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日常(4)

師尊這個稱呼,是個讓王書輝比較哭笑不得的稱呼。倒不是因爲這種出自民間想象的稱呼讓王書輝感到滑稽。而是事實上,在現代社會也有人這樣稱呼王書輝的。

王書輝小時候身體不算太好。有個常年生病的母親,在遺傳基因上免不了也受到了影響,他的身體免疫力比較差,動不動的就會生點小病。

像一切困難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樣,年幼的王書輝比較懂事,經常會咬着牙挺着,不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訴家裡。終於有一次因爲感冒導致的發燒,讓他在學校裡被送進醫院。

王書輝的街坊裡,有位老爺子,年紀大約有八十幾歲了,是個大家嘴裡的孤寡老人。這位老人家原是兵工廠裡的繪圖員,一輩子沒有結婚,自己跟自己過了一輩子。老人家是河北滄州人,天天早上起來都要鍛鍊拳腳,一身筋骨練得強健非常,據說是一輩子也沒生過什麼病。

小孩子麼,對於會拳腳的人都有些仰慕的,王書輝也是這樣。年齡不大的王書輝那時候已經讀了一肚子的書了,對於像這位老人家那樣鶴髮童顏,深居簡出的人物,有着很大的興趣。受到自己病弱身體狀況的刺激,就更讓王書輝對於老人家特別的仰慕。終於,在病好後一天,十歲的王書輝跑到老爺子家,恭恭敬敬的給老爺子行了個禮,一本正經的要和人家學武強身。

說起來,這位老人家倒也真的算是位隱士高人。這位叫張元康的老人雖然是號稱中華武鄉的河北滄州人,也像很多河北滄州人一樣,家裡世代的鍛鍊拳腳。但是他家家傳的拳腳,卻不是硬橋硬馬的北方功夫,而是據說爲遼寧張三丰嫡傳的內家太極拳。

老人家和王家做了多年的鄰居,對於王家的事情很清楚,不過小孩子一本正經來拜師,倒是很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老人想把小孩子隨意打發回家的,可是當他問到王書輝爲什麼要學功夫的時候,王書輝的回答讓這位老人很是動容。王書輝當時的回答是,“學拳不爲耀武揚威,不爲行俠仗義,只是爲了強身健體,不讓家裡人再爲自己操心。”

當時的環境是,因爲各種武俠影視作品的泛濫,很有些小孩子學武術,練功夫的。行俠仗義,除暴安良之類的話,幾乎是人人會說。反倒是像王書輝這樣,一心想要強身健體不是爲了好玩炫耀,而是爲了不讓家人操心的,非常少見。爲了這份懂事兒,老人家教了王書輝兩套功夫。一套叫太極混元功,是鍛鍊氣息,調理身體的。一套叫太極克敵拳,是操演技巧,護體防身的。

王書輝從此開始練拳,十幾年來從不間斷。也是多虧了老祖宗們傳下來的中華武術的庇護。王書輝十幾年來,不僅身體健壯,從來沒生過什麼病,到了大學的時候,在各種戶外野營活動中,也一直是最爲矯健的一個干將。

等到王書輝碩士畢業當了大學老師的時候,因爲每天早上在學校裡練拳,很是吸引了一些學生。有不少的學生找王書輝拜師學拳。那些學拳的學生,在學拳上倒是比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不知道好了多少。其中很是有幾個人頗有天分,把拳打的似模似樣的。

當年和他學拳的學生們,因爲王書輝爲人處世上有些格格不入,即使是義務教拳的過程中,也是嚴苛用心,在學拳的學生中很有幾分古代嚴師的模樣。這些學生就帶着三分調侃和兩分戲謔,稱呼王書輝爲師尊。

不過在王書輝眼中,這些學生們可不是真正有什麼尊師之心,不過是爲了有個同門的名義,可以藉機調戲那些被他們稱爲小師妹的女學生們罷了。

因爲一番因緣際會,來到明末的王書輝教了這麼一批令他心滿意足的學生。聽到這些學生也稱呼他爲師尊,倒是讓他有些機緣巧合的荒誕感。

作爲一個現代的光棍自閉吊絲男,王書輝和一切光棍自閉吊絲男一樣,在思維上經常呈現出神轉折神漂移的特徵,在和幾個人一起走向食堂的路上,王書輝的腦袋裡被穿越時空造成的荒誕佔據着。

等到了食堂之後,王書輝發現,雖然今天是放假的日子,但是食堂裡的人們,仍舊是着裝整齊,行坐有序的樣子。看來幾個月來規範化的集體生活,已經讓大家產生了下意識的習慣性行爲特徵了。

中華民族在傳統的餐飲習慣上是分餐制的。隨着時代的變更和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北方蠻族入侵導致了外族習俗的引入。到了明朝的時候,中國人在餐飲習慣上,已經從跪坐分餐變成了圓桌聚餐的狀況。

王書輝覺得,從古代的醫療技術手段和疾病防疫能力上考慮,圓桌聚餐的餐飲習慣很可能會導致傳染病的爆發。所以他在對吃飯的規矩上,根據集體食堂的特徵,把聚餐的形式改成了每個人單獨領吃一份飯菜的軍營模式。也就是說,現在王書輝麾下的工作人員在食堂裡吃飯的情景,就是一種井然有序,衣着整齊的大學食堂的模樣。

