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

(凌晨後還有更新,不過不用等,我也只是準備寫...)

金陵。

江淮戰報傳回後,大丞相府的燈火徹夜未熄,一應屬官、幕僚齊聚一堂,緊鑼密鼓的商議軍情。次日,徐知誥一份急令,將盧絳、蒯鰲二人從常州召回。

盧絳、蒯鰲正在常州與錢元瓘相持,戰事時有發生,規模時大時小,兩者打了個平手,誰也奈何不得誰,盧絳、蒯鰲從常州離開時,劉金也接到徐知誥的命令,讓他據守常州城即可,不必再對無錫保持攻勢。

回到金陵,盧絳、蒯鰲二人馬不停蹄趕到丞相府,還沒來得及將身上的汗水歇幹,就被徐知誥派人來叫了過去——商議了一日一夜的屬官、幕僚已經散去,政事堂裡只剩下了韓熙載、周宗兩人,顯得格外空曠,別有一股壓抑的氣氛。

進門時,徐知誥正揮手將飯食斥退,盧絳、蒯鰲二人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見禮的時候徐知誥擺手道:“軍情緊迫,俗禮就免了,君太你將情況跟他兩人細說一遍。”

坐在小案後的周宗臉色略顯蒼白,眼中也是充滿血絲,聽了徐知誥的話,他打起精神,將江淮戰事的一應情況都跟盧絳、蒯鰲解說一番,最後語氣沉重的總結道:“北賊四面合圍王師,意圖與王師在滁州、和州決戰,兩者兵力相差並不多,且北賊佔據了主動,形勢於我十分不利!”

周宗話說完後,徐知誥沒有等待,緊接着開口:“江淮形勢不利,必須速做應對,在兩位歸來之前,我已跟諸公有過商討,初步有了定議......兩位或有進言?”

大致情況盧絳、蒯鰲二人在信使到達常州時就被告知,路上就對此有過思考,方纔周宗講解細節的時候,兩人也沒停止過考量,然則眼下的江淮戰局已經白熱化,哪是輕易能有破局之策的?然則這下徐知誥問起,盧絳不得不道:“戰局膠着,力量對比也差不多,事到如今,唯力戰而已!某遠渡江北上,與北賊不死不休!”

徐知誥不置可否,又看向蒯鰲。蒯鰲一時也沒有良策,跟盧絳一樣表達了爲國死戰的決心。

兩人雖然沒有拿出驚世奇策,但能有效忠徐知誥的決心,已經符合了徐知誥的期望,也唯有如此,徐知誥才能將接下來的事交給這兩人去做。

“眼下要扭轉江淮戰局的緊張態勢,並非沒有辦法,只是此計非是力戰於沙場,與賊軍將士殊死相搏,而是另闢蹊徑、別開生面,在大勢上贏得先機。”徐知誥說道,“國中雖有良臣俊彥無數,但要完成這個計策,我認爲只有兩位才行。此策的實行者,需要非凡的膽氣,雖刀斧加身而面無懼色;要有非凡的機敏,雖身陷必死之境而能絕處逢生;要有非凡的辯才,雖孤身入敵營而要能舌戰羣儒;要有縝密的心思,要有堅韌的意志,要有精明的手段......”

說到最後,徐知誥盯着盧絳、蒯鰲,幾乎是一字字道:“更要有不懼一死,誓死不叛的氣節......兩位可有乎?”

盧絳、蒯鰲相識一眼,連忙起身離開小案,到堂中下拜,“國家者,養我血肉之軀;丞相者,予我安身立命之所。爲報國家,爲報丞相,我等何懼一死?”

聞言,徐知誥神色觸動,連忙走下堂中,親手扶起兩人,感動道:“國家得賢臣如公等,豈能社稷不興?我得良佐如公等,大業豈能不成?若果真社稷不

興、大業不成,便是山河破碎,便是埋骨荒冢,又有何怨言?!”

