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

孟知祥也不得不承認,在從玄武縣敗退的時候,他的心情是惶恐的,尤其是在深陷龍門山中,被虎狼般的王師追殺時,那種惶恐中甚至透着一股令人顫抖的寒意。

漢州雒縣沒能給孟知祥提供喘息的機會,李從璟用兵之果斷,饒是以孟知祥的閱歷,也不能不爲之心驚。從孟知祥的角度看,縱觀李從璟入蜀用兵策略,基本是步步爲營,以穩爲主,像極了莊稼地裡精耕細作的農夫。

但這回李從璟在玄武城得勝之後,下令王師追殺自個兒的氣勢,卻是一反常態,完全是放手一搏的打法,數萬大軍,一夜之間堆積在龍門山中,李從璟也不怕出什麼亂子。

當日,若非趙廷隱捨身相救,孟知祥自付處境已是極爲危險。

與之相比,自雒縣的回逃雖然狼狽,論及險惡卻是要輕了不少,孟知祥清楚的知道馬軍追擊的極限,也知曉益州各地守將不會像漢州守將一樣,被區區數千騎兵就嚇破了膽子。

益州是孟知祥對抗李從璟的最後依仗,也是守護他身家性命的最後屏障,在孟知祥的心目中,如今形勢雖然極爲不利,但西川並非已經沒有一戰之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未到最後一步,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帶着百騎身心俱疲的殘卒再見到成都城的時候,孟知祥在護城河外勒馬停繮,沒有理會城門附近的行人與聞訊前來迎接的官吏,他擡起頭望向城樓,無端沉默下來。

默然許久,孟知祥神色悽然,一動不動。

天空有些陰沉,大抵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

不知過了多久,孟知祥愴然淚下。

一直跟在孟知祥身側的李仁罕,最先發現了孟知祥的異樣,這個發現讓他有些不知所措,連忙道:“眼下大帥已經平安歸來,正是該高興的時候,緣何如此?”

孟知祥仰天長嘆,黯然悲聲道:“數萬將士埋骨沙場,我這老殘之軀卻還在苟延殘喘,昔日我送兒郎們出征時,是何等意氣風發,誰能料想,不到一月時間,卻只這般狼狽逃回!城池在前,某卻不敢踏進城門,作爲西川之主,某還有何顏面兒郎們的爺孃妻子?”

“昔年讀史時,讀到西楚霸王寧死不肯過烏江,一直不能理解,只以爲以霸王之才,若是捲土重來,勝負猶未可知。到得今日,某卻是能理解了。”說罷,孟知祥忽然拔出佩刀,橫在脖前,就要自刎,“既已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又何必在厚顏無恥活在時間?!”

李仁罕面色大變,連忙撲上去奪下孟知祥手中的佩刀,隨即跪在孟知祥馬前,痛哭道:“玄武之敗,罪不在大帥,實是我等無能,沒能擋住賊軍突襲,大帥今日如此言說,讓我等無顏立於當世,無法面見父老者非大帥,實是我等!若要謝罪,也該是我等!”

李仁罕的話說完,那些逃回來的軍中將校,無不翻身下馬,抽刀橫在脖前,齊齊高呼“罪在我等”,就要在孟知祥面前自殺謝罪。

孟知祥下馬攔住他們,痛聲悲呼,“爾等都是西川勇士,浴血奮戰,何罪之有?”

話雖如此,李仁罕卻道:“末將身爲前軍統帥,致使大軍出征失利,罪在不赦,今日若不自裁,大帥何以正軍法,何以正軍心?諸將奮戰,皆有功勞,眼下正當用人之際,請大帥准許諸將戴罪立功,李某去也!”

這話纔是關鍵,西川軍在玄武縣戰敗,數萬將士毀於一旦,罪莫大焉,這個罪責必須還有人來承擔,否則-民憤何以平息,軍法何以維持?

西川還要繼續與王師作戰,孟知祥身爲西川之主,自然不能背這個鍋,遍數軍中大將,趙

廷隱、張知業都已戰死,李仁罕身爲統帥,他不來背這個鍋,誰來背?

