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

王書輝一直認爲,老馬對封建制度的定義和中國的事實對不太上。

按照王書輝自己的理解,馬克思說的那個封建制度,指的是地盤的分封。也就是那種土地分封,那種每個封建貴族都擁有一小塊土地。在這塊土地上,他們可以稱王稱霸,自己關起們來做土皇帝,普遍性的享有“初夜權”等各種狗屁權力的那種封建。

作爲一個對歷史有一定研究的人,王書輝覺得,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制度,倒是和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很接近。

可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大一統中央王朝的建立,把“封國”變成了“郡縣”。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制度,在中國就開始處於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況了。從秦始皇開始,無論是哪個統一了中國的封建王朝,都是在不遺餘力的消滅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制度的。

漢王朝統治者,走的是先滅異姓王,再滅同姓王的路子。從史實上看,你別看劉秀是王族出身,但是實際上他就是個草根絲。在西漢末年的天下紛爭裡,都沒個正經八百的劉姓王爺,能夠露面的。

等到了東漢末年,什麼劉虞、劉表、劉璋之類正經的漢室宗親,基本上都是些魚腩人物。還沒怎麼露頭呢,就被賣草鞋的大耳賊,說謊話的曹阿瞞,和混血人種碧眼兒給碾壓的不見蹤影了。

實際上,從東漢到兩晉,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制度,不斷的被孝廉推舉制度、九品中正制度消解。雖然在兩晉時代,封建門閥勢力表現出一定的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制度的特徵來。但是,兩晉滅亡之後重新建立了統一的中央王朝的隋帝國,正式的確立了科舉考試製度。

這一讓西方的啓蒙思想家們垂涎三尺,嚮往無比的文官選拔制度,從根本上,把馬克思說的那種墮落噁心,一無是處的“初夜權”式封建制度,消滅在了中國的大地之上。

科舉制度的建立,把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土地私有制這一制度的根本性矛盾,在封建制度本身能夠允許的情況下,進行了最大的壓制和消解。從此之後,中國開始了兩三百年一循環的封建王朝的興亡更替。

現代社會的研究者,在對比東西方封建制度兩者的時候發現,中國在確立了科舉制度之後,中國社會就進入了一種,至少能夠維持兩百年以上穩定期的穩定時代。而西方國家在封建時代裡,幾乎是沒有一時一刻是平靜的。封建主之間的戰爭和攻伐,無時不刻的在西方世界裡上演。

可是,王書輝也明確的知道,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時代,絕對也是封建主義的社會,採用的社會制度也絕對是封建社會制度。可是,中國的封建,絕不是馬克思說的那種封建。中國的封建到底是什麼樣的封建呢。這是王書輝以前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直到他接觸到了兩個人的想法之後,才豁然開朗。第一個是王書輝在讀大學時看到的一本新聞傳播學學者,陳力丹教授的書。他在那本書裡的一篇文章中,論述中國的媒體的權力問題。他指出,中國的傳媒絕對不是什麼第四權力,他們的權力是一種來自政府的延遞性權力。

陳力丹教授的“權力延遞”的思想,給王書輝對於中國封建制度的認識,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第二個,則是一個非著名的學者,或者說非專業的政治經濟研究者,著名的網絡寫手虹貓寫的小說。他在書中,很清晰的論述了中國封建制度,那就是:中國的封建制度的本質,是一種權力封建。

虹貓提出,中國在科舉制度被建立起來,併成爲國家最主要的官員選拔制度之後,馬克思說的土地分封就被徹底的消滅了。隨之建立起來的,是全新的,權力分封的新制度。他指出,從從此之後,“權力決定了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的掌握。誰能獲得權力,法理上來自於皇帝的政治權力,如何進行層層讓渡,這就成了中國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王書輝清楚的知道,在中國的封建制度進入頂峰期的明清時代裡。中國的封建制度的實質就是權力分封。在奉行權力分封的明王朝,王書輝毅然決然的掀起土地革命,這就是對封建制度的赤羅羅的直接挑戰。這就是對的明王朝權力分封的所有利益既得者,一切的地主、富農、土豪、劣紳、秀才、舉人、進士、文官、武官、王爺、勳貴,發出了最直接最直白的挑戰。

這就是他無時不刻的推動復興會的工業建設,無時不刻的推動復興會的思想建設,無時不刻的推動復興會的軍事建設的原因。

因爲,只有工業化,只有具有工業化配套思想的先進組織,只有用工業化武裝了的復興革命軍。才能摧枯拉朽的摧毀一切自己的敵人,也就是那些,權力分封的封建制度和這種封建制度的所有衍生物。

