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七夕之日

長安城內素來有東貴西富的戲說。高門世家往往集中於東北及東市周邊裡坊中,而豪富胡商則聚居於西市旁邊的裡坊。至於南面,那便是平民百姓生活之處了。因迫於生計,有些裡坊中甚至還開闢了田地種菜。放眼望去,阡陌相交,雞犬相聞,猶如村莊一般。

青龍坊中亦是如此。東南角的青光觀周圍不遠處皆是些稍稍殷實的百姓人家,而西面則有些人家以種花或種菜爲生,整治出了一小片翠嫩的菜地與花圃。若不是坊中武侯嚴令禁止,說不定連養牲畜的都有。而菜地與花圃,也爲青龍坊增添了別樣的田園風光。

七月七日,是乞巧節,也正好是青光觀的女冠們定期施藥看診的日子。民間名醫稀少,診金也不算便宜,因此百姓們並無尋醫問藥的習慣。若患了重病,遇到遊醫、鈴醫已經算是大幸了。一些看起來輕微的小病小痛,便只能自己硬生生地扛過去。女子對某些病症更是羞於啓齒,數十年下來都只能強忍着,漸漸發展成重症亦不自知。由於女冠們的身份特別,所以到了這一天,不光青龍坊中求診求藥者衆多,周邊裡坊的女眷聞訊之後,也紛紛坐着牛車趕過來。

王玫這才知道,觀主竟然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道醫。不少師姐也曾受她的教導,多少通一些醫藥調養之術。每逢施藥看診之日,觀中上下皆是忙碌無比。罹患重症者由觀主看診,而調養失當者則由一些輩分較高的師叔看診,其他師姐也都幫着抓藥、製藥、抄寫藥方。因她完全不懂這些,只能臨時背了些藥材名稱,領了給觀主抄錄藥方的活計。丹娘則領了招待來客之事。

一天下來,她坐在觀主的靜室裡,抄得手腕痠痛不堪。然而,見那些求診之人滿面愁色地進來,診治開藥之後又一臉喜色地出去,不論再累再難受,心中也替他們覺得歡喜。而且,她也越發佩服這位觀主——雖是瞧起來性情清冷之人,但對貧弱受困者懷有同情之心,本質上再純善不過。而她心裡也悄悄地改變了對上清派道士的看法。修道,不僅僅是修清淨無爲,同時也是修功德。在這一點上,不論是道家還是佛家都是相通的。而在如今這個時代,這兩大宗教能帶給大衆的,絕不僅僅是堅定的信仰、善惡有報的樸素道德觀念而已,更有無數官府難以顧及的細微惠民之舉。

待最後一位求診者滿面感激地離開之後,觀主淡淡地瞥了瞥正在收拾筆墨紙硯的王玫:“今日也辛苦你了,去罷。”

“弟子不敢當,不過是稍動一動手而已。觀主今日才頗爲耗費心神,還請用過夕食之後,便早些歇息。”王玫笑着回道。

觀主微微頷首,注視着她,又突然道:“過來。”

王玫依言上前。就見觀主伸出手指,輕輕地搭在她的手腕上,說了幾味藥與用量:“你小產失調,氣血虛旺,尚未完全調養過來。先按此方調理半載,到時候我再給你換個方子繼續養着。既然修道,便不可忽略養生之道。我會讓清雲給你拿些養生方,自去看罷。若有不懂之處,再來問我。”

“多謝觀主教導。”王玫將藥方暗暗記下來,向她行了個禮。

觀主遂閉目不語,王玫便輕聲告退出去了。

丹娘守在外頭,見她出來了,低聲道:“方纔家中娘子過來了,見你在裡頭忙,站在這裡看了半晌,便回去了。”

“阿孃?怎麼不喚我出去?”自從她出家度爲女冠後,這還是李氏第一次來探望她。王玫在這陌生的時代中,最爲信任依賴的便是家中的親人。出家之後,也時不時便會想念他們。不過,觀中清淨,每日做的功課又相似,她渾然不覺自己都已經離家三四天了。而聽到李氏來過後,思念之情更甚。“何時走的?”若眼下追出去,可能追得上?

“娘子不讓。且已經走了好一會兒了。”丹娘道,見她似是愧疚,又寬慰道,“娘子是帶着兩位小娘子來的,氣色瞧着都很是不錯。她道九娘雖過得格外清苦了些,但看起來很是精神,能幫着做些功德之事也是好的。見女冠們都盡心盡力做善事,娘子一高興,便捐了十萬錢買藥材,留下話說過幾日再來看九娘。”

王玫這才心裡略鬆了鬆:“你可與璃娘說了,下回將幾個鋪子的賬本給我送來?”

