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

穀雨當日,朝廷下令設立武信軍、保寧軍於劍南東川之側,於兩川而言確乎莫大威脅,然而在帝國看來,總體並無太大不妥。無論如何,不管孟知祥、李紹斌如何對朝廷詔令陰奉陽違,雙方畢竟未曾撕破臉皮,在大義上,兩川仍舊是唐土,孟知祥與李紹斌仍舊是唐臣,對朝廷的政策,兩川可以有怨言,可以採取一些行動,但只要不立即舉旗造反,武信軍、保寧軍的設立就無法動搖。

從軍事策略上說,果州、閬州、遂州位於蜀中堪稱腹地的所在,一旦戰事開啓,首先,武信軍、保寧軍可以就近攻伐東川,若是戰事順利,以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保寧軍節度使李仁矩得到的朝廷授意,很容易先發制人;

其次,若是戰事不順利,武信軍、保寧軍也能讓兩川慌亂、疲於應付一陣子,兩者如同一柄尖刀,插在兩川的心臟上,不僅可以爲朝廷從川外進軍創造便利,更有激勵兩川州縣傾向朝廷的作用;

最後,即便武信軍、保寧軍無法採取有效攻勢,但只要能守住地方,也是一項大的裨益。

正因如此,在安重誨提出這項策略時,李從璟並未反對,而是持得支持態度,如此佈局,好處顯而易見,李嗣源作爲一代名將,焉能看不出其中的高明之處?

雖說李從璟不知原本歷史上,兩川何以能擊敗朝廷王師,得以獨立,但安重誨、李嗣源這兩人的這番謀劃,的確顯露出他們當年屢戰屢勝、揚名晉地的道理。

有了內裡一刀,接下來就是謀劃王師堂堂正正的進攻之法。

如李從璟方纔所言,用兵兩川,大勢上基本就是兩條路線,一北一東。

李嗣源、李從璟父子召見靜難軍節度使李紹城、萬州防禦使郭威,原因就在於此。如今朝廷雖不曾掌控河隴之地,畢竟握有關中、漢中、三峽,以李嗣源、李從璟父子數年來的打算,自然不會只發一路大軍,數路並舉,不僅正和用兵之道,如今帝國亦有這樣的實力。

確立了王師從北、東兩面同時進軍的戰略之後,接下來便是戰術安排。

戰術安排也很簡單,抓住重點就是。

“北路軍用兵重點,在於迅速攻克劍門關,大軍通過劍閣通道,再進一步奪取劍州。只要能佔領劍州,北路軍便能對兩川形成居高臨下的俯瞰之勢,往後視情況用兵就如順水行舟,信手拈來。”

議事到了後段,已是夕陽西下時分,殿中的陽光變得金黃一片,美不勝收,李從璟沐浴着夕陽,如是道:“如郭威所言,東路軍用兵重點,在於加強涪州、瀘州、綿州防備,而尋機速克合州、嘉州,往後無論是支援武信軍、保寧軍,亦或是與北路軍配合直搗梓州,還是作爲奇兵直取成都,都易如反掌。”

李從璟話音落下,李嗣源呵呵笑道:“若能果真如此,饒是兩川之兵精銳,我王師要平定兩川,也只在朝夕之間了。”

李嗣源忽而又肅然道:“此次用兵兩川,北路軍由禁軍並保義軍、護國軍、靜難軍組成,亦是此番朝廷對兩川用兵之主力,靜難軍爲疾火先鋒,任務只有一個,奪取劍門。其次,保義軍、護國軍作爲主力先鋒,任務便是在靜難軍奪得劍門後,順勢攻下劍州。劍州爲北路軍用兵兩川的前哨堡壘,必須要穩如泰山。最後,爲保證朝廷用兵的突然性,禁軍在最後出師,

在先鋒大軍攻下劍州後,禁軍作爲北路軍主力,也是北路軍攻伐兩川各地的主力。”

