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

黃瑞福沒殺過人。但是,對於殺人這件事情,黃瑞福發現自己沒有一丁點的心裡負擔,而且他心裡頭非常的喜歡這種親手奪取人命的感覺。

比如說現在,半蹲在黃家坪村的寨牆上黃瑞福,冷靜的拉開槍栓,把紙殼彈放入彈艙內。再把槍栓推上,舉起步槍,一槍把一個騎在馬上的荊州衛軍官打死。之後,他拉開槍栓檢查了一下彈艙內的殘留情況,再次往彈艙內填裝了一發紙殼彈。

他機械的重複着在訓練中已經進行過無數次的動作:推上槍栓,舉起步槍,瞄準另一個騎在馬上的目標,扣動了扳機。瞬間,另一個騎在馬上的軍官也掉下了馬。

在五百米的距離上,復興二式步槍的精確度是比較高的。在黃瑞福這樣的訓練充分的士兵射擊下,騎在馬上,目標最爲明顯的荊州衛指揮使苗偉常,和錦衣衛荊州千戶所千戶包慧贊,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在前家奴、現正在回家探親中的復興軍小隊(班)長,黃瑞福的槍下。

鉛頭子彈的制動是非常好的。苗偉常和包慧贊都是正面被子彈直接的打在臉上。十一毫米的鉛彈頭,先是在火藥的推動下,在槍管中變形。然後,在空氣中持續變形的飛行之後,又在擊中兩人的臉後再次變形。

正因爲這個原因,無論是苗偉常還是包慧贊,他們兩個人的腦袋,都像一個被大錘擊中的爛西瓜一樣,完全不能看了。

說起來也真是搞笑。說實話,作爲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的指揮官,苗偉常的判斷並沒有錯誤。在五百米的距離上,無論是這個時代的弓箭,還是這個時代的火槍,都不可能對聯軍士兵產生威脅。但是,在科技代差存在的情況下,無論是黃家坪民兵們裝備的機械弩,還是黃瑞福使用的復興二式步槍,射程都遠超五百米。

黃瑞福繼續重複自己的動作,把槍栓拉開填裝子彈,繼續舉起步槍,瞄準最後一個騎在馬上的人。不幸的是,這個人已經反應了過來。他飛速的爬下馬,躲在一個土匪的身後。黃瑞福只能一槍把那個土匪打死。在這之後,黃瑞福拉開槍栓,繼續填裝子彈。

不僅和黃瑞福一起守在寨牆上的,黃家坪民兵隊的弓弩手們,對這種情形沒有想到,對面聯手進攻黃家坪的,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也沒想到。大家連喊話還都沒進行呢,雙方還沒有任何溝通,也沒有向對方表明過自己的身份的情況下,聯軍的最高指揮官和第二指揮官,苗偉常和包慧贊,就這麼死在了黃瑞福的步槍射擊下。

苗偉常和包慧讚的親兵,甚至都沒搞清楚是誰打死了自己的主子。在看到兩個人的爛西瓜腦袋之後,這些親兵先一步驚悚的大喊了一聲,然後就是身體一轉,屁股一撅,撒丫子就開跑。

在這些個親兵們的帶動下,荊州衛的那些純農奴,只是在前不久接受了統一集訓,拿着長矛,穿着家常衣服,像武裝流民多過像政府軍的士兵們,就立即緊跟親兵大爺們的步伐,一鬨而散了。

坑隊友是大明朝軍隊的一貫作風。就像高起潛坑死盧象升,就像關寧軍坑死四川客兵一樣。荊州衛的部隊,也發揚了大明王朝軍隊骨子裡就存在的風格。也不管兩個死倒在地的將領,也不管跟他們一起行動的詹家寨。荊州衛的農奴士兵,在將領親兵的帶領下,裹挾着五個千戶,不大會兒的功夫,就逃得沒影子了。

還沒反應過來的詹家寨礦匪們,仍舊在按照前不久的集訓成果,正在努力整隊呢。就目瞪口呆的親眼目睹了一次大明王朝正規軍的卷堂大散。

還沒等他們做出進一步的反應,率先反應過來的黃家坪民兵就發射了第一輪排弩。

集體射擊,集中火力,是民兵隊弩兵們的訓練核心。

詹家寨最爲悍勇的,排在隊列前面,一向在武裝鬥毆中衝鋒在前的幾十個礦丁,先是看到一小片烏雲飛奔而來,隨後身上一疼,耳朵裡才聽到戛然而止的“嗡”的一聲響。

在這之後,他們眼前就立即變得一片黑暗,所有的意識都消失了。

像大風吹倒了麥子一樣,或者說在黃瑞福眼裡,像蒸汽收割機收割稻田一樣。詹家寨的部隊,瞬間就失去了二十多個士兵。他們剛剛想明白怎麼回事,第二輪打擊隨之而來。又是一聲“嗡”的聲響,詹家寨再次死掉了二十多個士兵。