“提了。不過,九娘,在道觀中算這些商賈之事,不太妥當罷?”

“我不是放不下鋪子的事,而是覺得觀主所行的是大善事。便想着每月從鋪子的出息裡拿出些錢,買了藥材捐過來。”自從開始學着打理自己的嫁妝,王玫便被自己所擁有的財產給震驚了。且不說洛陽、長安兩處的十來個店鋪,光是別宅林立的長安近郊就有三個十頃地的小田莊,而雍州、華州、同州這幾處,更有好幾個百頃大田莊。李氏猶覺得不足,張羅着要在長安城內再給她買個別院,又要在老家晉陽購置莊子。被她勸了一番後,仍堅持在隔壁的幾個裡坊中買了三個三進的院落,打算全部填在女兒、孫女的嫁妝裡。

從平民百姓變成富庶的世家貴女,從時時對存款數字哀嘆,變成了對龐大財產的麻木,王玫好不容易纔適應這種落差極大的生活。那些鋪子田莊原本便經營得不錯,大小管事也頗爲盡心。剛開始她細細想了一番,決定在自己徹底適應之前,暫時不貿然干預他們的行事。

不過,如今發現這些不斷增長的財產有了更有價值的使用方式,她對經營嫁妝的興趣也越發濃厚了。她須得仔細想一想,將這些店鋪、莊子都好生規劃一番。若能幫助家人,進而幫助更多人,或許便不枉她來到此世一遭罷。

“九娘到底心善,一定能得道君保佑。”丹娘笑了起來,“改日奴也將那些金銀飾物尋出來捐了,也算是奴的一片心意。”

“你那些便留着罷。”王玫搖了搖首。她雖然給了幾位貼身婢女不少飾物,有些以她們的身份也穿戴不出去,但畢竟數量不多,又能直接當錢財使用,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也好。

“就不許奴儘儘心麼?”

“……也好。”

兩人剛要一同去廚下領夕食,便見院落外走進一個熟悉的小身影。

“阿實?”

崔氏父子這幾天也並未露面,沒想到今日還能見到崔簡,王玫自然很是高興。

“王娘子。”崔簡抿着嘴笑了,手裡提了一串編得很是精巧的蘆葦籠子,“今日是乞巧節。阿爺說,乞巧是女兒之節,你晚上打算如何過?乞巧果子吃過了麼?”

王玫不由得失笑:“我如今是出家之人,不過乞巧節也無妨。何況,乞巧,乞的是女紅針黹之巧。我的女紅技藝天分,就算再如何乞巧,也改變不了。”在家中時,母親與嫂嫂沒少拿乞巧之事打趣她,還說要在七夕之前讓她私下多在夜裡練一練穿針,說不得便熟能生巧了。如今身在道觀中,不必再動針線,穿針乞巧便只能罷了。

崔簡似乎頗有幾分失落,攥着手裡那串蘆葦籠子,低聲道:“喜蛛呢?”

王玫看他這般模樣,不由自主地便心軟了。雖然蜘蛛、蜈蚣之類一向是她最不喜歡的動物。但爲了讓眼前這小傢伙再露出笑容,她也只能豁出去了:“喜蛛倒是一個好兆頭。你帶了那麼多蘆葦籠子,不如我們一起多抓幾隻?”

“好!”小傢伙臉上頓時雨過天晴,喜滋滋地牽着她在院中花草周圍轉悠起來。

丹娘看着他們,搖了搖首,往廚下領夕食去了。

許是觀中向來沒什麼人打這些蜘蛛的主意,兩人收穫頗豐,不多時便找了好幾只。崔簡膽子很大,直接動手拈起來,塞進蘆葦籠子裡。王玫只能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拿葉子或樹枝引着,待蜘蛛爬上去後,趕緊往蘆葦籠子裡丟。崔簡見狀,笑彎了眼睛:“王娘子找着了,讓我來抓便是。”

如此,兩人很快就把蘆葦籠子裝滿了,掛在寮舍的門旁。因籠子編得細密,也不擔心蜘蛛們都鑽出來。王玫暗忖:明日只能讓丹娘來打開籠子看蜘蛛網結得如何,順便將這些蜘蛛都放生了。若要讓她自己來看,倒不如不看得好。橫豎她也不少那一點好兆頭。