“丞相!”盧絳、蒯鰲俯身再拜,感動的聲音哽咽,“請丞相下令,雖刀山火海,我等敢不奮軀而進?便縱是面對千軍萬馬,我等死不旋踵!”

“好!”徐知誥再度將兩人扶起來,眼中似有熱淚,將兩人拉到小案前,“公等安坐,且聽我細細道來!”

回到主位,徐知誥對兩人道:“如今北賊在江淮的實際統帥,乃是號爲莫神機的莫離,此人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言,觀其在江淮的種種舉動,便已知此人乃是世之大才。”

見盧絳、蒯鰲點頭,徐知誥繼續道:“北賊若無此人主持戰局,以我大吳十萬驍勇,千員良將,百位英傑,江淮早已收復!故而,此番要扭轉江淮戰局,必須要從此人入手!”

盧絳、蒯鰲眼前一亮,“丞相意欲如何對付此人?”

他們自然不會去想刺殺這種愚蠢計策,古往今來,有幾個三軍統帥是在軍營中被刺殺而亡的?

“反間計!”徐知誥語出如驚雷。

盧絳、蒯鰲先是一怔,隨即目光火熱。

“當此之時,若能離間莫離與洛陽,使得君王猜忌前線統帥,若能離間莫離與李從珂,使得軍中將帥不和,則江淮戰局將天翻地覆!”徐知誥一番話說的擲地有聲。

盧絳、蒯鰲聞言精神大振。

離間計向來惡毒,且戰果累累。遠的,昔年劉邦用此計於項羽,使得項羽失去了最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大謀士范增;近的,後梁朱友貞消弱魏博軍鎮時,李存勖巧用反間計,幾乎可以說是兵不血刃就得了魏博軍投靠,消弭大敵而又極大增強了自身實力。

不過尋思之下,盧絳頗有顧慮,“聽聞莫離不僅跟隨李從璟南征北戰十數年,深得其信任,昔曾亦是發小,相交莫逆,要李從璟猜忌莫離,會不會有些難度?”

徐知誥篤定道:“不然!大將領重兵征戰在外,歷來被朝廷猜忌、防範,此事古來如此!公等請想,如今北朝禁軍不過十餘萬,而江淮聚集有四萬侍衛親軍、一萬百戰軍、三萬新軍,軍力過半,且有藩鎮軍、降軍數萬,勢力何其之大!而洛陽呢?此時有軍力幾何?若是莫離果真割據江淮自立,洛陽拿什麼去應對?唐末天下大亂以來,將帥傭兵自重、尾大不掉釀成的禍端何曾少了?”

盧絳、蒯鰲都不是不學無術之輩,稍稍念及往事,不禁對此言大爲贊同,“想那李嗣源也是領兵反叛,最終奪得皇位的,他豈能不防備臣子效仿他的舊事?”

徐知誥繼續道:“離間莫離與洛陽,此爲其一;離間莫離與李從珂,此爲其二。李從珂者,李嗣源養子也。昔年追隨李嗣源戎馬半生,立下無數血汗功勞,李嗣源篡位後,李從珂領兵出征兩川,軍功亦是顯赫,而如今北賊出兵江淮,李從璟回洛陽後,竟然是莫離統帥三軍,而非是身爲潞王的李從珂——李從珂難道不會心有不平、不忿之氣?難道不會覺得恥辱、不公?”

盧絳、蒯鰲連連點頭。

шшш☢ тTk án☢ C○

徐知誥道:“將帥既然有嫌隙,只需稍加利用,必然將帥不合,而若莫離被洛陽猜忌,李從珂便會名正言順,趁機謀求取而代之!形勢若能如此,屆時江淮豈能不風雲變幻?朝廷猜忌統帥、將帥不合內鬥、臨陣改換統帥,這三件事,無論哪一件發生,都足以讓大軍陷入混

亂,若是三者同時發生,我軍趁機進擊,豈能不勝!”

