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

王書輝對於拖拉機的最初印象,是他小時候在一個朋友的家,一個郊區的蔬菜種植基地裡見到的那種方頭方腦個頭不大,後面加個車斗就能作爲貨運車,後面加上犁頭就能耕地,後面加上播種機就能播種,前面加上個水泵就能抽水的幾乎是萬用萬靈的小型拖拉機。

在王書輝的老家,這種小拖拉機還有個當地的名字,小四輪子。

但是在漢江油田開始正式運行,漢江煉油廠開始正式生產以後,復興黨按照王書輝的現代智囊團提供的數據和材料,嚴格的執行了各種生產計劃之後,生產出來的拖拉機卻不是王書輝比較熟悉的那種老式的小四輪子,而是一種個頭龐大,他小時候在兵工廠裡玩耍的時候經常見到的那種說是拖拉機倒不如說是大型工程機械的履帶式拖拉機。

王書輝對於這個型號的拖拉機也是認識的。他初中的時候到三江地區的農場去遊玩的時候還坐過一次,就是那種作爲標誌放在農場大門口的東方紅54型履帶式拖拉機。

在武昌的復興黨第一拖拉機廠裡看到這個大傢伙開出生產線,然後發出這巨大的噪音被檢驗員進行各種操作的時候,王書輝心裡是有些失望的。

被複興黨命名爲東方紅一式的這款履帶式拖拉機雖然相對於使用鋼輪的復興黨前進系列蒸汽拖拉機要先進一個時代了,但是和王書輝認同的那種簡單靈活多功能的小四輪子的差距還是非常的巨大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也是柴油機。相對於蒸汽機來說,她已經是相當先進的產品了。只不過,因爲復興黨目前在海南地區開闢的那個使用王書輝通過時空門“進口”優質橡膠樹苗的海軍種植園還沒有成熟和完善,而且復興黨的柴油發動機製造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使用橡膠輪胎的優質小四輪子,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複興黨大批量的生產出來。

不過就目前階段而言,因爲交通運輸的限制和復興黨漢江油田和煉油廠的生產能力的問題,就連這種笨重的履帶式東方紅拖拉機,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用的上的。這還是因爲大運河疏浚工程作爲復興黨的國家重點項目非常的重要,所以復興黨武昌第一拖拉機廠的首批一百二十臺拖拉機纔會被投放到大運河工地上來。

當然了,作爲提前項目,個頭更小,馬力更大的小型柴油發動機生產項目,目前已經在復興黨科學研究院和工藝研究院立項。而且與之相配合的輪胎生產項目也已經開始進入投產階段。本時空裡的橡膠樹雖然還沒到能夠爲復興黨提供原材料的時候,但是王書輝已經從現代採購了大量的原材料爲輪胎生產工廠的試運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復興黨揚州軍管會設置在揚州城外。

這倒不是因爲復興黨對已經完成了鎮反和嚴打的揚州城有什麼不放心的,而是單純的因爲農業城市不能適應工業化建設的佈局,所以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會被複興黨重新改造並建設新城區。

軍管會等政府機構設置在城外的原因,就是因爲城外的那一塊地方正是復興黨準備建立的新城區。

復興黨馬鞍山鋼鐵廠建設指揮部的所在地就在揚州軍管會不遠的一處空地上,雖然同樣是簡易木板房組成的建築羣落,馬鞍山鋼鐵廠建設指揮部的規模看起來好像比揚州軍管會的規模還要大兩倍。但是這也只是指揮部一半的規模。進行先期建設工作的鋼鐵生產建設兵團已經提前開到馬鞍山鋼鐵廠所在地的太平府地區了。

不過在指揮部會議室裡正在召開的會議倒不是有關馬鞍山鋼鐵廠建設工作的,或者說主要內容並不是馬鞍上鋼鐵廠的建設工作,而是關於復興黨對於南京地區的處理辦法。

復興黨黨內統一了意見,近期不會對南京地區進行接收。

但是對於南京地區,復興黨有着和常規方式不同的特殊處理方式。雖然復興黨不準備對南京地區進行接收,但是南京城也不會被重新送回南明王朝手中,復興黨準備讓南京城進行自治。