“將軍爲西川棟樑,某何忍殺之?”一番惺惺作態之後,孟知祥揮淚下令,“來人,將李將軍解去甲冑,押入大牢,聽候發落!”

處理完此番戰敗的罪責問題,孟知祥又在這裡當着衆人的面,公佈了對陣亡者的撫卹之策。

作爲西川掌權者,孟知祥清楚的知曉,此時必須喚醒西川軍民的地域意識,才能使得西川在面對王師接下來的征伐時,纔有一戰之力,故此他用悲涼的聲音開始追憶過往,向面前衆人訴說當年郭崇韜伐蜀的風流,訴說郭崇韜冤死的委屈,也訴說當世伐蜀將士的功勞,和朝廷的猜忌與不公正對待,以此喚起衆人的情感共鳴。

“某居西川,之所以有諸番舉動,便是不平於衆將士有功不得賞,反而飽受朝廷猜忌的不公待遇!前些時候,某向朝廷請命,請遣將士家屬入西川,不曾想朝廷也不答應,朝廷諸番舉動,視我西川實與仇寇何異?”孟知祥語氣悲憤的指控,很容易喚起衆人同仇敵愾的情緒。

劃清戰線,堅定戰心,凝聚意志,這是西川還要繼續戰鬥下去必須有的舉措。

孟知祥進一步申明利益關係,“朝廷王師若是攻破西川,則我等這些‘亂臣賊子’,斷無一個倖免於難的可能,便是僥倖保得性命,以朝廷對待西川軍民之一貫態度,西川也會飽受災難。這樣的朝廷,叫你我如何效忠,叫你我如何敢不憤起抵抗?”

“予我衣食者爲父母,奪我衣食者爲仇寇,彼之待我如牲畜,叫我如何不視之爲仇敵?諸位,西川軍民只不過想要自己應得的東西,只不過想要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朝廷不應許,我等該當如何?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凡熱血男兒,何物不能馬上去取?”孟知祥振臂高呼,“大丈夫是非分明,拋頭顱灑熱血,何懼一死?他日子孫念起你我今日之戰,也會倍覺榮耀!”

在城門外,大敗而回的孟知祥,除卻起初的悲痛自責外,再無半分頹敗之態,他登上高處,對前來迎接的官吏與不斷圍攏過來的百姓,開始了一場煽動人心的演講。

他控訴朝廷的不公,申明西川的委屈,號召西川軍民爲自身命運與利益奮起抗爭,他保證將跟西川軍民奮戰到底,誓死不退。他像是一個國王,哪怕才經歷了戰敗,堅定的意志也未曾消減半分,他壯懷激烈,要聚集起子民的力量,再度與敵人殊死血戰。

如今,只有將西川與王師單純的兩軍對立,進一步強調成西川與朝廷的對立,西川纔有繼續奮戰下去的可能。

孟知祥的演講,很快俘獲了大量的人心,人羣中不時發出陣陣高呼,或悲憤,或激昂,或熱血澎湃。

情到深處,孟知祥拔出橫刀,高高舉起,年過六十的老者,此刻卻跟及冠之齡的熱血兒郎毫無二致,他發白的鬚髮在秋風中肆意飛揚,他的聲音鏗將有力,又倍顯蠱惑力。

“諸位,西川已告急,成都已告急!我西川的銳士,正在各處流血奮戰,不惜一死,爾等能眼睜睜看着他們馬革裹屍,而無動於衷嗎?來日賊軍若是兵臨城下,某雖垂垂老矣,也必一馬當先,率先衝上戰場!”

“如今西川內,那賊軍的虎狼之師,正在屠殺你等兒子、孫子,你等的丈夫,你等的兄長!明日,他們還要來屠殺我等的爺孃和妻子,我等能答應嗎?”

“爾等不分官吏,不分商賈,不分農夫,爾等與某一樣,皆是西川之主,我等只有一個西川!我們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我們的祖墳埋在這裡,我們能允許賊軍來踐踏嗎?”