五十個人的死傷,一下子激起了這羣礦匪骨子裡的兇性。他們完全忘記了前不久的訓練,按照土匪的本能,大喊大叫的發動了的衝鋒。

五百米的距離並不是很遠。如果是現代經過訓練的運動員的話,在跑道上,一分多鐘就跑完了。

可是,詹家寨的礦匪們,可不是現代經過訓練的運動員。不說他們沒有運動員的裝備,就說在田埂上這個環境下,再加上大喊大叫,揮舞兵器。五六百個礦匪,花了十來分鐘才逐漸的接近黃家坪的寨牆。

在這十來分鐘裡,黃家坪的民兵發射了九次排弩。黃瑞福除去中間有一次清理槍膛之外,一共開了五十多槍,打光了自己的彈藥盒。等到詹家寨的礦匪們接近寨牆的時候,只剩下三百來個人了。

在這之後,詹家寨的礦匪們又捱了一通手榴彈的轟炸。同時,又被黃瑞福用左輪手槍打死了五個人。等到民兵隊的長矛兵,在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槍的黃瑞福的帶領下,排好隊列衝出寨牆的時候。除了滿地的死屍和一些半死不活,大聲慘叫着的傷兵之外,剩下的礦匪早就跑的不見蹤影了。

一刺刀戳死一個呻吟着的礦匪,漫不經心的打掃着戰場。受過基本戰術教育的黃瑞福心中還在感嘆:“詹家寨不愧是荊州地區最爲強力的土匪武裝。戰損都接近了一半兒了,他們才跑。這簡直就算得上是天下強軍的表現了吧。”

黃瑞福這邊還在爲詹家寨的戰場表現而感嘆。那邊,被手榴彈炸掉了一條胳膊,被手下們駕着正在飛速逃離的聯軍第三指揮官,那個反應迅速,跳下馬躲過一劫的詹大頭。現在還弄不太明白,爲什麼一向聽話的礦丁們,突然在戰場上失去控制了。他搞不清楚,爲什麼礦丁們完全無視自己的撤退命令,反倒是裹挾着自己往前衝。

詹大頭不知道天底下有一門叫心理學的學問。實際上,無論是詹家寨的礦丁們,還是荊州衛的農奴們,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都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人類在面對突然的刺激的時候,一般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出自於本能的反應,一種是出自於經驗的反應。

荊州衛農奴兵的表現,先是本能反應,後是經驗反應。

親兵們看到自己的主將匪夷所思的死去。他們的本能反應,就是逃離這個會導致人的腦袋變成爛西瓜的詭異之地。而士兵們看到親兵老爺們逃跑,出於長期的,被親兵驅趕,擔任戰場炮灰作戰的,直接和間接經驗。他們立即就按照經驗,緊跟親兵大老爺們逃跑。

而詹家寨的礦丁們,有着長年累月的和各種同類,層出不窮的山寨土匪武裝之間的作戰經驗。他們根據長期的經驗,知道一個簡單樸素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經驗。他們都認爲,在武裝衝突中,最先發起進攻的人,才能笑到最後。所以,在遇到突然間的打擊之後,出於經驗,他們做出了突擊進攻的反應。

在經過了十多分鐘的突擊之後,被打死、射死、炸死了一半的人之後,礦丁們發現自己的經驗不再起作用了。活下來的人們,自然而然的恢復到人類躲避傷害,自我保護的自然本能,毫不猶豫的逃跑了。

實際上,這次小規模,高烈度(對於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來說)的戰鬥。對於戰鬥的雙方都是比較出乎預料的。

要知道,打羣架和作戰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是,無論是詹家寨還是荊州衛,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認識。雙方在發起行動之後,面臨着兩個相同的問題。第一是,行軍的進度,不能按照計劃完成。

在古代社會可不是在現代社會。在現代社會裡,一個小學也有幾百個學生。這幾百個學生在課間操,體育課的過程中就已經學會了隊列行進。而在古代社會裡,首先是不能經常的遇到幾百個人集體行進的事情,第二是,因爲不能經常遇到這種事情,他們完全不知道如何組織幾百人的行進過程。

即使是自稱“熟讀兵書”的苗偉常,也是第一次面對這種實踐。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辦好。更何況只知道帶頭砍殺的準土匪頭目詹大頭了。

在行軍的過程中,他們兩個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了趕豬趕羊的土辦法。也就是說,讓幾個名頭大,地位高的手下,不斷的在隊伍周圍,用槍桿抽打那些,或者走路速度慢,或者走路速度快。或者腳被東西紮了,蹲在地上查看腳的人,或者想要大解小解的懶驢上磨屎尿多的傢伙。