所謂南京自治計劃,是在復興黨在人力不足情況下的一種無奈之舉。具體來說,就是把南京地區的管理權暫時交給和復興商社關係密切的南京商團。

復興黨將會幫助南京商團訓練一支兩千人左右的使用冷兵器的武裝警察部隊,讓他們具備能夠和杭州地區的南明政府相抗衡的能力。除此之外,復興黨還會爲南京商團訓練一支一千人左右的治安警察部隊,讓南京商團具備維持南京城內的基本治安的能力。

除了這些扶持南京商團的自治能力的舉措之外,復興黨將會在南京地區設置專門的銀行、商社、工廠和工人培訓基地。一方面壟斷南京地區的經濟,一方面充分利用南京地區豐富的人力資源培養各種工人。

南京商團和長江中上游商團不同,它是以個由大小買辦組成的買辦商團,它本身基本不具備生產能力。這個組織的主要成員都是在商業活動中被複興商社扶持起來的原南京地區的中小商人。

南京地區有背景有關係,具有大地主和大商人雙重身份的,被崇禎皇帝拋棄的貴族集團和士大夫集團的成員,在復興黨長江艦隊海軍陸戰隊控制南京城後進行了微弱的抵抗,之後就全部被逮捕。現在他們都正在馬鞍山鋼鐵廠建設工地上被大量的消耗着。

南京地區的土地現在已經被複興黨全面的收繳了起來。但是因爲北上計劃佔有了復興黨的所有人力,所以復興黨沒有在南京周邊地區進行土地改革,而是採取了按照三層實物稅的標準對種植這些土地的佃農們徵收地租的辦法。

通過金融和商業控制南京地區的經濟;通過工人培訓轉化南京地區的人口爲馬鞍山特大鋼鐵廠建設提供人力;通過降低地租,提供低息貸款和優質良種的方式穩定南京地區的農業生產;再通過扶持一個買辦商團的方式穩定南京地區的社會秩序。這就是目前階段復興黨對南京地區的處理辦法。

在一段時間裡,在復興黨沒有對長江以北地區完成全面的工業化改造之前,南京地區將作復興黨在江南地區的一個特殊的存在而存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南京地區將會承擔起爲馬鞍山鋼鐵廠提供受訓後的工人的任務。

對於復興黨來說,完成馬鞍山特大鋼鐵廠的建設工作比接收一個兩百萬農業人口的南京城可重要多了。

從需要討好官府和衙門,面對一個七八品的小官都要卑躬屈膝的身份,一下子變成了能夠在南京城內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這樣的身份轉變對於南京商團裡的一百多個買辦來說,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復興黨人有多兇殘多可怕;復興黨人是如何一言不合的就把幾千南京城內的勳貴官員們逮捕一空的;復興黨人是如何手段殘忍的將兩千多將近三千的南京城內的各種喇唬無賴,全部用恐怖的連珠銃在城外成片的殺死的。這些可怕的事情,南京商團的買辦們幾乎在得到任命的一瞬間就全部忘記了。

南京臨時管理委員會,這個衙門到底是什麼衙門?南京臨時管理委員會委員,這個官職到底是什麼官職?這些問題,南京商團的買辦們都沒有答案。

可是負責南京城軍事防禦工作的南京警備局,負責南京城內的社會秩序維持的南京治安局,負責徵收商業稅和出口稅的南京稅務局,其他的負責工程的城建局,負責防火的消防局,負責衛生管理的衛生局等等,光是聽聽這些衙門的名字,就知道這些局都是在幹什麼的了。

雖然有個別人覺得這好像是大明內廷的太監們的機構,可是既然並不需要割上那麼一刀,也就沒人在乎這些衙門的名字有些讓人彆扭了。

復興黨給南京商團的權力不小,而且復興黨明確的提出,只要能夠保證復興黨在南京城內的各種機構不受侵犯,那麼南京臨時管理委員會的所有人事安排復興黨都不會插手。復興黨對臨管會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民主選舉,自負盈虧”。

搞清楚了復興黨下發的文件之後,南京商團內部立即就有比較有學問的買辦提出,復興黨提出的這套南京自治的辦法,似乎好像和宋元時代的包稅制很相似。只不過相對於宋元時代的“撲買”政策,復興黨不會向南京商團徵稅,而是讓南京商團自己負擔維持南京臨管會下屬的各個機構的運營成本。

