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神火都

郭紹收到兵曹司河東分司的奏報,北漢國石、汾、憲、忻等地援軍陸續到達晉陽城汾州北岸,遼軍北歸。此時遼州那一片戰爭頻發,河東分司的駐地已經秘密設在東面的邢州,雖然離北漢邊境更遠了,但也更加安全。

他看完奏報,轉頭對京娘說道:“你以兵曹司的名義下令河東分司,凡有關於北漢國內軍情的消息,直接抄送一份到符昭序大營。”

京娘把破玉接了過去,抱拳一拜。

郭紹又看了一份軍器監昝居潤的奏疏,當下摸了摸腹部道:“是該活動活動了。”

這兩天郭紹才驀然發現,自己肚子上的肌肉竟然不太摸得到了,卻長了一些比較軟的肉,心下有點鬱悶。他才二十四歲,但感覺這樣下去可能要發福!如果成天坐着辦公,又生活優渥吃得好,長肥肉是難免的;甚至以前肌肉越多的人,越容易長,這便是很多運動員退役後很容易發福的原因。這個時代的武夫是不在乎身上長肉的,但郭紹自己不太喜歡發福,這幾個月體重增加,總覺得無論幹什麼都沒以前輕鬆靈活了。

他決定出皇宮轉轉,順便去汴水河邊的作坊城看看。

行程臨時決定,有親兵馬兵護衛,出皇城的門也是隨意選擇,然後馬不停蹄直奔出城。這種臨時選擇的隨機路線和隨機時間,就算有刺客也難以抓住機會……況且以這個時代的間諜水平,就算有奸細,要在皇城司內務局的監視下、得到皇帝出行的消息,郭紹覺得可能性不大。

這次完全沒有皇帝儀仗,郭紹其實也不喜歡那排場,他有時候性子還是急,覺得慢吞吞地裝模作樣是浪費時間。他披上了一副板甲,結合部是精製的鎖子甲,這一副甲很重,超過了六十斤;但郭紹還是徑直翻身上馬,表現得十分矯健。

一隊鐵甲騎兵從西華門出城,然後走御街跑馬南行。

出得東京城,再往南跑馬半個時辰,在汴水河邊的一片建築羣便是作坊區。此時的作坊,已經擴建成了一座小城,規模愈大,但和一般城池不同,這座城沒有平民居住,甚至方圓之內都設置了藩籬和巡邏,不準平民靠近。

連火器製造的工坊都建立在此地。裡面有分開的作坊區、駐軍區、工匠居住區,有試驗軍器的校場,還有種菜的耕地……每天從汴水河上還會有軍器監官吏召集的人手從汴水上水運用度進城。此地儼然一個沒有機器的工業區,因爲郭紹掌握着國家的資源權力,弄出這麼一座城並非難事。

郭紹還沒進城、就聽到了炮響,聽說從虎賁軍左廂選了一些人

正在校場訓練火器,當下便帶着侍衛和官員直奔作坊城校場。及至校場的空曠地上,聽得噼裡啪啦的銃聲,硝煙在四下騰起,數百人正在那裡列隊訓練。

當時是,“龍嘯炮”稍作改進的地方只是,發現不會炸膛後炮管加長,已經鑄造出了百門!另外還做了一個炮耳,這炮耳不是拿來瞄準的,而是標記高度(中間在特定位置墊高,就能調整炮口的傾斜度,從而調整射程。)

這種炮構造十分簡單,炮身就一個厚壁生鐵的粗|短炮筒,底部鑽個小孔(放引線);然後有木頭的底座和固定炮身的木樁等等。鑄造起來技術含量不高,會鑄鐘的工匠就會鑄炮,也就是要注意把一些砂眼實在太大太粗糙的淘汰重鑄;因爲炮管又粗又|短,口徑很大,氣密性不佳,所以生鐵管壁就算不太光滑精細、也不會炸膛。

限制鑄造龍嘯炮的效率不是鑄造環節,而是它們太重需要大量原料,運送鐵料的速度跟不上,才限制了規模。

附近還有一個百來人的方陣,正排成三列站在那裡,邊上有一面繡虎的旗子,上面還有字:神火都。

昝居潤在一旁說道:“軍器監和殿前司大將李處耘聯絡過,叫殿前司派人過來訓練、接手火器。李處耘親自來了一趟,看了火器的威力和用法之後,便派來這麼些人,大多都是殿前司今年才招募的兵員,不會弓馬武藝……”

“反正拿火器的會射箭也沒用。”郭紹隨口道。便策馬上前觀看,昝居潤勸誡郭紹遠離五十步,怕誤傷了……因爲這種火銃的有效射程只有四十步,對於披甲者的殺傷甚至只有二十步。

一個都百人,分三列,一看他們戰術就是三段擊輪流齊射,這個在郭紹還沒火器的時候,用弩就使用的戰術了。一個都的建制也根據戰術變化了,一都只有三個隊,每個十將下面管三十餘人(原本的一隊是二十幾人)。

那些士卒個個穿的是板甲四件:頭盔、肩甲、胸甲、臂甲。因爲這些部位都是可以在造甲坊批量鍛造的東西,比鎖子甲省人力。除了要害部位,其它地方的防護就只有皮甲了。

他們身上還掛着很多繩子繫着的小竹筒,這時側面的一個武將舉起手來吆喝道:“第一步!檢查火罐。”

所有的士卒都從腰袋裡拔出一個鐵罐來,那鐵罐周身纏着溼布;大夥兒拔開有出氣眼的木蓋子,看裡面的木炭。有的熄滅了,就趕緊擡起手示意,排首的副將和十將就趕緊提着一個陶瓷容器過去,拿火鉗夾木炭給士卒換上燒紅的木炭。

