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

和王書輝一樣,復興黨對於目前中國的兩股爭霸勢力的評價都不高。特別是在軍事能力上,按照復興黨“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老習慣,在戰略上把闖軍和明軍都看成“土雞瓦狗”的情況是很普遍的。

王書輝認爲,看待一個人,要把這個人放在他所處的環境和背景中去看待。就以李自成、張獻忠、孫元化和盧象升這四個人來說吧,在復興黨的這個環境和背景下,沒有受過專門的教育,沒有進行過系統化的學習,就是四人中科學知識水平最高的孫元化也沒有復興黨培養出來的小學生水平高,他們在復興黨看來當然是沒有什麼太多的可取之處,在復興黨的體系內屬於那種上不了檯面的人物。

但是,如果把他們放在封建農業時代的末世環境下來看待的話,這四個人又是非常優秀,非常有能力的人了。

對於無論是在生產力還是在生產關係上都完全工業化的了復興黨來說,他們的落後和無用,是社會文明等級的差距造成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代社會裡一個普通的工薪族享受的日常生活,就是古代帝王都無法比擬的。生產力造成的絕對差距,那是非常的巨大的。

就以李自成、張獻忠和孫元化、盧象升來說吧,在他們所處的環境裡,無論是明王朝上層,還是闖軍上層,對於復興黨的認識都不夠清醒。可是,李自成和張獻忠以自身的實際經歷出發,孫元化和盧象升以和他們大量接觸的復興商社的背景出發進行判斷,他們都對處於湖北地區的復興黨非常的戒懼。

正是因爲這種戒懼,他們纔會在湖北周邊地區佈置了一定量的情報人員,正是這些情報人員,在復興黨的北上行動正式展開之後,立即就把復興黨“大軍”北上的消息,傳遞給了他們。

復興黨的北上行動計劃使用部隊的數量超過二十萬。但這並不是說,復興黨會直接把二十萬部隊一口氣的派到北方地區去。

按照復興軍總參謀部的計劃,復興軍西北第一、第二和第三軍團將會西出武關,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逐漸的接收整個陝西和山西地區。而復興軍北方第一和第二軍團則會直接從湖北進入河南,一邊清掃闖軍也就是高迎祥稱帝后的大順軍,一邊接收河南地區的各大主要城市。

與此同時,復興軍東北第一軍團將會配合復興海軍長江艦隊的行動,沿京杭大運河北上,徹底掐斷中原地區的南北交通,並最終和完成對整個山東西部地區控制的魯東第三軍團在聊城附近匯合。

按照復興軍總參謀部的計劃,整個復興軍的北上行動被劃分爲三路大軍,分別是執行對陝西和山西接收任務的西路軍,執行對河南和直隸地區的接收任務的中路軍以及執行對江蘇山東東部地區的接收任務的東路軍。

當然,整個北上計劃被複興黨分爲執行軍事任務的北伐計劃和執行接收以及建設任務的解放計劃兩個部分。

北伐計劃主要是由七個復興軍整編師來執行的。

他們不會參與北上計劃的西中東三路大軍的具體行動,而是直插北方地區,先是消滅盤踞在中原地區的闖軍和明軍主力部隊,然後消滅在北京地區駐紮的高迎祥部隊,之後攻破山海關,完成對遼東地區的戰略防禦。最終他們將會和已經擴張到海州地區的遼南軍團配合,完成對遼東軍閥集團和後金女真政權的消滅任務。

解放計劃則是由西中東三路大軍來執行和完成。

相對於簡單明快的北伐計劃,解放計劃的複雜性要大的多。

在軍事上,各路軍下轄的正規武裝力量要消滅盤踞在新接收地區的闖軍和明軍,掃清各地的土匪和強盜武裝,對所在地區進行軍事化管理。在地方建設上,各路軍下轄的生產建設兵團要對當地羣衆進行組織和訓練,並在頭一年完成對當地農業生產活動的恢復工作。

在解放計劃中,除了作爲穩定地方宣示覆興黨對當地主權的軍事行動必須優先進行以外,在地方建設上採取的是農業生產恢復和交通建設同步進行的方式。

在對地方羣衆進行了初步的組織和訓練之後,生產建設兵團將會把當地羣衆一分爲三,把當地羣衆中,年齡小於十六週歲的少年兒童,組建成主要任務爲思想政治培訓、文化知識學習和軍事訓練的少年軍。

