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五)

孫百里等自己稍微有點空閒之後,立即提審了新二師俘虜膽灣籍日本兵,希望通過他了解臺灣的近況,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你真的是臺灣人?”孫百里一邊提問一邊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面前的這個假日本鬼子:普普通通的日本軍服,普普通通的一張臉,短短的頭髮,額頭因爲長期戴着帽子壓出一個明顯的痕跡,眼睛躲躲閃閃地打量着自己,每當遇到自己的目光就馬上移開,出內心的不安。

“我真的是臺灣人!”爲了證實這一點,李登輝又用閩南語重複了一遍。被俘以後,李登輝發現十九路軍居然只有自己一個戰俘,隨即明白了自身的處境,死死地抓住臺灣人這根救命稻草不放。

孫百里點了點頭,說道:“你很聰明,如果晚說一秒鐘,或者漢語不夠流利的話,此刻你肯定和你的日本戰友一起橫屍荒野了!”

李登輝老老實實地解釋道:“部隊當中一直都在傳言貴軍如何厲害,再加上目睹了石原支隊被殲滅後的慘狀,心裡就一直在想萬一被你們抓住了該如何保住性命,最後只想出這麼個辦法。”

孫百里問道:“在日軍當中,臺灣士兵的比例有多縛有朝鮮士兵嗎?士氣和日軍一樣高嗎?”

李登輝回答道:“臺灣兵和朝鮮兵的比例都很低,連百分之一都不到,不過我想,隨着戰爭的逐步擴大,比例會有所上升,因爲日本的兵力嚴重不足。我們這些士兵在日軍當中始終是處於從屬的地位,士氣肯定不高。”

孫百里又問道:“日本自從1895年開始統治臺灣以後,應該是強制性的教授日文,你的漢語怎麼會這麼流利呢?”

李登輝答道:“日本佔領臺灣後,在臺灣建立了一些公立學校進行初等教育,但是由於這些公立學校要繳納學費,所以公立學校的入學率很低。到1908年,公立學校的入學率還不到5%。當時的公立學校中不僅教授日本語,也同時教授漢文。直到後來‘皇民化’政策占主導地位以後,臺灣的公立學校才取消了漢文教育,這也就是近幾年纔開始的事情。”

孫百里好奇地問道:“什麼是‘皇民化’政部”

李登輝解釋道:“就是將臺灣人同化爲日本人的政策。爲了強調同化臺灣人的合理性,日本的一些政客還提出了一種新理論: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日本的領土,當年收復臺灣鄭成功的母親就是日本人,後來臺灣被。所以在馬關條約當中取得臺灣是‘收復領土’,而不是殖民地割讓。”

孫百里感到非常好笑,說道:“日本人真是恬不知恥,硬是要把自己*的行爲說得順理成章!”然後他問道:“日本人是不是真的把臺灣人和自己的國民一視同仁?”

李登輝回答道:“臺灣人、朝鮮人是在法律上屬於少數民族的日本人,可是與大和族的純正日本人相比,受到了很大的差別對待。日本在1890年就實行了普選法,可是臺灣人、朝鮮人卻沒有選舉權;日本在1900年實行了免費初等教育,而臺灣人、朝鮮人卻不能享受免費的初等教育;住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可以自由移住臺灣、朝鮮,而臺灣人、朝鮮人沒有特別的許可則不能移住日本本土。”

儘管他在訴說一個非常不公平的事情,可是孫百里卻沒有在他的神情中發現任何不滿的情緒,不由得暗暗,同時也對日本在臺灣推行的奴化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孫百里故意問道:“除此之外,臺灣的法律制度是不是也和日本完全相同?”以此來進一步試探李登輝憚度。

李登輝回答道:“日本剛剛開始統治臺灣的時候,採用的是和本土完全不同的制度,叫做臺灣法案,其主要內容包括:1、臺灣的政治體制與本土不同,日本憲法在臺灣僅一部分適用。2、臺灣的行政結構由臺灣總督和臺灣居民組成的評議會構成。3、臺灣總督是臺灣的最高指導宅臺灣總督由內閣總理任命,由帝國議會批准。4、臺灣總督具有事實法權,即臺灣總督的命令等同於法律。5、臺灣總督的命令要經由臺灣評議會審議通過,但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不經過評議會而直接發佈命令。後來,在後藤新平成爲臺灣的民政長官之後,則採取了獨裁的辦法來統治。”

孫百里留意到,李登輝在說話中很自然地用到‘帝國’和‘本土’等詞,完全是以一個日本人的身份在講話,使他感到極度失望,於是直截了當地詢問自己真正關心的問題。

孫百里問道:“臺灣人民是否認同日本的殖民統治?有沒有大規模的抵抗活動?”

李登輝回答道:“日本剛剛接手臺灣的時候,許多漢族人和高山族人武裝反抗,可是連滿清都不支援他們,始終處於糧彈不繼的境地,最終在1915年前後全部被肅清,之後就再也沒有反抗了。再加上後來日本在臺灣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橫貫臺灣碟道和高雄、基隆兩大港口。同時大力興修水利灌溉工程,使耕地面積的55%實現了水利灌溉,從1895年到1925年的30年間,糧食產量增加了4倍,蔗糖產量增加了15倍,對外貿易額也增加了4倍,並且基本上滅絕了傳染病。這樣一來,反抗活動就基本上絕跡了。”

孫百里不動聲色地繼續問道:“日本在臺灣的駐軍多不多?主要的據點有哪些?”

