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會出口型的步槍,目前主要有兩種型號。一種是仿製褐貝斯步槍的迅雷槍,一種是仿製恩菲爾德m1853的閃電槍。
任何一個對前裝槍時代的步槍知識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復興會出口的閃電槍要比迅雷槍在各個方面都要先進的多。
首先,閃電槍是有線膛的,迅雷槍沒有線膛。這就導致了閃電槍不僅射程比迅雷槍遠,而且精度也要比迅雷槍高。
第二,閃電槍是使用雷汞火帽點火的,迅雷槍是使用燧石點火的。從擊發方式上講,閃電槍比迅雷槍的點火率更高。
第三,閃電槍使用的是米涅彈,而迅雷槍使用的是普通的圓鉛彈。不僅米涅彈和線膛槍管配合可以使得步槍射程更遠,更穩定,而且米涅彈填裝更加方便。而圓鉛彈則要求子彈和步槍的口徑必須儘量的嚴絲合縫,導致了子彈填裝困難,更何況圓鉛彈的射程和精確度也比米涅彈低的多。
但是,閃電槍的問題在於,它對部隊的後勤要求比較高。火藥的生產必不可少的同時,部隊還需要供給充足的雷汞火帽。而迅雷槍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只要給部隊供給充足的火藥就可以了。
所以,復興會仿製恩菲爾德m1853生產的閃電槍主要出口對象是秦良玉的白桿兵,而對於佔領了武昌的何祖賢的保民軍,則主要供給迅雷槍。
當然了,就是保民軍以後能夠爲部隊供給充沛的火帽了,復興會目前也不準備向保民軍提供閃電槍。因爲即使是在熱兵器時代裡,白刃衝鋒仍舊是決定戰爭勝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敢不敢拼刺刀,在拼刺刀中能不能獲勝。這個問題一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還是一個決定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條件。
白桿兵拿着冷兵器長槍,就敢和東虜進行白刃戰。那麼配備了閃電槍的白桿兵自然是戰力加成的。但是,其他的大明朝的軍隊,就是所謂的九邊精兵,就是所謂的遼東鐵騎,都沒有幾個敢於和東虜進行白刃戰的。那麼就是給這些部隊配備了先進的閃電槍,那也不過是在給東虜送菜送科技呢。
至於武昌的保民軍,他們的戰鬥意志雖然比一般的大明軍隊要高的多。在復興會派遣小組的軍事幹部一個月的訓練下,軍事訓練比較充沛,軍事技能比較熟悉,但是,在他們表現出敢於拼刺刀、打白刃戰的勇氣和素質之前,復興會還是不會向他們出售更先進的閃電槍的。
當然了,使用迅雷槍,也是保民軍熟悉和掌握先進步槍的一個過程麼。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講。武器出口生意正逐漸的成爲復興會的一個重要的收入渠道。大明朝內部購買和裝備先進武器的武將和部隊基本上沒有,但是江南的那些海商們,不僅對復興會出產的蒸汽明輪船非常的感興趣,購買了幾十艘。對於復興會出口的步槍和火炮,他們也相當的有興趣。
一杆仿製褐貝斯步槍的迅雷槍,在復興會的生產成本不超過一兩銀子。一杆仿製恩菲爾德m1853的閃電槍,在復興會的生產成本不超過二兩銀子。
而這兩種出口型步槍。復興會向秦良玉賣出閃電槍時,採取的是優惠價。每杆四十兩銀子。秦良玉可以用石柱地區在復興會幫助下生產的長毛兔毛來支付。即使如此,復興會也在交易過程中至少獲得了二十倍左右的利潤。而且,石柱地區目前還不能夠生產閃電槍所必須的雷汞火帽。這又是復興會賺錢的一個重要渠道。
目前,保民軍使用的迅雷槍,還是復興會贈送的產品。這些步槍和復興會提供給秦良玉的步槍一樣,都是使用熟鐵鍛造的低碳槍管。在幾次作戰之後就必須更換槍管。在這些槍管方面,復興會又可以賺上一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復興會對白桿兵和保民軍的火器化武裝,也是在給自己培養武器市場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南的那些海商們,在用比較低廉的價格(三十五兩一杆)採購了上千杆迅雷槍(海軍版褐貝斯)之後,他們很快就開始向復興會提交了更多的訂單。這些訂單除了大量的新槍之外,還有大量的火藥(復興會的顆粒黑火藥質量是超越時代的),銃子(子彈)、槍管和刺刀。
更主要的是,復興會現在已經對秦良玉的白桿兵和江南海商們,放開了火炮的銷售。大量的大拿破崙鋼炮和小拿破崙鋼炮,被複興會以一個極低的價格,大規模的出口給他們。
這些鋼製的火炮雖然口徑比這個時代的火炮小,重量比這個時代的火炮輕,但是因爲使用了先進的鋼鐵材料,這些火炮的射程、威力和壽命,比兩百年後南北戰爭時期的美軍火炮還要好。
這些從炮架到炮彈都遠遠的超越時代的先進火炮,在大明朝這個時空的人看來,價格低的驚人。