再把當地羣衆中,年齡大於十六週歲小於二十五週歲的青年人,組建成爲以承擔鐵路和公路建設爲主,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的專業化生產建設兵團。

當地羣衆中年紀大於二十五週歲的成年人,則會被生產建設兵團組織起來,按照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以農場第一,公社第二,合作社第三的標準組織起來,恢復當地的農業生產。

當然,因爲復興黨十年來糧食物資的準備,被接受的各個地區第一年內的糧食供給將由湖北根據地負擔。這也是爲什麼復興黨的解放計劃不求突飛猛進,而是必須按部就班的按照當地道路交通的水平逐步分階段展開的原因。

要知道整個中原地區因爲自然災害和闖軍與明軍爭霸戰爭的破壞,根本就無法實現糧食供給的自給自足。而沒有相對完善的交通,特別是沒有鐵路交通作爲主幹線交通,想要把湖北地區儲存的大量糧食物資運到當地都是非常困難的。

更何況爲了恢復新接收地區的農業生產,各新接收地區都需要大量的農業生產設備和種子化肥農藥等物資。因爲當地沒有復興黨的工業企業存在,這些機器設備和基礎物資也必須從湖北根據地運送到當地。如果沒有相對完善的交通,這樣大規模的設備和物資運輸也是無法完成的。

1632年年初,復興黨的北上計劃正式開始進行。

除執行北伐任務的七個整編師開始以一個非常驚人的速度從南陽地區出發,快速突破闖軍駐守的開封府地區,直奔闖軍和明軍對峙的中原地區外。執行解放任務的西路軍、中路軍和東路軍,也開始在三個方向上沿着已經修建完成和鐵路和公路前進。

復興黨動作的突然和快速,給李自成、張獻忠和孫元化、盧象升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孫元化、盧象升還不一樣,李自成和張獻忠對於復興軍來說都是那種傳說中的敗軍之將。他們都曾經在不同的時間段裡指揮着貌似強大的部隊,以同樣的方式被複興軍以一個非常誇張的方法徹底的殲滅並俘虜過。

所以得到了復興軍開始向中原地區突飛猛進的消息之後,兩個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有了相當的戰爭素質的闖軍將領,立即和孫元化、盧象升的部隊脫離了接觸,然後不再顧忌高迎祥對他們的忌憚,倉皇北上,向北京地區收縮。

孫元化、盧象升兩人先是對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行動表示了極大的不解。在對闖軍的俘虜進行了審問和了解後,對復興軍也產生了忌憚的孫元化和盧象升兩人,在得知了復興軍大部隊已經先後攻破了開封府、大名府和廣平府後,立即撤出了真定地區,向仍舊屬於明軍控制的河間府地區東撤。

按照孫元化的想法,他準備和盧象升一起,把有生力量撤往滄州地區防禦,然後待大運河開化後沿大運河南下江南地區。

不能不說,如果排除復興黨的計劃和佈置的話,如果不考慮復興軍的戰爭能力的話,李自成、張獻忠的做法也好,孫元化、盧象升的做法也好,都屬於相對比較明智的做法。

對復興軍的戰鬥力有着一定了解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寄希望於和高迎祥的大軍合流後,以二十萬實打實的大軍中近十萬有着從復興黨手中購買的優質武器裝備的精兵,對抗復興軍的進攻。

而孫元化和盧象升則準備以目前階段仍舊非常穩定和平靜的山東地區爲後方,穩守河間府地區的大運河防線,旁觀復興軍和闖軍的戰爭。最終在雙方戰爭的過程中恢復力量後,南下江南地區守衛江北地區,爲以後明軍方面可能的反攻做準備。

從策略的角度講,這兩方的想法都是相當的理智的。但是闖軍的問題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對於復興軍的戰鬥力仍舊缺乏一個根本性的認識。而孫元化和盧象升則是完全沒有想到,整個山東地區,都已經成了復興黨魯東根據地的勢力範圍。

要知道,在1630年登萊巡撫張宏被升爲山東巡撫之後,除兗州府地區以外,山東地區的登州、萊州、青州、濟南和東昌五府,都已經能被複興黨全面的控制了起來。到1632年初,除兗州府全部地區、濟南府北部地區和東昌府西部地區外,整個山東地區的土地國有化進程都已經基本完成了。

