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長秋尼寺

轉眼之間,十幾日便過去了。

這些時日裡,張家陸陸續續送來了不少人,男女老幼齊全。他們都是王九娘自王家帶來的陪嫁奴婢,據說是母親李氏精挑細選的,個個都非常忠心。先前九娘被送來長秋寺時實在太突然,因此只帶了丹娘與青娘兩個貼身女婢,頗有些悽慘之意。如今各色人等皆漸漸到齊,多少恢復了之前呼奴喚婢的風光,令兩個婢女不勝唏噓。不過,由於九娘尚在病中,丹娘令他們在院子裡跪拜行禮便罷了。又因精舍院落太小,裝不下這許多人,她選了兩個小丫頭並一個善庖廚的老嫗,便將其他人遣到山腳下,賃了農家院子暫且住了下來。

王九娘也並不關注此事,她在牀上躺了四十餘日,自覺越躺越虛、骨頭都快要散架了,於是堅持每天勉強下地走幾步。儘管兩個忠心護主的婢女都憂心忡忡,勸她安心在牀上多躺兩日,但她不言不語、一意孤行,氣色也越來越好,她們便也不再多言了。於是,她每日早中晚都堅持走上一走,直到微微出汗才罷休。

唐人素來以矯健豐腴爲美,並不青睞身體嬌弱無力的女子。王九娘病得久了,自是格外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暗地裡也制定了運動計劃。第一階段的目標,便是希望自己能在這長秋寺裡好好地走一走、逛一逛,賞賞晚春的風景。最好能在她那便宜兄長王七郎到達之前,就完成這個目標。長安離洛陽僅有八百餘里,不緊不慢行走也才十日,快馬加鞭兩三日即到,留給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時近暮春,陽光愈發明媚。那淺金色的日光照在人身上,亦是暖熏熏的,格外舒適。

王九娘在精舍院落裡來回走了幾圈,便站在門扉處,對着外頭蒼翠幽靜的竹林出起神來。困在這小小的院落裡將近兩個月,就算是再不愛動彈的人,恐怕也厭煩了。她如今比任何一個人都想踏出這片靜謐幽篁。

“說起來,剛過穀雨不久,正是賞牡丹的好時候。”青娘陪在她身側,小心地攙扶着他,笑道,“洛陽哪裡都不比長安好,唯獨這種牡丹、賞牡丹的風氣,竟比長安還熱鬧些。說起來,最近都沒什麼女眷來這長秋寺上香賞景了,可不是都涌到各處寺觀、園子裡去賞牡丹了?”

王九娘自是從未見過這盛世大唐的都城長安與東都洛陽。聽着這少女流露出一派天子腳下京畿人士的驕傲自豪,心中也覺得頗爲有趣。而唐人對牡丹的狂熱愛好,她早先也曾聞名已久,卻因並未到過洛陽,而無緣萬千人涌來賞牡丹的盛況。

當然,於她而言,無論是洛陽還是長安都離她眼下的生活有些遠了。現下,若能去外頭那長秋尼寺走一走,她便已經無比滿足了。想了想,她自忖近來體力尚可,舉步便邁出了門扉。

“九娘?”青娘一邊攙着她循着竹林小徑往前走,一邊低聲勸了起來,“九娘身子剛好些,也不急在這一時。竹林幽森,若是吹了風、受了寒,又該如何是好?”說着,她心裡便開始後悔自己不該提到牡丹之事。

王九娘卻只是瞥了她一眼,繼續往前走。她的步速極慢,單只是看這片除了蒼翠挺拔之外更無其他景緻的竹林,也看得格外仔細。往常日夜聽着的簌簌竹濤,如今身在其中又頗覺不同。起伏搖動的竹枝,只露出半截的竹筍,皆是充滿了勃勃的生命力。而病弱的她,也彷彿受到感染一般,漸漸覺得精神多了。

幾百步後,竹林已到了盡頭,王九娘也出了一身薄汗,仍然堅持前行。青娘苦着臉相扶,回頭望見八九歲的小丫頭春娘,連忙使了個眼色,讓她去找丹娘。緊緊跟着她們的春娘猶豫了一會兒,轉身快步走回精舍報信去了。