他們不知道的是,不僅王書輝給自己的復興軍裝備的是先進了這些武器兩三個時代的武器。而且,不僅僅是在現在,就是在未來的兩百年左右的時間裡,能夠使用工業化的手段,以極爲低下的成本大批量的巨量的生產這些武器的,也只有王書輝所領導的復興會了。
這就是工業化社會無論賣給農業社會什麼產品都能賺錢,而農業社會無論賣多少東西給工業社會都是賠錢的道理。
在正常情況下,一個火槍兵只需要三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培訓完成了。而在復興會的幫助下,武昌的保安軍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不僅全面的掌握了火槍的使用,隊列的行進,而且整個部隊也全面的完善了指揮體系,明確了部隊所有的號令和旗幟。
在這期間,保安將軍何祖賢用自己掌握的大量的銀子,從復興會採購了大量的糧食和物資。何祖賢甚至在黃博昌的建議下還大量的出血,買了兩艘一千兩百噸級的復興會蒸汽明輪船。這兩艘蒸汽明輪船還配備了相應的運兵駁船。
何祖賢準備一旦事情不對勁兒了,就把所有的士兵裝到船上轉進他地。
當然了,除了復興會免費贈送了那五門小拿破崙鋼炮之外,看到了這五門小鋼炮打出的開花彈的威猛。何祖賢還花了大價錢從復興會採購了二十門大拿破崙鋼炮和相應的開花彈。
這邊保民軍在全面的戰備和訓練的時候,從起義發生到現在都已經兩個月了。
大明朝的朝廷還是在這個時候才知道了大明朝的湖廣省會武昌府,已經被一羣亂兵佔領了。要不說爲什麼很多後世的人覺得大明朝的太監比文官有能力,能幹事呢。
武昌府發生了兵變,亂兵佔領了城池,誅殺了滿城的文武官員和大量的楚王宗室。一個巡撫,一個總兵,一個親王加上一大幫的各類文武官員和宗室都被殺了。無論是湖廣地方的文武官員還是大明朝中央政府的文武官員,居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件事情的。這件事情,還是承天府的鎮守太監上報的。
說起來,這事情在我們現代人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就是通訊水平在落後吧,兩個月都過去了,朝廷對於這件事情總該有個處置了吧。可實際上是,大明朝的上層正陷入所謂閹黨的魏忠賢集團和所謂清流的東林黨集團的政治鬥爭中。
在這些大明朝的頂級政客眼裡,一個省的省會被亂兵佔領了,並沒有他們的政治利益爭奪重要。所以,這件事情,一擱置就擱置了兩個月的時間。
等到魏忠賢把所有的東林黨都清出了朝廷之後,準備對地方官員下手的時候,這位目前大明朝的真正意義上的總理大臣,才隱隱約約的想起,好像承天府的鎮守太監上報了這麼一件事情。
魏忠賢拿了這份通過東廠報上來的消息仔細的看了一會,就陷入到沉思中了。
正常情況下,這樣比較重要的軍國大事,司禮監是要直接呈送皇帝的。但目前的現實是,天啓皇帝陛下對於木工的愛好甚於一切。魏忠賢就是有心和皇帝說一說朝政上的事情,皇帝對這些事情也是充滿了不耐煩,之後就會吩咐魏忠賢去解決問題。
這樣的事情一多了,魏忠賢就不太敢把朝政的事情拿給皇帝說了。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從魏忠賢本身來說,他自然是喜歡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主的。這樣他可以感受到一種對大明朝盡在掌握的美妙感覺。另一方面,他倒不是真心的想要把皇帝和朝政隔絕起來。而是他是真心的害怕自己總是拿朝廷的事情煩皇帝,皇帝會對他產生不滿。
不管後世是怎麼說魏忠賢是如何的飛揚跋扈把持皇帝,是九千歲的。現實是,太監的權力和權威,完全是依附於皇帝的。
目前還沒有皇子的天啓皇帝如果不喜歡魏忠賢了,魏忠賢就徹底的完蛋了。後世說的那些什麼魏忠賢害死皇帝之類的傳說,實際上是完全的不合理的。因爲對於魏忠賢來說,無論是誰當皇帝,都沒有信任他的天啓皇帝當皇帝對他的利益更大。
倒是那些文官們害死皇帝的可能性非常之高。正德皇帝是怎麼落水的,天啓皇帝后來是怎麼落水的。紅丸案是怎麼回事,梃擊案是怎麼回事。中晚期的大明朝的文官們,可是相當的心黑手狠的。
對於皇帝,他們並不是真的像他們表現的那麼畏懼和忠誠。幾百年的皇權和政權鬥爭,已經讓文官們對皇帝沒有了絲毫的敬畏之心了。
所以,魏忠賢希望沒有束縛的自己掌握大權只佔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則是魏忠賢真的害怕自己用朝政把皇帝搞煩了,自己會失寵。
所以,對於如何處理武昌問題,魏忠賢必須要自己解決。這就是皇帝把什麼事情都交給他做的壞的一面了。
像這種處理地方兵變的事情,魏忠賢並不怎麼拿手。搞政治利益鬥爭纔是他的長項。但是,這種他不拿手的事情,他還不得不去解決,因爲這個問題不能解決,皇帝就會認爲他治國無能,那麼皇帝就會選擇能夠做事的人來代替他了。
好在魏忠賢現在也籠絡了一批文官大臣了。很快他就派人把首輔大臣顧秉謙找來。
關於顧秉謙,後人是這麼記載他的:
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編修,累官禮部右侍郎。天啓元年晉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
第二年魏忠賢掌權,他率先趨附,史稱爲人“庸塵無恥”,“曲奉忠賢,若奴役然”。
天啓三年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五年正月晉少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改建極殿。
九月晉少師。葉向高、韓爌罷免後,他繼任首輔。顧秉謙與閣臣魏廣微兩人狼狽爲奸,互相勾結,排擠和殘酷迫害異己,製造了一系列冤案。
承魏忠賢命逮殺楊漣等人。時人說:“我聞今相國崑山顧秉謙,嚴相國儔也。(《馬伶傳》)”
又充《三朝要典》總裁。自馮銓入閣,閹黨內部自相傾軋,顧秉謙乞休歸。
崇禎初入逆案論徒三年,贖爲民,寄居他鄉而死。《明史》將之列入閹黨傳。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裡這麼寫的顧秉謙:
此人翰林出身,學識過人,無恥也過人,無恥到魏忠賢沒找他,他就自己上門去了。
當時他的職務是禮部尚書,都七十一了,按說幹幾年就該退休,但這孫子偏偏人老心不老,想更進一步,大臣又瞧不上他,索性投了太監。
改變門庭倒也無所謂,這人最無恥的地方在於,他幹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爲了升官,顧秉謙先生不顧自己七十高齡,帶着兒子登門拜訪魏忠賢,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希望認您做父親,但又怕您覺得我年紀大,不願意,索性讓我的兒子給您做孫子吧!”(“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鬚兒,故令稚子認孫。”)
顧秉謙,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魏忠賢,隆慶二年(1568年)出生。顧秉謙比魏忠賢大十八歲。
無恥,無語。
當年明月覺得閹黨可惡,閹黨可恥。但是現實是,在晚明的政治利益鬥爭中,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乾淨東西。
當年明月覺得東林黨不收黑錢,可是東林黨一個個可都不僅是大地主而且還都是大商人。他們這些人通過自己的身份進行的土地兼併和逃避商稅,纔是導致大明王朝財政崩潰的根本原因。和閹黨們貪污得到的那點錢相比,東林黨的通過土地兼併和逃避商稅獲得的利益,可是巨大的多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東林黨大佬如首輔劉一燝、其後的首輔葉向高、次輔韓爌、尚書周家謨等,這些人的家產都在百萬兩白銀以上。而東林黨干將、戶部尚書李三才的家產則多達470萬兩白銀,相當於天啓年間朝廷一年的財政收入。
所以說,當年明月覺得東林黨不收黑錢的可能不僅很低。而且就是他們真的不收黑錢,那也是因爲他們通過剝削貧僱農和逃避國家的正經稅收,已經攢足了銀子。人家根本就不在乎那點錢了。
實際上我們可以這麼想一想,如果勾結宦官的就是閹黨的話。那麼嘉靖年間的徐階,隆慶萬曆年間的張居正,不也是閹黨麼。徐階和司禮監的那些大佬們的關係,張居正和著名的大太監馮保的關係,一點也不會比現在顧秉謙和魏忠賢的關係更疏遠。
說來說去,無論是閹黨還是東林黨,他們實際上都是吸允着中國億萬百姓的血汗,不務正業爭權奪勢的混球東西。他們內不能安定百姓發展民生,外不能防禦外族入侵保護民衆。就是在所謂的東林黨執政時期,所謂的清官清流的指揮下,東虜女真還不是長驅直入的就把遼東給佔據了。整個遼東地區的幾百萬漢人不就是在東林黨人執政的時候被屠殺一空的麼。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史書的編撰者是有着自己的意識形態的。作爲同樣的東林黨的黨徒,而且還是做了奴才的東林黨黨徒(著名漢奸水太冷錢謙益投降滿清後做了《明史》副總裁,他是東林黨人。著名漢奸洪承疇奏請滿清修《明史》,他也是東林黨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品,他們會在自己編撰的史書中表達一種什麼樣的觀點,這並不難想見吧。
而且,就是那些作爲補充資料的那些明末清初的文人筆記,實際上也是相當的不可靠的。
文人可不是老百姓。封建社會裡的老百姓缺乏明確的意識形態。作爲儒家信徒的文人們可是要求他們必須要講究禮義廉恥的。
那些沒有抗清而死,或者自殺而死活下來了的文人們,可都是正經八百的漢奸。這些漢奸寫出來的東西,具有參考價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