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經濟規律

每本網絡小說的成功,都是讀者和寫手通力合作的結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希望我們能夠再次合作出一本成功的作品,那就是《光輝道路》!

李黎洲爲參政員們安排的臨時寓所在重慶西郊紅巖嘴,這裡原本是一個果園,辦事處成立之後,爲了轉運和儲存貨物方便,特意從果園主人手中買下十幾畝地,然後在這裡修建了大型的倉庫,後來,日軍轟炸機連續不斷對重慶進行空襲,造成大量的平民傷亡,就命令所有非軍事機關儘量疏散到四周郊區,於是整個辦事處幾乎都搬了過來,只有兩三名員工在市區堅守崗位。

倉庫是十幾間高大的平房,整齊地排列在山坡上,前面是個幾百平方米的院落,大門正對着倉庫,左側是十幾間稍微小點的平房,是員工的宿舍,包括李黎洲在內的二十多名員工全部住在這裡,右側是一座三層的樓房,用來招待從福建過來的客商和工作人員。接到省的通知後,李黎洲隨即僱傭工人,把樓房修葺一新,作爲參政員和隨員們的住處,又清理出幾間倉庫,給警衛人員居住,然後又在院落的四周和後面的山坡上搭建起幾座竹樓,監視四周的動靜。

來到辦事處後,長途跋涉了幾千裡的人們終於找到了家的感覺,體質較弱的人當即倒在呼呼大睡,體質較好的則好奇地四處走動,這裡看看,那裡瞧瞧;劉漢忠和楊英傑則忙忙碌碌地佈置保衛工作,機要參謀指揮部下把電臺搬到三樓,開始調校信號。

孫百里等人剛剛安頓下來沒有多久,遠處就傳來汽車馬達的嗡嗡聲,由遠及近,越來越大,最後在大門口戛然而止。緊接着,一名衛士快步跑了進來,大聲說道:“報告軍長,委員長侍從室林少校來訪。”

孫百里急忙說道:“有請!”然後和杜周南相視一笑:“來得真快呀!”說完之後整整軍服,大步迎了出去。

李黎洲苦笑着對杜周南說道:“重慶有什麼風吹草動,絕對瞞不過咱們這位委員長的,何況咱們這麼大的陣仗。”

杜周南微笑着說道:“咱們殊明正大過來出席會議的,不會有什麼事情的。我想,可能委員長想請百里吃頓飯吧!”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沒過多久,孫百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對杜周南說道:“杜先生,委員長請我過去吃飯,你們不用等我了。”

杜周南急忙囑咐道:“飯可以吃,話可不要亂說呀!不管他問什麼,你都不要輕易表態——你代表的可是福建、江西、廣東三省民衆的利益呀!”雖然不是鴻門宴,但是明爭暗鬥肯定是免不了的,杜周南擔心孫百里一時衝動站錯了隊,後面的會議就會非常被動。

孫百里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安慰道:“我肯定會小心的!”然後笑着說道:“我現在的心情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呀!”接着轉身準備離去。

李黎洲看了看孫百里,又看了看杜周南,着急地問道:“杜先生,要不要帶幾個警衛?”

杜周南連忙擺手,說道:“用不着,用不着!”

孫百里笑着解釋道:“如果老蔣要動我的話,帶多少警衛都沒有用!再說,上峰召見下屬,帶警衛顯得咱們太多心了!”說完之後,孫百里用最快的速度換了套嶄新的軍服,然後向院門口走去,杜周南和李黎洲不由自主地走出房門,隨即聽見汽車發動的聲音,然後漸漸遠去,消失在遠處的空氣中。這時候,院子裡面的人們已經聽到了消息,紛紛走到院門外,向着汽車遠去的方向眺望着,久久不願散去。

汽車在摩托車隊的拱衛下,穿街過巷,最後在黃山的蔣公館門口停了下來,隨行的侍從官飛快跳下汽車,乾淨利索地拉開車門,然後大聲向裡面報告:“孫將軍到!”

孫百里剛剛在門口站定,就看見一個身穿黑色長袍,右手握着手杖的中年男子臉帶微笑地站在門口:他的身材高瘦,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深深地陷進眼窩裡面,眼眶因爲睡眠不足而略爲有些發黑;顴骨微微隆起,使長長的臉頰顯得格外消瘦;高挺的鼻子蓄着濃密的短鬚,下巴高傲地向前微微挑起,顯露出倔強的個性。

孫百里急忙雙腳一碰,行了個標準的軍禮,然後高聲說道:“委員長好!”

