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

徐知誥沒有去看申漸高的屍體,他生平見過的屍體已經不少,這東西實在沒什麼好看,況且,任何一箇中毒之後腦漿迸裂而亡的人,他的屍體看起來都絕對不會讓人感到愉快的。

徐知誥罷了將徐知詢置於死地的心思,這在林安心看來很不可思議,但對徐知誥自身而言,卻並沒什麼太大的不妥。

宴飲至半夜,身上酒味頗重,徐知誥回到後院洗漱了一番,換了一身乾淨清爽的衣裳,又飲了幾碗醒酒湯。

宋齊丘、周宗等人並沒有着急回府,時候雖然不早了,但徐知誥已經吩咐人傳下話,稍後還有要事相商。宋齊丘、周宗都是明白人,也大抵知曉徐知誥要與他們商議的是何事,所以也不覺得深夜等候有什麼不妥,委實這件事太過重要,而且緊迫。

秋日遲遲,深夜涼意頗重,徐知誥在飲過醒酒湯後,卻沒有立即去見宋齊丘等人,而是來到了府中供奉先人的宗嗣中。徐知誥本身是個孤兒,他在還未記事的時候,就已經被賣給他人爲僕,自然記不得自己的親生父母。

不記得親生父母,卻記得養父母。

徐知誥在徐溫的排位前上了幾柱香,凝望着徐溫的排位,他躬身沉默了許久。堂中燭火依依,帷幄的陰影在燭火下搖曳不定,像是人們聚散無定的心思。

“今日詢弟沒有飲下那杯酒,想來是父親不願見我倆手足相殘,既然父親想要詢弟活着,兒自然沒有強行違逆父親的意思。”徐知誥喃喃自語,眼中神色不可言說,“兒這條命是父親給的,兒有今日的一切,也是父親賜予,兒並非狼心狗肺之輩,父親該是明白的。父親想讓詢弟活下去,兒也不吝嗇讓詢弟永享富貴,只求詢弟日後莫要再作無謂之舉纔好。”

徐知誥又沉默下來,良久,他拜了三拜,退出堂外。

隨後,徐知誥召見了宋齊丘、周宗等人。

坐下來第一件事,徐知誥問的便是兩川戰局。

宋齊丘道:“據最新探報,日前李從璟已率三路大軍抵達梓州,李紹斌負隅頑抗,李從璟調度大軍攻城,戰事正在進行當中。”

蜀中地圖都在徐知誥的腦中,他無需對照地圖,也能在腦子裡勾畫出如今兩川的戰局,他問宋齊丘:“孟知祥有何舉動?”

“孟知祥已與李紹斌達成協議,將遣西川軍進入梓州襄助東川,合力對抗李從璟。”宋齊丘道。

“如此說來,此番已到了兩川與李從璟一決勝負的時候,梓州便是二者分出雌雄的關鍵戰場了?”徐知誥瞭然。

“這倒未必。”宋齊丘接着道,“據報,李從璟開始攻打梓州城時,西川軍還未進入梓州地界,而李從璟已經分兵趕赴玄武縣,欲將西川軍擋在玄武縣以西。”

“玄武縣......倒的確是西川軍進入梓州的必經之地。”徐知誥點頭道。

接下來幾人又就兩川戰局推演了一番,而後徐知誥問宋齊丘:“以子嵩之見,此番兩川之戰,勝出的將會是哪一方?”

宋齊丘沉吟片刻,“玄武縣之役甚爲關鍵,甚至可以說,勝負手就在玄武縣,以眼下形勢來看,勝負難料。”

徐知誥點點頭,頷首默然。

宋齊丘眼神閃動,忽而補充道:“無論兩川之役何人獲勝,但勝負必然可在年前見分曉。”

徐知誥聽了這話,擡頭直視宋齊丘,後者肅然道:“正倫,形勢留給我等的時間,已然不多。”

宋齊丘這話的意思,徐知誥自然理解,他此番如此急切想要除去徐知詢,便是想要儘快完全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將吳國內政穩定下來,好作後圖。

如今他與徐知詢的權力爭鬥勝負已分,徐知詢再也無力與其抗衡,只要他往後不出大的差錯,不用太久時間,便可以將徐知詢的實力分化瓦解、轉爲己用。

宋齊丘所說的時間不多,當然不是指代消化徐知詢力量的時間,而是另有所指。

“兩川之戰,雖說勝負未分,我等卻不能不作最壞打算。一旦李從璟順利平定兩川,據有天府之國,李唐之國勢將如日中天,加之如今李唐新政有成,彼時李唐之強盛,遠不是當年李亞子滅蜀時能比。”宋齊丘面容肅穆,顯得頗爲憂心。

