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

“民以食爲天。所以,我們復興會每到了一地,就得讓當地的老百姓,實實在在的能夠摸到這個天。”

“讓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吃飽,是我們的長遠目標。讓復興區(類似解放區概念)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吃飽,則是目前對我們最切實的工作要求。”

“我們有鋼鐵,有大炮,有步槍,有刺刀,有水泥,有玻璃等等等等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能夠生產出來,有兩個基礎。一個是資源基礎,一個是人力基礎。這兩個基礎是缺一不可的。”

“注重農業建設,就是注重工業建設。對於農業和工業,我們復興會是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1623年.王書輝.《農業生產是工業發展的基礎》

鬆滋食堂,是一個非常大的半開放式的建築。這棟使用框架結構建成的兩層樓房的一樓,除了一些水泥支柱和廚房以外,整齊的排列着巨量的長桌和條凳。

毛二毛非常滿意楊守業目瞪口呆的神情,他領着楊守業到了兌換處,從兌換處用幾個鋼鏰兌換了幾張花花綠綠的紙片子。

領着楊守業拿了一個木製的小盆之後,毛二毛告訴楊守業:“在鬆滋縣這裡,基本上所有的買賣都是復興會的。在復興會的買賣裡想要買東西,是不能用銀子和銅子兒的。”

一邊拿出一個鋼鏰和一個銀幣給楊守業看,毛二毛一邊對他說:“無論是復興會給工人發的工錢,還是在復興會買東西,用的都是復興會的錢。這個叫鋼鏰,用十個銅子兒才能換一個。這個叫銀元,用一兩銀子才能換一個。”

楊守業對此有些驚訝,他奇怪的問毛二毛道:“毛二叔,復興會給工人發的工錢也是這個的話,這不是糊弄人麼。這麼一個鐵做的錢。明顯沒有十個銅子兒值錢。這個銀元也沒有一兩重啊。就是這些東西做的再怎麼漂亮,這不也是騙人呢麼。”

毛二毛笑着對楊守業說道:“沒見識了不是,這鋼蹦可不是鐵做的,實打實的精鋼鑄成的。最開始的時候,你這樣的想法我也有過。但問題是,在復興會的買賣裡,你用這一個鋼鏰。就是實實在在的能買到十個銅子兒的東西。你用這一塊銀元,就是能實實在在的買到一兩銀子的東西啊。鋼鏰和銀元到底值不值那個銅子兒和銀子,不還是從它能不能買那麼多東西上來的麼。”

雖然不是復興會的幹部,沒有參加過幹部培訓,可是在復興會治下已經生活了三年多的毛二毛,已經具有了最簡單的貨幣價值的觀念了。

楊守業問毛二毛道:“毛二叔。你用這些錢真能買到那些東西麼?”

毛二毛說道:“這是當然了,最早的時候,每個月領了工錢,我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工錢到供銷處去買糧食。”

“在咱們杭州,好年成的時候,也得二兩銀子一石穀子。在這裡。一個銀元就能買一石脫了殼兒的上好白米。一個銀元還可以買三石番麥。當時我圖便宜,用五個銀元換了十五石的番麥。結果一個月怎麼也吃不掉,另一邊又每個月都在買。最後沒辦法,在第二年的時候,把番麥賤價賣給酒廠了。把我心疼的要死。”

二兩銀子一石穀子,這早就是老黃曆了。現在杭州城的糧價,早就是四兩銀子一石穀子了。作爲農業社會的人,大家普遍的使用糧食作爲一般等價物。糧食價格的波動是非常大的。沒想到在復興會這裡。糧食居然這麼不值錢。

楊守業聽了毛二毛的介紹,點了點頭。他對毛二毛說:“這麼說來,這復興會的銀元還真夠值錢的。”

“那可不是!在咱們杭州,一個白麪饅頭怎麼也得值四五個銅子兒吧。就在這個復興會的食堂裡,同樣的白麪饅頭,一個鋼鏰就能買十個。這鋼鏰也比銅子兒值錢多了!”

楊守業聽着毛二毛的老黃曆,在心裡頭嘀咕。如今四五個銅子兒。還想在杭州城裡買個饅頭,那純屬是做夢了。

鬆滋食堂,是和大學餐廳一樣的形式。顧客都是自己拿着碗,到相應的窗口處打飯的。楊守業再次被鬆滋食堂飯菜的豐盛震撼了一下。

其實總的來說。食堂裡實際上只有三個種類的食品。主食類,有三合米飯、三合面饅頭、白米飯、玉米飯、土豆和地瓜泥等。其中土豆和地瓜泥的價格最便宜。白米飯的價格最貴。

素菜的品種多一些。不過也都是不同種類的蔬菜,用大鍋和各種雞鴨骨頭燉出來的大燉菜。

葷菜則是以雞鴨魚蛋爲主。燉雞肉,噸鴨肉,燉魚,煮蛋、炒蛋和紅燒肉等。其中紅燒肉的價格最貴,煮蛋最便宜。

毛二毛給自己用一張綠色的小票打了一大碗的三合米飯。同樣是使用綠色的小票,又打了一個炒蛋和一個煮蛋,最後又打了一份鴨架燉白菜。從最後那個窗口裡領了一碗免費的魚湯。

不過,他領着楊守業,給楊守業打的飯則沒有這麼寒酸。他用三張小綠票,給楊守業打了一大碗的白米飯。用五張小綠票給楊守業打了一份紅燒肉。最後用一張小綠票給他打了一份雞架燉土豆。也從最後那個窗口裡領了一份相同的魚湯。

