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

李從璟之所以留在洛陽,百戰軍之所以沒有跟隨李從榮出征,爲的便是應對眼下這種情況,整頓吏治必然會有風暴,這是李從璟與李嗣源早先就有預料的,令人欣慰的是,這股風暴出現在洛陽吏治整頓結束後,這至少維護了朝堂安定的大局,給了大唐一個安穩的中樞。

當然,情況之所以會如此,並不是像康義誠這種洛陽大臣和孔循這種地方大員,反對吏治不夠有力,而是李嗣源、李從璟從一開始的佈局就做的好。

甚至可以說,藩鎮在這個時候動亂,都在李嗣源、李從璟父子的預料之中。

“此番藩鎮動亂,除卻汴州宣武軍率先亮出旗幟,不出意外,鄆州天平軍、青州平盧軍都會相繼起事,滑州義成軍會否同流合污,尚在兩可之間。”李從璟如是對李嗣源道,“屆時山東千里之地,不免烽火連城,爲免亂賊禍亂地方太久,給州縣造成太大災難,朝廷禁軍必須雷霆出動,迅速將其剿滅。”

“滑州義成軍,應該也會隨同而亂。”李嗣源摸着鬍鬚道。

李從璟有些驚奇,當初銀槍效節軍坐鎮滑州,是被李從璟帶百戰軍平定的,事後義成軍坐鎮滑州,其節度使人選自然是李嗣源所確定,照理說義成軍應該靠得住纔是,何以如今事情還未出現結果,李嗣源就有這等言論?

見了李從璟這番模樣,李嗣源讓他附耳過來,對他耳語一番。

李從璟聽罷李嗣源的話,立即恍然大悟。

李嗣源拿起蒲扇給自己扇了兩下,因爲天氣漸漸轉涼的緣故,沒多時又將其丟到一邊,“洛陽的吏治整頓已經收尾,因事先多有準備的緣故,填補被治罪官員官位的新任官員,都已及時就位,如今朝廷各部都已恢復正常秩序,當然,較之先前,眼下的官員自然精幹許多,說是氣象一新可謂恰如其分。到了這個時候,新政下一階段的措施,也該公告於天下州縣,着手推行了。”

李從璟點點頭,“此番新政深化,除卻巡查官員外,朝廷先前獎賞的新政得力官員,也該出任關鍵位置,尤其是對先前推行新政不力的州縣,對其官員要果斷加以撤換。”

李嗣源道:“這回禁軍東出平定作亂藩鎮,當帶新政官員隨行,禁軍每平定一處藩鎮,即對該藩鎮的官員大行撤換,以朝堂隨行官員填補空缺。如此一來,禁軍所到之處,便是新政所行之處,朝廷對山東州縣官員的撤換,也就能迅速完成。”

這是大換血的題中之意,李從璟自然沒有不同意見,“有了禁軍威懾與山東州縣作爲榜樣,天下諸道藩鎮州縣,也知道該如何做了,若說先前他們還心存僥倖,多有別樣心思,相信這一趟下來,配合中央到地方的吏治整頓,他們也該知道作甚麼了。”

李嗣源最後道:“春帷士子,雖方入官場,諸事不甚熟悉,但有年長官員帶領,也能夠任事,且這些士子熱血常在,不懼艱難,最是適合披荊斬棘,與地方老舊勢力爭雄,這番不妨多任用這些新科才子,也好讓他們知道,如何施展抱負、報效家國。”

李從璟自

然是點頭稱是。

說完這些,接下來輪到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的人選。

對康義誠貪污受賄、與宣武軍勾結謀亂之事,李嗣源大感痛心。

康義誠一直受他信任與看重,這從他整編侍衛親軍後,以康義誠爲馬步軍都指揮使,就能看得出來,但不曾想知人知面不知心,結果卻是所用非人,好生叫人難受。

其實在洛陽整頓吏治的過程中,不止康義誠一個受李嗣源信任、看重的官員被懲辦。說來並無不能理解之處,若非受皇帝信任,身居高位,又有所依仗,那些官員怎敢胡作非爲?

李嗣源提議,讓李從珂來接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平心而論,這個提議沒有半點問題,李從珂已經是潞王,接康義誠的班,無論資歷還是威望都夠了,況且李從珂自打從兩川歸來,就一直想在禁軍任職,爲此沒少請求李嗣源。

而李嗣源也有意讓那些他親信的大將,到禁軍出任要職,高從周就是一個代表,對方曾今就是左射軍的將領,這本也是順利成章的事。

——至於石敬瑭,現在則去了夏州,跟党項人死磕去了。

李從璟也同意。

無論如何,李從珂都是一員大將,雖然不長於謀略,但資歷威望都擺在那裡,治軍還是有一套。

至於李從珂日後會如何,李從璟並不是很擔心——只要他在,李從珂又能如何?還不是乖乖給他的江山打工?