盧絳、蒯鰲齊聲讚歎:“丞相高見!”

計議既定,接下來便是商討施行計策的細節,衆人一起密謀,很快便制定了相應計劃。隨後,衆人分頭準備。不日,盧絳、蒯鰲離開金陵,渡江北上,去到揚州見莫離。

......

盧絳、蒯鰲離開金陵的當日,韓熙載、馬仁裕也渡江到達和州,徐知誥身旁的重要謀士,就只剩下周宗、查文徽等寥寥幾人,這些是他自個兒的班底,另外繼承自徐溫的嚴可求、駱知詳等人,如今則大多是按部就班,謀於本職而已,沒有時常參贊機要——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楚地可有緊要之事發生?”處理完手頭的事務,徐知誥問坐在堂中左首的周宗。

“兩軍激戰於益陽周邊,戰局膠着,目前並無大捷。”周宗回道。

徐知誥點頭應了一聲,忽而陷入沉思。

周宗遲疑半響,最後還是道:“此番盧、蒯二人北去揚州,也不知多久才能事成。”

徐知誥知道周宗的意思,對方是在擔心事情是否能成,他道:“天下大亂以來,但凡領兵之將,莫不驕橫自重,野心大的,圖謀不軌,野心小的,攜衆圖利,朝廷難制。故而昔年李存勖令郭崇韜領兵伐蜀,軍中有皇子李繼岌隨行,此番北賊入侵江淮、楚地,本也是各有皇子統領全軍。李從榮領兵離開洛陽時,李嗣源臨行寄語‘讓天下人知曉,李氏人人皆賢’,然其真意,果真如此乎?李嗣源是明白人,他當然也擔心領兵大將久離中樞,難以掌控,讓李從榮統領三軍,是不讓軍權落入外人之手。”

“李從璟留下莫離在江淮統領大局,而自己回到洛陽,將重兵委託於外姓之手,此舉何其鄙陋也!同姓姑且不能全然放心,何況外姓?”說到這,徐知誥不由得冷笑一聲,“這些年來,北朝平兩川、定契丹,侵入江淮後又連戰連捷,功勳不可謂不大,然則世間萬物,也唯功勳、成就最能迷惑人心,到得此時,李嗣源父子當真以爲是自己天命所歸了?如此疏於防範外人,就怨不得給我可趁之機。”

周宗深以爲然,忽而笑道:“李從璟回洛陽,乃是因爲李嗣源得了一場大病,其人回洛陽後不復再至江淮,聽聞也是因爲李嗣源身體不好。然則此番若是江淮有變,李從璟會否再度到江淮來?”

“不會!”徐知誥篤定道,“李嗣源已經老了,身子又不好,當此之際,李從璟怎敢擅離洛陽?”

“難道李嗣源讓李從璟回到江淮,他也不會來?”周宗問。

“當然不會!”徐知誥道,“整座江山與一地戰事,孰輕孰重,李從璟焉能分不清楚?大爭之世,人心叵測,李嗣源未舉事時,也是貌似賢良之輩,然則結果如何?李從璟不敢離開洛陽。”

周宗連連點頭,尋思半響後道:“盧、蒯二人北上行離間計是不假,然則依丞相看,莫離此人會否真的傭兵自重,割據江淮......亦或甚至反攻洛陽?”

徐知誥笑容莫測,沒有回答,有些話因爲主從有別,他不能跟周宗說,心裡道:“大丈夫立於當世,誰願屈居人下?誰規定了誰必須屈居人下?但凡有才之輩,誰沒個野心?他莫離既然有非凡之才,又多有非凡功績,本身亦非女子,憑甚麼一定要做李從璟的影子,豈能當真沒個野心?”

(本章完)

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三十六 青袍與黑氅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品書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三十二 大爭之世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六十五 李繼韜之死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二 神仙山(1)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六十三 陣斬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章六十四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下)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四 水寨(2)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