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

葉風這個人說起來挺有意思的。這個人放在大明朝這個環境裡,真的算是一朵奇葩了。

葉風是浙江省金華府人。他的家庭可是不一般。金華葉家可是金華府的世家,號稱“八婺”(明代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四大家族之首。

金華葉家從元朝末年的亂世時代開始發展。在明朝初年,因爲朱元璋抑制豪門的政策,葉家的發展有些遲緩。可是從宣宗皇帝開始,葉家就不可阻擋的發展了起來。到了明朝末年這個時代裡,金華葉家已經是擁有土地三千頃(三十萬畝)的超級大地主了。

沒有人就沒有地,有了這麼多地,必然要有那麼多的人。所以,金華葉家不僅土地衆多而且子孫繁茂。

想想也是,要不是金華葉家有着上萬的族人和幾百個擁有進士舉人和秀才功名的族人。這幾十萬畝的土地實際上也產生不了多少利潤。畢竟擁有大量的讀書族人,就可以爲家庭免除大量的國稅。

當然了,向官府隱瞞土地面積,勾結官府把皇糧國稅轉嫁到普通佃農身上這種事情,“和尚做的我就做得”。別的世家大族這麼做,金華葉家自然也這麼做。

葉風在葉家的出身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他是葉家嫡系三房的幼子。他的父親和三個哥哥分別考取了舉人和秀才功名。他那已經是舉人的大哥和三哥都在努力考取進士功名。

葉風作爲小兒子,在家裡享受着小兒子的特殊待遇。他的祖母只關注長房的長孫不假,可是他的母親,同樣出自金華四大家族大家閨秀,卻把所有的關心和愛護都傾倒在了他這個從小就虎頭虎腦聰明伶俐的小兒子身上。

就這樣,因爲家中已經有了三個可以頂門立戶的大兒子,所以他那個道貌岸然,表面上是舉人士紳,實際上卻非常喜歡放高利貸謀利的父親就不怎麼管束他,而他的母親又一味地對溺愛。這樣一來,和他三個生下來就被家人逼着讀書的哥哥不同,葉風可以相對於這個時代的人的隨意的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葉風的奇葩之處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和那些一樣被家中長輩溺愛的男孩子不同,雖然金華葉家的家勢和財富不見得比曹雪芹寫的《紅樓夢》裡的賈家差,可是葉風並沒有變成像賈寶玉一樣只知道和女生風流的蠢蛋富家子。

他因爲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了幾本關於古代大匠人的文人筆記和傳奇小說,一下子就對那些似乎有着鬼神之力,能夠造出在天上飛的木鳥的偉大工匠們憧憬了起來。至此之後,葉風對於墨家喜好和偏愛就一發不可收拾起來了。

大明晚期,正是世界殖民主義風潮開始全面發展的時代。西方傳教士在中國一方面負責爲殖民侵略者當探子傳播他們那一套胡說八道,一方面也不斷的努力的扭轉自己在天朝上國的國民眼中的蠻夷形象。他們向中國人介紹了不少來自西方的成體系的“奇淫巧計”。

葉風不僅對於中國的科技知識熱愛非凡,對於來自蠻夷的“奇淫巧計”也喜歡的不得了。以至於葉風長到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成了一個非常奇葩的,四書五經一本不讀,但是各種中外科技知識卻無所不通的傢伙。

葉風要只是喜歡讀書,沒事在紙面是畫畫圖紙之類的也沒有什麼。這個天生聰慧的小子,不僅喜歡理論而起喜歡實踐,更主要的是,他的出身和他的天賦,不僅讓他有着充足的可以複製古代科技的物質基礎,而且他的動手能力也確實非常的高超。

在一件改變他人生的事件發生之前,他甚至複製出了漢代的“渴烏”(漢代宦官發明的活塞式抽水機。東北人稱之爲洋井。)原型。

即使是世家大族中被寵愛的小兒子,你生在這個大家族中,就要承擔這個大家族的責任,承擔作爲這個大家族成員的義務。葉風也是一樣的。

葉風長到十四歲,在古代這就是一個男性開始承擔家族責任的時候了。

金華葉家能夠從一個普通的自耕農發展成爲跨地三縣的超級地主,這樣的大家族要是沒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培養家族成員的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在金華葉家,所有的男丁,凡是沒有進學科考的,到了十四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着處理家族事務了。

在這一年,十四歲的葉風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第一次處理家族事務。

葉風領到的任務,剛好是他的父親在家族內部主管的一項工作,那就是收債。

在封建時代裡,所有的地主都是高利貸者。像毛老人家的父親通過放債的手段增加土地一樣,葉家幾十萬畝的土地,除了一部分是通過投獻(徐階徐閣老家四十多萬畝的土地大部分是這麼來的)的手段獲得的之外,因爲葉家目前還沒沒出個什麼閣部高官(葉家子弟最大當過一省布政使),所以葉家的土地增加,主要還是通過向購買和向自耕農放驢打滾的高利貸,然後收走這些沒辦法償還債務的自耕農的土地實現的。

葉楓的父親,在葉家族中負責的主要業務就是這個。所以葉風也獲得了這方面的工作任務。他要到地方上收回現在已經爲數不多了的自耕農的債務。

在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之前,其實就是在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之後,作爲非法金融業務的高利貸,它的主要目的也是要獲取超額利潤的。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裡那些所謂的私營信貸機構大部分有黑社會背景。那麼可想而知,這些信貸機構也都知道,高利貸這種東西基本上是沒有暴力手段就無法獲利的東西。

在農業社會裡,高利貸的獲利方式基本上也和現代差不多。只不過,農業社會的高利貸的抵押品不是商品房、商業用地、汽車之類的東西,而是土地這個寶貝。確實,在農業社會,土地一定是最具有價值的東西。

高利貸之所以叫高利貸,就是因爲高利貸的利息之高,使得大部分的貸款人都無法償還。地主們不是不知道高利貸這個東西絕大部分人都還不起,他們之所以明知故作的原因,根本就不是衝着高額的利息去的。

他們想要的就是作爲抵押品的土地。

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370章 在山東(5)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11章 終結者8第8章 準備(4)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6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60章 工業的獠牙(4)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306章 終結者3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459章 新開始新安排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307章 終結者4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203章 連鎖反應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93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8)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11章 婚事(3)第114章 第一次反圍剿7第174章 審判(2)第185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1)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34章 理念(2)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368章 在山東(3)第13章 立足(1)第300章 朱舜水訪武昌(5)第79章 大練兵(3)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13章 第一次反圍剿之整風運動6第385章 東改編4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488章 誰該爲漲工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