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七 序幕

春節在鞭炮聲中落下帷幕,對於李從璟而言,新年更是新挑戰的開始。在軍營將士輪流休完假之後,李從璟在校場上召集衆將士做了一場誓師大會,隨後拉開了全軍大練兵的序幕。

鎮治內,李從璟召集一應主事和軍中-將領,佈置接下來的工作:“莫離,說一下澤潞的情況。”

着白袍而非官袍的莫離站起身,向李從璟拱手道:“年前百戰軍突襲懷州之後,李繼韜派遣去神仙山樑子山的大軍並未撤回,昨日派人過來,說若是公子再不交還四百安義軍,七日後他便屠村。”

李從璟問道:“他在潞州邊境爲對付神仙山樑子山駐紮多少人?”

“兩個指揮。”莫離道,“由他弟弟李繼遠領兵。”

李從璟稍作沉吟,忽然擡起頭道:“李紹城,蒙三,本使着令你二人領軍四個指揮馬步軍各一千人,去神仙山樑子山設好埋伏,若是李繼遠敢領兵犯境,給我把安義軍一口吃下!”

李紹城凜然抱拳,道:“得令!”

蒙三拍着胸膛大聲道:“都指揮使只管放心,保證讓安義軍一個不落全都去見閻王!”

莫離緊眉沉思半響,用慎之又慎的語氣道:“現在與李繼韜開戰是否早了些?他日若是李繼韜叛樑,恐怕會有人說是公子將李繼韜逼過去的。而且我們日後本身要對付安義軍的,現在搞出如此大的動靜,恐怕有打草驚蛇之嫌。”

李從璟陷入深思。這時,衛道站起身朝李從璟拱手道:“將軍,下官卻不這麼認爲。”

李從璟瞧了他一眼道:“你說。”

衛道好整以暇道:“先前我們突襲懷州,本是想讓李繼韜自顧不暇,不能再分派精力應付淇門。但是眼下看來這個目的並沒有達到,李繼韜生性狡猾絕非易與之輩,其麾下幕僚魏琢下官是熟悉的,此人亦頗有眼光謀略,牙將申蒙更是罕見的驍勇之將。李繼韜雖然偏居潞州,麾下力量卻不能小覷,是以其人也頗有傲氣,未嘗將天下英雄放在眼裡。”

“此番李繼韜對淇門咄咄相逼,若是我們讓步便會助漲其囂張氣焰,於日後對陣不利。當此之時,能消弱一分李繼韜兵力,便應該去消弱一分,日後對其之戰把握也更大些。至於莫參軍所言打草驚蛇,下官認爲,無論我們做不做什麼,李繼韜該投靠樑軍還是會投靠,日後該與百戰軍如何交手還是會交手,並不會因爲我們的行動有多少改變。”

衛道說完,李從璟暗暗點頭。

衛道畢竟是在潞州呆過的,對潞州情形確實比較熟悉。

莫離卻不同意衛道的觀點,道:“掌書記之言雖然有理,但卻背離了現實情況。眼下實際情況是,若是我等對李繼韜用力過甚,他對我們有了防範之心,那麼在他叛國之後就會對我們防備甚嚴。而我們要在那時對付李繼韜,以百戰軍之軍力要贏就必須出其不意,但若是依據掌書記之言,恐怕無法出其不意而要去硬攻潞州了。”

兩人說的都有道理,其他人聞言都是一臉深思或者茫然之色,幾乎不知道該相信誰了。

“你們倆所言俱是不差。我們要對付李繼韜,必須要尋求一個兩全之策。”李從璟站起身來,環視了衆人一眼,開始下令:“莫離聽令!”

“莫離在。”

“令你親赴澤潞兩州,率軍情處銳士摸

清澤潞所有情況,監視李繼韜一舉一動,並與澤潞兩州忠於大晉不願與李繼韜降樑之士取得聯繫,同時嚴密監控懷州樑軍舉動,繪製澤潞並懷州詳細軍事地圖,爲大軍選擇最佳行軍路線,所有情況三日一報!”

“得令!”

李從璟又看向衛道,正聲道:“衛道,本使令你親自主持作院工作,打造甲冑兵器並攻城器械,一月一期,務必使大軍出征前有足夠可堪使用之利器!”

衛道拱手正色道:“衛道領命。”

“彭祖山聽令!”李從璟又看向主持百戰軍練兵之事的彭祖山,“本使要百戰軍進能攻堅城,退能守平地,中能克敵陣,你還需多久練兵時間?”

彭祖山抱拳道:“三月之內,必能讓都指揮使滿意!”

李從璟卻搖搖頭,嚴肅道:“我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也不管你提什麼要求,兩個月之內,我要百戰軍能出征!”

彭祖山知道他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眼中閃爍着殘忍的神色,張開嘴露出一個猙獰的笑容,“若是都指揮使給末將如此大權,末將願立軍令狀,保證兩個月之後百戰軍必能出戰,否則提頭來見!”

百戰軍各位指揮使瞧見彭祖山如此神情,都是心中一震,暗暗叫苦。

“好!本使信你。”李從璟一揮手,目光轉向章子云和王不器,沉聲道:“王不器章子云聽令,着令你等籌集糧草徵調輔兵,務必保證能供大軍出征三月之用!”

“三……三個月?”王不器簡直以爲自己聽錯了。

李從璟嘴角微動,道:“年前本使在長和徵調了大把軍餉回來,你還怕買不到糧食?”