王書輝可不是他的學生弟子們,那些年輕的流民草根社會底層出身的復興會會員們。他們只是感性的認識到封建制度的代表們,那些地主老財土豪劣紳,以及官員乃至朝廷,敵視他們,憎恨他們,想要消滅他們。

王書輝則完全是在理性上明確的知道,他要進行的工業化,他要推動的中國的社會進步,與封建中國的一切都是格格不入,全面對立的。

在王書輝的有意引導下,復興會會員們自身覺得,在復興會與一切反動勢力的矛盾鬥爭中,復興會是無辜的,高尚的,像天使一樣善良純潔的。地主老財和各種官員們對復興會的進攻,是一種對方主動進行的挑釁行爲。一起矛盾,都是他們主動挑起的。

但是,王書輝知道,從現實的角度講,從自己的穿越者身份上講,他一點也不奇怪封建制度極其衍生物,那些地主老財,官員讀書人們會仇恨自己,想要消滅自己。因爲自己搞的這一整套東西,無論是土地革命,還是土地革命的目的,中國的工業化。都是在絕對意義上,主動的,對封建制度以及與封建制度相關的一切,發起衝鋒的。

從主動和被動方面講,實話實說,王書輝知道,自己纔是主動的那一方。因爲在原本的歷史時空裡,人家地主老財和官員貴族等封建制度的利益既得集團,根本就是好好的繼續在後來的中國存在了好幾百年,繼續禍禍了中國好幾百年。直到秉持着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列強們,用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兵工產品,轟碎了封建統者千秋萬代的迷夢。

實際上,很難說王書輝是某種主義的堅定信仰者。他就是想要工業化,就是想要建立一個工業的中國。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王書輝自然而然的,就選擇了他所知道的最符合中國國情的,已經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意識形態,並用這種意識形態,建立起復興會這個照虎畫貓的組織的。

王書輝知道,自己和這個時代的一切封建制度的利益既得集團,是一個不死不休的關係。所以,他在殺人上,在放火上,表現的都無比堅定。他在對工業的建設上,在對復興會的思想建設上,在對復興軍的軍事建設上,表現的非常緊張。

因爲他知道,所有針對中國工業化的反動勢力,或早或晚的都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反應過來。在這之後,他和復興會就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各種進攻。

就在幾百裡之外的荊州府,荊州衛指揮使苗偉常的家中,最先反應過來的一小撮反動勢力,就正在醞釀着對復興會的第一次大圍剿。

包慧讚的話,讓苗偉常害怕的同時,也變得堅定從容了起來。他雖然沒有王書輝的那種對封建制度是“權力分封”的明確認識。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一切,全都是從自己的主人、少爺、現任吏部尚書張問達那裡來的。

他雖不知道這就是一種權力分封。但是他也知道,在小主人張天祿被殺,張家在荊州的土地被佔的那一刻開始。想要繼續維持自己榮華富貴的日子,就必須和王書輝拼個你死我活了。

想明白了利害關係,重新從容鎮定起來的苗偉常,立即就恢復了墮落的封建官員的本來面目。面對錦衣衛荊州千戶所千戶包慧讚的質問,精通官場太極之道的苗偉常,立刻就對包慧贊展開了反擊。

“我老苗不過是個吃糧的破落戶,管的也不過是荊州衛這一畝三分地裡,一羣軍漢的事情。有沒有人造反,什麼人造反,這等事情不正是你包大人領着的錦衣衛的職責麼。說起來你包大人作爲錦衣衛,荊州府上下的事情,不都應該是你包大人一清二楚的麼,您老人家怎麼還跑到我家來興師問罪來了!”

實際上在上門之前,包慧贊就已經定下了策略了。那就是想法設法把對付王書輝的領導工作交給苗偉常來幹。

雖然對於造反的事情,錦衣衛纔是專業對口的。但是,包慧贊本人根本就不相信一個郡王的女婿會造反。

當然了,從業務上講,給一個和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郡王女婿,安排個造反的罪名,這對於錦衣衛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包慧贊還是對這件事情非常的忌憚的。原因也很簡答。

第一,地方錦衣衛和京師錦衣衛之間的勢力和實力差距是巨大的。在京師,只要有上面的一句話,都不用皇帝親自下令,只要是司禮監派個小太監傳句話,那麼抄家滅族的事情,錦衣衛做的那是雷厲風行的。因爲錦衣衛那是天子親軍,只要有皇帝的授意,不管是直接的旨意還是通過司禮監也就是內廷的暗示,錦衣衛都可以利用皇帝的權力延遞,採取一切手段完成工作。