終於來到竹林外,眼前便是長秋寺的角門了。王九娘靠在青娘身上略休息了一會兒,有些好奇地打量着丈餘高的院牆裡露出的寶殿廡頂,那飛翹的檐頭襯着碧空,顯得格外瀟灑。每個時代的建築皆有其特點,她雖然不懂這些,但能看到風格俊逸的唐時廟宇,亦是一種幸事。

“九娘可是累了?不若回去罷?”青娘額角也微微出了汗,神情更是有些緊張起來。

王九娘左右顧盼,終於發現青娘曾經提及的桃林。山中桃花比城中開得略遲,但如今花期也將過了,灼灼其華、落英繽紛的景象已是見不到了,反倒只有些殘花留在枝頭。她有些遺憾地又看了幾眼,才走向尼寺的角門。

“九娘……”青娘壓低聲音,“若是遇見什麼人……”

王九娘面上沒有任何反應,心裡卻不免笑了。這青娘,說如今大家都去看牡丹的不就是她麼?長秋寺裡沒什麼人,可不正是遊覽的好時機?也不必擔心被曾經來往過的官家女眷認出。何況,她並不在意那些外在名聲。離婚之事遲早會傳遍,這在唐朝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頂多也就給其他人在茶餘飯後提供些談資罷了。

甫越過角門,眼前便豁然開朗。

長秋尼寺比不得洛陽城中那些聲名遐邇的大尼寺,前後只有兩進。前頭院落中屹立着供佛像的寶殿,也算有些氣勢恢宏。寶殿左右各有鐘樓、鼓樓一座,卻是頗爲小巧。至於後頭院落,便是比丘尼們起居坐臥,以及香客們暫時休息的寮舍了。

王九娘踏入的便是後一進,是一個遍植青松的疏闊院落。兩三位形容清癯的比丘尼正在清掃着路徑,看也未看她一眼。倒是有個剛從寮舍內走出的比丘尼怔了怔,轉身又走了回去。

王九娘並沒有注意到她,扶着青娘,挪着步子穿過月洞門,去了前頭的寶殿。

來到寶殿前,她才發現這座佛殿比她想象中的更雄偉。殿中供着的佛像高達三四丈,竟是鍍了一層金身。擡首看去,只見這佛像雙目半閉、嘴角輕笑,形容格外生動。那雙眼睛俯視着信徒們,彷彿洞悉了過去未來、看穿了生老病死一般。

王九娘從未信過神佛,但聯想到自己的奇遇,再看這趺坐於蓮臺之上的慈悲大佛,心中一動,便輕輕地掙脫了青娘,在佛像前的茵褥上跪了下來,恭恭敬敬地磕了九個頭。

青娘也忙跪了下來,跟着磕頭跪拜,嘴裡唸唸有詞,無非是保佑九娘身子大安之類的話。

王九娘聽了,心裡越發柔軟。想到那位她們忠心耿耿的前身,她內心不免嘆息,又向着佛像磕了幾個頭,暗暗祝願那位真正的王九娘早登西方極樂,或者和她一般有一番奇遇,又或者下世能投入殷實之家,享盡父母疼愛、丈夫寵溺、兒女孝敬。

“九娘可要上香?再捐些香油錢?”青娘祝禱完後,忙將她扶了起來。

王九娘點點頭,目光投向寶殿角落中,正跽坐着輕輕誦讀梵經的幾個比丘尼。雖然聽不懂她們唸誦着什麼經文,那些經文到底又是什麼含義,但這方外之音聽起來卻格外能安撫情緒。其中一個比丘尼站起身來,引着她們來到寶殿外上香。

巨大的三足香爐上,燃着三支約拳頭粗的長香,旁邊也插着長短不一的線香。

王九娘上了三炷香,又到鐘樓鼓樓前轉了轉,這才覺得有些疲憊。她的身體本來便未養好,一旦覺得倦疲,雙腿就異常沉重,連挪都挪不動了。青娘年紀尚小,力氣也不大,勉強扶她走了一段路之後,便已是氣喘吁吁了。

“明青,扶那位檀越,到寮舍中歇息片刻。”

“是,師父。”