“公子放心,我等必定完成任務!”章子云堅定道。

“好!”李從璟點頭,銳利的目光掃視着屋中諸人,用無比正式肅然的聲音道:“本使望爾等明白,李繼韜叛國已成必然,但晉王要忙於在東線與僞樑征戰,無暇西顧。所以收拾李繼韜的擔子就無可避免落在我等肩上,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出征澤潞已是勢在必行,這亦是百戰軍全軍第一次對敵征戰,不僅要勝還要大勝,要揚我百戰軍軍威!爾等都清楚了嗎?”

“謹遵都指揮使號令!”衆人昂揚道。

“好。”李從璟揮揮手,“都下去準備!”

…………………………

十日之後。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

李從璟肅然站立在淇門城頭,眼見夕陽如血,心潮一陣涌動。

城外,有大軍凱旋。

出征樑子山和神仙山的李紹城蒙三所部回城。

城門大開,將士進城,歡聲雷動。

李紹城快步行上城頭,向李從璟稟報:“末將和蒙三於神仙山和樑子山分別設伏,配合當地百姓,一舉將進犯的安義軍擊潰,斬敵逾四百,其餘竭盡被俘,只可惜走了那李繼遠!”

“俘虜押進軍營,擇日改編!”李從璟扶起李紹城,笑容滿面,大笑道:“走了李繼遠算什麼,不必放在心上。二弟,今日大哥爲你等設宴慶功!”

“多謝大哥!”李紹城站起身。

須臾,一騎自城外火速奔進,一份軍情處情報送上城頭!

莫離在信中說道:“李繼韜不曾料到公子真敢明目張膽殺其部衆,聞聽神仙山樑子山之變

後大爲震怒……在魏琢勸諫下已開始大規模整軍備戰……另,澤州判官裴約與李繼韜素來不合,似不願隨之叛國,現正進一步接洽……”

李從璟聞言精神大振。

………………………………………………

兩月之後。

深夜,明月高懸,李從璟正在自家府邸書房秉燭夜讀,突然收到莫離加急情報,展開一看,只見其中寫道:“李繼韜叛舉已現,其日前向樑帝朱友貞呈降書,朱友貞封其爲節度使,且命懷州刺史董璋爲援引。今日李繼韜突然派遣大批軍士出城,護送十幾家馬車直向懷州邊境而行,根據查證,其馬車中所載,乃是李繼韜送於僞樑的投名狀——軍款!望公子得知此事後,速速派人前來,莫離當與來人一同截下此軍款,不使其落入僞樑之手……”

軍款,銀子!

李從璟雙眼一亮。

當即拍案而起,走出房門,大喝道:“來人,備馬,我要去軍營!”

小宛眼睜睜看着李從璟一陣風也似從自己面前掠過,捧着一碗雞湯傻愣愣呆在那裡。

史載:三月己卯……潞州留後李繼韜叛,送款於樑。

軍營大帳,燈火通明,諸位將領匯聚一堂,李從璟負手站在將按後,沉聲道:“潞州留後李繼韜叛國,其麾下叛軍正護送大批軍款向南而行,意欲將其送至懷州。懷州刺史董璋,必定往邊境接應,但這批軍款原本我大晉之物,萬不能落入樑軍之手!”

“現本使令:李紹城帶本部人馬,孟平領君子都,人各雙馬火速趕往澤潞,務必在董璋之前將這批軍款給我截下,送回淇門!”

“得令!”李紹城和孟平抱拳道。

李從璟沉吟片刻,眼中忽然閃現出陰謀的光芒,道:“你等得手之後,不必慌於逃回,一路讓李繼韜的人馬在後面跟着,將其領回淇門。本使自帶百戰軍主力,前往半路埋伏,力求將這股安義軍全殲!”

“押送軍款這種事,李繼韜必然派心腹愛將護送,其必定是安義軍中精銳,若是能將這股安義軍全殲,則安義軍戰力大大受損!”衛道摸着下巴上的小鬍鬚,緩緩說道。

李從璟微微一笑,顯得陰測測的,“從一開始與潞州較量,我就是有意對付他,而李繼韜則是被動向我還擊;我一步步知道他要叛國,從而一步步佈局應對,而他卻不知道我知道他要叛國,更不知我要將他往死裡整,所以只是在有限範圍內還擊,所以在之前的行動上我們纔會佔盡優勢。”

“之前我就在想,既然我知道李繼韜極可能叛國,也知道我到時候要去攻打潞州,那爲何不提前削弱他的實力?當年李嗣昭鎮守澤州,樑軍強攻一年未下,可見其城防堅固,雖然那是澤州而非潞州,但潞州想必也不會差到那裡去。”

衛道聞言,眸裡閃現出恍然之色,“怪不得之前將軍執意要對李繼遠動手,打得就是這個主意。”

李從璟陰險道:“現在我吸引護送軍款安義軍前來殲滅,也是如此。潞州還是昭義軍時,主力都被李嗣昭老將軍拉到鎮州去了,留下的都是戰力平庸之輩。李繼韜建立安義軍,可這短時間之內,他能召集多少人?又能訓練多少精銳之士?我一步步消滅他的有生力量,特別是精銳力量,讓他到時縱然有堅固城防,也法子去守!”

(本章完)

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來 及戰日落慘遭敗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三十一 主對僕拳腳相加 君與臣相得益彰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三十四 都試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三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十三 勝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一百三十六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下)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九十七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1)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五 水寨(3)章二十一 教育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二 奮我軀兮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9)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