楊守業說起來也是個大明朝的小小武官。可是,即使對於他這個六品的武官來說,吃肉這件事情,也不是每年過年的時候都能保證的了的事情。雖然不知道那些小綠票值多少錢,但是,楊守業還是真心實意的感謝着毛二毛的款待。

毛二毛對此心裡是暗爽的。不過他在臉上沒有表現出來,他對楊守業說道:“你不用這麼客氣。也不是我故意吃的不好專門來招待你。我現在是四級工了。在單位食堂裡吃飯本身不用花錢不說,"三--級"以上的工人還有專門的紅燒肉補貼。我倒是不缺肉的。”

顯擺了一下自己的四級工待遇之後,毛二毛繼續說道:“要不是年後我把家裡的婆娘和孩子都接了過來,必須得收着點花錢了。不然平常我不僅要打些肉菜,還要打上一兩地瓜燒解解乏呢。本來我也想給你打的,不過這燒酒在白天的時候是不賣的,只有晚飯的時候纔有的買。”

白米飯是最純粹的白米飯。裡面不僅沒有豆子之類的雜糧,就是任何的石子兒沙子都一點兒也沒有。巴掌大的紅燒肉有兩大塊,又油又亮,香甜無比。即使是燉菜的味道,都好吃的不得了。畢竟這不是清水煮菜葉子,而是用屠宰場的下腳料和土豆一起燉出來的。魚湯居然是不花錢的。雖然每個人只能打一碗,可是這一大碗的魚湯又鮮又香。

就像郭德綱說的,常年見不到油星細糧的楊守業,那是如風捲殘雲一般,稀里嘩啦的把飯菜和湯汁,吃的一乾二淨。把旁邊過了幾年好日子,已經開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毛二毛弄的側目以對。

良好的生活習慣,還真的是在集體生活中養成的。在單位裡,那些考過小學文憑的高級技工,和通過初中文憑的能作圖的工程師,他們在和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不僅吃的比大家好,工資、待遇比一般幹部好要高。人家也有着自己的範兒的。基本上,細嚼慢嚥,不疾不徐這些,都是高級技工和工程師們纔有的範兒。

這些人在復興會的工業系統裡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大家自然而然的要向他們學習。毛二毛雖然距離高級技工只剩下一個級別了,但是因爲文化課考試總是不能通過,所以高級技工一直上不去。不過,對於高級技工的風範,毛二毛也是不自覺的在模仿着。

在復興會,一個鋼鏰等於十個銅子兒。一百個鋼鏰等於一個銀元。毛二毛和楊守業兩個人,一人吃的是中檔的飲食,一人吃的是高檔的飲食。不過這兩個人一共才花了不到兩個鋼鏰。因爲在食堂裡,一個鋼鏰可以換十張小綠票的。

花了十幾個銅子兒,就能吃上這樣一頓數量充足,油水豐厚的大餐。這是楊守業所無法理解的。光憑着這頓飯,楊守業就下定了在鬆滋縣謀生的決心。

吃完了飯,毛二毛就領着楊守業去了另外一個地方。這裡也是復興會的產業,是一家三層樓的旅店。

毛二毛從楊守業手裡拿了他的臨時身份證,在前臺辦理了入住手續,並給楊守業交了三天的房錢。毛二毛給楊守業定的是一個鋼鏰一天的標準客房。一進房間,楊守業的第一感覺是房間實在太小了。

確實,對於古代人來說,房子的大小從來不是問題。隨便在野地裡搭個草棚子,也沒人管你。你想修多大就修多大。雖然四處漏風八面進雨,但是居住面積還真的不是問題。

不過,楊守業一方面驚訝於旅店房間的小,另一方面,也對房間裡的設施感到非常的驚訝。

使用半透明綠玻璃,採光好的難以想象的大窗戶;一擰閥門就可以出水的水龍頭;一拉繩子就能流出水的陶瓷蹲便。這些都是楊守業沒法理解的東西。至於雪白的牀單,更是讓楊守業不敢坐上去。

毛二毛逐個的把房間裡設施的用法教給了楊守業。

對於這個業務,毛二毛已經非常的熟練了。畢竟,他的那個來自“大城市”杭州的老婆和那三個土慫兒子,也都是他手把手的教出來的。

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392章 光復遼南7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305章 終結者(2)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263章 學員張兆歡(3)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58章 建設新湖北(1)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216章 程紹之死1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360章 建設新湖北(3)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9章 妖僧(3)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59章 工業的獠牙(3)第309章 終結者6第470章 萬事有理黃錦康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271章 承天事變(5)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82章 東改編1第373章 在山東(8)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30章 日常(2)第411章 推銷員曾德昭第374章 在山東(9)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32章 日常(4)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73章 在山東(8)第6章 準備(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99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2第249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3)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27章 開始(3)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174章 審判(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19章 起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