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與擴地

南唐使者以國主李璟的名義前來求和。條件是:李璟去掉皇帝封號,改稱南唐國主;割讓壽州(已失)、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六州,每年上貢百萬金和帛,乞求周朝罷兵。但柴榮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使者的條件,提出要求要江北全境;並毫不含糊地進行赤|裸裸的威脅,如果南唐國不從、就要南渡大江,直接滅掉南唐國,拿他們的國庫來犒賞將士。

柴榮一人先拒絕了求和,然後才召幾個文武重臣商議軍機。

郭紹有幸參與這次軍國大事的議定,這從未有過……在此之前他都是隻能聽命於上峰,上面究竟想幹什麼除了靠猜一無所知。但現在總算有機會親自參與這種大事了。不過郭紹在整個過程中不發一言,只是聽他們究竟想幹什麼。

最先知道的是一個重要消息……韓通從東京出發,帶來了在戰前就開始建造訓練的數百艘戰艦,正向淮水挺進。

……議事上很多人說話,各抒己見。

不過樞密使魏仁溥的話最爲直接:“這是南唐國第二次求和,有第一次、第二次,就有第三次!先做出聲勢,要南渡一戰滅掉南唐國,以逼迫他們第三次求和;其次,同時進行向兩翼擴地掃蕩的準備……”

郭紹從魏仁溥的話裡大概聽明白了方略:朝廷其實只想要江北之地,一則增強自身的戰爭潛力,二則剪除南唐國尋找機會進攻的可能;但並沒有急着攻滅南唐的準備。

韓通帶來的戰船水師除了意圖控制淮河,最重要的目的是恐|嚇南唐國。

這簡直就是欺詐!原來國家之間也會玩這一套……如果這種軍機泄露出去,讓南唐國心裡有底,自然就不會那麼怕周朝的欺詐了。郭紹認識到柴榮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定程度上可以信任的自己人。

魏仁溥又在上首位置搬來了掛在木架上的粗糙地圖,郭紹這次近距離看清了那張圖。地圖和古人的畫法極不相同,最大的不同是用圓圈和線條來勾勒重鎮和道路、水系;感覺魏仁溥借鑑了郭紹去年進獻的秦鳳圖紙的畫法,難怪魏仁溥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挺順眼。

“樞密院議定一策,可兼顧‘逼降’、‘擴地’二略。韓通部水軍已從潁河進入壽州附近的淮水,可從壽州出發順淮水而下,同時以陸兵自壽州向東挺進,水陸並行。先掃除淮水上的南唐水軍,然後經濠、泗到達楚州;疏通楚州西北的鸛水後自漕渠南下大江。”

“大略若有進展,我大周軍便有要奪佔大江、南渡的跡象,南唐國主必然恐慌,恐失金陵(都城江寧府,今南京)……此乃逼降。”魏仁溥淡定而沉着地侃侃而談,“同時將水軍沿路調運至長江的途中,陸兵橫掃,可試圖奪淮水沿岸、東部的濠州、泗州、楚州諸地;並用淮北鎮兵攻海州(淮河北岸、連雲港)。既得,則所佔之地連成一片,又可進一步與吳越國接壤呼應……此乃‘擴地’。兩全其美之策也。”

有部分大將聽了個迷迷

糊糊,被唬得是一怔一怔的,表情看起來一時半會壓根搞不明白。郭紹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竟然比不少大將還懂,完全清楚魏仁溥想怎麼幹了……郭紹真的是第一次參與制定這種大戰略。

如果魏仁溥能說簡單點,無非就是一面嚇別人,一面蠶食江淮地盤而已。只不過考察了一些水陸地形,選好了路。戰爭路線是一條折線,從壽州出發,向東直線推進;然後折轉方向,南下長江。

柴榮以爲善,當初剛進淮南的設想就是中路突破。第一大步因壽州攻破已經達成了,此次定策是進入第二階段:擴大戰果、逼降。

他說道:“可以兩路出擊,韓通部和壽州各軍向東進攻時;殿前司諸軍可攻雄、泰,同時掃除戰船到達楚州後南下的障礙。”

柴榮又道:“據報濠州有守軍五六萬、濠、泗之間還有南唐水軍戰船數百艘。從壽州東進必有大戰,誰來主持北面水陸大軍?”