“阿實郎君,清淨道長,用夕食罷。”丹娘將夕食擺在食案上,喚道。

王玫與崔簡便去淨了手,再用夕食。許是乞巧節的緣故,夕食裡竟多了扭結成角狀、方勝狀的兩樣乞巧果子。王玫略嚐了嚐,外頭過油炸得金黃酥脆,裡頭分別是蜂蜜幹棗泥餡兒和蜂蜜紅豆沙餡兒,吃起來味道很是不錯。

甜口味是崔簡愛吃的,王玫便用白麻紙給他把剩下的乞巧果子裝起來,方便他帶回去吃。

吃過夕食之後,天色已經漸漸晚了,王玫眉頭微蹙:“阿實,坊門眼看便要關閉了,你阿爺怎麼還不來接你?”

“我們最近搬到了青龍坊裡,就在西邊住着。”崔簡回道,“阿爺最近看上了隔壁人家的花圃,天天蹲在旁邊發呆。”

在腦海裡想象了一番那個絡腮鬍子大漢蹲在花圃邊的模樣,王玫忍不住笑了起來:“那我們送你回去?”她實在不放心他一個人在街道上行走。何況,平民百姓聚居之地,武侯反而不會那麼盡心。說不得哪個角落裡便冒出來專門誘騙孩子的柺子之類的人物呢!

王玫向觀主稟告一聲後,便與丹娘一同送崔簡回去,順便還帶了一食盒的吃食。鵝肉蒸餅、槐葉冷淘、乞巧果子之類,將食盒裝得滿滿當當,拎起來都頗爲費力。

三人沿着大街走了不多時,便到了裡坊西面。如今已接近宵禁時分,行人們都匆匆往家中趕。一眼看去,蹲在路旁花圃邊的大漢確實很是引人矚目。那花圃之主忍了幾天,終於忍不下去了,拿着笤帚趕起人來:“你這漢子蹲在這裡,連買花的客人也不敢來看了!走遠些!!”

那滿臉鬍子的大漢有些茫然地擡起首,皺着眉頭看着眼前火冒三丈的老漢,從懷裡摸出個錢袋丟給他:“多有打擾,是某的不是。”說着,便搖搖晃晃地走開了。老漢接了錢袋,有些手足無措:“算了!你也沒什麼壞心思!唉!若想看接着看便是!”

“已經看夠了。”大漢回道,不經意間望見手牽手走過來的一大一小,又微微出了神。

“崔郎君。”王玫將崔簡帶到他面前,嘆道,“你又將阿實忘到一旁了。”或許她實在沒有立場說什麼,但爲了崔簡的安全考慮,還是應該多提醒幾回。

崔郎君低頭看了看兒子,道:“我託鄰居看顧他,沒想到他又去青光觀中找你。”

“這倒是無妨。阿實若有空閒,什麼時候來找我都便宜。”王玫道,“只是,獨自一人畢竟危險。阿實的安全,崔郎君還是盡心一些爲好。”

“多謝提醒,我知道了。”

“時候已經不早了,我便先走了。”王玫點了點頭,將食盒遞給他後,便與丹娘往回走。若是過了宵禁的時辰還在路上走,坊中的武侯必定是不會放過的。

“王娘子,路上小心!”

父子兩個看着那清麗的背影漸行漸遠,崔郎君突然道:“阿實,若這位王娘子遇到爲難之事,你想幫她麼?”

“想!”崔簡毫不猶豫地用力點了點頭。

“如今的你,幫不上什麼忙。”崔郎君搖搖首,笑道。

崔簡鼓起了臉頰:“不是還有阿爺麼?”他用純然信任的目光看着自家的阿爺,笑了起來:“阿爺一定能幫王娘子!”任何一個孩童,都崇拜自己的父親,認爲自己的父親無所不能,他也不例外。

崔郎君怔了怔,笑了起來。

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23章 提攜還恩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73章 落花流水第93章 七郎省試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57章 久仰大名第24章 宴飲之樂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51章 有來有往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63章 心悅君兮第35章 偶然相遇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42章 回到家中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31章 惡人求親第86章 準備雪恥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34章 心生抉擇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25章 寺廟進香第99章 崔家認親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46章 宴飲邀請第109章 訪青光觀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6章 再見前夫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22章 芙蓉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