但是,地方的錦衣衛則沒有這樣的威勢。他們長期駐紮在地方,因爲錦衣衛的特殊屬性,不能夠和地方勢力相結合,受到當地勢力的天然排斥。這就使他們只能被動的接受上級錦衣衛的命令行事。因爲地方勢力的盤根錯節,沒有什麼直接靠山的錦衣衛,在地方上的活動,實際上是有諸多的阻礙的。所以,包慧贊是不怎麼願意參和到地方勢力的衝突中的。

第二,錦衣衛荊州千戶所上面可沒有行省一級的錦衣衛組織。錦衣衛荊州千戶所的上級是南京錦衣衛。南京錦衣衛可是在南京守備太監的直接管轄下的。包慧贊畢竟是個錦衣衛千戶,他可是非常清楚,枝江郡王和南京守備太監的關係是非常良好的。

第三,包慧贊對於王書輝是個什麼樣的人,也是有一定的瞭解的。據他的瞭解,王書輝仗着以西洋寶鏡和西洋水晶進貢,換來的三代帝王的寵信,在枝江縣地界上是非常肆無忌憚的。他先是弄死了枝江大戶,在上很有名的馬鬆華,把他全家弄了個滅門,之後就仗着勢力佔了馬家在枝江的土地。

而且,據包慧讚了解,王書輝在掙錢上表現的也非常的霸道。荊州南部各縣,不少商家都是被王書輝弄出來的枝江商盟給擠垮了的。特別是在私鹽買賣上,這傢伙非常的狂妄,不給任何人面子。凡是敢於和他作對的,無論什麼人都是死路一條。

面對這麼一個非常光棍,非常流氓的人物,包慧贊怎麼可能不忌憚呢。

可是,即使包慧贊再怎麼忌憚,他也這次也必須硬着頭皮和王書輝做對了。和書僮出身半路出家的苗偉常不同,包慧贊出身一個世襲的錦衣衛人家。他家幾輩子當錦衣衛,到了他這一代因爲機緣巧合,結識了錦衣衛總頭目駱思恭。就靠着這麼一點兒機緣,包慧贊才從一個普通錦衣衛小旗,升格成了千戶的。

但是,自天啓皇爺坐了龍庭之後,他的老大駱思恭的處境越來越糟糕了。本來錦衣衛大頭目這種位置,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何況,據他聽說,內廷裡勢力很大的魏公公,對駱大人好像特別的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包慧讚的千戶位置也變得岌岌可危了。經歷了萬曆朝的包慧贊認爲,現在大明朝的天下是文官的天下,只有像自己的大頭目駱思恭那樣,有了文官做靠山,才能把武官當的高枕無憂。一直在湖廣當差的包慧贊就把自己投靠的目標,定位到了當過湖廣巡撫的現任吏部天官張問達的身上。

幾次接觸下來,張問達那裡還是不怎麼熱情。直到三天前,京師張府的管家親自給他帶了一封信和幾句指示。張大尚書表示,只要包慧贊能夠把王書輝給弄倒,最好是能夠給他定個造反的罪名抓起來,那麼,他老人家就會接受包慧讚的投靠。張問達承諾,只要他把事情辦成了,他不僅會保住包慧贊現在的職位,更會把他這個千戶活動成世襲的。

一個世襲錦衣衛千戶的誘惑,包慧贊是無法抵擋的。

就這樣,即使再怎麼忌憚王書輝,他也毅然決然的決定參合進來了。

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16章 立足(4)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272章 承天事變(6)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82章 東改編1第24章 起步(8)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24章 起步(8)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202章 連鎖反應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370章 在山東(5)第27章 開始(3)第309章 終結者6第419章 愛錢的人才有動力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8章 準備(4)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237章 張知府的崛起(4)第170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2)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20章 起步(4)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絕佳機會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279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1)第383章 東改編2第211章 保民軍第一戰4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382章 東改編1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74章 承天事變(8)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4)第75章 大豐收(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13章 立足(1)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137章 教學相長2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46章 肖文龍的覺醒6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384章 東改編3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第34章 理念(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241章 肖文龍的覺醒(1)第355章 炮擊金州衛(8)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12章 婚事(4)第39章 妖僧(3)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119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2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431章 春水暖鴨先知第197章 武昌起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