衆文武紛紛看向兩個人:張永德、李重進。

張永德默然,鐵騎軍現在在揚州附近、控鶴軍一部在清流關(都在靠南方的地區)……再說之前皇帝似乎說漏了嘴:要“殿前司”諸軍攻雄、泰。張永德剛升殿前都檢點,是殿前司兩大主力的最高統帥,沒理由去管侍衛司諸軍的作戰。

李重進臉色有點難看,也沒有開口,並用不經意的眼神看坐在後面的郭紹。這廝似乎還對上次當衆羞辱的事耿耿於懷。

但郭紹剛升步軍司都使,地位和威望都不足以統率各軍,他是不可能被任命這麼大的戰略作戰的。

柴榮道:“朕要親征濠州。李都使,你繼任淮南都部署,見了韓通後準備一下,節制諸部進逼濠州!”

李重進抱拳道:“末將領旨。”

柴榮轉頭看向郭紹:“你和趙晁率虎捷軍左右二廂,率先東進;直接聽命於朕。”

郭紹忙道:“末將領旨,即刻便出發回壽州。”

柴榮道:“壽州治所遷到下蔡,讓李谷判壽州府事。”

……

郭紹帶着京娘、楊氏和一衆親兵先行離開揚州,北上趕往壽州。先沒有回到壽州附近的駐軍中,而是去了一趟下蔡,把京娘等人安頓好。因爲李谷在下蔡主持壽州事,這裡又是後方,因此郭紹也沒急着讓京娘和楊氏回京。

不料就在這時,二弟楊彪找着到下蔡鎮來了。說是符彥卿家的人到壽州找郭紹,楊彪這才把人帶到下蔡。郭紹忙叫人請進來見面。

來了三個人,不過另外兩個牽着馬和院子裡的親兵說話,顯然是隨從。只有一箇中年人一臉微笑地向客廳門口走來。

此人是個文人,不僅穿着巾袍,投足之間和武夫也大不相同。他上前做了一個十分周正的作揖:“在下覃良,奉命前來拜訪郭將軍。在下是河北衛王家的人,是個教書匠,哈哈……叨擾之處還請郭將軍多多海涵。”

“覃先生,裡面請坐。”郭

紹也一臉笑容道,“能見到衛王家的人,郭某榮幸之至啊。”

覃良號稱是符彥卿家的……郭紹不辨真假,他倒是見過符彥卿,身邊的人卻不認識。不過且聽這人說什麼,就大概猜得出真假了,多半也不會假;誰沒事打符彥卿的幌子來見一個周軍將領幹甚,符家又不能干涉淮南的軍務。

倆人完全不認識、不瞭解對方,更沒有共同話題,但在客廳入座後居然一唱一和寒暄了不少廢話。這文人說起話來彎彎繞繞,確實沒武將乾脆。

“恭喜郭將軍壽州大捷,此戰當真聞名天下,郭將軍必成我大周又一名將。”

郭紹道:“哪裡哪裡,全憑官家統率有方。”

說了半天,覃良才從袖袋裡掏出一封書信遞上來:“衛王這次派在下來,主要爲了送請帖。衛王去年在晉陽之役時與郭將軍就認識,但當時軍務繁雜、未得與郭將軍多言,實乃平生之憾事。希望淮南戰事結束之後,郭將軍能賞光到河北衛王府一見,衛王欲與郭將軍再敘敘往事。”

郭紹也不講究,當着他的面就瞧了一眼,信封密封處居然蓋有符彥卿的燒漆印,然後就拆開來看。看了好一會兒纔讀通書信的內容。

覃良又問:“郭將軍以前在衛王府從過軍?”

郭紹笑了笑:“幾年前是衛王府上的侍衛兵。”

覃良嘆道:“幾年光陰即成大器,郭將軍真乃有爲之士……冒昧一問,不知郭將軍祖籍何處,父母可在?”