“東路軍爲偏師,亦爲奇兵。郭卿如今有萬餘萬州軍,朝廷再調五千禁軍爲爾後援,至於用兵時機,便依秦王之見與郭卿所奏,由郭卿自行決定。”

李紹城、郭威無不大喜應諾。

朝廷以北路軍爲主力,而東路軍爲奇兵,卻是有道理的。

首先,關中距離劍門近,主力出劍門是必然之選,繞道萬州無疑是個大圈,先前郭崇韜出劍門入蜀,也是這個原因。其次,郭威雖說在萬州準備了兩年,但運兵船艦非是帝國所長,哪怕有荊南相助,也無法滿足數萬大軍之用。再次,長江水道雖說利於用兵,畢竟不如後世,沒有大規模整修河道,險灘要害之地甚多。

故而,北路軍爲主力,而東路軍爲偏師。

朝廷用兵兩川,計議已定,先期綢繆與準備可謂開始的很早,主要兵力,先期預定,有禁軍五萬,保義軍、護國軍、靜難軍各自發軍五千上下,外加萬州軍萬餘,總計七萬五千餘戰兵。再加上保寧軍、武信軍與綿州戍兵,幾乎接近十萬大軍了——輔兵與徵發的民夫則另算。

當年郭崇韜伐蜀,兵力六萬,如是對比,此番聲勢更盛。

將、兵已定,接下來便是統帥人選。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李嗣源沒有必要親征,主帥自然由秦王擔任。

六年前大唐伐蜀,莊宗以魏王李繼岌爲帥,而郭崇韜輔之,實際上魏王並不精通軍事,故而軍中大計皆出自郭崇韜。莊宗曾對郭崇韜言道:“繼岌未習軍政,卿久從吾戰伐,西面之事,屬之於卿。”魏王,擺設而已。

這裡面有個典故。當年郭崇韜雖說領袖羣臣,一時風頭無人能及,實則一方面受到政敵擠壓,一方面又被宦官仇視,更爲後宮嬪妃所不容,處境非常艱難,郭崇韜自付若任由形勢惡化,恐難以在朝中立足,便想立下一件大功,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是以在李嚴出使蜀國回來,上書說蜀國可圖後,郭崇韜便想統帥三軍伐蜀。但當時郭崇韜顧慮對手們不允許,再者當時李嗣源乃是諸道兵馬總管,郭崇韜也不一定爭得過李嗣源,所以這事不能明說。

思前想後,郭崇韜心生一計,便去見莊宗。他對莊宗說,魏王已過及冠之齡,卻沒什麼顯赫功勞,恐怕朝臣不服,將來諸位只怕也不穩固,不如讓魏王統軍伐蜀,如此可立不世之功。

彼時莊宗、劉皇后皆愛魏王,莊宗甚覺有理,但魏王的斤兩莊宗也深知,故而思慮了一番後,對郭崇韜說,魏王閱歷不足,掌控三軍怕有難度,魏王伐蜀需得能臣輔佐,你既然提議此事,便由你輔佐魏王伐蜀吧。

時魏王伐蜀,滿朝皆知,一旦伐蜀功成歸來,魏王必進位爲太子。

出征途中,郭崇韜甚至跟魏王李繼岌明言,打仗的事我做主,你在旁邊看着就行,只要伐蜀功成,你穩坐太子,我們皆大歡喜。

彼時出征的親王雖名爲統帥,實則混功勞罷了。

而今卻不同了。

唯一相同的,便只有一件事。

滿朝文武,在得知王師要伐蜀時,都已算準秦王會爲帥。而他們也如之前一般都知曉,一旦伐蜀功成,秦王便不再是秦王了。

當是太子!

....

..