他接着道:“若到此時,天下大勢會如何,不難想象。羣雄震懾,四海臣服,恐怕不是危言聳聽。如今之天下,越地錢鏐本就事事以李唐馬首是瞻,甘願爲其鷹犬,馬楚更是做足了人臣姿態,恨不能爲李氏之奴,一旦李唐據有蜀地,威震天下,屆時我大吳的處境就難了!”

“子嵩之意,我自然知曉。”徐知誥說道,“你有何對策,儘可說來。”

“眼下蜀地戰事未定,戰後李唐必然也要休養生息一段時日,大吳要圖存,進一步問鼎中原,正該抓住時機,某之對策,唯有四字。”宋齊丘道。

“哪四個字?”徐知誥問。

“遠交近攻。”宋齊丘道。

“哦?”

“遠交,是爲交好契丹、渤海;近攻,是爲攻伐馬楚,奪取湖南地。”宋齊丘擲地有聲。

“有理。”徐知誥沉吟。

“契丹與大吳素有往來,此番再度遣使,自然順理成章。又且,某聽聞耶律倍此人,自掌權後雄心勃勃,大有復興耶律阿保機大業之野心,不甘屈居人下,今雖對李唐稱臣,來日未必不會效仿當日的

耶律阿保機,南越長城。渤海國自戰勝契丹以來,國力日盛,亦有中興海東盛國之勢,某聽聞大明安此人,不失爲一代雄主,即爲雄主,當有開疆擴土之心,何愁不能結爲外援,爲我所用?”宋齊丘娓娓道來。

“子嵩之言,甚合情理,我大吳當爲之。”徐知誥點頭表示贊同。

“契丹、渤海雖可結交,作爲來日遠圖,以備將來之用,但卻不能解眼下燃眉之急。”宋齊丘忽而話鋒一轉。

“何爲燃眉之急?”徐知誥問。

“某聞兩國之爭,在綜合國力之爭,若是李唐得了蜀地,國力大升,大吳未免落入下風。”宋齊丘道,說到這,他眼神頗有些怪異,“綜合國力”這個概念,實則是李從璟在朝堂上提出,而後被天下人知曉的。

“故而大吳燃眉之急,也是根本之急。”徐知誥微微頷首。

“正是如此。大吳要提升國力,必要開疆擴土。”宋齊丘道。

“要開疆擴土,便要攻伐馬楚。”徐知誥道。

“某聽聞,楚王馬殷病重將亡,此正可圖之時。”宋齊丘道。

“然則我若攻楚,不知錢鏐會如何?”徐知誥問。

“近年來李唐雖多番拉攏錢謬,但如今錢鏐已年近八十,年老體衰,政事日漸鬆弛,又且數年前,我大吳曾敗其水師,至今讓越人忌憚,縱然李唐讓錢鏐出兵牽制,也大可不必憂慮。”宋齊丘道。

“如此說來,楚地的確可圖。”徐知誥道。

此時徐知誥與宋齊丘等人的密談,桃夭夭還無從得知,但她卻很快便知道了徐知誥想要毒死徐知詢的事蹟。這個消息自然是軍情處報給她的,在將這個消息說給桃夭夭之後,軍情處此地負責人依例詢問是否可以藉此做一番文章。

出乎這人意料的是,桃夭夭並沒有要處理這件事的打算,她懶散道:“此事你不該問我,你莫非忘了,我已離了軍情處。”

“這......”負責人沒想到桃夭夭竟然是這番回答,有些不知所措。

“此番我到吳國來,不過是來遊山玩水罷了,這件事該如何處置,你們依照章程即可,不必來問我。”桃夭夭依着窗臺,看向窗外不遠處的一品樓,似乎一直對其興致不減。

“大當家說笑了。”軍情處負責人訕笑,他忽然正色道:“自大當家離開軍情處,秦王殿下至今沒有讓人接替大統率一職,想必此職還是留待大當家的。”

桃夭夭微微蹙眉,“這件事也是你該議論的?”