接着那武將又吆喝道

:“第二步!裝彈藥”大夥兒便從身上斜掛着的竹筒串裡扯下來一枚竹筒,然後忙乎着把堵在竹筒口的草紙拔掉,將火藥全數從粗短的青銅銃口倒了進去;竹筒並不扔掉,而是塞進腰間的布袋裡。順手又從布袋裡摸出一枚裹着草紙或破布的鉛丸,從銃口塞了進去。

“第三步!用木條。”士卒們從腰間抽出一根木條,把裹着紙的鉛丸捅|進去,小心壓實。這些步驟是郭紹授意軍器監設計的,他們根據實際情況有所改動,但郭紹知道爲什麼要那麼做……鉛丸裹着紙就比較大,需要木條捅進去;卻能比較緊地填在火銃底部,火藥和彈丸都不會輕易被倒出來。

“第一排做第四步!”大夥兒拿出引線來塞進了後面的小孔裡。

發號施令的武將這時拔出腰刀來,大喊道:“準備!”

這時的場面就十分怪異了,第一排三十幾個人把狼牙棒一樣的青銅棒子平拿起來,齊腰位置。那“狼牙棒”後面有一根木柄,大夥兒就用右邊肘部夾住木柄,右手手心向上握住木柄頂部,穩定火銃。

然後左手拔出腰袋裡的火罐,用牙把塞子咬開。左手拿着裝着火炭的罐子舉着。

武將看了一番,揮起刀指着前方的箭靶,喊道:“放!”

三十幾個人用火罐裡的炭點燃了引線,便聽得“噼裡啪啦”一通爆響,一排白色的硝煙瀰漫到空中。

武將完全不管打沒打中,徑直喊道:“換隊!第一排到最後去,記得先塞好火罐,別走火了!第二排準備!”

等到三排都打完了,武將便大喝一聲:“殺!”,衆人提着狼牙棒似的青銅銃,跟着提刀的武將吶喊着向前猛衝,到了一些土堆面前,一羣人便爭先恐後地雙手舉着狼牙棒猛揍那些土堆。

郭紹看罷,臉上陰晴不定,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難怪李處耘看了之後就派些新兵和雜兵過來,這火|槍似乎挺不好使。

看起來非常麻煩,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至少什麼武藝都不會的人只要訓練好了,還能當遠程兵種用,起碼能打二十步都四十步遠,長槍還沒見過有幾十米長的……還有一個優點,雖然看起來步驟繁多,不過每一個步驟都是簡單不需要技藝的,而且不怎麼費體力。

但是可以想象,這種兵遇到騎兵衝近了,或者就算步兵短兵相接了,戰鬥力恐怕非常之差……狼牙棒是早就被戰爭淘汰的古董兵器,不太好用。

郭紹一時間還不想裝備太多的“火|槍”兵,就一個都的兵力拿來實戰演練好了。

(本章完)

第六百七十八章 旭日東昇第四百九十六章 怯場第一百八十五章 樂得瘋癲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來的滾哪去第六百三十二章 識大體第八百八十九章 兄弟之禮第四百四十三章 風雪中的臘梅第五百二十一章 無法調和第四百二十九章 八十萬會獵於吳第一百六十七章 直面風雲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師歸來第三百五十章 周通第六百三十九章 嘆落花第三百五十七章 安息的魂魄第四百八十三章 宋州(1)第六百四十三章 香油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四十章 施主第七百零八章 春的訊息第六百七十九章 蚊子也是肉第六十三章 無法停止難受第二百八十二章 可以反抗得更好第七百三十三章 頭陣第一百三十四章 邀請信第四百五十八章 京口之役(1)第五百一十七章 戰爭的痕跡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遺憾第三百九十七章 雙喜第一百二十章 甜又鹹第二百二十一章 從不讓人失望第三百六十一章 鼻涕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一百零八章 壽州(4)第五百九十四章 宣仁功德閣第五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5)第三百三十六章 雪中沉寂的野心第七百零一章 決戰不易第六百五十六章 誰又比誰薄情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七百六十九章 仁義道德第五百四十六章 撥霧雲開第二百七十四章 哀愁(6)第九百零三章 月光第七百二十一章 舉頭望明月第九十五章 天下沒有對手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五百四十七章 落花與腰飾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貴第七百一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三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3)第四百五十八章 京口之役(1)第五百四十一章 危險人物第六百八十二章 薔薇中的重逢第三十七章 機智的男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荒嶺之狼第三百九十七章 雙喜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與擴地第四百八十七章 通天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得很像第三百章 險惡的不是峭壁第二百二十章 一嘴毛第二百八十章 聲色第十九章 晉陽之役(4)第八百二十三章 憂傷飄蕩的雪第四百七十八章 打心眼裡謝恩第九十三章 最關心最在意的人第八百零二章 上弦月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與擴地第六百六十九章 趕集第四百七十章 江寧(1)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變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與擴地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五百三十五章 料錯第二百一十九章 姐姐卻可以陪伴第三百二十九章 蜀國焉有名將第五百五十七章 龍城(1)第四百七十七章 事無兩樣第四十六章 官家的秘密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四百三十七章 采石之役(6)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一百七十九章 那化黯淡爲絢爛的獨舞第一百五十六章 踏青第三百一十九章 三隻耳環第八百七十三章 會獵於雁門第二十四章 猛將牽馬第八百零六章 動刀第二百五十三章 圓滿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義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境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賊周端第三百五十七章 安息的魂魄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哪裡去第四百五十七章 驚喜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來的滾哪去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懼第九十七章 很厲害的樣子第七百九十九章 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