隨後,李從璟提議讓李彥超擔任侍衛親軍的副將——之前那個副將,與康義誠多少有些牽連,已經被降職。

李嗣源也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不日,孔循到了洛陽。李嗣源對他當日攔截刑部官員的事,處罰的不輕不重,至於推行新政不力的失職之處,暫且沒有拿出來問罪,因爲宣武軍這時候已經公然據鎮叛亂。

李嗣源隨即下詔,斥責宣武軍的驕橫跋扈,並下令六部爲大軍東征作準備。

這是洛陽吏治整頓完成之後,朝廷碰到的第一件大事,各部衙門自然一片熱火朝天之象。

隨後,新政新一批政令,經由中書省遞交,皇帝批准,門下省審覈生效之後,下達到各州縣。

與此同時,百戰軍領命東征,孔循隨行,平定宣武軍之亂。

就在百戰軍抵達汴州的翌日,鄆州天平節度使安重霸、青州盧龍軍校王公儼,相繼擁衆生亂,隨後,滑州義成節度使王晏球也稱,滑州拒行新政。

而這個時候,李從璟仍舊在洛陽,沒有要親自東征的意思,那副模樣,是要在洛陽主持大局主持到底了,畢竟他馬上就要進位爲太子,正該掌握政事手握全局纔是。

只是很少有人意識到,剛剛出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的李從珂,已經不在洛陽。

卻說趙王李從榮,這時早已抵達了江陵。

李從榮到江陵後,並不着急立即入楚作戰,而是等鄧州威勝節度使,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州安遠節度使都到了之後,纔不緊不慢召開了軍議。

三鎮節度使所帶兵馬並不

多,各位節度使的兵馬都在三千左右,這當然是因爲朝廷新政的緣故——除卻襄州好上一些,鄧州、安州向來都不算大鎮,與鄆州、青州不能比,兵馬本就不多。至於襄州,則是在江陵地位日重後,沒有從前那般重要了。

江陵這些年除了囤積糧草軍械,馬懷遠主要做了一件事:造船。

楊吳水師強大,當世稱雄,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大唐要與楊吳較量,無論是順長江東去直搗金陵,還是馳援楚地,與楊吳爭奪湘江邊的楚國王都長沙,都要多多依仗樓船。

李從榮很喜歡高大如城的樓船,因爲他已經在船上呆了三天三夜沒下來。

最後還是副帥符習去把他生拉了出來。

高從周、王思同等人見了,悶着腦袋一言不發。

馬小刀拉着馬懷遠直眨眼睛,“咱們這位趙王殿下,到底是遊山玩水來了,還是征戰來了?他看到樓船的那股興奮勁,可是比我看到青樓裡的小娘還厲害啊!聽說他之前可是從未有過領兵出征的經歷,這回這不是拿我等來練手嗎?”

馬懷遠瞪了他一眼,“別廢話!”

馬懷遠跟上諸將去了,馬小刀又拉着周小全嘮叨:“兄弟啊,咱們江陵的家底攢得可不容易啊,這要是都給他都敗掉了,到時候我們跟誰說理去?”

雙臂環胸抱着橫刀的周小全不鹹不淡道:“我如何知道。”

馬小刀乾瞪眼,“你去演武院也在洛陽呆了幾年,就沒聽說過趙王是甚麼人?這不可能吧?這傢伙到底能不能打?”

周小全瞥了馬小刀一眼就走了,“沒聽說。”

馬小刀望着周小全的背影,狠狠吐了口唾沫,“孃的書呆子!”

長沙府。

徐知誥聽說了李從榮三日不下樓船的事,凝神沉思。

披甲執銳的近衛統領林仁肇撇嘴道:“照此看來,李從榮倒是清閒得很,這般不將戰事放在心上,比起他那位能征善戰的兄長,可是差得遠了。”

徐知誥看了林仁肇一眼,“你當真以爲李從榮不將戰事放在心上?”

“難道不是?”林仁肇驚異道。

徐知誥收回目光,眼神深邃,“若是李從榮一到江陵,就喊打喊殺,那我倒是真不將他放在眼裡。”

林仁肇眼珠子轉了轉,“明公的意思是,楚地戰場局勢複雜,若是李從榮貿然調兵遣將,急求參戰,纔是不知深淺的冒昧之舉,而他如今悠閒適意,實則是給唐軍瞭解楚地戰爭局勢的時間?”

徐知誥微微點頭,“正是如此。依據邊鎬到江陵後傳來的消息,李從榮一路上可是對戰事上心得很,摩肩擦掌,意欲大幹一場。”

林仁肇恍然點頭,“看來我等與唐軍不戰則已,戰必是大戰。”

徐知誥頷首,“這倒是不錯。”

深夜,洛陽。

王樸放下毛筆,拿起面前寫好的文書從頭看了一邊。

他來到窗前,夜空皎月高懸,繁星點點。

Www ▪Tтkд n ▪C〇

也不知站了多久,他呢喃道:“山東,江淮。”

(本章完)

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二 鬼斧十手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四十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1)章九十九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6)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九十三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1)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六十七 搜刮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十七 可敢一戰章兩百三九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4)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六 水寨(4)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五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上)章兩百三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2)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五 水寨(3)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九 風月之地有深機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東西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