蔣介石很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多禮,說道:“百里老弟,今天請你過來,只是吃個便飯,不用這麼拘束。”由於一直身居高位,他的話帶着不容置疑的味道。說完之後,把身子一側,做出的姿勢,然後和孫百里肩並肩走了進去。

因爲飯菜還沒有準備好,蔣介石先把孫百里讓到客廳裡面,落座之後,蔣介石雙手握着手杖,身體微微前傾,凝神打量着孫百里,連連點頭,說道:“沒想到你居然這麼年輕,真是後生可畏呀!”

孫百里謙虛地說道:“哪裡,哪裡,全靠委員長栽培!委員長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是名聞天下的黃埔軍校的校長了,百里是望塵莫及呀!”

蔣介石最得意的職位莫過於黃埔軍校的校長,因爲他後面的機遇全是由此而起,孫百里不失時機地輕輕拍上一下,使他心情大悅,微笑着點了點頭:“抗戰軍興以來,你率領十九路軍屢次重創日寇,也算是難能可貴,如果能夠多些像你這樣的將領,日寇焉能不敗,黨國何愁不興呢?”說到這裡的時候,他的眉宇之間隱隱露出些憂色。

孫百里說道:“陳誠將軍和薛嶽將軍在長江兩岸屢次擊退日軍的進攻,保障大後方的安全,相形之下,我們第四戰區的戰績實在算不得什麼。尤其是薛嶽將軍獨創奠爐戰法,不但使日本第11軍鎩羽而歸,而且給其他部隊指出了應付敵軍攻勢的好辦法,更加難得!”

看到孫百里對自己的兩名愛將如此推崇備至,蔣介石感到非常滿意,追問道:“福建民衆都瞭解國軍取得的戰績嗎?”

孫百里回答道:“福建的幾家大報館都有記者隨軍採訪,對每次重大戰役都有非常詳盡的報道。另外,每逢國軍取得較大的戰役勝利,會組織民衆遊行慶賀。”

“很好!”蔣介石點了點頭,說道:“民心士氣一定要鼓舞起來,這些纔是勝利的保障。”接着他談起了戰場的形勢:“抗戰打了三年半,雖然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是我們的困難也非常大,軍隊補給有接濟不上的危險,而陸路的對外通道又處在外國的控制下,所以沿海的幾個港口不容有失,這個艱鉅的任務就交給你們第四戰區來了,千萬不要讓我失望!”

孫百里急忙說道:“百里保證第四戰區各部會像釘子一樣守住這些港口。”他知道接下來就會正題,於是打起精神,全神貫注地傾聽蔣介石的話。

“有你的保證我就放心了”蔣介石對孫百里憚度非常滿意,接着說道:“大片國土淪喪,再加上汪兆銘叛變,使後方的民心士氣遭到沉重的打擊,悲觀論調和其他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開始出現,甚至有把責任推到頭上的苗頭,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乘機推波助瀾,妄圖改組,破壞抗戰,可惡之極!”開始的時候他的聲音還很低,後來語氣逐漸加重,等到說完話的時候,蔣介石把手杖在地板上用力一頓,發泄自己心中的憤怒。

孫百里字斟句酌地說道:“百里此次從福建過來,途中經過湖南和四川兩個省份,發覺後方民衆的生活非常艱難,甚至連糧食都無法保證供應,物價也居高不下,民間的不滿大多是由此而起,其實只要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的話,民衆應該不會再有怨言的;國民爲了適應戰時的形勢,對政策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由於時間倉促,難免有考慮不到的地方,要求改組的人,針對的應該是這些政策而不是吧!”

蔣介石冷笑着說道:“即使是逼迫更改政策也是不可以的!和日本的差距如此之大,如果還不能保持高效率,怎麼與之抗衡?他們罵我獨裁,可是民主制度就會爭吵不休,如何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你我都是軍人出身,應該有比較深靛會,只有採用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個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的人力物力,最終取得抗戰的勝利。”

孫百里知道,蔣介石因爲在權力的頂峰待但久,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任何人對其權力掉戰,再加上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對於上下尊卑非常看重,更加難以接受這種自下而上的要求。孫百里內心深處非常不認同蔣介石這種獨裁的統治方式,於是試探着說道:“委員長,加強中央的權力倒是無可厚非,但是也要適當地讓民衆享受民主,只要不會影響抗戰大局就可以了。另外,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民衆從心底裡擁護,自發地把力量凝聚起來,參與抗戰,這種力量遠遠比單純被日軍的暴行激發出來的力量要有用的多。”

蔣介石的眉頭輕輕抖動了一下,臉上的笑容逐漸凝固,用犀利的眼神盯着孫百里,沉聲問道:“這麼說你是支持他們的嘍!”

