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一)

就在石原慎太郎狗頭落地、石原支隊全軍覆沒壽終正寢之時,五公里外的新二師阻擊陣地上才響起稀稀落落的聲,日軍的三個主力師團姍姍來遲,連軍隊擊斃最後一名石原支隊士兵的聲都沒有聽見。連續行軍了七八個小時之後,日軍官兵普遍非常疲憊,等到趕到新二師陣地前的時候,個個都累得像死狗一樣,連站立都有困難,很多人把步拄在地面上才勉強站穩身體。由於道路和橋樑全部被破壞一空,重武器和全部輜重都被遠遠地拋在後面,先頭部隊僅僅攜帶輕武器一路兼程才趕到這裡。

儘管岡村寧次三令五申要求加快行軍速度,全力解救石原支隊,可是筋疲力盡的日軍面對嚴陣以待的新二師,心頭普遍泛起強烈的無力感,士氣極其低落。稍事休息後,日軍士兵在軍官的督促下排着十幾條散兵線向新二師陣地發起突擊。緊接着,擔任掩護任務的十幾門迫擊炮和數十挺機同時開火,道道火焰宛如一條條蟒澀筆直地撲向幾乎完全消失在黑暗當中的陣地。

剛剛推進到能夠看到戰壕頂脊的地方,軍隊就以猛烈的火力進行反擊,輕重機發射的子彈在距離地面幾十釐米高的地方跳躍前進,人羣中間不時傳出子彈擊中的聲音和淒厲的慘叫;重炮炮彈帶着刺耳的鳴叫,像鋼鑽空轉的聲音一樣穿透了空氣,呼嘯着從衝鋒的日軍頭上掠過,拖着火紅的尾翼落在山腳的陣地上,遠遠傳來已經減弱了的爆炸聲——咚咚!咚咚!隨後,守軍的迫擊炮開始了齊射,密集的炮彈給隊伍中間增加了一個個的缺口。

越接近戰壕,守軍的反擊也越強烈,日軍指揮官立即命令部隊採取跳躍前進的攻擊方式:士兵射出一顆子彈以後,向前緊跑幾步,然後臥倒在地,一拉栓,推上另外一顆子彈,再爬起來往前衝。最後,日軍臥倒在距離戰壕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就再也前進不了。軍隊的機火力壓得他們只能趴在地上射擊,同時,長柄手榴彈開始不斷落下來,使地面上的屍體不斷增多。

守軍在陣地的前沿連續佈下三道鐵絲網,一名日軍試探着扔出一顆手榴彈,在鐵絲網上彈了一下之後爆炸了,把一根固定樁和幾米長碟絲網也炸飛了,這名日軍剛剛擡起身體,想再扔出一顆手榴彈,一發子彈從他的肩膀鑽了進去,他的手一軟,手榴彈掉在身前幾米遠的地方,把自己和身邊的幾個士兵一起炸死。

十幾分鍾之後,日軍終於支持不住了,順着山坡爬了回去,一直爬出機的射程纔敢起身。

這時候天色已經變暗,太陽消失在羣山背後,大地又陷入了黑暗的統治之中。

通過這次試探性的進攻,日軍指揮官已經知道守軍的火力非常兇猛,在重武器運抵之前,很難有所建樹,只好命令部隊準備宿營,等天亮以後再發動攻擊。

午夜時分,天空中突然飄起了濛濛細雨,隨後雨點逐漸變大,終於演變成傾盆大雨,持續了半個小時才停。這時候,一彎朦朧的新月忽然從雲層中鑽了出來,閃着淡黃色的光暈,可是立刻又像靈活的游魚一樣鑽進浮雲中去,等它再度浮上明淨的夜空時,灑下一片朦朧的月色,溼淋淋的樹枝在月光的映照下也閃爍着點點磷光。

天亮之後,在雨水中掙扎了一夜的日軍又開始了行動:炮兵們驅趕着騾馬把一門門大炮拖到炮位上,掀起炮衣,把黑的炮口指向前面的;機手把輕重機架在堅固的掩體後面,裝滿子彈的彈匣仔細裝好;步兵排着整齊的隊列,在軍官的指揮下準備出擊。

