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完美世界

歐洲軍團進入哈薩克斯坦加盟共和國境內以後,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充分發揮了裝甲部隊的特點,以每晝夜一百八十公里的度向斯大林格勒推進,一路之上,滿載着士兵的重型卡車、重型火炮、坦克、輜重車、摩托車,排成幾十公里長的多路縱隊,在浩瀚無垠的戈壁、沙漠和草原上掀起滾滾煙塵,以一往無前的氣勢滾滾西去;天空中,數量龐大的戰鬥機羣時刻監視着周圍的空域,警惕德國空軍可能的襲擊,隨着野戰機場不斷前移,各種各樣的補給品源源不斷地通過大型運輸機從中國腹地用接力的方式輸送部隊經過的地方,爲歐洲集團軍羣提供了可靠的後勤保障

月30日,歐洲集團軍羣的先頭部隊一個坦克師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經過十幾個晝夜的強行軍,渡過烏拉爾河,抵達了廢墟都市斯大林格勒的郊外根據中國統帥部的命令,部隊沒有立即對駐守在城內的德軍發動進攻,而是就地構築工事,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

盟軍的大舉西進當然瞞不過德軍的情報人員和空中偵察,早在先頭部隊剛剛離開中國疆的時候,就有兩個精銳步兵師從莫斯科乘坐火車風馳電掣地趕到斯大林格勒,使這裡的駐軍總數達到四個師然而,盟軍前進的度非常快,遠遠過了德軍的預期,等到歐洲軍團先頭部隊抵達的時候,斯大林格勒的守軍還只有五個半師,並且沒有一個裝甲師面對這陌生的軍隊,守軍沒有貿然出擊,而是徵集大批民夫,夜以繼日地加固城防工事,同時向統帥部發出緊急求援電報,要求迅增調援軍,在此期間,雙方的偵察機不斷深入對方的陣地,但是卻沒有一方主動挑起戰鬥

7月5日,歐洲集團軍羣的主力和美軍全部抵達斯大林格勒近郊,再加上沿途加入的蘇聯軍隊,總兵力達到一百五十萬,這時候,守軍的兵力也急劇膨脹到二十個師,四十餘萬人,其中包括兩個精銳的黨衛軍裝甲師

雖然擁有壓倒性的兵力和火力優勢,歐洲集團軍羣還是沒有展開工事,而是圍繞着斯大林格勒不停地構築環形工事,從而迫使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帥不得不從自己的部隊中抽調大量的部隊前來增援,烏拉爾山防線上的蘇軍壓力頓時減輕了許多

德國統帥部爲了確保東線的勝利,立即開始在德國本土和各僕從國、佔領國組建的部隊,準備在三個月的時間內裝備四十個步兵師和八個坦克師,投入蘇聯戰場

就在這個時候,英國第八軍團和美國第十八、十九集團兩個集團軍,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的統一指揮下,在美英兩國強大的海軍掩護下,從北非的薩布蘭卡、拉巴特、奧蘭和阿爾及爾等地,展開了奪取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將德意兩國軍隊逐出北非的戰役盟軍擁三十二個步兵師和四個裝甲師,兩千三百輛坦克和兩千八百架作戰飛機,總兵力六十五萬;而德意聯軍僅僅擁有四個德國步兵師、兩個德國坦克師,以及意大利軍八個步兵師,五百輛坦克和四百架作戰飛機,總兵力不到三十萬,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都處於絕對的劣勢,再加上強大的美國空軍的介入,地中海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也落入了盟國的手中,德意軍隊的後勤補給線也被切斷了

緊接着,英國駐印軍、印度軍隊、澳大利亞軍隊聯合組成的遠征軍約三十萬人,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送下,離開印度,浩浩蕩蕩地向紅海進發,準備在埃及登陸,與艾森豪威爾率領的聯軍夾擊德軍

盟軍聲勢浩大的反擊行動把德國統帥部打得措手不及,急忙把在蘇聯前線的隆美爾將軍召回柏林,重任命他爲非洲軍團司令官,指揮德意兩國軍隊反擊盟軍的進攻,因爲海路遭到封鎖,只能從西西里島南端,用夜間運輸的辦法,在半個月的時間裡,把兩個德國裝甲師和五個意大利步兵師輸送過去,使德意聯軍的總兵力達到四十二萬,但是飛機和坦克的數量還是有巨大的差距

德國軍隊一直走的都是精兵路線,故而在數量上與其它強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佔領了幾乎整個歐洲之後,兵力的使用實際上已經到了極限,這時候盟軍在三個方向上同時施加壓力,兵力不足的窘境就加明顯,不得不從法國和波蘭等老佔領區抽調部隊然而,美英兩國又乘機不斷在英倫三島集結兵力、儲備作戰物資,大張旗鼓地作登陸法國的準備工作,使德國統帥部只能從德國本土把全部由預備役人員組成的部隊調往前線

外部的巨大壓力使德國政府內部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再加上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可以居中調停,使這些人看到了終止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的希望,於是國防軍的十幾位將軍聯名寫信個希特勒,請求與盟國進行停戰談判

希特勒雖然狂妄、偏執,但並不愚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以德國的實力是沒有辦法和中美英蘇四大強國正面對抗的,他需要時間來消化征服的領土,增強實力,然後再爭奪世界霸權然而,正當希特勒剛剛對將軍們的提議表示出興趣的時候,波蘭的草原上響起一聲巨響——德國的原子彈試驗成功了

