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1)

(凌晨後還有更新,不過不用等,我也只是準備寫...)

金陵。

江淮戰報傳回後,大丞相府的燈火徹夜未熄,一應屬官、幕僚齊聚一堂,緊鑼密鼓的商議軍情。次日,徐知誥一份急令,將盧絳、蒯鰲二人從常州召回。

盧絳、蒯鰲正在常州與錢元瓘相持,戰事時有發生,規模時大時小,兩者打了個平手,誰也奈何不得誰,盧絳、蒯鰲從常州離開時,劉金也接到徐知誥的命令,讓他據守常州城即可,不必再對無錫保持攻勢。

回到金陵,盧絳、蒯鰲二人馬不停蹄趕到丞相府,還沒來得及將身上的汗水歇幹,就被徐知誥派人來叫了過去——商議了一日一夜的屬官、幕僚已經散去,政事堂裡只剩下了韓熙載、周宗兩人,顯得格外空曠,別有一股壓抑的氣氛。

進門時,徐知誥正揮手將飯食斥退,盧絳、蒯鰲二人相視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見禮的時候徐知誥擺手道:“軍情緊迫,俗禮就免了,君太你將情況跟他兩人細說一遍。”

坐在小案後的周宗臉色略顯蒼白,眼中也是充滿血絲,聽了徐知誥的話,他打起精神,將江淮戰事的一應情況都跟盧絳、蒯鰲解說一番,最後語氣沉重的總結道:“北賊四面合圍王師,意圖與王師在滁州、和州決戰,兩者兵力相差並不多,且北賊佔據了主動,形勢於我十分不利!”

周宗話說完後,徐知誥沒有等待,緊接着開口:“江淮形勢不利,必須速做應對,在兩位歸來之前,我已跟諸公有過商討,初步有了定議......兩位或有進言?”

大致情況盧絳、蒯鰲二人在信使到達常州時就被告知,路上就對此有過思考,方纔周宗講解細節的時候,兩人也沒停止過考量,然則眼下的江淮戰局已經白熱化,哪是輕易能有破局之策的?然則這下徐知誥問起,盧絳不得不道:“戰局膠着,力量對比也差不多,事到如今,唯力戰而已!某遠渡江北上,與北賊不死不休!”

徐知誥不置可否,又看向蒯鰲。蒯鰲一時也沒有良策,跟盧絳一樣表達了爲國死戰的決心。

兩人雖然沒有拿出驚世奇策,但能有效忠徐知誥的決心,已經符合了徐知誥的期望,也唯有如此,徐知誥才能將接下來的事交給這兩人去做。

“眼下要扭轉江淮戰局的緊張態勢,並非沒有辦法,只是此計非是力戰於沙場,與賊軍將士殊死相搏,而是另闢蹊徑、別開生面,在大勢上贏得先機。”徐知誥說道,“國中雖有良臣俊彥無數,但要完成這個計策,我認爲只有兩位才行。此策的實行者,需要非凡的膽氣,雖刀斧加身而面無懼色;要有非凡的機敏,雖身陷必死之境而能絕處逢生;要有非凡的辯才,雖孤身入敵營而要能舌戰羣儒;要有縝密的心思,要有堅韌的意志,要有精明的手段......”

說到最後,徐知誥盯着盧絳、蒯鰲,幾乎是一字字道:“更要有不懼一死,誓死不叛的氣節......兩位可有乎?”

盧絳、蒯鰲相識一眼,連忙起身離開小案,到堂中下拜,“國家者,養我血肉之軀;丞相者,予我安身立命之所。爲報國家,爲報丞相,我等何懼一死?”

聞言,徐知誥神色觸動,連忙走下堂中,親手扶起兩人,感動道:“國家得賢臣如公等,豈能社稷不興?我得良佐如公等,大業豈能不成?若果真社稷不

興、大業不成,便是山河破碎,便是埋骨荒冢,又有何怨言?!”