帝國如此大舉攻打兩川,卻有個問題,京畿之地何人來守衛。

禁軍盡數開拔,便只有六軍與侍衛親軍了。這些年來,爲供養禁軍,六軍與侍衛親軍被裁汰了許多,但留下的幾乎都是精銳,總人數在一萬到兩萬之間,如今國內太平,守衛洛陽卻是足夠。

雖說六軍與侍衛親軍被裁了許多,但裁汰下來的將士,朝廷都安排得非常妥善——如今新政有成,百姓的日子愈發好過,只要有田種,大部分人都滿意,所以也不用擔心六軍與侍衛親軍本身作亂。

春,布德施惠,勸農養生;夏,助長順生,無舉大事;秋,興兵革,征戰不義;冬,爲謹蓋藏,閉藏之義。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得秋高氣爽,適合用兵的時節到來,帝國便將攻伐兩川。

卻說朝廷在遂州設立武信軍,在閬、果二州設立保寧軍的消息傳到成都,孟知祥急忙召見了幕僚,來商議此事。

幕僚們七嘴八舌,大部分都認爲朝廷此舉,意在圖謀兩川,“自朝廷推行新政以來,驕兵悍將爲之一空,四方太平,農耕大興,又因近些年來,朝廷歲歲豐收,遂添數萬精銳禁軍,如今的朝廷,可謂是國富軍強,一旦朝廷打定主意對兩川用兵,必是雷霆之勢。如今,朝廷在蜀中設立藩鎮,奪我土地,掠我百姓,意欲何爲,豈不明白?當今之計,還請大帥速作決斷,以免爲朝廷所制啊!”

這人話音剛落下,另有一幕僚目露不屑之色,不贊同對方的說法:“朝廷設立武信軍、保寧軍,位在閬州、果州、遂州,增兵的綿州,也不屬我西川。眼下局勢,可知朝廷要對付的實乃東川,我西川並未受到殃及。何以如此?無非李紹斌抗拒朝廷之心不知遮掩,自立之心昭然若揭,而令朝廷無法坐視!而我西川則雖有不順之舉,凡事皆知遮掩,故而朝廷無心將我如何!兵者,國之大事,豈會輕率爲之!諸位難道忘了,這些年來,朝廷對我西川一直寬宥有加,又對大帥加官進爵,這豈是會用兵西川之象?”

“掩耳盜鈴,先生此言貽笑大方!兩川之地,一脈相承,脣亡而齒寒,一旦東川被朝廷所制,西川焉能獨善其身?先生難道忘了,趙季良可是被那秦王,捉拿於荊州!緣何如此?可見彼時,秦王已對西川顧慮萬分!當此之際,朝廷謀東川,又豈會放任西川不管!”

提及趙季良,孟知祥不免面色有些難看,那原本是他的左膀右臂,更是謀主一流,卻在荊州被李從璟捉了去,害得之後他凡事都要自己操心,實在是痛恨不已。

幾人爭執半響無果,忽而有人求見,孟知祥看見來人,頓時大喜,那是他派往洛陽的探子,如今卻是回來了。

探子帶回來一個重磅消息:朝廷欲再割綿、龍二州爲節鎮。

龍州,那是孟知祥的地盤。這還了得,孟知祥立即大怒。

“大帥,朝廷圖謀兩川之心,已不容置疑!爲今之計,當與東川攜手,共同進退,方能謀得先機!”

孟知祥深以爲然,遂不再猶豫,遣使去往東川,與李紹斌商議結盟事宜。

許多日後,孟知祥嫁女於李紹斌之子,以此爲標誌,東、西川結爲同盟。

隨後,兩川聯合上表朝廷,言道:“朝廷於閬州設鎮,在綿州、遂州增兵,致使流言四起,震動全蜀,請朝廷收回成命。”

(本章完)

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十 淇門之變(2)章一百零一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兩百三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1)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三十七 襲城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四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4)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二十五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9)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八十二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9)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二十八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6)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二十 天下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十九 何衝章七十三 經營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八十六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2)章四 神仙山(3)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六十九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1)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五十八 總攻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一百六十九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3)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四十八 劫道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