“是......卑職多嘴!”負責人連忙低下頭。

說到這件事,桃夭夭心裡也是奇怪的,軍情處如今只有幾大統領,李從璟的確沒有任命新的大統率,而大統率的代行職權,竟然又回到了莫離手中。

按理說,大統率之職,要麼給能力最爲出衆的第五姑娘,要麼給資歷最老的李榮,但前者畢竟年紀尚輕,而爲何不選後者,桃夭夭也不知原由。

桃夭夭望着窗外,忽而自嘲一笑。

在演武院呆了兩年,才知道平淡無波的日子的確乏味得緊。

然則,她有這個念頭,是因爲她後悔了麼?

未必。當初她爲何離開軍情處,只怕真實的原因並非如她先前說的那般。

只是最該理解這個緣由的人,好似還是沒有理解。

若是他理解了,這兩年桃夭夭呆在演武院,他便不應該什麼都沒做。

一想到王不器寄來的書信,桃夭夭就覺得分外氣惱。

所以如今桃夭夭就像有些耐不住深閨寂寞,又蠢蠢欲動了?

只怕也未必。

“大當家今日要約見林安心嗎?”見桃夭夭一直望着一品樓,負責人試探着道。

“我倒是願意見她一見,只怕她見了我,要她不舞刀弄槍未免有些強人所難,還是罷了。”桃夭夭道。

負責人沒話可說,正準備退下,忽然桃夭夭叫住了他,吩咐道:“如今兩川戰事正緊,此乃天下風雲突變之時,軍情處在康福坊不是也有一座青樓麼?雖然不如一品樓那般引人注目,但刺探些吳國朝堂秘聞該不是什麼難事吧?”

李從璟得到徐知誥、徐知詢飲宴風波的消息時,梓州之戰開始了才三四日,這件事在旁人看來固然意味甚多,但在李從璟眼中,也不過是必然的事罷了。他知道徐知誥畢竟是稱帝建立南唐的人,自然不會在與徐知詢的爭權中落敗,唯一沒料到的,不過是徐知誥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上不少。

不過在李從璟看來,只要吳國無力在他攻打兩川的時候,有什麼攪局的異動,就已經不辜負他當初放任徐知誥南歸的“苦心”了。

比起這件在李從璟看來鐵定的事,與之不分先後傳到他手中的另一份消息,讓他更加重視。

接到這份消息的時候,李從璟正在帥帳中與莫離等人推演戰局,他看罷信報,就將其交給了莫離。

莫離看罷之後,並沒什麼表情,他將信報又遞給杜千書,杜千書看過之後,面露驚奇之色,隨即搖頭苦笑道:“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是耶律德光這根野草,韌性未免太強了些。”

“依我看,倒不是耶律德光這根野草韌性太強,而是耶律倍這把野火燒得太過無力。”王樸看過信報之後,直截了當指出了其中關鍵。

桑維翰對此倒是不以爲奇,他道:“耶律倍

在繼位爲契丹皇帝后,野心膨脹,整日所念,都是恢復耶律阿保機的霸業,自然無心太顧及耶律德光。只怕他也沒想到,被他扔在苦寒之地,在他看來必定受盡折磨,只能苟延殘喘,而且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給寒風凍死的耶律德光,竟然憑藉與女真的戰爭,再度起勢。等到耶律倍再注意到耶律德光,彼時的軟柿子如今已容不得他任意拿捏了!”

杜千書對契丹之事瞭解的比較多,他仍是疑惑的搖頭,“契丹與女真交界之地的情況如何,某頗有些瞭解,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地廣人稀,物資貧乏,尋常人等要果腹都很難,依照常理,耶律德光根本不可能在彼處東山再起。別的姑且不言,他哪裡來的軍備糧食?照線報上言,耶律德光威服女真,如今再度擁兵數萬,且裝備頗爲精良,這簡直不可思議!”

杜千書這話一說,衆人也都陷入深思之中,待想透其中難處,不出意外紛紛覺得不可思議,便是王樸、桑維翰,也都大爲驚奇,滿臉不解。

若非他們都是李從璟心腹,估計要以爲耶律德光有神相助了。

李從璟微微笑了笑,顯得不以爲意,“軍備糧食自然不可能憑空而來,既然不可能憑空而來,那又是從何而來?想通這點,爾等就不會覺得驚奇了。”

桑維翰有急智,他最先反應過來,頓時滿面驚詫,竟是比聽聞耶律德光東山再起還要覺得匪夷所思,他失聲道:“莫非是殿下暗中遣人相助?”

