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人之夢想

瀰漫到半空的黃塵,恍若濃煙、如烏雲。天上的驕陽生生被籠罩上一層陰霾,光暈朦朧。

郭紹站在高高的戰車上,看到戰場一片狼藉。勝利之後的歡呼已經停息,留下了斑駁的殘景,被推翻摔壞的車輛、倒在荒草間的木輪,插在屍首間的血跡斑斑的戰旗,最慘的是遍地的屍首,痛苦呻吟的傷兵……

郭紹忽然想起一句話,回顧附近的人輕聲道:“世間除戰敗之外最慘烈的事,就是戰勝。”

聽,曠野上隱隱有歌聲傳來……歌聲漸起,越來越多的將士跟着吟唱。郭紹側耳一聽,聽清了歌詞。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詩經裡的秦音,旋律帶着悲壯蒼涼。從鐵與血中,從風塵僕僕滿臉風霜的將士們中唱出這種聲音,同仇敵愾的氣氛,郭紹頓時爲之動容。“哎!”郭紹一掌重重拍在楊家將曾經扶着指揮大戰的木欄杆上,心裡一股又豪壯又悲涼的複雜情緒如同醍醐灌頂。

王樸拜道:“陛下愛將士如子,陛下的雄心,便是兒郎們共同的雄心;陛下爲天下人謀福之心,就是禁軍十萬將士之心。”

左攸聽郭紹說過夢想,也道:“一人之夢想,天下人之夢想!”

就近的將士已經發現站在戰車上的皇帝,紛紛側目仰望。

“哎!”郭紹一掌又拍在欄杆上。

西面的風未停,瀰漫在遼闊曠野上的煙塵彷彿稀疏了,當空一輪嬌豔的烈日懸在蔚藍的天幕上,世間亮堂異常,萬丈光輝照耀大地。

此時此刻,粗獷浩大的景象就在眼前!郭紹仿若身在開疆闢土的荒蕪時代,他站在高處,所有的族人都看着他,整個部族,將往何方?他覺得自己必須帶領所有的族人,向東方的太陽進發,不死不休如夸父一樣追逐光明的前途。

是的,郭紹不屬於這個時代,但他屬於這個部族,他在這裡找到了歸宿,宿命與命運。

這個文明與別處都不同,從古到今基本沒有唯一至高神;但不是沒有神,有很多神,那些神來自於一個個“站在高山上”振臂爲天下的人。當年黃帝帶領一個部落,用石頭和木棒席捲整個黃河流域,再向長江流域擴張,點燃文明的火種。大禹在危難關頭,三過家門而不入,用簡陋的工具帶領族人治理大水,捍衛微弱的火種。所有的人都成了神,活在億兆生靈心中的英魂不滅!再進城隍廟看看,幾乎所有神都曾是一些人,卻被供奉在廟裡。

此刻,年輕的熱血在郭紹體內奔涌,哪怕洪水滔天淹沒了自己,也要讓世界聽到這裡的吶喊。他站在高高的站車上,振臂大聲道:“族人之

首領,就是燃燒自己、照亮整個天下!”

他離開了戰場,安排部將和官員進行戰場的收尾之事。然後修建暫駐的營地,召集衆臣商議事宜。

傷兵有數百招募的專業郎中團隊治傷,還有徵調的州縣民壯照料;戰死者會被用石灰等做防腐處理,屍體運回開封府……郭紹詢問了大臣,和自己理解世人的觀念後,放棄了仿照現代社會的軍隊葬禮,因爲大夥兒根本不在乎這個,在這種事上搞得隆重是浪費錢;將士們大多認爲人死後有靈魂,有陰曹地府。他們在乎的是自己變成孤魂野鬼,沒人祭奠燒紙。

所以郭紹下令禁軍將士陣亡,一律運回故鄉安葬,並在京師設廟每年祭祀;然後對其家眷以國庫的錢糧撫卹。這纔是人們需要的。

在軍府幕僚頭領王樸的策劃下,前軍在原地駐紮兩天,等待後續軍隊出山,然後才聚兵向晉陽進發;在遼軍沒南下之前,大周禁軍精銳一旦抱團,在北漢境是無敵的存在,所以按照原定方略,這股人馬要開進到晉陽城南部的開闊地,先期威脅北漢首都。

兩天後,三萬大軍全部進入北漢地區開闊地,郭紹下旨開拔!

“晉陽!”一聲大喊在中軍大帳響起,浩蕩的鐵甲步騎洪流開拔出營。大周的野心和目標,毫無隱藏,帝國的夢想在瘋狂地吶喊。

馬蹄聲、腳步聲在開闊地上喧囂,如雲的軍旗在烈烈風中飄蕩。隆隆的鼓聲如同悶雷驚天動地,武夫用了千年的橫吹在馬上激揚,與在雕樓畫棟裡聽到優美曲子完全不同的旋律,短促的管絃音,在軍鼓的伴奏下,在黃沙枯草滿眼的沙場,悲壯又催人奮進。

鼓聲轟鳴,數萬將士在樂曲中,齊聲高歌。“大周猛士,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披着鐵甲的皇帝騎着高大的黑馬從營門出來,連老頭文官王樸也騎着馬,不再裝模作樣儒雅,一臉的殺氣。身後,人高馬大的精兵悍將如同洪水一樣開拔,軍旗上的猛虎怒視山河,彷彿在威怒低吼。