“丞相!”盧絳、蒯鰲俯身再拜,感動的聲音哽咽,“請丞相下令,雖刀山火海,我等敢不奮軀而進?便縱是面對千軍萬馬,我等死不旋踵!”

“好!”徐知誥再度將兩人扶起來,眼中似有熱淚,將兩人拉到小案前,“公等安坐,且聽我細細道來!”

回到主位,徐知誥對兩人道:“如今北賊在江淮的實際統帥,乃是號爲莫神機的莫離,此人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言,觀其在江淮的種種舉動,便已知此人乃是世之大才。”

見盧絳、蒯鰲點頭,徐知誥繼續道:“北賊若無此人主持戰局,以我大吳十萬驍勇,千員良將,百位英傑,江淮早已收復!故而,此番要扭轉江淮戰局,必須要從此人入手!”

盧絳、蒯鰲眼前一亮,“丞相意欲如何對付此人?”

他們自然不會去想刺殺這種愚蠢計策,古往今來,有幾個三軍統帥是在軍營中被刺殺而亡的?

“反間計!”徐知誥語出如驚雷。

盧絳、蒯鰲先是一怔,隨即目光火熱。

“當此之時,若能離間莫離與洛陽,使得君王猜忌前線統帥,若能離間莫離與李從珂,使得軍中將帥不和,則江淮戰局將天翻地覆!”徐知誥一番話說的擲地有聲。

盧絳、蒯鰲聞言精神大振。

離間計向來惡毒,且戰果累累。遠的,昔年劉邦用此計於項羽,使得項羽失去了最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大謀士范增;近的,後梁朱友貞消弱魏博軍鎮時,李存勖巧用反間計,幾乎可以說是兵不血刃就得了魏博軍投靠,消弭大敵而又極大增強了自身實力。

不過尋思之下,盧絳頗有顧慮,“聽聞莫離不僅跟隨李從璟南征北戰十數年,深得其信任,昔曾亦是發小,相交莫逆,要李從璟猜忌莫離,會不會有些難度?”

徐知誥篤定道:“不然!大將領重兵征戰在外,歷來被朝廷猜忌、防範,此事古來如此!公等請想,如今北朝禁軍不過十餘萬,而江淮聚集有四萬侍衛親軍、一萬百戰軍、三萬新軍,軍力過半,且有藩鎮軍、降軍數萬,勢力何其之大!而洛陽呢?此時有軍力幾何?若是莫離果真割據江淮自立,洛陽拿什麼去應對?唐末天下大亂以來,將帥傭兵自重、尾大不掉釀成的禍端何曾少了?”

盧絳、蒯鰲都不是不學無術之輩,稍稍念及往事,不禁對此言大爲贊同,“想那李嗣源也是領兵反叛,最終奪得皇位的,他豈能不防備臣子效仿他的舊事?”

徐知誥繼續道:“離間莫離與洛陽,此爲其一;離間莫離與李從珂,此爲其二。李從珂者,李嗣源養子也。昔年追隨李嗣源戎馬半生,立下無數血汗功勞,李嗣源篡位後,李從珂領兵出征兩川,軍功亦是顯赫,而如今北賊出兵江淮,李從璟回洛陽後,竟然是莫離統帥三軍,而非是身爲潞王的李從珂——李從珂難道不會心有不平、不忿之氣?難道不會覺得恥辱、不公?”

盧絳、蒯鰲連連點頭。

徐知誥道:“將帥既然有嫌隙,只需稍加利用,必然將帥不合,而若莫離被洛陽猜忌,李從珂便會名正言順,趁機謀求取而代之!形勢若能如此,屆時江淮豈能不風雲變幻?朝廷猜忌統帥、將帥不合內鬥、臨陣改換統帥,這三件事,無論哪一件發生,都足以讓大軍陷入混

亂,若是三者同時發生,我軍趁機進擊,豈能不勝!”

盧絳、蒯鰲齊聲讚歎:“丞相高見!”