孫百里解釋道:“我銘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即使在抗戰爆發前也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所以纔會有這麼多的地方勢力和黨派存在,而國民的政策是不承認其他黨派的存在,這樣就不能夠團結一切的力量;如果不讓民衆切實體會到國民的好處,他們就會把我們與以前的軍閥相提並論,怎麼可能真心擁護呢?現在,汪僞政權正在不遺餘力地向國統區民衆示好,日軍也在一旁搖旗吶喊,對那些不瞭解情況的民衆還是有相當大的迷惑性的,國民只有切實替民衆着想,才能挫敗敵僞的陰謀。”

蔣介石冷哼一聲,說道:“只要全國保持軍令統一,政令統一,自然就能夠凝聚全體國民的力量。怕就怕有些居心叵測的人,不但消極抗戰,反而借抗戰的機會壯大自己的實力。”然後他直截了當地問道:“百里老弟,我記得當初中央答應福建的財政自主權是以五年爲期的,現在好像已經到了交還中央的時候了吧!”蔣介石藉此機會不輕不重的敲了孫百里一下,暗示他不要跟中央作對,否則的話,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要求福建把財政收入和稅收權上交中央。

孫百里早已經考慢這個問題,故而絲毫不爲所動:“福建的財政和稅收權,我會在參政會議上給委員長和參政員們一個交代的!”

蔣介石看到孫百里憚度堅決,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和他探討起戰場的形勢來。

半個小時之後,侍從軍官過來報告說飯菜已經準備好了,於是蔣介石就和孫百里到餐廳去共進晚餐。

長長的方桌上面整齊地擺放着四盤菜:一盤是豆腐、一盤煮的稀爛的豆子、一條魚和一盤青菜。蔣介石和孫百里的面前各擺放着一副碗筷。

坐下之後,蔣介石略帶歉意地說道:“百里老弟,我的牙齒不行了,所以只能吃些綿軟的浙江菜,就委屈你了。”

孫百里急忙欠身說道:“委員長千萬不要這麼說,百里一直南征北戰,到過很多地方,哪裡的菜都可以吃的。”

蔣介石點了點頭,主動拿起筷子給孫百里佈菜,然後又拉起家常,不住問寒問暖,一派長者之風,彷彿剛纔的不愉快已經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用過飯之後,蔣介石直接回辦公室處理公務,讓侍從室安排汽車把孫百里送回住處,此時,已經是晚上八點。

回到辦事處之後,孫百里一進門就發現滿屋子都是人,原來大家都擔心他的安危,又方便到蔣公館詢問,只好聚集在這裡等待。

孫百里看着面前一張張熟悉、關切的面容,心裡不由蕩起一股暖流,連忙和大家熱烈握手。

第40章 議政大會第78章 血氣之勇第290章 虛與委蛇第223章 四年之約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287章 山本變計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12章 福建事變第211章 小敵之堅第287章 山本變計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139章 深入敵後(一)第56章 兩廣事變(下)第36章 肅清地方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二)第393章 關東精銳第101章 何去何從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84章 整軍備戰第226章 用人不疑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22章 福建易幟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123章 將星隕落第310章 佯攻緬甸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七)第6章 停戰協定第264章 盾堅矛利(上)第292章 軍統暗殺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69章 駐防吳村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139章 深入敵後(一)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357章 力克岳陽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129章 功虧一簣第137章 浮動炮臺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2章 準備戰鬥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47章 蔡氏父子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296章 軍備計劃第324章 死戰黃河(下)第226章 用人不疑第26章 另類問題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170章 說客造訪第169章 欺世盜名第51章 神秘貨輪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150章 武漢會戰(三)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167章 決死反擊第60章 英傑獻計第314章 橫渡黃泛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二)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352章 新年攻勢第274章 釜底抽薪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311章 橫山抗命第317章 君令不受第25章 還鄉地主第326章 鋼鐵較量第322章 黔驢之技第31章 長汀勸降第1章 陰雲密佈第336章 美蘇困頓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59章 一兵難求第238章 空地協同第175章 前進坦克(上)第332章 天皇問計第4章 形勢惡化第301章 宣而不戰第107章 浴血南京(二)第266章 乾坤初定第331章 野戰軍團第321章 不咎既往第282章 引而不發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328章 轉折之季第261章 金門之戰(下)第365章 皇宮謝罪第82章 日軍登陸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308章 洛陽定策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