這些買辦都是相當精明的人。他們發現按照復興黨的規定,在南京地區,除了復興黨直接掌控的農業生產,以及復興黨自己的商業企業不能收稅以外,偌大的南京城真的就是他們這些南京商團的買辦們說了算了的。

南京商團的很多買辦在第一時間裡就意識到,從今以後不僅南京商團成員自己不再需要繳納商業稅了,而且,對於南京城內的那些大量的非商團成員的大小商人們,掌握了臨管會,控制了三千武裝力量的臨管會,還可以通過武力手段和非武力手段把他們全部搞破產,實現商團自己徹底的壟斷除復興黨外的南京商業體系。

很快就有嘴快的買辦在會議上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

不過江南商團總首、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徐禎卿的後人徐文元立即說道:

“先不提復興黨的人願不願意看到城內的其他商家絕跡,搞的市面蕭條的情況吧。滅絕了南京城內的其他商家,我們臨管會下面的那些衙門還怎麼養?衙門裡的那些衙役吏員們的俸祿從哪裡來?還有那三千的軍兵,等他們回來之後,每個月可就是六千兩的餉銀開銷。咱們自己不交商稅了,還要把別的商家也弄個精光,這麼多的人,難道要我們自己養嗎?”

徐文元成爲南京商團的總首並不是民主選舉的結果,而單純的就是因爲徐文元是復興商社在南京城內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代理商。仗着徐家在江南地區龐大的關係網絡,復興商社可是通過徐文元之手賣出去過不少的東西,小到針頭線腦,大到大炮輪船,復興商社通過徐文元之手賣的不亦樂乎,徐文元自己也通過當中間人賺錢賺了個不亦樂乎。

甚至於到了現在,江南地區唯一能夠參加復興商社的海外貿易的商人仍舊只有徐氏商行一家。

目前看來,和復興商社關係很鐵的徐文元基本上就是每五年一屆的南京臨管會的首任委員長了。不過商團內部還是有很多人對徐文元不服氣的。

在他們看來,徐文元不過就是運氣好,和枝江商團的一個經理的關係很好,所以才能最早洞悉了主動上繳土地會得到復興黨大力支持的先機而已。要不然南京商團裡買賣比他大,資金力量比他雄厚的人有的是,哪裡就輪的到他先得到復興黨的支持啊。

當然了,大家也都佩服徐文元的膽量,當初大明朝還沒倒臺的時候,徐文元就敢和復興黨做輪船大炮之類的大買賣。要知道,那個時候一般還只有現在那些已經成了苦力的南京勳貴纔敢接手這樣的生意的。

看着客廳裡的這些賊頭鼠目的傢伙們一個個不陰不陽鬼頭鬼腦的樣子,徐文元在心裡嘆了口氣。南京商社這個南京城內唯一倖存下來的商社,之所以能夠得到復興黨的支持,原因是什麼他心裡是一清二楚的。

復興黨的人不許任何人通過土地謀利,而南京商團的這幫人都是早早的就跟着自己的風,把自家的土地交給了復興黨換取了貸款支持的人。

復興黨的狠辣,徐文元可是真正的領教了一回。那幫子復興軍的船兵(海軍陸戰隊)有多狠,他可是親眼所見。很多過去曾經和復興商社做了很大買賣的勳貴和士紳,說被抓就被抓,說抄家就抄家,只給了一個“非法佔有土地剝削百姓”這樣離譜的罪名。

當初他那個在枝江商盟裡擔任經理的遠親對他說復興黨最恨地主大戶的時候,他還不太相信。現在看着過去的那些憑藉着身份和地位高高在上的侯爺國公伯爵們全家都像死狗一樣被拖走,家裡的錢宅土地都被抄了個精光之後,徐文元才真正的相信了復興黨這幫人都是和當年的太祖皇帝一樣是泥腿子的出身了。

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當商社的同僚們都羨慕徐文元將成爲南京城的首腦從而大權在握的時候,徐文元自己心中想的卻是明太祖當年的那句“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394章 光復遼南9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24章 起步(8)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1章 穿越(1)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5章 開始(1)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9章 妖僧(3)第35章 理念(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368章 在山東(3)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82章 東改編1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319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8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19章 起步(3)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11章 婚事(3)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31章 四省攻鄂(8)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66章 鬆滋大開復興花(2)第23章 起步(7)第79章 大練兵(3)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