計議既定,接下來便是商討施行計策的細節,衆人一起密謀,很快便制定了相應計劃。隨後,衆人分頭準備。不日,盧絳、蒯鰲離開金陵,渡江北上,去到揚州見莫離。

......

盧絳、蒯鰲離開金陵的當日,韓熙載、馬仁裕也渡江到達和州,徐知誥身旁的重要謀士,就只剩下周宗、查文徽等寥寥幾人,這些是他自個兒的班底,另外繼承自徐溫的嚴可求、駱知詳等人,如今則大多是按部就班,謀於本職而已,沒有時常參贊機要——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楚地可有緊要之事發生?”處理完手頭的事務,徐知誥問坐在堂中左首的周宗。

“兩軍激戰於益陽周邊,戰局膠着,目前並無大捷。”周宗回道。

徐知誥點頭應了一聲,忽而陷入沉思。

周宗遲疑半響,最後還是道:“此番盧、蒯二人北去揚州,也不知多久才能事成。”

徐知誥知道周宗的意思,對方是在擔心事情是否能成,他道:“天下大亂以來,但凡領兵之將,莫不驕橫自重,野心大的,圖謀不軌,野心小的,攜衆圖利,朝廷難制。故而昔年李存勖令郭崇韜領兵伐蜀,軍中有皇子李繼岌隨行,此番北賊入侵江淮、楚地,本也是各有皇子統領全軍。李從榮領兵離開洛陽時,李嗣源臨行寄語‘讓天下人知曉,李氏人人皆賢’,然其真意,果真如此乎?李嗣源是明白人,他當然也擔心領兵大將久離中樞,難以掌控,讓李從榮統領三軍,是不讓軍權落入外人之手。”

“李從璟留下莫離在江淮統領大局,而自己回到洛陽,將重兵委託於外姓之手,此舉何其鄙陋也!同姓姑且不能全然放心,何況外姓?”說到這,徐知誥不由得冷笑一聲,“這些年來,北朝平兩川、定契丹,侵入江淮後又連戰連捷,功勳不可謂不大,然則世間萬物,也唯功勳、成就最能迷惑人心,到得此時,李嗣源父子當真以爲是自己天命所歸了?如此疏於防範外人,就怨不得給我可趁之機。”

周宗深以爲然,忽而笑道:“李從璟回洛陽,乃是因爲李嗣源得了一場大病,其人回洛陽後不復再至江淮,聽聞也是因爲李嗣源身體不好。然則此番若是江淮有變,李從璟會否再度到江淮來?”

“不會!”徐知誥篤定道,“李嗣源已經老了,身子又不好,當此之際,李從璟怎敢擅離洛陽?”

“難道李嗣源讓李從璟回到江淮,他也不會來?”周宗問。

“當然不會!”徐知誥道,“整座江山與一地戰事,孰輕孰重,李從璟焉能分不清楚?大爭之世,人心叵測,李嗣源未舉事時,也是貌似賢良之輩,然則結果如何?李從璟不敢離開洛陽。”

周宗連連點頭,尋思半響後道:“盧、蒯二人北上行離間計是不假,然則依丞相看,莫離此人會否真的傭兵自重,割據江淮......亦或甚至反攻洛陽?”

徐知誥笑容莫測,沒有回答,有些話因爲主從有別,他不能跟周宗說,心裡道:“大丈夫立於當世,誰願屈居人下?誰規定了誰必須屈居人下?但凡有才之輩,誰沒個野心?他莫離既然有非凡之才,又多有非凡功績,本身亦非女子,憑甚麼一定要做李從璟的影子,豈能當真沒個野心?”

(本章完)

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十六 決心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七十三 陰謀算計爲哪般 分合友敵無非利章一百零八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3)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十九 何衝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下)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三 神仙山(2)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一百二十六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9)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七十七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4)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十九 何衝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兩百十二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下)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十六 決心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二 千里之遠有梟雄(中)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六十七 搜刮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三十七 唐軍之北來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七十三 經營章二十 晉王令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九十八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5)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二 神仙山(1)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