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

對於復興黨來說,他們不得不承認在軍火貿易上,整個江南和東南地區的購買力正在下降。畢竟無論是江南地區的大地主大商人還是東南地區的海商們,他們都還沒有推翻明王朝建立自己的武裝和國家的想法。所以他們對於軍火的需求都是有限度的。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使用人口交易的手段向農民造反軍輸出軍火之外,明王朝這個復興黨最大的潛在客戶是非常的吸引人的。

無論是王書輝還是復興黨高層對於武器出口都沒有什麼顧忌。這個原因非常簡單。

一方面是因爲武器代差的問題。

燧發槍雖然相對先進些,但是滑膛槍和滑膛跑都不是什麼先進的武器,這些東西都是本時空本來就有的東西。只不過工業化的復興黨所生產的產品生產成本低的驚人,產量大的嚇人而已。更主要的是,滑膛槍和滑膛炮成本低,產量大,利潤高的同時,這些武器和復興黨自己的裝備是有着巨大的難以填平的技術鴻溝的。

另一方面,無論是王書輝還是復興黨的高層都知道,武器的好壞不能決定部隊的戰鬥力。再好的武器交給一個落後的國家和組織使用,都不會改變這個國家和組織的命運。

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滿清王朝裝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可還是被使用相對落後的武器但是國家已經向進步的工業化方向發展的倭寇打的割地賠款。蔣光頭有飛機坦克外面還認了個美國爸爸,但是人民軍隊在人民的支持下還是把他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先進的武器無法填平文明等級的差距。最強大的農業國也不是普通工業國的對手。

而且對於復興黨來說,通過人口和武器物資的交易武裝農民造反軍,可以加快明王朝的覆滅速度。在這個過程中嚮明王朝出口武器爲復興黨建設新中國籌集資金,也是在從明王朝身上抽血,加速明王朝滅亡的一個有效手段。

在新任山東巡撫孫元化的客廳裡,僞裝成葡萄牙傳教士和西班牙軍火掮客的曾德昭正在向精通西學皈依天主致力於傳播耶教的孫元化,滔滔不絕的介紹着所謂的西班牙王國在澳大利亞的兵工廠出產的優質產品。

在曾德昭的介紹聲中仔細的觀察着曾德昭帶來的樣品,精通數學一直致力於火器生產的孫元化經過簡單的計算髮現,採購曾德昭推薦的西班牙澳大利亞兵工廠的產品居然要比自己生產的大炮和火槍便宜五分之一左右。

“造不如買”,這是孫元化經過對比計算後得出的結論。他無奈的發現,曾德昭的這些火槍和火炮,無論是他自己還是目前中國國內任何一個機構都生產不出來。

先進的燧發槍和沒有一點兒瑕疵的光潔火炮,讓天主教徒孫元化大聲的讚美起天主的偉大來了。

曾德昭應和着孫元化的讚美一邊在胸前潦草的畫着十字一邊在心裡想到:“第一次推銷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領導佈置的任務我一定要完成才行啊!”

在原本的歷史上,本來應該在1630年擔任登萊巡撫的孫元化被兵部尚書樑廷棟舉薦在了山東巡撫的位置上。和歷史上爲了有效的穩定東江鎮所以才安排了孫元化這個在兵事上比較有建樹人擔任登萊巡撫不同,被複興黨經營成了鐵桶一般的登萊地區,已經成了復興黨的魯東根據地。

目前的名義上的登萊巡撫張宏,不僅在任上卓有成效的全面完成了登萊地區的稅收任務,而且還主動的接納了大量的所謂東江鎮的逃兵,並且在山東各地大肆吸納流民,給整個山東地區減輕了巨大的流民壓力,使得匪徒遍地的山東沒有爆發大的動亂。

對於崇禎皇帝和朝中主持中央的文官官僚們來說,張宏這個登萊巡撫雖然有一個讓大家心裡都比較忌憚的閹黨背景(和姚宗文一樣,他的升遷都是在魏忠賢的支持下實現的)但是因爲他頂住了壓力沒有給魏忠賢建生祠,所以目前在朝中掌權的那些東林黨一系的官員們還是能夠忍受張宏的存在的。

更主要的是,張宏坐鎮登萊,能夠做到每年按時按量的向朝廷上繳國稅的同時,又自行籌備糧草支持那個已經不存在了的東江鎮,這可是在明朝末年這個環境裡非常驚才絕豔的成績了。