王書輝覺得現代國人在公共場合下不遵守紀律的原因,絕不是那些被利益集團和一些外國勢力收買的媒體和鼓吹手說的,是什麼國民性的問題。

他認爲造成中國人缺乏遵守紀律意識的根本原因,是因爲在巨量的人口和有限的資源矛盾下,中國人又必須面對特權階層、利益既得集團對社會資源的掠奪侵吞。這就讓中國人一直面對着生存資源不足的嚴重危機。

簡單的說就是,你要是溫文爾雅的,你就吃不到,買不着。這種危機在物質層面上,隨着中國社會工業化的進程,被不斷的削弱。到了新世紀之後,已經在現實上消失了。

不過物質層面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幾千年來的積累下來的危機意識並沒有消除,中國人無論是在購買物資的時候或者是乘車乘船的時候,仍然會表現出你爭我奪的無序性來。

利益既得集團的報紙和外國勢力收買的高價和廉價走狗,可以嘲笑中國人不遵守秩序的事實。畢竟他們有進口的高級轎車接送,不用坐公交車,他們可以吃着鮮血淋漓的野蠻人外國爸爸送的瘋牛肉,不用像老百姓那樣精打細算不是。

王書輝在明末有着培養新中國人的野望。與此同時,在穿越門的幫助下,在現代海量物資的供應下,王書輝的手下不存在生存物資不足的問題。在主客觀條件全部滿足的情況下,王書輝的員工們表現出優秀的,具有工業化機械特徵的秩序性來。

穿青色衣服的,是教導營、一等家丁和一級匠師的隊伍。穿灰色衣服的,是二等家丁和二級匠師和農工營的隊伍。穿淺紅色衣服的,是女工營的隊伍。

在王書輝到達餐廳之前,他們已經排隊洗過手,領取了各自的餐具。並且按照秩序,領好了自己的飯菜坐在各自制定的位置上等候了。等到王書輝到達食堂之後,他會和幾個輪值人員一起領飯,之後把飯放到教導營的餐桌上。

在這之後,王書輝在食堂特設的講臺上站好,各隊的教導員各自起立,領着所有人開始唱《團結就是力量》。

對於集體唱歌這件事情,王書輝原來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參加過軍事訓練的王書輝一直覺得,集體唱歌是個很好的,培養集體意識的辦法。不過這項活動在最開始推行的時候就比較磕磕絆絆,非常的不順利。過了幾天之後王書輝纔想到,國人對於唱歌這件事情,是在清代開始之後纔開始的。

滿清統治中國之後,因爲野蠻人的骨血沒有褪盡,對於戲劇這種文藝形式有着病態的着迷。從王公貴族到普通的八旗旗人,進京之後沒多久就開始迷戀戲曲,很多人都是能跟着唱上幾句的。

古代社會的風尚形成是從上到下的過程,滿清統治者能唱幾句,這就影響了整個中國人的習慣,雖然清代國人仍舊把曲藝行業視爲賤業,但是能唱上幾句變成了一件比較風雅的事情。

王書輝忘記了自己所處的歷史環境的不是清末而是明末。這個時代,整個中國社會都認爲,除了一些稀少的狂生野逸之人,唱歌這種事情,是隻有戲子伶人才會去做的低賤的事情。理解了這個事情之後,王書輝反倒覺得集體唱歌的事情更是一種必要的事情了。他幾次召開教導員會議,細緻的向大家講解了團體的意義和團結的意義,把唱不唱歌和每個人的自身利益結合了起來。

他對他們說,大家能夠享受現在的待遇,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和他在一起,是一個團體。大家的日子過得好,就能更好的工作。他們更好的工作,就是在很好的服務自己。在這個團體中,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大家緊密的團結起來,團體才能更強大。而唱不唱歌,則是大家是不是忠於這個團體的具體表現。

可能是教導員的理解錯誤,也可能是教導員們根據大家的實際理解能力進行了講解。王書輝的這番話到了下面,就變成了,“師尊給了大家這樣的好日子,從死人坑裡把大家拉了出來。現在人人吃得飽住的好,過上了比大戶人家還好的日子。這些都是王師尊的恩賜,大家的命都是王師尊給的。現在也不是讓大家上刀山下火海,不過是唱個歌而已。誰不唱就是對王師尊不忠心,誰唱的不好就是沒了良心。”

在爲王書輝效忠這個大殺器下,集體唱歌的工作比較好的推廣了下去,大家現在唱起歌來一個比一個賣力氣,唯恐唱的聲小了,表現不出自己對王老爺的忠心來。

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311章 終結者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364章 建設新湖北(7)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7章 開始(3)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35章 理念(3)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254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2)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303章 朱舜水訪武昌(8)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57章 炮擊金州衛(10)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207章 連鎖反應8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10章 婚事(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366章 在山東(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77章 大練兵(1)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486章 小朋友不聽話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12章 婚事(4)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27章 開始(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54章 炮擊金州衛(7)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240章 土著工業黨的誕生(2)第403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6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265章 學員張兆歡(5)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5章 準備(1)第304章 終結者(1)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4章 穿越(4)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綻放的幸運第258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6)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58章 工業的獠牙(2)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