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

黃光石對織造工藝的改進,李重美和趙普製造出的高壓鍋雛形,這些技術方面的新奇成果,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自打學院建立,李從璟就沒少見學院搗鼓出諸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十個新奇創意能有一個實用,就是天大的驚喜了。像戚同文、李谷、黃光石、李重美這樣的人,那個不大的學院裡,不知道有多少。

林子大了,甚麼鳥都有。你喜歡讀書,但你不能阻止別人喜歡玩火,你喜歡胸大的,但你不能阻止別人喜歡臀圓的。

而李從璟給學院的建設指導思想,就決定了這是個跟太學院完全不一樣的存在,就註定了這裡面會有諸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物。

百工百業的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座綜合性的學院。

李從璟大肆褒獎了黃光石、李重美、趙普等人,並且責令六部相關官員,組建專門的班子把他們的成果落實。當然,李從璟沒忘記讓這些人再接再厲,繼續鑽研,比如對李重美和趙普,李從璟就希望他們早日製造出真正的高壓鍋來。

至於此舉會推動多少諸如物理、工程等學科的發展,就不是李從璟眼下能夠預見的了。

洛陽學院作爲大唐學術中心地帶,此處的一風一雨,都會對整個天下產生莫大影響,在洛陽學院掀起一陣“經世致用”的革命狂潮時,天下州縣會出現多少爭相效仿者,只怕一言難盡。

大唐的“科技革命”,已經緩緩拉開了帷幕,它涉及各行各業、方方面面。

而李從璟需要做的,就是對實用成果進行大肆獎勵,同時將其納入官員課考範疇,一言以蔽之:積極引導。

各種成果,都需要人才把它弄出來。

大唐的天下,並不缺人才。

人才的出現,需要相應的社會底蘊。而擁有先進漢唐文明的大唐,並不缺乏這種底蘊。相反,擁有千年先進文明積澱的大唐,早就在期待這場“知識爆炸”。

很遺憾,原本歷史上的統治者,完完全全沒有這個意識,他們無視了知識本身的訴求,他們壓抑了漢唐文明,把先進文明用力的擠進泥土裡埋葬了,還沒給它修座墳墓。他們平白糟蹋了千年的先進漢唐文明,最終只能讓漢唐文明毀在一場場戰火中,逐漸被人忽視甚至被人遺忘,永遠成爲歷史中的一抹塵埃,連一聲嘆息都發不出來。

千年之後的人,只能在黃土中去一點點摸索,憑藉隻言片語與微乎其微的殘跡,去想象彼時這場文明的燦爛輝煌。

可悲的是,失去漢唐雄風、被暮氣沉沉的思想禁錮了千年的人們,連在想象這場文明時,都小心翼翼、不敢稍微用力一點,唯恐想得太多想得太好,惹人嘲笑。

——他們甚至自相嘲笑。

如果漢唐文明有一縷殘魂飄蕩在空中,看到這副場景,真不知做何感想。

李從璟要給漢唐文明一個新生,要讓它光芒萬丈照亮全世界,要讓它的目光洞穿歷史長河。

他要告訴這個世界,這天下,本該是屬於我們唐人的。

......

轉眼進入到定鼎二年。

李從璟登基即位的第二個年頭,第一個好消息是侍衛親軍水陸並進,於去歲冬成功平定安南。爲鞏固在安南的統治,李從璟派遣大量得力官員、士子,前往螺城,一方面改善地方民生,另一方面大力興辦教育。

前者是爲了讓安南百姓吃飽穿暖,失去做強盜北上搶東西的動力,後者則是從精神思想上,給他們灌輸

忠君報國的思想,讓羣蠻脫去野性,受王化。

除此之外,李從璟令嶺南行省修築、拓寬邕州到螺城的道路,讓王師南下更加方便,同時在沿海建立水師海港,派遣唐軍水師駐紮,增加廣州之兵迅速出擊螺城的能力,力求從軍事上杜絕安南再度陷入混亂的可能。

當然,安南很多地區氣候惡劣,地形複雜、區域隔絕嚴重,爲免羣蠻隱居山林爲禍,李從璟派遣學院學生深入安南,選擇氣候地理都適宜的地方,大面積墾荒,集中修繕農田。同時建造城池,將山民遷出山林,到平地城池中定居,在農田集中地耕作,增加官員對地方的控制力,也加快地方的發展。

在賦稅徭役上,也給予特殊優待。

至於因爲氣候原因,該地盛產的水稻、水果,李從璟則令官府幫助興商,使得這些產品可以北運江南甚至江北,增加該地百姓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

凡此種種,事無鉅細,李從璟都一一和衆臣擬定章程,力求徹底讓安南再無戰事,而不是簡單的軍事佔領。這樣一來,前期朝廷會在安南投入大量財物——例如在輕徭薄賦的前提下,安南官員要修繕道路、城池,就必須付給勞作者工錢——但從大局上看,這無疑是有益於安南長治久安的。

當然,李從璟也沒有忘記讓安南官員,激發安南百姓的積極性——例如自願投身墾荒、修繕水利等事情中的百姓,可以在多年內於賦稅徭役上享有更多優待。

諸番舉措議定之後,大唐朝廷已經從政治、軍事、經濟上,全面對安南實行了掌控。

進入定鼎二年春天,李從璟冊封李重政爲太子,令其入主東宮。此後不久,在洛陽學院開學之際,李從璟讓已經十歲的李重政進入學院就讀。至此,洛陽學院的地位完全穩固下來。

春夏之交,李從璟接到郭威軍報,南詔平定。

有了安南的“前車之鑑”,朝廷對如何建立在南詔的穩定統治,已是輕車駕熟,沒多久各項章程就被確定下來,人力、物力迅速安排到位,源源不斷開赴南詔。

值得一提的是,安南作爲嶺南行省的一部分,朝廷在進行安南建設時,嶺南行省的官員去了很多,以此加強對安南的瞭解,方便日後處理安南各項事務。

而在建設南詔的時候,西川也去了許多官員,這是爲了加快地區的相互瞭解與融合。西川作爲人文薈萃之地,南詔,亦或說大理行省,日後就是第二西川。凡此種種,也有利於消融西川與大理昔曾多年互相攻伐的隔閡,具體到眼前來說,就是有利於兩地通商、交流。