郭紹“唉”了一聲,說道:“幼時家在兗州鄉下,本是殷實人家。當年家鄉大旱又遭蝗災顆粒無收,方圓數百里大亂、盜賊羣起,族人及同鄉多出門逃荒。郭家又遭山匪劫掠,先父率衆抵抗被戮、先妣早年已去,我只身逃出來到了兗州城。後被衛王相救,遂從軍在府上效命以報救命之恩。”

他倒是沒撒謊,說的都是記憶裡的東西。

覃良聽罷一番感嘆,又同情了幾句。郭紹倒不需要同情,因爲他說這些事的時候幾乎沒什麼感覺,就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郭將軍今非昔比,還從沒和哪家定過親?”覃良試探道。

郭紹微微皺眉,皇后不是不讓我娶妻麼,她沒告訴你們?郭紹只好肯定地說道:“父母不在,無人做主,至今還未娶妻。”

覃良的嘴角露出笑意,點頭道:“大丈夫先報國,後成家,不晚不晚。倒不用着急的……在下所言,不知郭將軍是否知其中之意?”

郭紹忙點頭道:“我懂……”

覃良聽罷十分高興,又好意地小聲提醒道:“此番淮南之戰尚未結束……郭將軍已不必急於立功,求穩纔是上策。”

倆人頓時相談甚歡,話也不用明說,一番眉來眼去簡直是一拍即合。郭紹遂留覃良夜宿在住處,晚上叫人準備了酒菜作陪了一頓,然後趕緊把左攸找來,讓他寫一封感謝衛王邀請的回信,照着抄了一遍。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后的傷第三百八十二章 鳥爲食亡第四百零四章 心已欲碎第七百六十九章 仁義道德第四百三十四章 采石之役(3)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三百二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一百二十五章 勇猛忠誠第四百四十七章 犧牲(1)第六百七十六章 草蒿第二百七十四章 哀愁(6)第一百五十章 偶遇第二百四十三章 驚豔手段第四百三十二章 采石之役(1)第一百八十五章 樂得瘋癲第七百八十八章 雷霆之勢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進第六百零九章 一艘巨大的船第五百零二章 一夜化爲烏有第三百五十六章 白日夢第六百三十二章 識大體第五百六十八章 再聚晉陽(8)第八十二章 扶搖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木牌子第八十三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二十七章 發酵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變第七十四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變化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生難得一知己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虎添翼第八百四十章 夏日暴雨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重進渡劫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常簡單的道理第八百三十五章 通路第七百五十六章 世事人情第六十章 附庸風雅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二百四十二章 很早就說過第一百五十章 偶遇第五百七十七章 驚懼之城第八百零九章 旗開得勝第三百九十九章 狂奔的金盞第八百九十八章 萬勝王第六十六章 軍用圖第七十二章 軍中無戲言第二百九十九章 如虎添翼第四百三十四章 采石之役(3)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賊周端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六百四十六章 頭緒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賊周端第四百六十七章 勸降書第六百三十三章 徘徊第八百零三章 不測風雲第二百五十章 欲言又止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八百八十二章 願賭服輸第一百五十四章 什麼都沒發生過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貴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六十章 附庸風雅第七百四十一章 叫聲爹第一百八十三章 便宜了紹哥兒第一百九十七章 戰爭烽煙味第七百一十三章 草原之虎第七百一十八章 十八層地獄第四百九十一章 停不住第七百三十章 祭祀第八百三十六章 沐浴光輝第八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七百二十九章 汝勿慮也第三十二章 大人不記小人過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薪嚐膽第五百二十一章 無法調和第七百六十四章 無不感懷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七百一十八章 十八層地獄第四百三十六章 采石之役(5)第二百二十章 一嘴毛第二百零五章 親兄弟第四百零七章 項莊舞劍(2)第八百六十九章 故地故人第四百零五章 殘留的氣味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四十五章 心腹大患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桑第六百八十六章 喜慶第五百八十五章 期待第一百五十七章 血光之災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四百八十章 帝國之樹第五百一十二章 端慈第五百四十章 都有資格第十三章 武訖鎮(3)第八百九十四章 從沒覺得對第三百八十三章 蜂蝶第二百零五章 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