旁邊突然又多了一個年輕比丘尼攙扶,王九娘轉頭向身側看去,便見一個手持佛珠的中年比丘尼朝她點了點頭。她表情肅然,看起來很難親近,但目光恬淡清澈,並不讓人覺得冷厲。而且,不知爲何,她總覺得這位比丘尼有些眼熟,似是在重病掙扎的時候見過。

自她的意識清醒之後,長秋寺的比丘尼們從來沒有在她面前出現過,她還以爲她們並不關心她這個借住在尼寺精舍內的異類。可能是她想錯了,比丘尼們沒有來打擾她養病,不意味着她們沒有和丹娘、青娘來往。

於是,王九娘也點頭致意,青娘則忙不迭地道謝。

待到得後進的寮舍中,那中年比丘尼又吩咐徒弟去取金針來,解釋道:“貧尼略通歧黃之術,觀檀越氣色不佳,又在日頭下曬了些許時間,不妨且讓貧尼診治一二。”

王九娘默然伸出手。

“謝謝寺主。”青娘又一次道謝,低聲道,“九娘,這是長秋寺主持靈和法師。先前九娘病勢危急時,法師曾來探病診脈,還開過藥方,是娘子的救命恩人。”說着,她目露懇求之意,看向靈和。

靈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雙目半合,手指輕輕搭在王九娘腕上:“檀越當時病況危急,醫者未至,貧尼也只能勉力爲之。我佛向來有慈悲之心,分內之事,救命恩人萬萬不敢當。”

“靈和法師莫要謙辭了。九娘,丹娘與奴已數次謝過靈和法師,還拿出私房來捐了香油錢,天天都給九娘上香。”青娘又道,“法師見諒,娘子生了這場大病,變得不愛說話了。”

“莫非是傷了喉嚨?”

“醫者說似乎未曾。娘子只是不願言語。”

靈和注視着王九娘,若有所思:“此番檀越傷身更傷心,鬱氣堵塞,還是想開些罷。”

王九娘聞言,默默地頷了頷首。

這時,明青將一個布包捧了過來。靈和徐徐展開,竟是一排長短、粗細不一的針,讓王九娘看得頭皮發麻。那麼長的針扎進身體裡,換了是以前,她決計不敢。但在這個時代,也只能勉強適應了。

靈和拈起金針,熟稔地紮了幾處穴道。王九娘本以爲針扎進身體裡多少會有些疼痛,但除了略麻之外,竟沒什麼其他感覺。這令她不由得在心裡感嘆中醫之奇妙。行鍼之後,胸腹間的不適感也減輕了許多。

“下地走動雖對身體有益,檀越仍需量力而行。”靈和勸誡道。

王九娘不禁有些赧然,又點了點頭。今日確實是她操之過急了。

“行鍼雖可緩解檀越的不適,身體仍需慢慢將養。”

“靈和法師,若是坐車遠行呢?”青娘略作遲疑,突然又問。

靈和搖了搖首:“不急於一時,多養二三十日,便可動身了。”說着,她便吩咐明青去竹林精舍裡喚人:“檀越且在寮舍裡休息片刻,再回去罷。”

“多謝法師。”青娘滿面感激之色。

第94章 添妝鋪房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38章 影響王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22章 芙蓉之宴第56章 中秋夜宴第62章 堅持己見第73章 落花流水第4章 王家七郎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64章 暗潮洶涌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87章 崔郎報復第75章 談話了悟第8章 東都洛陽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6章 王家夜談第33章 再次對峙第48章 來是他第71章 重陽之宴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8章 東都洛陽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38章 影響王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6章 再見前夫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2章 崔氏父子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88章 下聘納徵第96章 親迎之禮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26章 覲見帝后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0章 啓程歸家第52章 敏銳察覺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30章 雙喜一怒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36章 圍觀武氏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6章 王家夜談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60章 盧家拜訪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89章 除夕之夜第93章 七郎省試第53章 心有所動第20章 曲競渡第94章 添妝鋪房第43章 崔氏一門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47章 王家宴會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93章 七郎省試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86章 準備雪恥第84章 終成密友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62章 堅持己見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78章 曲踏秋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4章 王家七郎第171章 消除內患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81章 閨中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