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二姑娘的婚事

31二姑娘的婚事

等太夫人胡氏他們送靈回來,也都進入臘月了,因爲皇后薨了,所以今年這個年也只能是簡單的過了,到了年下,各莊子上的莊頭也把東西送到府裡來,各項東西收庫,九姑娘曾令宸也得了一對梅花鹿,說是下面的人孝敬的。

曾令宸去看過幾回,見着這梅花鹿看着挺好看,只是讓她天天去看,那真是沒有那個興致,最後是養在後面園子裡去了,那邊還養着錦雞等物。有專門伺候的人,曾令宸只要有興趣去看看就成了。

到了臘月二十八的時候,鎮國公府東邊的祠堂就開始打掃,二十九晚上燈火通明,全府上下,包括旁支都過來祭祖,男左女右,分開站立,在鎮國公曾凡馳的帶領下,給祖宗供奉香火。

整個過程除了衣服和配飾的發出來的響聲,也就是跪起的聲音了。太夫人胡氏和李氏作爲宗婦,也在裡面給祖宗供奉精心做好的飯菜。而曾令宸則是跟着磕頭。

這祠堂有三進呢,大部分栽的是青松,因爲年代久了,都有一人多抱粗,就是在這嚴寒的冬季,也是鬱鬱蔥蔥。

不過祠堂就是祠堂,雖然一年到頭,沒有大事不開門,但是從來都是莊嚴肅穆的。

因爲今年有國孝,所以三十晚上也沒有放煙花爆竹,太夫人胡氏在梅鶴堂,媳婦們也都跟着湊趣守夜,只是原本可以叫戲班子的,這次也不成了,總之是個過的比較沉悶的。這中間大家吃了餃子,然後子夜過後,睡了個回籠覺,有品級的男人和女人都按品裝扮起來,要進宮給宮裡的貴人恭賀新春了。

雖然皇后娘娘沒有了,但是太后娘娘還在,所以這次命婦們是直接去太后娘娘那邊去了,而男人們大年初一要給皇帝恭賀新春,上京的官員們在這裡年初一其實是最辛苦的。

而曾令宸則是一覺睡到大天亮,早上起來梳洗後,她院子裡的丫頭都在魏紫的帶領下,給曾令宸磕頭拜年,這也是規矩,給主子拜年,是這些伺候的人的一種榮幸,而作爲主子的九姑娘,則是要發給大家紅包的,除了魏紫是曾令宸自己單發的,其他的都讓魏紫幫着發了,這也是給這個大丫頭的權利。

當然,一會兒曾令宸也要去梅鶴堂給祖父和祖母拜年,這要等她們從宮裡回來再說,所以今年的紅包肯定少不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從宮裡的人都回來了,李氏早讓人準備了熱湯,一人喝了一碗,身體暖和了,而鎮國公府的衆男衆女就按照輩分和敘齒給鎮國公和太夫人拜年,成了親的自然是沒有紅包的,曾令宸這些小一些的都有紅包,而主子們拜完年,這府裡所有的下人也一撥一撥的給鎮國公和太夫人恭賀新春,曾令宸想着,祖父和祖母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是不是已經心滿意足了?

還是因爲皇后娘娘的薨世,上京的人的這個年過的是最清淡不過了,連拜年也都是隻派人送了拜帖,上門吃酒的都沒有,這個時期,誰也不會觸黴頭,而原本想着要熱鬧的元宵節,也因爲這個事兒給取消了。

曾令宸去年的時候,幾個哥哥也承諾元宵節的時候帶自己出去看看熱鬧,現在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不過哥哥們都說了,以後肯定還有機會的,其實這幾個月很多人都被憋的難受,就盼着這三個月過去了,好吃喝玩樂,畢竟真正爲皇后娘娘的死而難受的也沒有多少人,就是她的親人也只是因爲皇后娘娘不在了,而得不到聖寵了,想着補救的法子呢。

出了正月,二月迎春花開的時候,這國孝終於過去,上京有呈現一片繁華的景象,鎮國公已經明確的跟鎮國公世子說了,不和承恩侯家結親了,也就是二姑娘的婚事不是那承恩侯家的嫡次子了。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低調,賢妃娘娘雖然說呼聲很高,但是也不只是她一個,聖意難測,咱們何必給人落下把柄,這段時間,到後位確定,全府上下都小心謹慎,若是有做出敗壞門風的事情,那就家法處置!”

