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過壽

世家女 11過壽 名 3G 網首發

好不容易曾令宸半歲了,這個時候桂花已經開了,連菊花都是黃橙橙的一片,在鎮國公府的花園裡擺成了一個高高的菊花山。

九月十二是太夫人胡氏的壽辰,因爲不是整歲,所以沒有大擺宴席,令宸記得紅樓夢裡賈母過八十大壽的時候,那是提前半個月還是一個月就開始忙碌了,而且宴請賓客也是用了好幾天。

不過還是說了,不是整歲,也就是親戚朋友過來熱鬧熱鬧。就這樣,府裡也忙得不行了,大家都要送壽禮,這人情往來就多了去了,還有那想和鎮國公府來往的人家,以前找不着機會,現在看準了這個機會,送上壽禮,就是不能就去吃酒席,那也好歹在禮單上有名字呢。

令宸的兩個姑母這次也回來了,說是給太夫人祝壽呢,當然也先見了李氏,自然也給了九姑娘令宸見面禮。

大姑母陳曾氏,嫁的是陳翰林的二兒子,倒是嫡出,只不過現如今也纔是個秀才,翰林是清貴的官職,陳家錢財不多,陳曾氏嫁過去的時候,太夫人胡氏也沒有虧待她,現如今倒是陳曾氏養活着自己的丈夫和兒女了。所以她在自己家裡很有地位。

小九姑娘想着,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這話到什麼時候都靠譜啊。看大姑母身邊的姑娘,那投胎的高高的,一定是大姑母的親生女兒,那低眉順眼的,一定是庶出的姑娘了。

令宸覺得自己那個大姑父也挺不靠譜的,既然自己都靠着老婆養活了,幹什麼還生出這庶女來,養活不了,還要受罪,何必呢?管不住下半身的男人,真是可悲。

而二姑母王曾氏,據說當初沒嫁人的時候,很是鬧騰了一番的,最後弄得太夫人胡氏直接不管了,覺得自己操心操肺的,到時候還落了埋怨,後來是鎮國公做主,嫁給了當時的新科進士王姑父,如今王姑父這把年紀了,還在七品官上呆着,王曾氏以前的雄心壯志完全給磨滅了,這纔想着要和孃家搞好關係,只是胡氏對她一直都是淡淡的,畢竟有了隔閡,太夫人胡氏也不求着她,幹什麼要表現的很親熱的樣子?

這位王姑父倒是沒有納妾,王曾氏頭兩胎生的都是女兒,後來才生了一個兒子。

因爲李氏太忙,所以令宸就被接到太夫人胡氏這邊照顧,丫鬟和奶孃自然也跟着,太夫人胡氏把暖閣給騰出來了,專門讓九姑娘住的。

這次兩位姑母過來見胡氏,令宸就在炕上自己個玩兒。也聽見這兩個姑母的女兒和曾家的姑娘們見禮,反正自己個還小呢,她們說什麼玩什麼,都輪不到自己。

大姑母陳曾氏有嫡親的女兒陳蓮,想着年紀也到了,是不是可以嫁到自己的孃家,到時候也可以不受欺負,她倒是心氣高,想着讓大侄兒曾令宣做自己的女婿,不過陳翰林不知道從哪裡知道了她的想法,直接跟陳姑父說了,讓她死了這條心,大家都是親戚,別弄得到時候親戚都做不成了。

曾令宣是什麼身份,人家以後可是要繼承鎮國公府的,是以後的鎮國公,陳蓮不過是陳翰林二兒子的女兒,他這個翰林才從六品的官,而曾令宣現在就是五品了,這不是開玩笑嗎?就是提一提都覺得不可思議了。

難道因爲你是曾令宣的姑母,人家就給你面子?何況曾令宣的婚事那可是國公爺才能做主的,儘管陳曾氏是國公爺的親女兒,但是這一碼是一碼,根本不可行的!除非鎮國公瘋了才能答應呢,即使他能答應,還有曾令宣的父母呢,人家外祖家也是功勳之家,是侯府,能讓這門親定下來?

陳曾氏被打擊的很大,好吧,這大侄兒不行,那三侄兒總可以了的,大家都是嫡出,曾令哲是嫡次子,陳蓮還是嫡長女呢,但是陳翰林說了,這邊大房的主意是不用打了,打了也白打,現在不是咱們挑他們,是他們挑咱們,位置要認清纔對,人家好好的兒子,由得你挑來挑去?大房的老四曾令齊倒是可以考慮,只是年紀小了,和陳蓮不配。

這樣算來算去,也就只有二房的二爺曾令浩合適了,二房是庶出,且二老爺曾令平也不過是捐了個官,名聲上說着好聽一些,其實也沒有什麼。

陳曾氏的想法是先把太夫人胡氏給說動了,然後不愁二嫂楚氏不答應。不過胡氏一聽這陳曾氏的話頭,就說道:“這事兒我現在不管,都讓他們老子和娘自己操心呢,到時候告訴我一聲就好了。”

不是自己的親孫子,何必做那討人嫌的事情?讓老二夫妻兩個自己做主,大體上不錯就成了,當然如果是找個門戶相差太遠的,也是不成的。

這些孫子孫女的婚事,她也就只操心大孫子了,畢竟這關係到鎮國公府的將來,而要是自己能活到那個歲數,就給小九把把關,說個好人家去,其他的,她也沒有那個精力。人老了,可不要討人嫌。

陳曾氏見在胡氏那邊說不通,就只好放棄這個打算,她還有兒子陳文呢,放眼這個鎮國公府,嫡出的姑娘爹又是庶出的,到時候得到岳家的幫助不多,而其他的就是庶出的姑娘了,她還看不上呢。

唯一是嫡出的嫡出的姑娘,是九侄女兒,可惜是個才半歲的奶娃娃,根本就不頂事兒。唉,看來只能是把閨女嫁進來了。

殊不知,她挑着別人,別人還看不上她呢。二太太楚氏知道了這個大姑子的打算,就冷笑道:“也不看看這陳家是什麼人家,也敢肖想我的兒子,我兒子可是鎮國公的親孫子,是正經嫡出,就是配公主郡主都是夠的,她一個窮的要命的翰林府還敢有這想法?要不是她是姑奶奶,我早就一口吐沫吐到她臉上去了。”

這話也就是在自己屋裡說說,其實嚴格說起來,二爺曾令浩的婚事真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楚氏看得上的人家,人家看不上他們,而別人看得上他們的,楚氏又覺得人家是小門小戶的,辱沒了自己的兒子了。

楚氏對二老爺曾祥平說道:“你說國公爺怎麼就這麼偏心,對令宣的婚事就是千挑萬選的,對我們令浩那就是不管不問,同樣都是她的孫子,怎麼能這樣對待呢?”

這樣的話二老爺也聽過不下十來遍了,以往是看九丫頭受寵,心裡不平衡,現在是對兒子這邊又不平衡了,二老爺說道:“你天天這樣,自己不覺得煩?令宣那是什麼?是長子長孫,能一樣嗎?凡事你就要爭,什麼時候你爭贏過?我勸你消停一些吧,別以爲你說的話,沒有人告訴父親和母親,到時候我也不能替你說話了!”

這女人真是蠢,說那些不討喜的話,偏偏還沒有用,只是抱怨,和他抱怨有什麼用?

“你不喜歡外甥女,那這事兒就不定下來,你是令浩的母親,這事兒還不是你做主?幹什麼又牽扯到令宣身上來了?大哥和大嫂想給令宣做主都沒有這個機會呢。”

楚氏聽二老爺這樣一說,心裡才平衡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