沉悶的炮聲擊碎了山間的寧靜,一隊隊士兵彎着腰在樹林中間穿行,逐步朝山頂推進。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守軍沒有進行任何反擊,於聖擊部隊立即加快速度,朝山上狂奔而去。半個小時之後,當他們來到山頂的時候,才發現這裡已經空無一人,只留下幾道一人多深的戰壕和滿地的彈殼。

半個小時之後,第101師團的先頭部隊來到了楊家嶺戰場,當他們看到石原支隊戰死者的屍體地時候,不約而同地憤怒起來,因爲面前的數千具屍體全部被割去了頭顱!屍體以各種怪異的姿勢倒在泥水裡,被切斷的脖子露出白森森的骨頭和泡的蒼白的皮膚,成羣的蒼蠅在上面飛舞,空氣中瀰漫着濃烈的臭味。

就在日軍呆立在屍體旁邊的時候,從前面的山坡上突然打過來幾發炮彈,把他們驚醒過來。日軍宛如看到了紅布的野牛,不顧一切地朝前面發起衝鋒,而後續部隊在目睹了這一幕以後也毫不猶豫地加入進去。

隨後趕到的三個師團長也大發雷霆,發誓要把軍隊碎屍萬段!

在日軍瘋狂的炮火和瘋狂的進攻下,守軍很快就支持不住了,向山背後逃了過去。報仇心切的日軍立刻朝山上衝去,卻踩響了守軍佈下的地雷,最前面的百餘名日軍全部倒在血泊之中。等到後面的工兵排除地雷之後,軍隊已經在南面幾公里外的山頭嚴陣以待了。

感到被戲弄了的日軍立即兵分三路,包抄過去,同時請求出動偵察機和轟炸機盯住軍隊。然而,還沒等日軍先頭部隊趕到,軍隊就撤出了陣地。害怕再次遭到地雷襲擊的日軍讓工兵部隊在前面開路,緩緩推進到山頂,可是卻沒有發現一顆地雷!

日軍指揮官徹底喪失了理智,命令先頭部隊丟棄全部的重裝備,只攜帶水壺和輕武器,全速前進,一定要追上軍隊,把他們死死地咬住!

就在日軍三個主力師團瘋狂南進的時候,孫百里率領着新二師以外的部隊在楊家嶺西北方向三十公里外的黃石峪,靜靜地等待自己的下一個獵物——第九師團。

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150章 武漢會戰(七)第14章 臨危受命第268章 統一立場第209章 旁觀者清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26章 另類問題第269章 遊說薛嶽第350章 特種部隊第15章 牛刀小試第16章 孤注一擲第382章 海軍上將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53章 空頭人情第328章 轉折之季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50章 開辦銀行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14章 臨危受命第113章 浴血南京(八)第228章 後退決戰第52章 密令截擊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一)第376章 南京起義(下)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39章 議政準備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328章 轉折之季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247章 初識薛嶽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19章 廈門攻防第385章 破門之戰(下)第184章 源源不絕第21章 曙光初現第36章 肅清地方第110章 浴血南京(五)第45章 鼓山會議(全)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65章 七七事變第28章 合作談判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307章 殺一儆百(下)第242章 臺灣快運第195章 邊境衝突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182章 嶺南烽火第309章 反攻戰略第10章 平定叛亂第91章 固守南京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七)第352章 新年攻勢第140章 三軍歸來第364章 日落大洋(下)第259章 軍政統一第7章 故人來訪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198章 怒海爭鋒(上)第33章 正式收編第55章 兩廣事變(中)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160章 彎弓射日第189章 假鈔出籠第144章 強大後盾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127章 以牙還牙(中)第182章 嶺南烽火第141章 重整旗鼓(下)第119章 浴血南京(十四)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155章 暗戰龍巖(下)第196章 平臺方略第372章 颱風再起第289章 火鍋外交第150章 武漢會戰(四)第68章 馳援上海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232章 大局爲重第330章 山城論戰(上)第173章 第五縱隊第300章 加入同盟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261章 金門之戰(下)第184章 源源不絕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100章 兵退錫澄第334章 傳奇人物(下)第73章 血肉磨坊(四)第368章 猛虎出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