鎮國公的話誰敢不聽?那家法可不是說着玩的。

鎮國公世子對李氏說道:“既然承恩侯家的婚事不妥當了,你就辛苦一些,找一個差不多的人家就成了。”

李氏說道:“世子爺說的是,只是您是二姑娘的父親,您也幫着參詳參詳,是想要找咱們這樣的功勳世家還是就着這春帷了,找個有才學的新科進士?”

二姑娘畢竟是庶出,這要是功勳之家,要麼是一樣的庶出,要麼就是旁支的嫡出,那樣肯定沒有多少家產,還上面幾層婆婆,人緣關係也複雜,二姑娘那個性子,真的嫁進去了,肯定要吃虧的,如果找個新科進士,那樣沒有根基的,只要鎮國公府不倒,這日子就過的下去。

但是這個選擇,李氏可不想自己選,免得到時候還落下埋怨,如果是世子爺說的,那就無話可說了。

鎮國公世子想了想,畢竟是自己第一個女兒出嫁,還是有些重視的,“那就選一個新科進士吧。不過這情況一定要打聽好了,要是在家鄉定親的,不能要。”

往年就有這樣的事兒,有些新科進士中了,然後爲了攀高枝,就瞞着家鄉定親的情況,最後成了親了,鬧了過來了,弄得很是尷尬,罵忘恩負義的有,罵仗勢欺人的有,真的是五花八門。

“這個世子爺儘管放心,妾身一定打聽清楚了。”這要娶鎮國公府的姑娘,肯定有那種想要借勢的意思,不怕他借勢,世人很多都如此,還是那句話,只要鎮國公府不倒,這嫁過去的姑娘,他們就不敢對她怎麼樣。而且人家憑什麼要白白的娶你一個庶出的姑娘,不爲點什麼的人,他們還不敢應承呢。

李氏笑着說道:“畢竟吳姨娘是二姑娘的親姨娘,這事兒好歹跟她說一聲,也好寬她的心。”

鎮國公世子道:“跟她說幹什麼?沒有她什麼事兒。”他很不以爲然,不過是個姨娘,這事兒沒有必要,難道他們還會害了二丫頭?

李氏笑道:“世子爺這話說的,好歹是吳姨娘十月懷胎生下來的,這心裡也掛着呢,咱們又不是讓她拿主意,告訴她一聲,也好讓她安心不是?您就聽我的吧。”

“那,好吧,夫人賢惠,是我的賢內助!”

過不久,李氏把吳姨娘找過來,對她說了她和世子爺的意思,吳姨娘自然是感激不盡,知道這是真心的爲二姑娘着想呢,她以前也是有這個意思,只是她沒有說話的權利,現在聽說了這個消息,真的是心裡放心了不少。

嫁給一個沒有什麼根基的新科進士,這要在官場上有所作爲,可不得靠着鎮國公府,到時候還不是二姑娘說了算,這日子要過的有多愜意就有多愜意,而真的要嫁到公侯之家,那肯定是天天當受氣小媳婦。以後熬出頭了,也只能分到一點兒東西,要是男人沒有本事,說不定把家產都給敗了呢,這來鎮國公府打秋風的旁支還少嗎?

就說那那邊三房的七奶奶,來鎮國公府,見了管事的,都得阿諛奉承呢,還不就是爲了那兩錢?她不希望二姑娘以後也過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