麼簡單的東西怎麼會不懂,只是不能說自己懂,難不成要明說自己是穿越來的。胤祚只好裝作一臉尷尬的樣子道:“回皇阿瑪的話,孩兒認不得字,大多數句子也不明白,只是聽哥哥們讀了幾遍,生記下來的。”

“哦?”康熙聞言頓時來了興致,微微一笑道:“古之神童能過目成誦,過耳不忘,看來小六也有這天份嘍,好!皇阿瑪就考考你。”

康熙隨手取過一本書,開口就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

《千字文》?哈,這個簡單,不過這次可不能再多嘴了,但也不能一句都背不出來。待康熙一念完,胤祚略一沉思道:“皇阿瑪,兒臣慚愧,只能記住一小段。”康熙笑了笑,點頭示意胤祚開始背誦。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胤祚背了一大段,中間故意略爲停頓幾次,以示正在拼力記憶。饒是如此,這表現也大大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

“好!好!好!”康熙一連三個好字,樂呵呵地說道:“胤祚真乃吾家之千里駒啊,朕封你個固山貝子。”此話一出,滿屋子的阿哥眼都綠了——這阿哥中除了胤礽是太子外也就大阿哥胤禔有個貝子的爵位。雖說阿哥們只要年滿十五都會有爵位,或遲或早都能成爲親王,但事情總是趕早不趕晚,有個貝子的身份,那每月的例銀也多出了不少,這手頭有錢心頭不慌,玩起來倍兒瀟灑不是,更可氣的是小六光動動嘴皮子就得了個貝子,還是千里駒?着實可惱!

哥幾個眼睛都瞪得像餓狼一般,胤祚早看在眼裡,心裡頭一陣懊喪:都說衝動是魔鬼,唉,平白得個貝子卻得罪了所有的阿哥,不值當。可天子開了金口,這賞賜卻是推卸不得的。沒奈何,胤祚一臉激動狀跪倒在地,大聲謝道:“多謝皇阿瑪賞賜,兒臣定會好生學習,將來也好報效朝廷,爲皇阿瑪分憂。”

“唔,好,小六有此心,阿瑪心中甚慰。好了,都回吧。”康熙的心情經此一鬧大爲好轉,也就此放了衆阿哥一馬,衆阿哥個個如遇大赦,紛紛謝恩各自回阿哥所不提,當然對得了天大便宜的胤祚自然是白眼有加了。

出了上書房,衆阿哥們各自三三兩兩地散去,就是沒人搭理胤祚。胤祚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也向着烏雅氏的寢宮走去,一路上都在尋思着如何緩和與那些阿哥的關係,沒曾想剛走到宮門口,一老太監領着數人迎了過來,高聲道:“固山貝子,皇上有旨。”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頓時將胤祚嚇了一大跳。

第268章 獵狐行動(二)第179章 驚天霹靂(上)第129章 滅門奇案(二)第36章 望月樓風波(五)第210章 科場弊案(二)第395章 同類項第414章 輸贏之間(四)第366章 兄與弟(上)第327章 倒礽行動(二)第89章 春節聯歡晚會?第55章 拉上老四背黑鍋(中)第210章 科場弊案(二)第64章 衙門失火案(四)第208章 一地雞毛(下)第183章 喧囂(下)第95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97章 破局(中)第112章 京師亂(四)第458章 燃燒的大洋(下)第321章 艱難的抉擇(一)第230章 雷霆計劃之風起太平洋(五)第359章 較量(三)第19章 伴駕南巡第101章 朝堂論戰(上)第183章 喧囂(下)第191章 海關風波(上)第421章 勝利(一)第373章 糧食!第511章 京畿亂,風雲起(二)第222章 給老四一悶棍(三)第457章 燃燒的大洋(中)第260章 兩道聖旨第95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6章 耍你沒商量第98章 縱橫(四)第89章 春節聯歡晚會?第220章 給老四一悶棍(一)第497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241章 胤祚之煩惱第432章 宦海起波瀾(下)第248章 牽牛第241章 胤祚之煩惱第67章 夜襲(三)第119章 各有算計(上)第236章 戰長崎(三)第10章 小手芊芊第348章 老十四的壽禮第175章 陰風陣陣第267章 獵狐行動(一)第436章 蝴蝶的翅膀(四)第268章 獵狐行動(二)第378章 強國先強軍(上)第362章 較量(六)第493章 落日(下)第180章 驚天霹靂(下)第162章 忽悠老爺子第391章 博弈(一)第437章 仗勢欺人(上)第89章 春節聯歡晚會?第222章 給老四一悶棍(三)第119章 各有算計(上)第30章 鹿鼎書苑第229章 雷霆計劃之風起太平洋(四)第456章 燃燒的大洋(上)第391章 博弈(一)第450章 風雲之舞臺(四)第249章 八旗提案第330章 曙光(上)第344章 老爺子的決斷(上)第166章 再戰朝堂(上)第5章 “錢景”第126章 意外第45章 遭遇強敵第171章 英格蘭使節(下)第26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89章 驚魂一刻第120章 各有算計(中)第406章 風捲殘雲(六)第117章 血夜(四)第287章 收服老十四第55章 拉上老四背黑鍋(中)第430章 宦海起波瀾(上)第448章 風雲之舞臺(二)第235章 戰長崎(二)第71章 真相(下)第84章 騙幾把劍用用(上)第167章 再戰朝堂(中)第315章 亂起(四)第390章 震懾第27章 暗戰(下)第56章 拉上老四背黑鍋(下)第463章 弘揚之煩惱第239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431章 宦海起波瀾(中)第252章 阿哥們的反擊(二)第413章 輸贏之間(三)第55章 拉上老四背黑鍋(中)第231章 帥位之爭第171章 英格蘭使節(下)第357章 較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