李登輝詫異地看了看孫百里,臉上浮現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急切地問道:“難道你想打臺灣?”

孫百里不耐煩地說道:“這個不用你管,快回答問題!”

李登輝這才意識到自己階下囚的身份,尷尬地笑了笑,說道:“本來駐紮有臺灣步兵旅團和木更津航空隊,可是步兵旅團在淞滬戰場被貴軍消滅了,現在只剩下一個步兵聯隊的兵力,具體的部署情況就不清楚了。”

不知道是日軍的保密工作特別到位,還是李登輝不願意透露,孫百里無法得到最爲關心膽灣軍隊佈防情況,於是孫百里轉變話題,開始逐步詢問臺灣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令孫百里感到意外的是,李登輝他所提的問題對答如流,很少有答不上來的時候,顯示出過人的才華和淵博的學識,如果拋開人品來看,應該算得上難得的人才。

孫百里在結束提審之前,給李登輝敲了敲警鐘,他說:“我從你的言談中發現,你是相當認同日本對臺灣的統治的!”

李登輝大驚失色,想開口辯解,卻被孫百里毫不客氣地制止了。然後,孫百里接着說道:“不可否認,日本人在臺灣是做過一些好事,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了民衆的生活水平,但是,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真的是想把臺灣人變成日本國民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日本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同一個目的:把臺灣經營成爲其本土提供糧食物資的基地,以便於實現征服亞洲的目的!以你的見識應該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他們優先發展的是農業和製糖,重工業幾乎沒有,使臺灣的經濟結構非常簡單,不具備成爲一個獨立經濟體的能力;推廣的奴化教育更是想從根本上奴役臺灣人民,期望你們支持侵略戰爭,爲其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如果他們真的想把臺灣變成日本的一部分,爲什麼不推實行和日本國內相同的制度?爲什麼不給臺灣人國民待遇?爲什麼不給臺灣人參政議政的權力?爲什麼不在臺灣實行義務教育?其實,臺灣對於日本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殖民地而已,他們在臺灣的所作所爲與其他西方列強在殖民地所作的一切是完全相同的!”看到李登輝露出沉思的神情,孫百里說道:“你要好好想想我今天所說的話!”然後對着門口命令道:“衛兵,把他帶下去!”

李登輝慌忙問道:“長官,是要斃我嗎?”眼睛裡滿是對生命的熱望。

孫百里反問道:“你殺過人嗎?”

望着啞口無言的李登輝,孫百里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的命運其實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也給過你機會的!”說罷一揮手,讓衛兵把已經呆若木雞的李登輝帶了下去。

孫百里從李登輝的嘴裡得到了關於臺灣的一些信息,但是卻不夠全面,於是他發佈命令,要求部隊在以後的戰鬥中注意把俘虜當中膽灣籍士兵甄別出來,以方便蒐集情報。

隨後,他又去電杜周南,讓他在從美國購買廢舊軍艦的時候,儘量買些登陸艦,從中挑選一些能用的留下來,以備將來不時之需。

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381章 埋骨何處第397章 日本投降第380章 滅國之計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186章 正面交鋒(上)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310章 佯攻緬甸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82章 日軍登陸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276章 內憂外患(中)第112章 浴血南京(七)第346章 戰爭賭徒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57章 和平解決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第322章 黔驢之技第26章 另類問題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302章 空軍優先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341章 領袖歸來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五)第204章 絕嶺雄風第1章 陰雲密佈第298章 亞洲第一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97章 鏖兵吳福(六)第12章 福建事變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74章 計劃圍殲第379章 神風初起第373章 鏖戰叢林第4章 形勢惡化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60章 英傑獻計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334章 傳奇人物(下)第327章 美軍反攻第333章 初見端倪第123章 將星隕落第345章 跨島攻擊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一)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90章 猶太軍團第150章 武漢會戰(九)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139章 深入敵後(三)第391章 橫山入甕第221章 鷹隼試翼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176章 兵臨城下第88章 退守吳福第304章 肘腋之患第86章 拔刀相助第352章 新年攻勢第5章 夜戰敗敵第6章 停戰協定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337章 四國峰會(上)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233章 滬西魔王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84章 整軍備戰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六)第237章 語出驚人第329章 決戰大洋第213章 勇克堅城(上)第312章 大版天爐第43章 勞動法規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342章 核武計劃(下)第191章 亂戰經濟第334章 傳奇人物(上)第22章 福建易幟第177章 虎門要塞第297章 轟炸美國第139章 深入敵後(四)第15章 牛刀小試第142章 竹林晚話第339章 股掌之間第175章 前進坦克(下)第307章 殺一儆百(上)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186章 正面交鋒(上)第254章 川中參政第150章 武漢會戰(五)第240章 李代桃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