最重要的是,孫元化和盧象升不知道,他們剛剛到達的滄州地區南部的德州境內,就駐紮着復興黨魯東根據地的一支五千人左右的部隊。

這支部隊原本的任務,是爲了濟南府北部地區的各土改工作隊提供武裝力量支援的。但是在孫元化和盧象升的部隊進駐滄州的第一時間裡,該部就接到了當地情報人員的報告。

在復興軍內部不是沒有競爭的。目前來說,復興軍內排名比較靠前的部隊都是王書輝曾經親自坐鎮過的部隊。其中以遼南根據地的各軍團爲首,湖北根據地各部隊次之。因爲魯東根據地的建立過程中缺乏大規模的戰鬥的經歷,所以魯東根據地的各部隊在復興軍內的排名最低。

魯東根據地下轄的魯東軍區的各大部隊的主要領導幹部,幾乎都是王書輝的弟子出身。這倒沒有什麼別的原因,純粹是因爲魯東根據的建設工作相對比較獨立,所以派遣到當地的主要幹部都是工作經驗相對比較豐富的人。

對於在北上計劃中主要承擔地方建設工作的魯東軍區各部隊的大部分領導幹部來說,他們原本是準備在北上計劃裡的軍事任務方面好好表現一把,爲在自己正名的。但是因爲總參謀部的要求,他們不得不在北上計劃裡,承擔接應東路軍和爲到達中原地區的主力部隊提供後勤支持的任務。

在山東地區默默建設了三四年的魯東軍區,現在已經有正規近十萬人,二線地方部隊近三十萬人,以及總人數超過五十萬的工農生產建設兵。在初步完成土改後,五十萬工農生產建設兵已經進入工廠和農場承擔地方建設任務。而各地區的土匪山賊等反動武裝被基本肅清後,近三十萬二線地方部隊馬上就要轉業承擔起地方政府建設工作了。

近十萬復興軍一線部隊在承擔了三四年的爲地方建設保駕護航的工作後,都是有着一股子極大的參戰熱情的。

用魯東軍區副總指揮、軍區司令李明德的話說,“四五萬新部隊沒上過正式戰場,四五萬老部隊只是演習經驗豐富,這樣的部隊是不健康的。”

所以,魯東軍區總指揮部在接到消息後,立即向中央軍委發電,以主力部隊尚未到位爲根據,請求中央軍委將對孫元化和盧象升部隊的作戰任務交給魯東軍區承擔。

王書輝在位於南陽地區的北上計劃司令部裡接到電報後,笑着對身邊的唐亞峰和顧國樟說道:

“李明德這傢伙不地道,想要老師打學生。那麼我們就給魯東軍區一個機會吧。把對孫元化和盧象升的作戰任務交給魯東軍區執行。讓主力部隊在山東東部地區完成補給和整備後,直接對北京方面展開進攻。”

命令傳達到魯東軍區後,魯東軍區立即抽調部隊,組成了一個三萬人左右的軍團。因爲對於這場戰鬥的重視,魯東軍區總指揮、政委,魯東軍區副總指揮、司令,一起兼任了軍團的政委和司令。

1632年二月,在一片茫茫的大雪中,復興軍魯東軍區臨編第一軍團出現在滄州城外。

滄州城內一片茫然的孫元化和盧象升,根本就沒想到自己這邊會遭遇軍事進攻。

他們還在爲五萬多部隊的後勤供給問題操心。因爲派往山東地區的信使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沒有任何的消息了。而沒有了北京方面的後勤支持,沒糧缺餉的孫元化和盧象升,快速耗光了河間府的庫銀和存糧,已經快要失去對部隊的控制了。

就在滄州城內的數萬部隊暗流涌動的時候,城外出現的不知名部隊,給了孫元化和盧象升一個非常巨大的打擊。

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71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3)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78章 大練兵(2)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17章 起步(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2章 起步(6)第335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4)第383章 東改編2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13章 立足(1)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27章 開始(3)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8章 妖僧(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67章 承天事變(1)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0章 起步(4)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199章 武昌起義(9)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7章 準備(3)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3章 立足(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373章 在山東(8)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72章 在山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