“只有

西川知曉西川,只有西川才能爲西川謀福,眼下,更只有西川萬民凝成一股繩,奮起抗爭,來日才能不受昏聵朝廷的猜忌與壓迫,才能安居樂業!某請求諸位,拿起你耕地的犁具,抽出你閂門的門閂,拿起你宰肉的屠刀,與某一道退敵!”

煽動西川對朝廷仇恨的事,孟知祥這些年做得夠多了,要不然西川軍民也不會甘願受他驅使,這種事他做起來很熟練,接下來只要散財施恩,軍民就會對他感恩戴德了。藩鎮麼,不就是這樣收買人心的?

與臨時抱佛腳的李紹斌不同,孟知祥打一開始就知曉收買人心的重要性,這些年持之以恆的努力,是西川與東川局面大不一樣的主要原因,龍門山中趙廷隱寧願自己赴死,也要護得孟知祥逃出生天,並不是被血火衝昏了腦袋。

......

回到帥府的孟知祥,沒有片刻休息便開始着手處理各種事項。他首先召見的便是蘇願,詢問清查朝廷眼線的事情,然而蘇願的彙報卻讓孟知祥變了臉色,他爆發出了鮮有的怒火。

“立刻停止你的一切行動,立刻!”孟知祥雖然臉色猙獰,但他更加知曉時間的緊迫性,所以他沒有說一句廢話,哪怕他有許多怒火需要發泄。

蘇願沒想到他自以爲的大功勞,到了孟知祥這裡卻是這樣一種反應,這讓他措手不及,然則孟知祥的憤怒他卻清晰的感受到了,沒有浪費時間詢問究竟,蘇願急忙跑出議事堂,吩咐他的部屬停止有關清查細作與叛官的一切行動,之後又趕緊滿頭大汗的折返回來。

“你所抓捕的成都官吏,挑出三個罪責最重的,遊街之後斬首示衆,至於餘者,示恩之後盡數釋放。”孟知祥如此吩咐蘇願,至於蘇願想知道的緣由,他此時卻沒空閒給蘇願一一講解,不過對方纔安排的行動,孟知祥還是給出瞭解釋,“既然有成都官吏選擇反叛,本帥需要用幾顆頭震懾宵小,但卻不能殺人太多,眼下最重要的是西川的同仇敵愾。”

一味寬大並不能收穫愛戴,那叫軟弱,一味鐵血也不能讓人忠誠,那叫無情。兩者並舉,把握好火候,孟知祥才能讓西川出現他最希望看到的團結局面。

除了團結,孟知祥不認爲西川還有其它戰勝王師的依仗。

隨即,孟知祥開始安排西川戰術,主要是以守爲主,嚴禁各地駐軍與王師野戰,必須依託城池固守,用一座座堅城去消耗王師的有生力量,爲最後到來的成都決戰增加獲勝的可能性。

同時下令各地堅壁清野,不給王師有“因糧於敵”的機會。

基本安排完大事之後,管家這才找到機會,急忙進來向孟知祥彙報孟延意“失蹤”的消息。

“已經拷問過小娘子的丫鬟,小娘子是去追趕大帥了,僕有遣人去追,但因爲發現的晚,追到漢州的時候就失去了小娘子的蹤跡......”管家伏地請罪。

孟知祥的臉色更不好看了,他閉上眼靠在扶背上,呼吸粗重,好半響沒平靜下來。

“再派人去找,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孟知祥很是心疼他這個小女兒,但他也知道此時無法在孟延意身上分太多心,所以沒有出動軍中力量大肆搜尋,只是讓管家用帥府護衛去做這件事。

然而管家還是從孟知祥駭人的眼神中看出來了,若是孟延意真有什麼意外,他和孟延意院中的那些丫鬟,將不會有一人有好下場。

吩咐完管家,孟知祥站起身,簡單洗漱了一番,之後卻沒有去休息,而是換上一套鮮亮甲冑,打起精神去巡視軍營。

現在,軍心是孟知祥必須保證的東西。

(本章完)

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十五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上)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十三 勝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上架感言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上)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四十七 序幕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六十六 郭威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十九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0)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2)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十九 何衝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四十六 女人與親事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九 他的屠刀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三十二 軍神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