等到雙方首領筋疲力盡的把部隊趕到李家渡集合之後,他們又要面臨第二個問題。手底下的人一旦開始搶掠之後,就沒辦法控制了。

詹家寨的部隊先是到了李家渡,之後,出於匪徒的本性和補給的缺乏,礦匪們立即就對李家渡這個只有兩百多人的小漁村展開了劫掠。

第二天到達李家渡的荊州衛部隊,剛剛下船,就立即對李家渡村進行了第二次洗劫。在這之後,因爲沒搶到什麼東西的緣故,荊州衛的農奴兵,在一百多個苗偉常麾下的親兵老爺的帶領下,多次和詹家寨的礦匪們,因爲糧食、女人、房子等原因,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爭奪和打鬥。

到了第三天,被層出不窮的麻煩煩惱的頭疼欲裂的詹大頭、苗偉常和包慧贊決定,不能再按照原計劃,對繁華、熱鬧、富有的董灘口進行攻擊了。只是在一個小小的漁村,雙方士兵就因爲微不足道的劫掠所得,打得不可開交。真要是攻進了董灘口,都別想繼續帶兵了。爲了發財的雙方士兵們,自己就要發生不可阻擋內訌了。

在這樣的共同認識下,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改變作戰計劃,在李家渡上船。之後順流而下,在距離黃家坪最近的寶筏寺停靠。在襲擊並劫掠了寶筏寺之後,在幾個寶筏寺和尚的帶路下,聯軍向王府鎮開去。

在開往王府鎮的路上,他們被黃家坪村,負責在大路上放哨的民兵發現。與此同時,發現了一個新的村鎮的聯軍,也開往大路旁邊的黃家坪。

就這樣,一場雙方都沒有準備的戰鬥,突然間爆發了。

實際上,別看被打得死傷慘重,三個領頭的人,兩個被當場打碎了腦袋,一個被炸斷了胳膊。一次性死傷近四百人的聯軍,還是相當幸運的。因爲突然改變了行軍路線,他們沒有遭遇,在李家渡對面的,水府廟旁邊的袁家畈村,嚴陣以待的一個營的復興軍士兵。

要是遇到了這支裝備了復興二式步槍、手榴彈和黑爾火箭的復興軍滿編營。詹家寨和荊州衛聯軍的下場,要比和黃家坪村的民兵打一場更加的悽慘。很可能,他們連一個人都跑不掉,所有的人都要死在復興軍的追殺中。

實際上,王書輝對於這次復興軍的軍事行動,有着不可告人的陰暗想法。

他之所以沒有干涉軍委會作出的“禦敵於國門之外,在復興會勢力範圍邊緣,進行防禦作戰”的決定的原因。就是想讓復興軍戰士看一看,那些沒進行過土改,沒有工作組駐紮,沒建立民兵組織的非基地村。在土匪武裝和政府軍過境之後,是一種什麼樣的慘狀。

王書輝是想用現實來教育一下復興會全體會員和復興軍的戰士的。

正帶領着部隊,在袁家畈駐紮的王書輝不知道,詹家寨和荊州衛的聯軍根本就沒給他這個機會。僅僅是一個復興軍的小隊(班)長,帶領着一個村四十多人的民兵隊伍,就把復興軍大多數戰士視爲大敵的反動聯軍打散了。

不是以軍隊形式的礦匪和官軍,給各個非基地村的村子帶來了浩劫。而是那些徹底變成流匪之後的敗兵,他們肆無忌憚的殺人、搶劫和縱火,給附近村鎮造成的難以想象的破壞。正是這些敗兵的肆虐,纔對復興會的會員和復興軍的戰士們,進行了現實的教育。

幾百個全副武裝,沒有統一指揮的敗兵們,結成大大小小五六股規模不一的流匪,對復興會勢力範圍外的村鎮,進行了肆無忌憚的劫掠和破壞。

面對着種種慘象,復興軍的戰士們,復興會的會員們,才真正的認識到:沒有復興會這個爲人民服務,爲人民謀福利,保衛人民的組織。天底下的老百姓,要過得如何的悲慘和辛苦。

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35章 理念(3)第76章 大豐收(2)第10章 婚事(2)第151章 紅旗漫卷出枝1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章 穿越(1)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308章 終結者5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22章 起步(6)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5章 開始(1)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244章 肖文龍的覺醒(4)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395章 光復遼南10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366章 在山東(1)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章 穿越(1)第388章 光復遼南3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21章 起步(5)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53章 馬縣丞的末日(5)第295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2)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23章 起步(7)第37章 妖僧(1)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12章 第一次反圍剿5第29章 日常(1)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238章 張知府的崛起(5)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362章 建設新湖北(5)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30章 日常(2)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104章 王書輝下鄉記8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458章 首都和紙幣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56章 馬縣丞的末日(8)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15章 立足(3)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208章 保民軍第一戰1第14章 立足(2)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89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4)第207章 連鎖反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