欣喜若狂的希特勒馬上改變的主意,在督促軍工部門全力製造原子彈的同時,以非常強硬的姿態要求盟國向軸心國投降,否則將遭受最式的恐怖武器的毀滅性打擊

出人意料的是,德國的原子彈實驗成功後的第十天,美國在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也成功

地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杜魯門總統隨即把這個消息通知了各同盟國家,然後發佈措辭強硬的聲明,表示美國同樣擁有原子彈,反過來要求德國投降形勢急轉直下,交戰雙方數以百萬計的軍隊一夜之間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從戰爭的主角變成了配角,雙方統帥部不約而同地命令部隊停止軍事行動,耐心等待覈訛詐的結果

面對着人類生存和文明滅亡的威脅,中國總統孫百里和其他無核國家的元首們主動站出來,呼籲停止戰爭,使地球免遭滅頂之災,很快就得到包括納粹德國內部有識之士的響應,希特勒的態度出現了轉化,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和國會也在全國民衆和世界輿論的壓力下改變立場

945年8月5日,同盟國和軸心國的代表在中立國瑞士開始停戰談判

945年9月3日,雙方代表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終於劃上了句號隨後,世界各國代表齊集瑞士,就如何處理戰爭遺留問題、建立聯合國解決國家之間糾紛的問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討論

945年0月日,中國在羅布泊成功引爆原子彈,繼德國、美國之後成爲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世界局勢由兩強對立,變成三國鼎立,限制核武器隨即變成了瑞士會議的最重要議題

月0日,瑞士會議落下帷幕,各國代表就組建聯合國,處理戰後遺留問題,限制核武器等一系列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並共同發佈《和平宣言》

根據瑞士會議的要求,德意兩國軍隊將在五年的時間內逐步從被佔領土上撤退,這些國家暫時由聯合國統一管理,直至政府成立;德國施放全部關押的猶太人,取消屠殺、歧視猶太人的政策,提供五十億美元支援猶太人建國;盟軍也在五年的時間內撤回各自的國家,原本被日本佔領的國家也將由聯合國託管;德國、美國、中國、英國分別提供兩百億美元、兩百億美元、五十億美元和一百億美元作爲世界重建資金,對在戰爭中遭到破壞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

聯合國成立專門的軍備控制委員會,監督各國進行大規模裁軍,僅保留最低限度的軍事力量;美國、中國和德國承諾不再進行核試驗,也不再生產的核武器,其他國家也不得再從事此項研究,所有核物理研究必須基於和平利用

等等…

日本由於提前戰敗,戰俘和戰犯沒有權利享受這些條件

945年2月5日,東京特別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審理日本戰犯,由中國法官爲主的審判官們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審理,根據大量物證和人證,指控了七百五十名戰犯,其中七百四十五名被確認有罪

94年月28日,法庭在靖國神社前的廣場上召開公審大會,宣佈以裕仁天皇、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杉山元等一百零四名戰犯爲甲級戰犯,判處絞刑,其餘戰犯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和年數不等的有期徒刑

宣判之後,除裕仁天皇被特赦,改判無期徒刑之外,其餘的甲級戰犯全部被當衆絞死,死後,這些人的骨灰全部被放在罪人社內(原靖國神社),用來警示日本國民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947年月,猶太人在九州島建立自己的國家——以色列

950年,孫百里連任兩屆總統之後拒絕再次連任,到陸軍大學任校長,並與苦等自己十幾年的楊梅女士結婚,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戰記》終於解禁完畢,實現了尼莫的承諾:讓註冊用戶和VI用戶都能看到全本作品

本書的結局是理想主義的臆想,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主要是因爲尼莫不想去打世界大戰,把書寫的又臭又長,即使那是最合理的結局

尼莫正在準備書,但由於工作太忙,很難抽出太多時間,每天只能寫,2千字,估計發書要5月初

尼莫有個不情之請,希望書友們看到尼莫書的時候,請一定點擊下看看,如果合你的口味,推薦、收藏、點擊一個不能少;不喜歡的話,笑而置之可矣謝謝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196章 平臺方略第197章 聲東擊西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51章 神秘貨輪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182章 嶺南烽火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104章 統一立場第192章 臺灣來客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151章 廣州陷落第347章 封閉攻擊第147章 川軍請纓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203章 折戟竹山第6章 停戰協定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七)第233章 滬西魔王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313章 面授機宜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19章 廈門攻防第205章 金蟬脫殼第143章 國計民生第358章 驚天逆轉(上)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331章 野戰軍團第367章 失敗邊緣第292章 軍統暗殺第353章 反戈一擊第230章 以勢取勝第301章 宣而不戰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352章 新年攻勢第359章 暴起發難第319章 九里山前(上)第329章 決戰大洋第330章 山城論戰(上)第6章 停戰協定第131章 大夢初醒第21章 曙光初現第242章 臺灣快運第112章 浴血南京(七)第124章 魂兮歸來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51章 神秘貨輪第98章 鏖兵吳福(七)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231章 重慶危機第236章 後院起火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391章 橫山入甕第329章 決戰大洋第37章 福州印象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152章 地下通道第5章 夜戰敗敵第198章 怒海爭鋒(下)第69章 駐防吳村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175章 前進坦克(下)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156章 經濟作戰(上)第269章 遊說薛嶽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122章 掩護傷員第194章 千載難逢第62章 中國國籍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40章 議政大會第289章 火鍋外交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69章 駐防吳村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244章 以身犯險第330章 山城論戰(下)第74章 計劃圍殲第225章 轟炸航母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201章 燃情狙擊第373章 競選總統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53章 空頭人情第4章 形勢惡化第9章 發展方略第197章 聲東擊西第279章 懸崖勒馬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