山東這個地方雖然緊鄰京畿,但是山東籍的官員在朝中的勢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力。特別是登萊地區,它是作爲一個針對遼南地區的軍事後勤中心存在的。所以說在東江鎮被袁大忽悠整垮了之後,朝廷對於登萊地區的重視程度直線下降。

張宏能夠維持東江鎮和登萊地方不亂,這對於朝廷來說就已經很稱職了。現在張宏還能保證登萊地區的稅收完成,這對朝廷來書就屬於意外之喜。

要不是張宏確實有讓崇禎皇帝和東林黨忌憚的閹黨背景的話,這位知兵(平定武昌兵亂),撫民(能夠有效的吸納和安置流民),治理地方(稅收完成的非常出色)方面表現的都很突出的“幹才”,肯定是還要高升的。

所以和歷史上不太一樣,孫元化升任山東巡撫的目的,不再是穩定東江鎮維持魯東地區的安定了。經歷了1629年的己巳之變,明王朝中央政府也認識到,山東這樣的地方也需要知兵的巡撫來鎮守。不然的話,東虜如果再次入侵,京師的部隊沒有戰鬥力,遼東的軍閥根本就指望不上,在山東地區要是沒有一支可靠的部隊能夠隨時入京支援的話,大明朝這個“買賣”備不住就要關張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遼東表現出色在兵事上建樹頗多的孫元化才脫穎而出,在兵部尚書樑廷棟的推薦下出任山東巡撫。

朝廷給孫元化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山東地區編練一支能夠隨時支援京畿的地方部隊。

作爲西學達人徐光啓的學生,孫元化的軍事思想非常簡單,那就是建設堡壘火炮守城。這個觀點在後人看來其實並不怎麼高明,但是孫元化的這個軍事思想卻符合明前大明朝在和後金女真作戰中的被動狀況。

事實證明孫元化的思路是正確的。憑藉着二十來門進口的火炮和三十多門自鑄火炮,在己巳之變中,孫元化鎮守撫寧,救開平,復建昌、灤州、永平、遵化,所向皆捷。他駐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屹然不動,很重要的原因是發揮了火炮的威力。

所以到了山東巡撫的任上之後,孫元化四處蒐羅人才直接派人去澳門聘請專業人士,一方面購買火炮一方面訓練炮兵,更主要的是因爲西洋火炮非常不好買到而且價格高昂,所以孫元化正在努力的謀求火炮自產。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目前的孫元化只是招納到二十多個西洋各國的二混子和半瓶子水的二把刀,自產火炮和訓練炮手的事情還是遙遙無期。

就在這個時候曾德昭這個假冒僞劣的葡萄牙傳教士和西班牙軍火商的出現真的是解了孫元化的大圍了。

“孫教友你看,因爲同爲主的僕人,所以我準備對您的採購給予更多的優惠。除了每門火炮的價格可以降到1500兩之外,每購滿五十門火炮,我們就免費送您一門火炮。除此之外燧發槍每支只要二十兩銀子,同時你每購滿二十支火槍,我們就免費送你一支火槍。”

看到孫元化臉上露出了明顯的高興的表情,曾德昭擺出一副虔誠的神職人員的面孔對孫元化說道:

“上帝可以證明,這一次爲了孫教友我可是承擔了巨大的損失的。這樣的價格孫教友可以打聽一下,在整個東南亞都沒有這麼便宜的了。而且在整個亞洲,也沒有任何一家工廠可以生產出這樣精良高質並且低價的產品。更主要的是,我們的兵工廠可以無限量的爲教友供貨。”

坐着四輪馬車行進在回登州的路上,曾德昭一邊換下他已經不習慣的傳教士袍服一邊在心裡想着:

“上帝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地獄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回總算是超額完成了推銷任務,不然的話我就要回到勞改營那個活地獄裡去了。”

第35章 理念(3)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6章 準備(2)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71章 在山東(6)第33章 理念(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23章 起步(7)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33章 理念(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1章 婚事(3)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47章 一個是俘虜另一個也是俘虜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66章 在山東(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397章 光復遼南1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24章 教導營出身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368章 在山東(3)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383章 東改編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67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1)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83章 東改編2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51章 馬縣丞的末日(3)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