李從璟笑而不語。

作爲知道這件事內情的第二人,莫離解開了謎團,他搖動摺扇道:“殿下自然不會相助,大唐的每一分一毫軍備糧食,都是百姓血淚,豈能資敵?然則殿下不相助,卻可授意他人來做這件事。”

衆人更覺驚奇,杜千書身軀微顫,睜大的雙眼看向李從璟,“莫非是渤海國?”

“在北方,最不願看到契丹國再現昔日強大之象,而又有實力暗中攪-弄風雲的,自然只有渤海國。”李從璟道破天機。

杜千書雖然思維不如桑維翰那般敏捷,畢竟對北方之事知之甚深,當即反應過來,恍然大悟道:“是了,能讓契丹再起內鬥,使耶律倍與耶律德光兄弟相爭,進一步消耗契丹國力,自然是大明安最願看到的局面,這件事他做起來想必一定分外愉快。”

“不僅大明安覺得愉快,殿下也是覺得十分愉快。”莫離笑意濃郁。

“契丹雖經先前挫折,國勢大損,畢竟底子尚在,若非殿下此計,怎能使得契丹進一步遭到削弱?那耶律倍近年來,四處用兵,野心勃勃,儼然又一個耶律阿保機,若非殿下此計,說不得他還真會重演耶律阿保機舊事,有朝一日再度南越長城!”杜千書感嘆不已。

李從璟笑意溫和,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確,耶律倍的掌權,幾乎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的,曾今他與耶律倍堪稱同盟。但對契丹這個國家,李從璟從來就沒真正信任過,他不信任這個國度裡的每一個人,自然也不會真正信任耶律倍。

對待敵人,期待他們良心發現,還不如期待母豬生出一頭公羊來。

李從璟可從來沒有對敵人抱有幻想的壞習慣。對付敵人,他從來都不會留情的。

“殿下此舉,固然可引起契丹再度內耗,持續削弱契丹國力,不過千書可還能想到殿下更深層次的用意?”莫離看着杜千書揶揄道。

“更深層次的用意?”杜千書下意識重複一句,陷入深思。

“那是更久遠的事情。”莫離道。

杜千書醒悟過來,他意識到的問題,讓他臉上的表情如同見鬼一般,“如今耶律德光雖然東山再起,卻一時還不具備爭奪帝位的實力,等他有了這份實力,與耶律倍兵戎相見的時候,至少也得再過幾年。彼時......”他看向李從璟,眼中又露出了當年在幽州時會有的崇敬之色,“彼時,便該是殿下伐吳的時候了!”

“不錯!”莫離暢懷笑出聲,“彼時,我大唐攻伐吳國,也不用擔心契丹在背後捅刀子,可謂後顧無憂,就如現今我等攻伐兩川,不用擔心吳國妄起事端一樣。”

杜千書大爲欽佩,深深拜服,彎身向李從璟行禮,“殿下兵發西樓,還是四年前的事,不曾想殿下在彼時,就已經預見了今後十年之事,並且做了周全謀劃,如此準確遠見與縝密心思,叫千書思之神情激盪,不能自抑!”

李從璟笑着示意杜千書免禮,“不必如此,在其位謀其政罷了。”

桑維翰、王樸等人,並不知曉這件事,此時聽聞,也如聞驚雷,想到其中的絕妙之處,也不禁心緒激盪無法平靜,在杜千書行禮過後,紛紛行禮。

這是將來事,不必多言,李從璟示意衆人免禮之後,便將話題拉回當下來。

當下,李從璟牽掛的是百戰軍、君子都在玄武縣的戰事。

百戰軍、君子都在玄武縣的戰事,比想象中要激烈得多。

——————

PS:今日已更萬字,狀態恢復中...

PS2:感謝一葉而知春秋的再次萬賞,兄弟已經持續三個月每月初萬賞了,很有愛很給力。

感謝王爺的親戚、毒蛇兄、書友6030900、霸王巡洋艦、趙者道之、我是豬婆、小威無敵@百度、海葉子、神冰Ah、大污天、夢夢俠、sunlight1001、keyunhe的捧場的和月票,十分感謝。

(本章完)

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三 水寨(1)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一百七十五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上架感言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六十三 陣斬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三十五 心思章八十一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8)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四十八 劫道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8)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