同時,李從璟下令郭威“鑿山開路”,並以瀾滄江(湄公河)爲依託,評估向南進行軍事擴張的可能性。

西南半島之所以叫西南半島,就是因爲在中國的西南,既然如此,李從璟爲何不能謀求讓它乾脆變成中國的西南半島?

眼下,大唐已經坐擁安南與南詔,要知道,安南就是後世越南北部,而南詔的南面疆域,已經深入到緬甸、老撾、泰國。大唐要做的,不過就是輕輕再往前踏一步而已。

擁有了西南半島,就能擁有東方咽喉之地——馬六甲海峽。一旦馬六甲海峽握在大唐手裡,日後大唐無論是掌控南海,還是君臨馬六甲之南的島嶼、疆域,都將易如反掌。

更重要的是,大唐艦隊自此西出印度洋,就將毫無滯澀。擁有了這等咽喉之地,溝通東西方兩個世界的海上命脈,就完全握在大唐手裡。無論是東方的朝鮮半島、東瀛,還是印度半島,都將在大唐天威的震懾

之下。

海洋,纔是地理大發現中的主角;海峽,則是海洋中的主角。

因爲它控扼海上通道。

諸事解決完,就到了夏秋之交。

李從璟決定派遣莫離前往廣州。

“南征的侍衛親軍已經開始陸續班師,回洛陽的部曲不用多言,依然是禁衛軍主力,而留在安南、南詔的部分部曲,則要承擔起重建安南、南詔地方軍隊的使命,就如當初打造兩川地方軍隊一樣。區別在於,今日的安南、南詔地方軍隊,很可能就是日後的大唐遠征軍。”

“大唐疆域遼闊,不能每回出征,王師都從京畿洛陽開拔,朝廷建立禁軍,不是要抹殺邊軍的存在,而是爲了尋求邊軍與禁軍的平衡。日後再向西南用兵,便要安南、南詔出大力氣。這也是爲何在王師佔領安南、南詔後,朕要不惜血本,在兩地改善民生、大興教育、修築道路的原因之一。”

廣賢殿中,李從璟跟莫離在談話。

說到這,李從璟推給莫離一盞茶,繼續道:“安南、南詔已經穩定,就更不必說嶺南了,諸事都已走上正規。王師這些年征伐天下,將士在前面攻城掠地,官員便緊隨其後接收民政,諸事都已輕車熟路,這也是嶺南爲何這麼快就穩固下來的原因。”

“嶺南、安南、南詔穩定後,便該是我大唐艦隊揚帆海外的時候。朝堂上下袞袞諸公,雖然不缺賢才,但能讓朕把這件事放心託付的,也唯有莫哥兒一人。嶺南平定後,水師就在修築海港,進行海航訓練,如今諸事都已妥當。這回莫哥兒南下,一手大唐船艦,一手海商貨船,揚帆大海,西出萬里,當不在話下。”

“大唐要克復河西、西域,要往西南用兵,少不得錢糧。大江南北雖然地域廣袤,朝廷賦稅每年鉅萬,但一個安南和南詔建設,就讓國庫大爲出血,何況勞師遠征的河西、西域?這回莫哥兒出山,便是爲大唐去找財富。”

“艦隊遠航,第一階段是重建海路。絲綢之路留下來的通道,艦隊要重新掌握,有閩地和嶺南海商相助,這事應該不難。重建海路的同時,便是令軍情處深入各地,發現、評估各地的財富情況,有我數年來的籌謀,軍情處中不乏通曉外語者,此亦不難。”

“第二階段,便是通商。這些年,大唐商業繁茂,絲綢、瓷器等物,我大唐要多少就能製造多少,通商各地,數倍利潤不在話下。倘若有些地方比較封閉,其主不願通商,莫哥兒手中的水師將士,也知道該做什麼。番禹、安南接連兩戰,水師對於登陸作戰,已是有不少心得。”

話說完,李從璟品了口茗,口齒留香。

莫離嘆道:“無論是給立功商賈授官階,還是讓水師學會登陸作戰,諸多事宜陛下早就準備妥當,此番離南下西出,雖然諸事龐雜,但若是連這點事都做不好,也就無顏回來面見陛下了。”

聽到這話,李從璟卻忽然放下茶碗,看着莫離,面容肅然,不容置疑道:“夫世間之大凶險,未有勝過開天闢地者。莫哥兒此去,無論事情成或不成,有一個要求你必須做到:那就是給我完整的回來!”

莫離起身離座,拱手拜道:“臣謹遵敕令。”

莫離離開洛陽的時候,李從璟率領衆臣出城相送。

古道長亭,隊伍已經遠去,李從璟依舊遠望未動。

又是一年秋風將至。

望着那個白袍摺扇的身影漸漸遠去,李從璟輕輕喃喃了一句,只有他自己能聽到的話。

“莫離莫離,莫與君別離。”

(本章完)

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十九 何衝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亂離人 無人憐顧影自憐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十九 你知死嗎?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十五 接城章六十七 搜刮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六 水寨(4)章五十四 帝國之兩難【第二更】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四 水寨(2)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二十二 百戰安義(1)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