……

晉陽,不斷有殘兵敗將從城門被放進來,前線的敗仗掖都也不住的。趙匡胤騎馬站在街口,看着這場面已說不出話來。

此時正颳着大風,高大古樸的晉陽城城樓上,樹葉枯草都在半空飛,整一個飄搖的景象。彷彿這樣巍峨的城,都在大風中搖搖欲墜。

趙匡胤雖然只有幾百人的親兵兵權,但被封的官銜也屬於北漢國禁軍,他也認識了不少人,此時他已經對剛剛過去的一場大戰過程瞭解……所以他才無言以對。

從戰役前期部署和戰機的把握來看,楊業無疑是一員難得的良將,他佔盡優勢。但是,戰爭結果卻從來只有一個,輸、贏,簡單直接一目瞭然。

“大周禁軍太強!”趙匡胤道。

身邊的石守信等人也是周軍禁軍大將出身,聽罷附和了一句。李繼勳又道:“諸國之中,北漢軍也很強,只是地盤小人數少;這回以多擊少,卻打成這樣,着實還是叫人有點意外。”

趙匡胤心裡五味混雜,可是臉太黑,臉色沒什麼變化。中原那支百年混戰、發展出來的禁軍十分強悍,它本來是屬於自己的!他的心裡難受極了,在世上,有一股精銳就能幹很多事;何況是十幾萬之衆!那些人馬,意味着無限的可能,趙匡胤覺得自己損失了太多太多,無論心胸如何寬廣也無法釋懷。

他悶悶不樂調頭回府。

經過一番沉思,趙匡胤在廳堂裡沉聲道:“這次北漢國恐怕真要完了,遲早的事。遼軍也很難救得了他們。”

氣氛立刻沉重起來。北漢一完,他們也會跟着完蛋,顯而易見會被清算舊賬。

“現在走還有辦法?”李繼勳問道。

趙匡胤沉吟片刻,道:“咱們從晉州剩下的三百多騎(平二李之戰)是僅剩的實力,不要了倒是可能有辦法。”

幾個武將頓時沉默,一時沒人吭聲。現在晉陽周圍到處都防備森嚴,晉陽城已經戒嚴;就算只有幾個人混出去都很困難,帶着三百多人,那麼大的動靜想私下走,恐怕難如登天。

但是,若放棄了僅有的一點本錢,情況恐怕更糟了。現在的趙匡胤等人已經不是當年有權有勢,既無地盤又無前途,新發展人手的話,誰還願意跟着他們?

李繼勳道:“趙兄確認北漢國頂不住這次周軍進攻?晉陽城還是很堅固……”

趙匡胤不答。

李繼勳又問:“能不能通過交情,找有兵權的人幫忙,放咱們一馬?”

趙匡胤表情難看道:“咱們已經投效北漢主,拿着北漢的俸祿,現在風聲一不對,明目張膽要求逃走,如何說得出口?”

“唉!”李繼勳愁眉苦臉。

趙匡胤心裡也很堵,前途渺茫,已經受夠了這種苦悶。他有些惱怒地說道:“與其求人放一馬,不如求人舉薦咱們被任用。就這樣坐以待斃太難受,乾脆來個痛快的,是死是生淋漓戰一場,與那郭紹最後較量一回!我倒想再試試,他究竟有多強悍!”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八章 高高在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戒指和美酒第五百二十章 舞的想象第四百三十七章 采石之役(6)第六百三十七章 細枝末節第二百四十三章 驚豔手段第九百零五章 就怕壞事第一百三十章 郭破城第六十七章 唐倉第一百零三章 高下立判第七百六十章 饑荒論第八百九十三章 舞曲第五百二十二章 寢食難安第七百二十二章 必死之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回家罷第五百六十一章 再聚晉陽(1)第二百四十三章 驚豔手段第六百九十二章 仿若經脈第七百零三章 對峙第六百七十二章 箭下留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短促低沉的話第五百四十一章 危險人物第五百一十章 不變的宮廷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議款第七百八十一章 豹將軍第八百三十三章 人間樂土第四百六十三章 京口之役(6)第三百六十三章 職業武夫第四十章 忠貞不渝的執念第八百一十五章 鬼魅第六百四十六章 頭緒第五百零九章 兵曹司第八百八十六章 流沙第一百六十三章 他爹第八百零八章 遙遠的海面第八百五十章 三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洞察入微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六百八十九章 無慾無求第六百五十章 祖墳冒煙第一百六十七章 直面風雲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識好歹第五十二章 喧譁軍營第三十九章 佛曰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二百零四章 誘敵深入第六百七十三章 拍臉第三百四十四章 巫山白姥第二百四十二章 很早就說過第二百六十三章 餘香第六百四十章 雨季第六百七十六章 草蒿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手板煎魚第八百二十一章 悲慼第五百六十七章 再聚晉陽(7)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二十二章 想當年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二百零五章 親兄弟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得很像第一百零八章 壽州(4)第五百二十五章 去去就來第四百三十章 難被信任的人們第七百三十章 祭祀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六百六十二章 互通有無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他如何帶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二百零七章 燕燕的爹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得很像第二百三十七章 皇城的戰慄(1)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城的戰慄(5)第九百一十章 回溯之門第十九章 晉陽之役(4)第一百七十五章 茶水太髒第八百九十二章 戲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很野的千里馬第三百章 險惡的不是峭壁第一百七十五章 茶水太髒第六百五十七章 風風雨雨第四百六十九章 洞察入微第二百七十一章 哀愁(3)第二百五十六章 努力剋制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我懂第四百九十四章 李尚宮的驚喜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費一矢第八百一十四章 嚐嚐滋味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二百八十章 聲色第六百三十章 食不甘味第八百九十二章 戲子第二百零九章 動物世界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省事略第二百八十一章 無奈的假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